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二戰同盟國分裂.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新的operation)時間16年前 (2007/12/22 09:57),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51 (看更多)
※ 引述《panzerleader (古德林上將)》之銘言: : ※ 引述《dashanew (dasha)》之銘言: : : 這樣推文還是乾脆用回文算了...... : : 雖然戰爭長期化,亦或美國大量生產使用核彈時,蘇聯軍會 : : 很慘,因為蘇聯的缺乏物資與技術落差.但是在這之前,必須先 : : 保證英美軍不會再度撤出法國,而這一點卻可能是五五波,要看 : : 雙方的準備狀況而定,英美準備好要幹蘇聯而偷襲,那可能撐住 : : ;蘇聯準備好要幹英美而偷襲,萊茵河可以肯定守不住,下一步 : : 就很難講. : 問題如下: : 第一. : 英美空軍可以大舉對東歐地區的車站與道路及橋樑進行全面轟炸,之後 : 蘇聯龐大的裝甲集群將陷入進退維谷的窘境,這一點隆美爾在西歐碰過 : ,在交通癱瘓的情形下,您的裝甲部隊再龐大都進退維谷,而英美則可以從容 : 的集結陸軍部隊進行反擊,逐步把他們的物資優勢發揮到極致,您能想像眾多 : 裝甲車輛陷入交通癱瘓狀況時,幾架英美軍機衝下來丟炸彈的景象嗎? 但蘇聯也有一支龐大的戰術空軍 英美在能橫掃法國上空前花了1年半的時間---從美軍開始轟炸起---去摧毀 德國空軍,同樣的,他們也需要很多時間去摧毀蘇軍 : 第二. : 英美擁有絕對制海權,這使的美軍與英軍可以任意在歐洲與俄羅斯的任何地點登陸 : 要是美軍陸戰隊在高加索地區登陸,恐怕蘇聯的燃油供應很快就陷入斷絕的窘境 : ,很快蘇聯就陷入戰車跑不動.工廠開不了的全面癱瘓狀況,經濟陷入困境,戰爭就 : 別想繼續進行了. 那還是要時間才能使麻痺發生 : 第四. : 經過四年的戰爭破壞,蘇聯經濟非常殘破,幾乎等到五十年代才完全復甦,據估計死於 : 戰爭的蘇聯軍民達四千多萬,青壯年人口傷亡過半,大量工業不是毀於戰火就是被德蘇 : 雙方破壞,糧食還必須依靠大量進口才能滿足需求,一旦與英美開打,蘇聯經濟鐵定土崩 : 瓦解. : 第五. : 蘇聯之所以能在戰爭中發揮龐大的生產能量,相當程度是因為英美提供大量的戰略物資 : 與機械,如果沒有英美提供的機床.鋁礦.航空用油與運輸車輛,蘇聯根本無法將德軍驅逐 : 出境,要是跟英美開打,很快很多T-34都會攤在道路上無法使用. 這些也都需要時間 問題是,從易北河到萊茵河,這只是蘇軍一場大會戰的作戰深度---也許還不到 ---一場大規模的攻擊不需要花上3年準備 如果是復員後再動員,那需要很多時間,要攤掉蘇聯的動員在那時也不難, 問題是1945年蘇軍可是陳兵300萬在德境,他們不需要動員 : 第六. : 蘇聯對抗國力最多只有美國四成的納粹德國就已經非常吃力,到一九四四年還必須犧牲 : 五個人換一個德軍的命,面對戰鬥力絕不遜於德軍的美軍只會敗的更快,更何況在英美的 ~~~~~~~~~~~~~~~~~~~~~~~~~~~~~~ : 戰俘營中關押數百萬戰鬥經驗豐富的德國軍人,如果美軍將他們重新武裝並對德國軍官 : 宣佈只要他們替美軍效勞就一概既往不咎....要知道納粹德國並非用全部力量對付蘇聯 : 就讓蘇聯吃盡苦頭{當時的德國還必須同時應付更強大的英美盟軍},面對英美的強大聯軍 : 我實在想不出蘇聯要如何應付??? : 以上我只考慮過雙方的傳統武力,沒考慮過美國的原子武力,要是蘇聯敢在一九四五與 : 英美翻連開幹,那絕對是找死 是哪個階段的德軍? 英美的陸軍在作戰觀念上離1941~1943年的德國陸軍應該還是有段差距的, 1944後半德國陸軍已經只剩糟粕可以補充前線,美軍表現較好是應該的 特別是機動戰,盟軍高層多數不擅長這種戰法 -- 戰爭就必須假設,甚至於我們可以說,一切偉大的領袖他們之所以偉大 在於他們永遠都在假設並總是終究命中目標 在沒有重要情報外洩且雙方物質差距不超過數倍的前提下, 勝利者之所以勝利總是在於他能夠比較正確的假設到對方的假設 而使他的假設能夠應付對方的假設,換言之如果沒有假設,那麼絕大 多數的戰爭便不會有勝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6.119.7

12/22 11:52, , 1F
請問一下 當時英美在西歐駐防兵力多少?
12/22 11:52, 1F

12/22 17:43, , 2F
我沒有精確的資料,但大約(美.英.法總計)70個師左右
12/22 17:43, 2F

12/22 17:45, , 3F
這僅限德國正面
12/22 17:45, 3F

12/22 20:26, , 4F
恩 還是說聲謝謝^^
12/22 20:26, 4F
文章代碼(AID): #17R6xo4B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R6xo4B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