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雙恆星世界的氣候和生物可能會有什麼特色?已回收

看板C_Chat作者 (J.J.)時間7年前 (2017/01/30 05:35), 7年前編輯推噓17(17016)
留言33則, 1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1 (看更多)
※ 引述《kid725 (凱道基德)》之銘言: : 還滿喜歡這種話題的 雖然對天文學不是很懂 也湊合一下好了 (?) : ※ 引述《JeremyJoung (J.J.)》之銘言: : : 就算是真有聯星 從其行星上也絕不會看到[日夜兩個太陽]的現像 : : 因為聯星系之間相距 要碼非常的接近 之間的距離近到 : : 不論是恆星間潮汐力或是溫度 都不可能讓任何行星通過/形成 : : 而這種緊鄰聯星也是概念中最典型的聯星 有些間距連1AU都不到 : : 這種星系中若真有行星 一定也是繞著兩顆恆星外側公轉來形成 : : 而不可能穿過兩顆恆星間 否則瞬間就會被燒毀~!!(再次美江調 : 除了聯星之外 其實還有一些情況我也還滿感興趣的 : 例如宇宙學園(Stellvia)中就因為地球鄰近的超新星爆炸 : 結果使得綠色的星雲包圍太陽系 讓夜空變成綠色的 這個是氣體輻射 由於爆炸前(數萬年)所散發出的大量氫氣 被爆炸時所發出的強烈紫外線所照射 因此 所有的氫氣都產生了螢光激發 因此發出顏色 原理就跟日光燈完全意模一樣 只是發光功率多了20個0以上 : 本來照理說也能生出一堆五顏六色的其它設定 不過有這麼搞的作品似乎並沒有那麼多? : 另外太陽系也剛好是銀河系中的邊緣份子 所以周邊很空曠 : 如果接近銀河系中心的話 夜空應該會明亮不少 : 不過就是一天到晚要被超新星轟炸就是了 囧 其實並沒有 以肉眼來說 銀河基本上還是非常暗淡的 銀河間的星系 至少都是以光年做為距離單位 但是任何超級巨星體的尺度都還只有幾個AU (銀河中心的超級黑洞 也不過正好是1AU而已 但這是天文數字的尺度與重量 : : 又行星質量比恆星小 : : 所以一定是 [行星繞著恆星轉 而不可能是恆星繞行星](有點語病就是) : : 只要行星有足夠的"等效位能" 就可以確保公轉軌道的穩定 : : 想要變成{星際行星} 也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 雖然這種東西推測非常多就是 : : (會被拋出去的 在初期滾湯圓時 就已經會被丟出去了 : : 所以從已形成的行星視角上 永遠只會有一顆恆星 雖然可能會是{食雙星} : : 因為兩個恆星都在同一邊(圓心) : : 同時 : : 這種典型的聯星系也非常容易發生恆星自毀 {密接/半分離聯星} : : 所以住在那可一點也不好玩呢 : 這是在說Ia型超新星嗎 @w@? 這是典型的{密接聯星}的下場 : : 另一種要碼就是非常遠 遠到以光年為距離單位 : : 實質上就是兩個完全獨立的恆星系 {分離聯星} : : 所謂的聯星也僅僅是一種天文學上的一種相依關係 : : 對互相的所屬行星來說 對方不過就是顆亮一點的星星而已 : : 這種雙星間公轉週期也是上百年 甚至百萬年起跳 : : 從觀測上 根本就不會被覺得是另一顆太陽 : 有一種假設就是我們的太陽系也是一個雙星系統 : 有一顆假設伴星墨涅西斯(復仇女神)存在 : 但是距離非常遠而且可能是棕矮星 所以現在還找不到 : 這種狀況的話根本沒戲啊 XDDDD 就算找到了也去不了啊~ 光年 光年阿~~ : 真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得到太陽系被探索得更清楚........... : 目前我們也只能了解太陽系的很小一部分 真的會讓人覺得人類很渺小啊 以{內太陽系}來說 其實已經算是相當了解了 每年都在不斷的發現新的小行星 嘛~ 如果就這"中心"3AU的範圍來說的話 (太陽系可探知範圍50AU : : 很多三星系都是這種配置結構 2+1兩近一遠 否則無法維持天體平衡 : : 另外一種比較特別 但可以滿足"日夜兩顆太陽"論調的狀況是 : : 所謂雙星中 其實有一顆是"非常大"的行星而已 : : 除了地球這種典型的類地行星 還有木星這種類木行星(不標準) : : 而類木又分成 氣體巨星(土/木星) 和冰巨星(海王/天王) 兩種(標準) : : 而木星已經是 行星分界的上限 : : 他的質量是太陽系中 其他所有渣(ㄉㄧˋ)渣(ㄑㄧㄡˊ)總和的2.5倍 : : (不是……不要誤會,我不是針對你,我是說在座各位,都是垃圾。) : : 所以 : : 木星質量只要再往上增加一個級數(約500地球) : : 就會變成棕矮星(亞恆星) 然後開始發光發熱<燃燒把我的小宇宙!!> : : 而到80個木星(0.08太陽)時 就可以正式升格為恆星 : : 開始進行核融核爆炸 <任務失敗 自爆!(希洛維調)> : : 在這種狀況下 發光恆星會是一大一小 : : 如果運氣非常好 (亞恆星大小 正好不會把內側行星給直接碾平) : : 就有機會在天空上看到一個正常的太陽 : : 和另一個很小但較亮的星星(棕矮星並不亮 : 如果是一種最極端的狀況呢? : 假設星系的中央是最大等級的超巨星或特超巨星 : 理論上應該是有可能讓一顆太陽等級的恆星如同木星那樣繞著他們轉 : 而被夾在中間的行星也確實能看到兩顆明亮的太陽? : (不過實際上因為超巨星或特超巨星的壽命太短 變化又過於迅速 非常不利生命發展...) 這樣的話 兩顆超巨星要距離多少個AU才能確保中間的"小"行星不會被碾碎+燒毀勒? 光是木星就可以碾碎5AU外的渣渣星體 基本上這會是個2~300AU以上的超級星系了 : : 所以結論上 那依然還是星星啊 : : 而這個星星 基本上也不見得會比月亮(Moon)還亮 月亮可是高達-12.8星等啊!! : : 月亮都已經這麼亮了 也沒有影響到地球的生命演化 : : 而光是月亮本身就已經是個非常奇杷的存在了 : 我覺得最神奇的是太陽跟月亮大小差那麼多 結果從地球上看起來是剛剛好一樣 : 因為月亮的大小其實有隨著地球的歷史不斷遠離地球 : 所以從地球目視月球的大小一直在改變 : 而就那麼剛好人類存在的年代看到的月球跟太陽是一樣大的....... : 這巧合也真的是天文數字級的巧合呢 月亮詭異的謎團太多了 光是月亮本身 就可以再寫一整篇文章 : : 所以 : : 兩顆太陽是否影響生命的說法 基本上還言之過早 : : - : : 而關於生命的形成 : : 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有"生命之海"的存在 : : 簡單的說就是可以讓分子溶解並解離的溶劑 : : 讓胺基酸等等的生命原型 有機會存在(假設是有機物) : : 實驗中已經證明 : : 只要在原始地球環境中(高溫高壓) 不斷的給與雷擊 : : 只需一小時的時間 就足已產生"可被觀測到"的胺基酸(有機物生命的基礎) : : 所以 : : 在數億年間的不斷雷擊 : : 確實是有足夠的機率產生最基礎的蛋白質和單細胞 : : (雖然我還是覺得很扯 蛋白質和單細胞間 仍然有非常巨大的miss link : : 從蛋白質跳到原核單細胞藍綠藻間 可比從猴子到人類還困難上數億倍啊 : : 然後 關於環境穩定的問題 : : 一來是 生命必然會誕生於海洋之中 : : 而海洋的環境變化本來就比陸地穩定 所以相對安定 : : 二來是 就算是行星軌道離心律非常大 對於赤道的溫度影響其實也沒想像中的高 : : 連火星(1.5AU)這種沒大氣的環境中 在夏天時赤道都還有20度以上呢!! : : 你說 有這樣有差很多嗎~? : : - : : 所以 : : 如果以硬派天文物理來解釋 大概就是這樣 : : 鄰近的雙星間 無法插入行星 : : 遙遠的雙星間 沒有感覺 : : 只要有海洋 "行星"的表面溫度都很穩定 : : 最後 : : 補上一個Android 重力小遊戲 "Orbit" : : 雖然只是個遊戲 但是行星的重力計算很扎實 連行星間干涉都有考慮到 : : 並且還有雙星系的遊戲關卡 可以直接觀測雙星時的行星軌道 : : - : : 淦 居然打了5小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3.72.10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485725747.A.59C.html ※ 編輯: JeremyJoung (118.163.72.102), 01/30/2017 06:29:41

01/30 08:34, , 1F
看C洽長知識 版大有考慮再寫月球?
01/30 08:34, 1F

01/30 09:41, , 2F
長姿勢給推
01/30 09:41, 2F

01/30 09:44, , 3F
月球的生成在現有理論是很不自然的,它相對地球實在太
01/30 09:44, 3F

01/30 09:44, , 4F
大了。
01/30 09:44, 4F

01/30 09:46, , 5F
所以一直有種說法是月球是捕捉來的衛星啊
01/30 09:46, 5F

01/30 09:48, , 6F
太多巧合了~講真的 說是小灰人作好的人造衛星也很合理XD
01/30 09:48, 6F

01/30 09:48, , 7F
如果是捕捉的,月球組成上就太接近地球了。
01/30 09:48, 7F

01/30 09:49, , 8F
月球的組成上幾乎可以讓人論斷它是地球分離出去的,但
01/30 09:49, 8F

01/30 09:49, , 9F
它又太大了導致怎麼分離都很不合理。
01/30 09:49, 9F

01/30 09:55, , 10F
詭異的巧合跟謎團太多啦~講是自然形成的真的太得天獨厚
01/30 09:55, 10F

01/30 10:30, , 11F
也許原本地球才是真的雙星系系統也說不定
01/30 10:30, 11F

01/30 10:31, , 12F
話說小行星帶不也有理論認為那邊應該原本有一顆的嗎
01/30 10:31, 12F

01/30 10:33, , 13F
小行星帶的成因應該是早期還在滾雪球的時候那邊就碎掉了
01/30 10:33, 13F

01/30 10:36, , 14F
法厄同星假設很早就被主流學界放棄。現在認為主因是木星
01/30 10:36, 14F

01/30 10:57, , 15F
還蠻想看月亮的文章
01/30 10:57, 15F

01/30 11:02, , 16F
好像有理論認為月球是地球被飛來的小行星削出來的
01/30 11:02, 16F

01/30 11:02, , 17F
月球主流碰撞說也遇到困難…
01/30 11:02, 17F

01/30 11:08, , 18F
碰撞說是指地球被火星大小行星碰撞後的物質在地球軌道吸積成
01/30 11:08, 18F

01/30 11:08, , 19F
月球,但是還沒找到證據,因為月球的成分幾乎和地球幾乎一樣
01/30 11:08, 19F

01/30 11:08, , 20F
,令科學家困惑
01/30 11:08, 20F

01/30 11:28, , 21F
這種理論都很空想 誰知道外星的物理環境和地球一不一樣
01/30 11:28, 21F

01/30 11:31, , 22F
沒人懷疑月球的檢品其實是地球的石頭嗎
01/30 11:31, 22F

01/30 11:42, , 23F
排除陰謀論啦
01/30 11:42, 23F

01/30 11:46, , 24F
想到阿姆斯壯登月其實是在攝影棚裡拍攝的陰謀論(′‧ω‧
01/30 11:46, 24F

01/30 11:46, , 25F
所以大概是小行星帶原本有的那一顆被木星拉住後經由重力
01/30 11:46, 25F

01/30 11:46, , 26F
拋射飛去砸原始地球砸出了月球來?
01/30 11:46, 26F

01/30 11:47, , 27F
總是同一面面對地球的原因,之前有看過單純是因為沒有星球
01/30 11:47, 27F

01/30 11:47, , 28F
想看月亮的文章!
01/30 11:47, 28F

01/30 11:48, , 29F
是正圓的,一定有一端比較重,於是四十億年公轉過程中
01/30 11:48, 29F

01/30 11:48, , 30F
總是同一面面對地球 印象中看過的說法是潮汐鎖定的關係
01/30 11:48, 30F

01/30 11:49, , 31F
這比較重的一端就比較容易被地球拉過來,慢慢把自轉公轉
01/30 11:49, 31F

01/30 11:49, , 32F
速度調整成一樣變成總是同一面對著地球。
01/30 11:49, 32F

01/30 11:58, , 33F
同一面是潮汐鎖定沒錯 這在行星衛星系統很常發生
01/30 11:58, 33F
※ 編輯: JeremyJoung (118.163.72.102), 01/30/2017 16:44:05
文章代碼(AID): #1OZc0pMS (C_Cha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1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OZc0pMS (C_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