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鎖到只剩人民網! 中國瘋狂鎖網還「封牆」

看板CrossStrait作者 (calebjael)時間9年前 (2015/01/26 17:01),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34 (看更多)
※ 引述《koukai4 (恩斯特‧洛佩斯)》之銘言: : 有幾個本於被美帝與歐洲列強所洗腦的觀點回應c君。我知道中國可能不願意適 : 用,大家就不用爭個撒尿牛丸了。 : 一、一般基本權利之於國家也會有積極保護的面向。言論自由亦屬之。 : 傳統上基本權利的發生在於消極抵抗國家權利的侵害。上個世紀初開始,開 : 始要求國家積極保障,否則難以確保基本權利的保障。比如訴訟權保護就要求國 : 家設置有效公平而人人得以接近的管道,使人民在有權利受侵害的時候,得以請 : 求國家保護,則法院在各地設立,設定各種訴訟途徑,如民事上依各種金額設定 : 不同的訴訟程序都是屬於訴訟權利積極保障的展現。又比如財產權保障,一方面 : 禁止國家任意侵害,一方面基於基本權第三人效力,國家也積極禁止人民之間侵 : 害互相的財產權,則各種民事所有權請求或侵權行為與刑法財產權犯罪均屬之。 : 那麼言論自由,在消極上要求國家不能侵害,積極上也課予國家義務使人民 : 有機會親近或接近媒體發表自我言論,亦即國家取消或禁止網路媒體或是衛星電 : 視換照此類事項,原則上必須找到非常高非常好的理由。或是說集會遊行時,國 : 家有義務提供或開放公共場所,原則上不能任意劃定時間地點的禁止。 言論自由對國家的積極面向要求﹐是現代出現的新觀點﹐但此觀點尚未能謂之為 普適規定。 其由在於﹐若規定國家對於“民眾權利”具有“積極面向”時﹐ 必然難避遭遇“此一權利與其他權利或其他民眾的權利相沖突”時如何處理之問題。 憲法本旨之一﹐在於限定國家政權的范圍﹐即閹割公權力過度之“積極行為”。 因此憲法本就不是鼓勵公權力機構采“積極面向”行為之目的。 所以﹐這種觀點會造成憲制的反復。為限制而賦予、為賦予而限制。 : 附帶一提,基本權利能不能拋棄是另外一個問題。所以,以c君所舉之例來看 : 。微軟的員工與微軟公司簽訂保密協議此事純屬私法契約,無關於憲法言論自由 : 無疑。不過微軟之員工有一天發神經在網路上公布保密協議的內容,該微軟員工 : 說這是我的言論自由,是啊,這是你的言論自由,除非微軟請求國家禁止你發言 : ,原則上國家也不能自己有義務跑去禁止微軟員工發言。也就是說,民事上微軟 即使依照美國法律﹐ 國家沒有義務禁止微軟員工的發言﹐因為不能限制“人” 但﹐微軟可是可以要求國家消除、清除、限制、該員工的發言的。 即﹐可以限制“言”的散播流傳。 所以你在這裡也同樣出現了偏差。 從一開始討論的就是在於“人”與“言”的區別。 以中國大陸來說﹐不能立法限制“人”使用vpn﹐但可以立法限制vpn﹐ 或是刪除限制“言”的傳播。 “言論自由”是在於“人”之自由﹐而非在於“言”之傳播自由。 “人”可以看不起黑人﹐但看不起黑人之“言”將會受限。 為什麼我說媒體洗腦呢﹐就在於媒體會有意忽略混淆“人”、“言”的不同﹐ 視需要而誤導讀者。 而﹐我可沒有說“美國與歐洲列強的法學觀點”在洗腦。XD : 當然向其員工請求民事契約與侵權責任,員工也不能拿言論自由來抗辯我可以發 : 表,那是兩回事,但是國家若是在第一時間員工發表言論的同時直接禁止他發表 : ,這就是言論自由的問題。 : 因此,這並不是基本權利拋棄的問題。所謂基本權利的拋棄,最常見比如, : 警察到你家敲門查水表,首先問你願不願意被我進來查水表,閣下若答願意,那 : 麼這就是自我隱私權的放棄,警察無票搜索亦合法也。 : 二、基本權利的限制 : 誠如c君所言,基本權利的行使自有界限,不可能無邊無際。但是最難的問題 : 是,到底要放寬或限制到什麼程度。此要看各個基本權利的特性,不能一概而論。 : 舉例來說,言論自由的界限在什麼地方?言論自由與叛亂罪之關係在哪裡?學者 : 實務討論極多,簡單的說法可以參照小妹文#1KmbdW59。 : 三、言論自由的保障輸出但不保障輸入? : 又如C君所言,憲法保障我的言論自由,這是一種輸出。反過來說,憲法就 : 沒有禁止國家輸入的限制,而輸入C君說是一種洗腦與資訊封鎖。 : 姑且不論這樣解釋合不合宜,然若回到言論自由的本身,其意義若是在禁止 : 國家侵害人民發表言論的機會,不如是在於言論自由市場裡的多元性,也就是說 : ,言論自由的複雜性與多元性,一般認為有助於社會穩定與民主體制,這是言論 : 自由作為基本權利存在的意義之一。 :   而國家取締網站與封鎖通訊軟體,第一個首要的問題就是,國家憑什麼挑選你 : 喜歡的媒體網站或是通訊軟體存在於中國境內?基於媒體所有權,網站不管在搜尋 : 還是新聞的排列組合都有編輯權利,這恰恰是一種言論自由的展現,如果國家可以 : 挑選誰可以存在或者誰才可以被閱讀到,c君也不諱言這是輸入式展現,展現出中 : 國喜歡或偏好的某種言論類型,也更恰恰好是言論內容的管制。 :   而這帶有兩種言論自由的危險。一是言論的單一性,此危險顯屬易見。二是言 : 論的示範性,當國家取締或偏好某種言論的時候,剃刀邊緣效應,其它不想觸犯龍顏 : 的媒體會在市場是自我矯正。 :   學術一點的說法是,這是資訊取得的自由,目前主流意見還是,這是言論自由 : 的一環。 事實上﹐資訊輸出與輸入還是不同的。媒體在報道時會忽略其他而專注於 “政治時事”類資訊﹐因此會誤解為資訊取得也需要有自由。 但﹐政治時事固然資訊的取得需要自由(民眾有知情權)﹐卻不等遂等同於 “資訊的取得需有自由”。 最簡單的例子﹐美國的核彈頭資訊﹐就不是可以資訊取得的自由。 因此很明顯的﹐即以言論自由來說﹐民眾可以有輸出的自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但民眾不必然有輸入的自由﹕“想聽什麼就能聽什麼”。 所以本來資訊輸入﹐就必然存在資訊封鎖。 問題在於﹐媒體會根據自己的立場﹐故意誇大或忽略這種一定存在的資訊封鎖。 而更有如前面邏輯錯亂的某人﹐把輸入等同於輸出﹐ 把明顯是“資訊輸入封鎖”的內容﹐也扯到“言論自由”這種資訊輸出上去。 :   而通訊軟體的取締,則有不同的面向。他是一種通訊的工具,取締他不代表某 : 種言論受到壓制,因為軟體具有替代性。初步的想法是跟言論自由較無關係。 沒錯。所以如果中國大陸不許民眾出國、不許民眾接觸外國人、不許民眾翻牆、 不許民眾收聽美國之音電台﹐那麼就是明顯的資訊壓制。 而如果中國大陸是封鎖facebook、封鎖YouTube﹐是談不上資訊壓制的﹐ 因為facebook不代表某種固定言論觀點﹐而facebook所具有的言論觀點﹐ 也可以在facebook之外獲得。 : 四、國家當然有權力去行使取締網站的言論 :   就像剛剛說的取締網站,整組取消,可能有以上的疑慮,這也是比例原則的想 : 法,但是網站出現不洽當的內容,比如色情、暴力等等的東西,當然可以管制,這 : 不用多說也能知道,只是管制的範圍與目的要再精確化而已。 :   所以c君所謂互聯網的內容有憲法上規定條文,裡頭關於推翻社會主義體制、 : 國家安全等等,可以參照魯妹文#1KmbdW59 話說﹐如果你有“本妹的玉照可以參看#......”我會熱淚盈眶。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85.168.7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rossStrait/M.1422262862.A.51D.html

01/26 18:04, , 1F
快来人色诱一下c君他就不会那么 嗦了
01/26 18:04, 1F

01/26 19:02, , 2F
這樣PTT怎還沒被封
01/26 19:02, 2F

01/26 19:39, , 3F
太原始,太小众,在大陆内部不具传播扩散
01/26 19:39, 3F

01/26 19:40, , 4F
效应
01/26 19:40, 4F
文章代碼(AID): #1KnW9EKT (CrossStrai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5 之 34 篇):
文章代碼(AID): #1KnW9EKT (CrossStr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