Re: [問題] 為何後代未沿襲秦制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K神我們巴西見)時間6年前 (2017/12/25 08:20), 6年前編輯推噓7(7036)
留言43則, 12人參與, 7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銘言: : 遠的不說,代秦的西漢就沒延續秦朝對於地方的細密控制, : 這是為何? 一般說來,上位者應該喜歡用自己中央勢力去管 : 制與驅使地方,而不是把政權放給地方豪族。那麼導致後代 : 無法在地方管制方面襲用秦制的原因為何? 西漢承秦制,只是放棄像秦抓的那麼嚴,而西漢的吏員配置是比較合理的 秦始皇這樣對國家生產力影響太大,很難長久持續下去 用刑徒補充缺少的生產力,效益很低 所以始皇一死,天下動盪,始皇在世可以用他至高權威壓制 後代繼位者不管扶蘇或胡亥都很難填補上這巨大的權力真空 : 如果說是養不起那龐大的吏員,那意思是秦朝的生產力居然 : 比後代各朝都強,所以才能養得起足以讓中央掌控地方的吏 : 員? 想想中共,中共的生產力並未比國府好多少,但動員力跟組織力遠勝國府 秦這種戰爭體制,對上位者的壓力非常大, 史記寫到侯生跟盧生討論不可為始皇求藥,可以讓大家知道時人怎麼看待秦始皇 「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并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 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 倚辨於上。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上不聞過而日驕, 下懾伏謾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然候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 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 不中呈不得休息。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 有一段話很重要 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因為這是簡牘的時代,卷宗很重,始皇帝每日看的卷宗重量是以「石」計算的 據王子今先生的〈秦始皇的閱讀速度〉,一石的簡牘依現今出土的文物來看 約略可以寫上32萬字 始皇帝每天至少要處理這麼多的公文,不到還不休息 這是非常恐怖的狂熱狀態 史上以處理公事時間長聞名的還有朱元璋、雍正 可以看看這幾位皇帝在位時期,中央對地方的威攝力道如何 簡單講都是用皇帝個人的生命在操辦國事 他們在位時一切看似沒問題,死了之後問題就爆爆爆爆爆 這麼操勞的皇帝,我是不知道有幾個人想做啦 而秦代由於中央權威特重,一但皇帝與宰相無法控制,天下攘攘不安 無法理解的話,以現代的中共為例好了,可以看到老毛對國家的影響有多大, 而老毛著名的事蹟:大躍進、大饑荒、文化大革命 可以看看中共付出多少代價 不會有體制只有好的一面沒有壞的一面 這種中央掌控過深,一樣有她體制上的問題 : 若說後代的疆域比秦朝大得多,至少兩宋的疆域不及秦朝, : 何況兩宋由於比其他各朝更重商業,難道財力反而不及秦朝? 這還沒談到秦跟西漢前中期,吏的地位很高 可是當儒家搶下中央政治主導權後,吏的地位如何?各位對吏的印象如何? 各位看古裝戲裡,那些吏的面目如何? 課本提到隋唐之後的用人取才一定會提到「科舉」,科舉考什麼? 這批科舉出身的人學的是什麼?你覺得這批人對待法吏是用什麼眼光? 而且秦跟西漢對吏的培養很重視,李斯不是提過「以吏為師」? 這是秦帝國的傳統,秦吏可享師道之尊,而弟子有事服其勞可不是說假的, 老師的食衣住行都是弟子的責任,秦法可能怕老師太苛刻弟子 還特別有規範如果老師役使弟子逾矩,要處以罰金,老師也不能隨便開除弟子, 弟子可享賦役上的特權 師徒兩者有法律保障應盡的義務與責任 秦吏以吏為榮,秦帝國不但保障其生活,還給他身份上的榮譽感 自然從事者的態度就跟後世一直被貶低的吏不可同日而語 後代的吏既沒實質獎勵地位又低落,吏的素質可想而知, 要靠這批素質低落的吏,還不如繼續用儒家那套 這是大時代的變化,時代已經不同了 秦皇漢武對後代的影響可是非常巨大,不是只有課本寫的那些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6.103.21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514161209.A.527.html ※ 編輯: asdf95 (59.126.103.216), 12/25/2017 08:23:37

12/25 08:26, 6年前 , 1F
12/25 08:26, 1F

12/25 08:31, 6年前 , 2F
看來秦的公務員待遇比較好,財政還算能支持,但是機制還沒
12/25 08:31, 2F

12/25 08:32, 6年前 , 3F
好到能夠自然運作,統治者自行決策的量越少,代表統治者換
12/25 08:32, 3F

12/25 08:32, 6年前 , 4F
人影響越少,不容易因為政策變換破壞
12/25 08:32, 4F
如果始皇不改制,秦的官僚系統應該會逐漸走向西漢的樣貌 只是要走多久就不曉得了 ※ 編輯: asdf95 (59.126.103.216), 12/25/2017 08:35:04

12/25 08:56, 6年前 , 5F
 
12/25 08:56, 5F

12/25 09:04, 6年前 , 6F
12/25 09:04, 6F

12/25 09:10, 6年前 , 7F
抱歉用詞不精準 原問是指秦國變法之後的中控制度
12/25 09:10, 7F

12/25 09:11, 6年前 , 8F
在秦始皇之前 秦國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與動員制度的力道就
12/25 09:11, 8F

12/25 09:12, 6年前 , 9F
強於六國 這種制度不是秦始皇時才有 廣用與重視吏員等
12/25 09:12, 9F

12/25 09:13, 6年前 , 10F
不是秦始皇始創或始用 倘秦朝或後朝續行廣用與重視吏員
12/25 09:13, 10F

12/25 09:14, 6年前 , 11F
而不是改用儒術機於模糊的道德治國 國家生產力有無法
12/25 09:14, 11F

12/25 09:15, 6年前 , 12F
支持的必然嗎? 又固然秦始皇喜一人狂熱辦事 難道之前
12/25 09:15, 12F

12/25 09:16, 6年前 , 13F
秦王們都是這樣? =換言之 秦制這種中央緊抓地方的制度
12/25 09:16, 13F

12/25 09:17, 6年前 , 14F
真有其現實不可行者?
12/25 09:17, 14F
我排一下秦孝公後到始皇前的王系譜與在位時間 秦孝公(在位24年)→秦惠文王(在位26年)→秦武王(在位4年)→ 秦昭襄王(在位55年)→秦孝文王(在位3天)→秦莊襄王(在位3年)→ 秦始皇(在位37年) 可以看到秦王即位短的真的很短 長的都很長,這種條件能讓秦的中央極端集權順利運作 並且這些在位時間長的用的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惠文王重用張儀;昭襄王重用魏冉、范雎;始皇重用李斯 這些宰輔能力很強,加上長時間執政建立起的秦王權威 才能讓這套中央極端集權運作下去 秦王是官僚的最高指導人,秦王必不可怠政,縱使始皇的先祖不像始皇一樣狂熱, 但他們鐵定要花很多心思在國事之上 所以只要中央一出問題,制度就癱瘓,這種制度不像之後朝代就算中央不行, 地方依然能運轉下去 想想東漢末年、南宋末年、明代末年、清代末年, 再比對秦,秦的滅亡非常迅速, 也不像六國遺民一樣有人搞復國,因為中央一垮,這一整套就停住運轉了 而只要新的中央確立,這批人就能立刻上工為新政權服務 他們對中央只有服從 這樣的政權跟儒家下的帝國相比如何? 「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 這是這種制度下必然出現的結果,始皇只是因為權力慾太重,放大效應而已 只要看看中共,就能了解這體系的問題了,歷史總是不斷重演 要用這套制度,始皇想加上神權色彩,現代是用民族主義 因為這套制度沒有精神響往,神權跟民族主義可以填補這部份的空缺 ※ 編輯: asdf95 (59.126.103.216), 12/25/2017 10:07:21

12/25 10:18, 6年前 , 15F
秦朝想集權中央,缺乏官僚或諸侯分擔
12/25 10:18, 15F

12/25 10:18, 6年前 , 16F
會累死皇帝,對新領土地方控制力不足
12/25 10:18, 16F

12/25 10:21, 6年前 , 17F
秦朝自己郡縣制很成功,是因為新國家
12/25 10:21, 17F

12/25 10:21, 6年前 , 18F
貴族氏族較弱,未開發土地又多,
12/25 10:21, 18F

12/25 10:21, 6年前 , 19F
施行中央動員力較高的郡縣阻力較小
12/25 10:21, 19F

12/25 10:22, 6年前 , 20F
過程培養大量小農,然後中央直接動員
12/25 10:22, 20F

12/25 10:22, 6年前 , 21F
靠這驚人組織力,就打敗封建六國。
12/25 10:22, 21F
※ 編輯: asdf95 (59.126.103.216), 12/25/2017 10:27:04

12/25 10:25, 6年前 , 22F
但秦平定天下後,郡縣推動到六國
12/25 10:25, 22F

12/25 10:25, 6年前 , 23F
就完全失敗,國家條件不一樣。
12/25 10:25, 23F

12/25 10:28, 6年前 , 24F
它沒有真正收服地方氏族與貴族。
12/25 10:28, 24F

12/25 10:28, 6年前 , 25F
所以六國貴族遺民還能直接復國,
12/25 10:28, 25F

12/25 10:29, 6年前 , 26F
秦朝面對不是農民起義,而是六國軍隊
12/25 10:29, 26F

12/25 12:16, 6年前 , 27F
老實說如果扶蘇登基 稍微緩和一下 秦可能不會二世而亡
12/25 12:16, 27F
結局不會改變,不管扶蘇還是胡亥上台都要清洗帝位競爭者 在始皇這樣搞的情況下,要撐住要始皇活的夠久,老了還不老番顛才有可能了 因為只有他才有足夠的權威

12/25 12:34, 6年前 , 28F
12/25 12:34, 28F
※ 編輯: asdf95 (59.126.103.216), 12/25/2017 12:58:28

12/25 13:03, 6年前 , 29F
以秦孝公的變法經驗 要推到全國起碼要兩代以上過度
12/25 13:03, 29F
差不多,從西漢郡縣並行到打七國之戰一輪,再到漢武析解郡國, 如果到七國之戰40年左右,完全消化要60~70年 ※ 編輯: asdf95 (59.126.103.216), 12/25/2017 13:08:10

12/25 13:06, 6年前 , 30F
漢朝則是到漢武帝 用了四代人的時間來做
12/25 13:06, 30F

12/25 13:09, 6年前 , 31F
如果秦始皇願意啟用六國公卿大夫當太守 由中央直轄 會
12/25 13:09, 31F

12/25 13:10, 6年前 , 32F
比直接用秦人當要好 一來是透過郡縣制裂解原六國紋理
12/25 13:10, 32F

12/25 13:11, 6年前 , 33F
二來可以緩和六國貴族的情緒 等過半世紀後 就可以輪調
12/25 13:11, 33F

12/25 13:19, 6年前 , 34F
漢朝厲害在於他能用分封來穩定初期
12/25 13:19, 34F

12/25 13:19, 6年前 , 35F
再多次削藩,讓諸侯衰弱。
12/25 13:19, 35F

12/25 13:20, 6年前 , 36F
尤其改繼承制度這招,完全平穩過渡
12/25 13:20, 36F

12/25 13:22, 6年前 , 37F
去除嫡長制度限制後,大諸侯一堆兒子
12/25 13:22, 37F

12/25 13:35, 6年前 , 38F
不管是什麼制度,看來都要領導厲害才行
12/25 13:35, 38F

12/25 14:09, 6年前 , 39F
分掉封地越分越小。自然就削藩成功
12/25 14:09, 39F

12/25 16:22, 6年前 , 40F
也不是完全平穩啦,不是打了一場七國之亂嗎?
12/25 16:22, 40F

12/25 17:07, 6年前 , 41F
改繼承是在7國之亂後了。
12/25 17:07, 41F

12/25 19:12, 6年前 , 42F
直接公布推恩令就不會有七國之亂嗎?
12/25 19:12, 42F

01/04 23:52, 7年前 , 43F
七國之亂是景帝時期,而且是清掉異姓王
01/04 23:52, 43F
文章代碼(AID): #1QG4GvKd (DummyHistory)
文章代碼(AID): #1QG4GvKd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