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美加]美國迷思

看板CultureShock作者 (Sydney)時間18年前 (2005/11/17 09:5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2 (看更多)
※ 引述《nancy093 (好晚)》之銘言: : ※ 引述《sydneylu (Sydney)》之銘言: : : 颶風後的紐奧良應該算是個案或特例吧 : : 發生重大災害後,最容易曝露出人性的弱點:乘人之危、人性本惡 : `````````````````````````````````````````````````````````````` : 你說的都很對 不過這一點我不太認同 試想九二一大地震時臺灣有像美國那樣嗎? : 全台灣的睡袋還不是嚴重缺貨 救人都來不及了 還作奸犯科 真是無法相信 南亞大海 : 嘯呢 普吉島有像美國紐奧良颶風過後那樣嗎? 正常的國家重大災難後一定是救人第 : 一 那有餘力去搶超商 強暴婦女呢 那我就再舉一個例子,就是 911 事情發生時,有人去搶超商、強暴婦女嗎?應該是沒有 或許原因是當時的市長朱利安尼的危機處理能力超好 加上他平日就有作好大型災難的演習,所以紐約市在 911 時沒發生乘人之危的情況 還讓我們看到人性本善,每個人都發揮救災的精神 而紐奧良當時沒有優秀的領導者來帶領他們走過危難 我們沒有深入去了解住在紐奧良的人是什麼樣的人,或是什麼樣的地方發生搶劫 只是從新聞得到片面的消息,這樣的資訊並不適用於全體 所以還是那句話:一樣米養百樣人 : : 不能以此來看待全美國人,更何況,美國不是由同一種人種所組成的國家 : : 他們有各色人種和新移民,所以所謂的「美國人」其實很難講 : : 我在美國自助旅行時,有遇到友善和傲慢的人 : ``````````````````````````````````````````` : 那你有遇到危險嗎?有熟識的歐美人士跟我說 如果你到美國 不覺得美國危險 就不能 : 說你到過美國 我想這世界上的好人是比壞人來得多,否則大部份的土地就會拿來蓋監獄而不是蓋公寓 911 後的紐約確實比過去安全許多 而早在 911 前,朱利安尼厲精圖治八年改善紐約市政,使得紐約市容煥然一新 所以我在紐約期間十分安全,連住在傳說中可怕的哈林區都不必擔心 我並不認為一定要遇到危險才叫去過美國,你所指出朋友的經驗仍然是個案 我的大學老師說,他在美國高中教書時曾被學生拿槍指著頭威脅 但並不是每個老師都有這種經驗 : : 連傳說中連白人都不敢單獨去的哈林區,都有很多友善且熱情的黑人朋友 : ````````````````````````````````````````````````````````````` : 哈林區是要去白宮要經過的區嗎 問個笨問題 哈林區是在紐約的曼哈頓,中央公園北端再往上一點 白宮是在另一個州,在華盛頓特區 從曼哈頓坐車要幾個小時才會到特區,不塞車的話 : : 我覺得,人本來就有分熱情和冷淡,不能遇到一個人就以為全部都是這樣 : : a耶,你會說我的語言嗎?蹷ㄛO每個人都樣這樣 : : 就像我的英國朋友說,大家都說法國人討厭英美人,不願意學或說英語 : `````````````````````````````````````````` : 這點我親眼看到 原來傳說都是真的 : 我在泰國的KOH PHANGAN的網咖看到一個英國仔要打衛星電話回英國 聽口音似乎 : 是英格蘭北部人 旁邊有一個外國仔 那英國仔問那法國仔說:What's your nationality? : 那法國仔只是直直的呆視著他 沒有任何回應 那英國仔又問了一次:Where are you : from? Do you speak English? 就這樣問了三四次 那法國仔還是眼睛睜大 似乎 : 是不知道他在講啥? 那時我一度以為這人不是瘋子就是聾子 心想koh pangan竟也有 : 怪人出現 後來那法國人才說:I'm french.I don't speak English. 這時我早已在旁 : 笑的東倒西歪了 你所謂的「傳說」,是導因於英美歷史的演變 你是否熟悉這段歷史呢? 我要說的是,沒錯,這確實是事實,但不是每個人都這樣 就像日本曾經統治過台灣,很多台灣人很不喜歡日本人 但也有很多人哈日哈到不行 我還是建議親自走一趟美國,親自體驗一下這個多元文化的地方 而且不同的州、城市,有不同的文化 就像我的大學老師說的 即使他住在台灣已經七年,他仍然覺得自己才剛開始熟悉台灣的文化 仍然有許多地方他不知道或不了解 發表這篇並不是要爭論我說的才是對的 只是覺得,世界上什麼人都有,希望大家不要因為聽到或看到片面的消息 就認為一體適用全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169.35
文章代碼(AID): #13U-C7Wo (CultureShoc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3U-C7Wo (CultureSh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