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關於非本科系的問題

看板CS_TEACHER作者 (咳咳嗽)時間15年前 (2009/05/19 05:16), 編輯推噓8(801)
留言9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6 (看更多)
※ 引述《griffonshen (芃)》之銘言: : 在這邊先說明,個人是一位本科系的小咖國文老師。之所以會先說明自己是 : 本科系的畢業生,是因為怕被先入為主,認定我對本科不夠專業。 : 畢竟從中文系畢業的我,深刻體驗到中文系的學生對於文學的素養不見得比 : 非本科系高明。 認同,各種文學獎得獎者常常有許多非中文本科系的,而且每次看過他們的作品後真的會 自嘆弗如啊!這些得獎者多半是平常就有興趣的廣泛閱讀及對文學創作下很大的耕耘。但 教學除了素養外,更要有專業,沒有專業為基礎,很多基本知識背後的來龍去脈很難和學 生解釋清楚,甚至無從講起。就像之前版上在討論生物學上的「界、門」分類的問題,小 弟每篇文章都仔細地看了好幾篇。原因無他,因為這串論題實在是太專業了,如果不是本 科系相關的人,很難介入討論,要不然一定會被釘得慘兮兮。也因為專業,所以我更喜歡 看大家討論的論點,畢竟專業的討論可不是平常看得到的,多學多見聞,也讓我佩服版上 的老師們果然各個是學有專精、臥虎藏龍。 : 這篇心得有點囉嗦,如果您有耐性,也請您細細品嚐。 : 踏入教學這一行以來,有不少前輩給了我很多支持與鼓勵,從這些前輩身上 : 學到的,實在是獲益匪淺。 可以遇到前輩指點真的是一件獲益良多的事,比一個人跌跌撞撞獨自摸索要好的多。 : 還記得自己剛開始從事教學的時候是擔任解題輔導的工作。當時我對自己的 : 知識是很自負的,我不但可以詳細的解說每一個題目,甚至能當場把每一個 : 選項的出典都介紹給學生。甚而至於,我對於知識的吸收是非常廣泛的,學 : 生最訝異的不是我對中文的專業,他們吃驚的,是我時常引用科學、經濟、 : 歷史、生物等等五花八門的知識向他們舉例說明文學中的問題。 這點是真的很不容易,絕大多數的老師都做不到,非博學不可得。符合我們目前中學教改 中整合各學科的終極目標,中學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成為擁有基礎知識的「通才」, 進而有能力去整合各學科間的知識,隨機應用。 : 更令他們驚異的,是他們看過的書我幾乎都看過──是的,包括漫畫。 : 我最喜歡用漫畫和動畫中出現的經典對白和人物心理來解說考題中的選項。 : 喔,對了。我不單單是用解說的──我是用演的。 : 當然──台詞一個字都不會漏。 這個我只有國片台的國片和常看的漫畫才做得到XD : 有一次我要解說職位和頭銜的問題,我問學生:「你們知道KERORO : 的頭銜是什麼嗎?」就在學生一頭霧水大玩猜猜看的時候,我微笑著說出 : 「迦瑪星雲第五十八行星宇宙侵攻軍特殊先遣工作部隊隊長」這個答案。 : 這樣的我,常常對補習班的教材不滿,因為裡面的內容,充滿了不專業。 我覺得不專業的地方可以提出來和學生說明,或者是自己花時間編自己的專用教材,這樣 就不會有上述問題了,只是自編教材真的是很辛苦啊~~~~ T___T 好處是編完後可以橫著 走了。 : 然而,當我輔導工作告一段落想要應徵正職的時候,主任的一句話點醒了 : 我,他坦率的說道:「教補習班不需要專業,需要的是話唬爛。」縱使最 這位主任說的話相信版上許多的老師們一定非常不認同!我承認唬爛可以短時間內吸引學 生的注意或崇拜,但沒有專業做後台支柱的老師,很快就會被學生識破手腳而遭到淘汰的 。不要小看坊間的教材編輯者,裡頭的備課用書和教師手冊內容之精美,介紹之詳細,即 便是在補教界縱橫數十年的教師,也難以數人之力編出這套東西,更遑論這些教材需經過 多少次的實質教學實驗與多年的送部審察。學校老師們藉由這些教材,可以很輕鬆的在短 時間內把該課所有相關的資料備課完,教材中大至課程綱要與教學目標,小至作者一生的 八卦、結過幾次婚、被什麼人臭罵過等,學生在學校都可藉由教師的課堂習得。如果補習 班老師沒有準備的比學校老師更精熟的話,一旦講錯,那可不是說聲對不起就能解決的, 換來的是學生對你授課內容的不信任,這可是很不得了的事。所以那個主任說專業不重要 ,我是極端不認同的,不能精熟自己本科的專業課程,下場通常都不好。 : 後我沒有錄取這份工作,然而對這位主任我只有心存感謝,畢竟在補教的 : 環境中,你很難遇到一位有話直說,點醒你錯誤的貴人。 這是真的,許多老闆連講都懶得講,直接就說:「某某老師,您的課到這學期為止,我們 下學期無力再開這門課了。」然後過幾天在他們的門口撿到來年的招生傳單,上面該科的 老師名字早己換人,也許是該老師真的教不好,有時候反而是補習班為節省成本。但在被 裁的老師心裡,真的是如人飲水。更嚴重者,還有被「婊很大,婊不用錢」的。 : 往後的生涯中,我學會了妥協,畢竟比起知識的專業,學生的接受度和實 : 用性必須高過一切。 專業和學生接受度並沒有衝突。一個教學精湛,學有專精的老師,學生們都會看在眼裡的 ,學生並沒有那麼笨,只接受一個會唬爛而沒有專業、常常教錯或模稜兩可的老師,畢竟 吸收學習的是學生,加上他們無形中會拿學校老師和補習班老師做比較,我們是不是有料 ,他們清楚的很。常常在八卦版看到問補習班老師八卦的就知道,當年補過某老師的版友 們也是會討論哪個老師教學如何認真,哪個教學很爛、只會講一些笑話,正課上的又少甚 至教錯,這些學生都看在眼裡。當然如果台上的老師又專業,上課又會講笑話兼唬爛,博 得學生歡心,那對學生來說又有何不可呢?這可是不可多得的老師啊! : 回到原來的核心,我在板上的文章中看到了很多老師提出了專業的重要。 : 關於這一點,我依舊舉雙手贊成。 : 但在這裡我要提出一個簡單的大哉問──我們要如何區分專業? : 有的老師提到了一個好的國文老師,最好通過文字學、聲韻學、文學史、 : 思想史的測驗。關於這一點我也覺得是個好方法。 : 但我還是要問一個再單純不過的問題──誰來認定通過的標準? : 或者我說得更明白一點──我們要採用哪一本書的觀點作為評分的準則?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以教導課程必要的『基礎』知識為主」這是我一直以來上課的原 則,等到有多餘的時間,再去補充其他相關。就像孔子說的:「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在就讀中文系的時候,我深刻體驗到台灣學術界山頭林立各不相讓的現象。 : 在這個世界中,我們不問真理,問的是派系。 : 就拿文字學來說,大致上分為師大派與台大派。師大派的學者重視的是說文 : 解字,台大派重視的是甲骨。 這部份我要跳出來為這兩校平反一下,師大和台大一樣重視甲骨,而台大也從來沒有不重 視說文。台灣傳統的小學重鎮學校向來以台大和師大為主,早年台大有幾位直接或間接參 與河南安陽殷墟挖堀的學者,後來來台後除了在中研院史語所任職外,也被聘入台大成為 系上的教師,如甲骨學大師董作賓,還有張秉權、李孝定、戴君仁、屈萬里、金恆祥、龍 宇純先生們等。所以台大在古文字學這塊研究領堿是十分紮實優秀的。尤其是董作賓先生 ,研究甲骨文的人,沒有一個不引用他的論文,甚至個人覺得今天甲骨文的研究成績能走 到這地步,董先生的貢獻說他第二,沒人敢講第一。特別是〈甲骨文斷代研究例〉這篇文 章,藉由世系、稱謂、貞人這三個斷代的第一標準為主,把當初挖堀出來雜亂無章的十萬 多片甲骨第一次能有系統的真正分期斷代,破鑿混沌,使文字的演變與商朝的歷史、社會 情況更加清楚地為後人所知,而不再只是靠《史記》與其他零卷殘記和遠古傳說略窺豹斑 。現在台大研究古文字的學者有很多就是董作賓先生的弟子或再傳弟子。前十幾年,台大 還把在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館的甲骨學著名學者許進雄老師延攬回國。記得在課堂上許老師 說他大學時曾經在教室走廊外,邊看《說文》邊做筆記,指明出許慎《說文》錯誤的地方 ,結果董作賓先生看到了,問他在幹嘛?他回說他覺得許慎的《說文》在釋字的形、義上 錯誤極多,感覺價值沒這麼高,不如以甲骨為主。結果當場被董先生責備:「你一個小子 懂什麼?許慎的說文豈是你能批評的?連說文都不懂,憑什麼研究甲骨?建議你回去把說 文熟讀研究,對你日後做古文字學問會很有幫助。」而另一位學者李孝定先生,他的名著 《甲骨文字集釋》是早期很重要的一本甲骨文字典,即便是現在通行的相關古文字字典, 仍常常會採用《集釋》的說法。李先生也說過他的古文字學問,得力於早期精研《說文》 的基礎而來,所以台大的老師們並沒有專重甲骨而輕乎《說文》。 師大在文字、聲韻學上往往被人稱為章黃學派,因為早期師大的老師很多都是黃侃的 學生,如潘重規、林尹、高明先生,而黃侃的老師是章太炎,故師大的小學就承繼章黃學 派而來。師大之所以被說重《說文》的原因,大楖是因為當初甲骨出土時,章太炎對甲骨 抱持很大的懷疑,甚至認為是偽造之物絕不可信,加上章、黃師徒兩人對《說文》特有專 精,所以後來師大的小學在文字學的教學上便以《說文》為基礎,這也是後來許多人認為 師大專重《說文》的原因。事實上師大除了在《說文》之外,古文字學的研究也很出名, 許多著名的學者如早期的魯實先,之後的吳嶼,許錟輝,邱德修,季旭昇老師們等,每個 人除了《說文》學之外,甲骨、金文、戰國文字等的功力也是一把罩。在該領域上都是極 富盛名的學者,因此現在的台大、師大在文字學上並沒有以什麼為偏重的地方,這是以我 在這兩校的經驗觀察。 至於聲韻學,雖然有點差別,但也只是差別在上古韻的入聲究竟要不要從陰聲獨立出 來另立入聲部,還有陰聲韻尾到底該不該有濁輔音。不過這只是學術上的理論不同,就像 陳新雄老師講的:「這沒有誰對不對的問題,因為這個目前的材料上來看就是無解,只要 能講得通,自圓其說,就沒有問題。剩下的就看你們這些後輩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何 況他和丁邦新先生還是好朋友。 至於學術圈上的搞派系,只能說只要是人,就很容易有鬥爭。本來,學術會有爭論這 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真理愈辦愈明」,就是如此的良性互動,學術才會日新又新, 這不管是哪個學科都一樣!但是有些學者由於過於堅持己見,搞到後來居然攻訐和自己不 同見解的學者,從學術爭論變到個人不理性的私人恩怨,這種「不問真理只問派系」的學 者實在是令人討厭。但我們不必過度放大這些學者的母群體,因為這種人相對於其他老師 來說,不會是大多數。所以我們也不必被這種人影響而失去對這圈子、這學說的熱情。可 以像曾永義老師和許進雄、陳新雄老師們組成的酒黨一樣(陪這些老頑童老師喝酒,看到 他們喝醉在那邊發酒瘋、胡言亂語,真的是很妙XD),這群老人家都是台大、師大的老教 授,他們早期感情非常的好,系上也是兩校教師互通教學,如孔德成先生到師大教金文、 三禮;許詩瑛先生到台大教聲韻、文法。我們該學的是他們的氣度和學問,而不必去理其 他小家子氣、整天鬥爭的那些人。看他們那樣然後自己在氣,何必呢! : 單單就理論來說,許慎提出了六書的說法。然而危險的是,許慎並沒有看過 : 甲骨文。也就是說他沒有辦法參考小篆以前更早的中國文字,這當然使他對 許慎有參考小篆以前的文字哦!最早還到兩周金文呢!還記得《說文.序》裡頭有提到: 「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侯張蒼獻春 秋左氏傳。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復見遠流,其 詳可得略說也。」其中孔宅壁中的經書就是以戰國齊系文字中的魯文字寫成,而「郡國亦 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中所說的古文就是金文,再如許慎於《說文》中 釋字,有時會於被釋字最後補上「古文某」(那個某就是該被釋小篆字的古字寫法,有時 會用大篆、有時是更早以前的文字,如金文、戰國文字),比方說《說文》釋〈子〉這個 字,其下就分列了兩個子字的古文和籀文。(見《說文.卷十四下.子部》) 所以他在著 《說文》解說有些字時,才能「其詳可得略說也」。 : 於文字的創意產生不少誤解。這一點,只要對照甲骨文中「文」字的構型和 : 許慎對於「文」字的解說就不難發現。 : 當然,早期的先民造字的時候也不會知道往後會出現一位叫做許慎的偉大學 : 者,對於許慎的六書肯定也是一無所知。 理論多半是後人對前人發展出的現象,提出一個合理的整理條例而成,六書只是許慎針對 小篆文字體的整理提出的理論,自然很難完美套用於卜辭上,畢竟東漢末年的許慎他從來 也沒看過甲骨文(甲骨文是1899年發現的),即便是古文字學如此發達的現在,有最新的三 書說能統攝甲骨以後的文字造字法則,那要是將來挖堀出比甲骨文更早的古文字呢?(甲 骨文可以確知絕非最早的文字,因為它的文字發展極為成熟,其中有約20%的形聲字,形 聲字是很晚期的造字法則,故一定有比甲骨更早期的文字),那麼現在的三書說也可能無 法套用於將來發現的更早古文字。所謂「前修未密,後出轉精」,學術的進步一直是朝此 邁進。 : 事實上我們在考證的過程中,也只能簡單的把甲骨文中的文字大略的分為: : 表意類和表聲類這兩個大類,對於其中的細節,事實上也無從得知。 這都是分類的精細問題,像裘錫圭先生提出的三書說是以「表意字」、「形聲字」、「假 借字」這三書為原則。他自己也承認:「在對三書分別進行研究的時候,當然還可以分小 類。如果有必要,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分出幾種類來。」(見其《文字學概要》,頁 130),其實裘先生所說的表意字,就包括六書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其中的細節當然可 以知道,因為提出理論分類的人,當然會講清楚分類的原則,即使是許慎提出的轉注、假 借,雖然後來的人爭論不少,但就許慎本人來看,他是很清楚自己提出的理論。 : 六書中,特別是轉注和假借。不要說歷來學者們爭論不休,連許慎自己給的 : 例子都大有疑問。 這是學術的問題,不應是教師們教學時完全帶給學生的課題,問題有分公認的與非公認的 ,中學教育是教導公認的,引導部份非公認的認知,使有興趣的同學知道找資料的方向與 引導他們求知。 就像我講到轉注,許慎是說:「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其中的「 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很清楚就是講考、老這兩字是在某個條件下,字義相同而可互 相解釋。但這個「建類一首」的條件就讓許多人想破頭都不知道在講什麼鬼,許慎是「建 什麼類為一首」?就因為這句話的語意讓人搞不清楚,歷來解說的人沒有上千也有幾百, 造成學說紛歧、莫衷一是。近來學者們大多是傾向基由兩字語音相近而得轉注。學者們對 它的語音相近解釋在兩字因考、老兩字都是上古音的幽部疊韻。故兩字語音相近而得轉相 注釋。但我曾經提過兩字不止是同韻部,聲母也應相同,故才能聲韻相同,語音得以近同 而轉注。因為考、老這可能是上古漢語有複聲母的遺留証據之一,所謂的複聲母,就是聲 母是由兩個輔音(子音)組成,如英文school的〔sk〕,clock的〔kl〕,上古有複聲母存 在的可能性,近代學者己經提出許多的例子為証,如我們看形聲字的聲符和從其得聲的字 來看。各(ㄍ〔k〕):從其得聲的字有「洛、絡、駱、酪、硌、峈(ㄌ〔l〕)」,格、觡 (ㄍ〔k〕),「恪、客(ㄎ〔k'〕)」……等。但以上這些東西真有必要在課堂上告訴學生 嗎?我想鬼才會想聽吧!而且也要影響正常教學。 : 基於這樣的背景,我想問問各位:我們堅持六書的意義何在? :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教育部依舊以師大背景為主,所以我們不得不繼續學 : 習許慎的六書。 沒有哦!現在教材的編輯是各校的老師都有參與的,包括台大的文字、聲韻學者們,如徐 富昌、黃沛榮、周鳳五、楊秀芳、徐芳敏老師們……等,並非都師大的老師。堅持六書是 因為這套理論仍舊適用於極大多數的漢字發展原則。誠然甲骨、金文、戰國文字有些字很 難歸屬到六書哪一類當中,但那些字畢竟是極少數的特殊例子,並不妨害六書的理論性。 即便是採用陳夢家、唐蘭、乃至於裘錫圭先生的三書說,亦同樣有無法歸屬的特殊字。六 書說仍舊是傳統造字理論中較合乎漢字發展的(當然為什麼不採用三書說,那又是另一個 話題)。還是同一原則,教中學生們是用多數承認的基本理論就夠了。剩下有爭論的,不 是學生們都應該知道的,而是屬於有興趣的同學或我們這些研究相關的人鑽研的論題。 : 如果要堅持真理,我可能得對學生說明複雜的文字創造史、部件分析法,還 : 得把每一個字的甲骨文都拿來和許慎的說文作比較。然後,我得走上街頭, : 大聲抗議教育部的專斷妄為。 真理的研究還是到高等教育,或是出社會後自我的人生體悟,中小學生們,還是先以基礎 知識為原則吧!我們當教師的,最多就是引導,稍稍講一些,而不是過度拉拔他們到「成 人的世界」XD,就像我愛喝幾杯,但也不能把他們提早拖進來「美酒」的世界裡啊!只要 適時地提點他們,讓他們將來好好的體會自己接下來的人生,這就夠了。 : 這樣的作法對學生有幫助嗎?學生可以因此不必接受考試中出現的六書嗎? : 因為這樣的背景,我必須妥協。 : 教學的時候,我只簡單的說明了六書不可以盡信,但是我也向學生打包票: : 有爭議的字,基測是不會出的。接下來我會用一些字的演變讓他們了解到中 : 國文字的發展,最後學習如何參透出題老師的旨意,利用簡單的區分法,分 : 辨許慎的六書中的四書。 這就是六書說對中學生的基本意義啊!只要會基本判別六書間的大類差別即可,剩下有爭 議的是學術問題,不是中學教六書的教育目的。 : 再舉一個國學方面的例子,請問有哪一位老師可以對老子一書的成書年代有 : 肯定的說法? : 只要看看勞思光先生的論點就會發現,這個問題不要說是一堂課,一個學期 : 都沒有辦法解釋清楚,甚至,有心人拿來著書立論都是好題材。 : 那麼我在上課的時候是不是也得把這些相關的學說一一介紹清楚? 思想史我就真的是弱者我本人了,猶記當年研究所考試從來沒一間超過30分XDDD不過還是 回歸本題,教學生基本的課堂公認知識就夠了,那些學生們沒有我們這麼充足的先備知識 ,多教那些只是有點揠苗助長,還沒學會走就要他們跑一樣,會造成學生混亂。 : 在這邊想請每位老師想一想,國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在學習國文這一科的 : 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 : 個人以為,國高中的學生,只要利用這段時期,培養出優異的閱讀能力,和 ^^^^ 優異我是不敢想,只要有基本的閱讀能力,對閱讀常保持興趣(小說、漫畫、閒書都好)這 樣基本上就夠他們受用一輩子了,這也是他們能帶著走的能力。 : 找尋問題、蒐集資料的能力也就足夠了。其他相關的專業知識,到了大學以 : 後再鑽研也不遲。 以上相當同意,不要什麼不會的字或成語就跑來問我注音和字形釋義我就阿彌陀佛了,通 常我都會告訴學生,這世上有種東西叫字典,它有個堂哥叫成語典。我最高興的是聽到學 生來問:「老師,為什麼我這麼想……會不對呢?」這才是進入教育的核心不是嗎?學的 同時要去想為什麼,學思並重,培養出會去思考的學生,才是成功的教育,老師只要從旁 適時的指引,以上一直是我最終的教育理想。 : 更何況,每一位學生的資質廩性都不同,不是每一位學生都有必要接觸國學 : 精深的部分,也不是每一位學生──都想唸中國文學系。 : 畢竟,國學的東西相當枯燥,要想堅持下去,需要的不單只是興趣,有的時 : 候還要一種異樣的狠勁。 所以能在這行,尤其是學術圈混下去而本於初衷的人,真的可是值得敬佩的呢!有時侯我 都叫我那些同學們學術魔人XDDDDD 不過可以和一群同窗們討論學術真的很快樂,尤其是 懷念當年常常在研室室喝酒煮火鍋,邊吃邊討論文學、思想,(就是沒人要和我討論文字 聲韻,小學組的悲哀……) : 那麼一位理想的中學國文老師到底需要什麼條件? : 優異的語言解析能力、豐富的常識、基本的國學素養,更重要的是──要有 : 一顆開闊的心胸,勇於接受各式各樣的觀點,並隨時對這個世界發出疑問。 非常同意!我也希望自己能一直朝這目標邁進,而不是男人30一隻嘴的kukusau :) -- 我真的不是小學魔人啊~~~~不過歡迎對文字、聲韻有興趣的同好,或是想考中文所 的朋友來組讀書會,我很喜歡和人討論小學,有不懂的也可以和我切磋,我會盡我所 知教學相長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08.98

05/19 09:14, , 1F
好長推....XD
05/19 09:14, 1F

05/19 09:58, , 2F
我END了=___=|||(逃)
05/19 09:58, 2F

05/19 12:31, , 3F
END +1
05/19 12:31, 3F

05/19 13:38, , 4F
推 小學強的老師真是超級令人敬佩的
05/19 13:38, 4F

05/19 13:41, , 5F
每次看老師的文章都學習到東西 另一方面也慚愧要多看點書…
05/19 13:41, 5F

05/19 15:04, , 6F
專業推~!
05/19 15:04, 6F

05/20 16:21, , 7F
有看有推~~~我也有認識好朋友會拿這個講故事給我聽:)
05/20 16:21, 7F

06/01 20:18, , 8F
大學畢業後就沒有聽過那些學者的名字了...好說歹說
06/01 20:18, 8F

06/01 20:19, , 9F
我也是學章黃路子的...整個對不起老師們...
06/01 20:19, 9F
文章代碼(AID): #1A4T0lG1 (CS_TEACHE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4T0lG1 (CS_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