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財富自由是否可以累積到數代後

看板CFP作者 (雨龍千尋)時間7年前 (2017/04/15 10:33), 7年前編輯推噓3(302)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9 (看更多)
※ 引述《stiga (stiga)》之銘言: : 標題: Re: [閒聊] 財富自由是否可以累積到數代後 : 時間: Sat Apr 15 08:17:58 2017 : : : 人都是有「惰性」的,差別在於明不明顯, : : 這問題,您自己就能回答你自己,如果您的長輩,一年給你新台幣一百萬, : : 請問你還會出去工作嗎? : 當然會阿XD 對我來講一年一百萬根本不夠花阿XD 首先,先謝謝 stiga 大大,願意花時間,來互相討論求進步, 小弟覺得,stiga 大,大概誤解了什麼,稍微說明一下 那篇文我只是簡單的論述一些東西,這邊應該更正為 如果給一個「額度」,讓當事人不用出去工作的額度,大概是這樣。 這邊的論點是,上一代給你的錢,足以讓你不用為生活煩惱,可以不用出去工作。 : 我認為a大的文章對於理財都滿有深度的,可是講到有錢人生活(?),我認為我看到的跟一般人見到的不太一樣XD 有錢人的生活,我會講得比較保留,因為有很多「黑歷史」, 那些就不宜拿出來討論吧!? : 我自己雖然不是頂有錢,但是我除了高中沒遇過真的極有錢的人外, : 國中跟大學生活圈都有家財萬貫的人(尤其是國中XD) : PS稍微定義一下有錢好了... 我這邊的有錢已經不太是所謂的 財富自由 了 : 是類似說... 下面舉些同學當例子好了XD : 1.有個同學他去美國讀書,她媽也跟著去,在紐約中央公園旁邊租房子,一個月租金9萬美金 : 2.有個同學他有次去學校的琴房練琴,然後皺了一下眉,後來才知道原來她家的鋼琴是史坦威的 : 3.有個同學他爸媽要去南美洲玩,可是因為去南美洲轉機很花時間,他爸時間珍貴,直接包private jet去 : 4.有個同學他爸就是XX集團被爆料賄賂阿扁的人(?) 之前在富比士台灣最有錢家族有上榜過LOL : 5.有個同學感覺不出來很有錢,但前陣子看他在IG幫女友慶生,看桌上各種Salon還有Screaming eagle,後來問我同學 : 才知道原來是富邦蔡家的= = 以前真的很低調XD 生活沒有行情呦,以上這些,應該算前1%的例子吧!? 能跟這些同學為伍,那您賺錢的機會就很多,人脈也是一種資產。 : 我上面提到那五個是我覺得可以富很多代的(?) : 還有一些從IG/FB可以感覺出來也是花錢不手軟的,感覺痞痞的(?) 我就懷疑富不富的過二代了XD : (好啦 我以前是跟成績比較好的混一起XD 所以跟那些痞痞的也不太熟LOL) 這個嘛,南部土財主的後代,有不少人都是這樣,都是「坐山吃空」: 我覺得 富有 有兩個面向 : 一個是物質上是不是就是富有 : 一個是想法上有沒有辦法讓你富有 : : 前者不用說,跟勝文或是我同學一樣,含著金湯匙出生就達成條件了,這完全沒有辦法改變的 : 那後者就有點跟原PO所說的,達到財富自由後是否後代都能一路吃下去了? : 跟a大悲觀地認為敗家子激多,人是有惰性的論調比起來,我的答案是樂觀點,覺得大部分有受過教育的應該都能守成XD : 我主要持的論點是,其實這些人他們家庭的教育除了一般人家庭教導「好好讀書、努力工作、上進點」外,對於理財 我的論點其實很簡單啊! 知足就會常樂。 理財知識是可以被繼承的。 那篇打了那麼一長串,其實就只為了暗喻這兩件事。 : 真的有另外下很多功夫。他們對於「開源、節流」兩項絕對是有教學的,這根本一般人在家裡不會學到。 : 你想想你爸媽教過你什麼理財觀念?我爸媽就只會教我「要節儉、多儲蓄」,沒了XD : 先從開源,我之前跟我一個同學聊過,他還不是文組背景的,並不是專攻財金之類的科系 : 但是在有關一些理財工具的了解上非常透徹,對於怎麼做資產配置比較安全也有一定的了解 : 他也不要求多,一年有個4%也是有個好幾億、幾十億的現金流了 我覺得您的同學應該也不是普通人,所以 stiga大大,應該也非泛泛之輩, 一般人,在生活之中,很少會以「B」、「,,,」(三個千分號)為單位, 在討論理財的事。 這樣說吧,我舉的例是取中間段,也就是去頭去尾,前20%去掉,後20%去掉。 郭董那一段,只是來插花的,他的想法真的很不一樣...... 欲成大事,至親可殺(笑)。 : 而且還滿神奇的是,他們對於"賺錢"這件事情的理解似乎完全是承繼他們家族發達的原因 : 例如其中一個,就只是很久以前的高雄大地主,後來家裡就完完全全只是靠理財方法錢滾錢,他對於金錢的觀念也就是 : 投資、求取穩定報酬就夠了 : 那另外一個之前在MIT讀機械(然後一個猛延畢lol 好像被他媽逼要修會計之類的課程),之前問她之後要幹嘛,他就一個 : 霸氣的說「應該工作個幾年,然後去讀MBA,之後創業」(他爸是竹科某間的創始元老) : 我覺得這部分某方面就可以代表他們家庭的教育就給他們了一個「如何賺錢、守成、開源」的一個方針了 : : 那他們的共通點有一點就是「節流」,當然我這裡的節流可能跟我們的節儉不太一樣orz : 但是他們真的就是「該花的錢花,不該花的錢絕對不花」。 : 例如說我跟我同學之前有次去看電影,要買爆米花,看到電影院爆米花好像130吧(有點忘記數字了) : 他就說,"幹 貴一倍,當我凱子? 我們去樓下的7-11買吧~" : 講真的 他們家搞不好一秒鐘賺的錢就夠他這個差價了XD 但對他們來說這還是沒必要(?)的開銷~能省就省 李嘉誠給小費的故事,也差不多是這個樣子。 : 或是我之前去我同學家,我同學冰箱沒關好,然後那時候我在廁所,就聽到他媽狂罵說怎麼冰箱沒關好,知不知道 : 這樣冷氣會流出來,很耗電的,冰箱也很容易壞之類的,我拉完屎了躲在房間裡面她還在被罵XD : 講真的 罵他的那個時間就夠再買一台新的冰箱了吧LOL : 但是對朋友之類的,像是生日請客(?) 他們認為有益交友、交流圈的,真的也是沒在手軟的。我人生第一次吃一桌30萬 : 的海鮮大餐就是我同學請的= = : : ============================================================ : : 所以我是覺得,能不能夠維持比較是家庭教育的問題,而不是說你自己是否已經財務自由(or家財萬貫) : 我有個比較沒那麼誇張的同學,爸媽是台大的教授,薪水或許沒有特多,但是家裡有留下一些錢,所以出去玩搭商務艙、 : 住一個晚上3~4萬的Ritz都還行,不會蝕本(?) : 真的沒必要到擁有花不完的錢才要開始教小孩所謂的理財觀念 : : 那當然還是要來個反面的例子,家庭教育造成的問題(?) 家庭教育,實際上佔很重要的一部份,但問題來了, 這是一門沒有「標準教科書」的終身課題,這個用「填鴨式教育」的成果並不好。 : 通常沒辦法持久的 所謂的 敗家子 就是沒有那個開源節流的概念,或是說看錢就是數字,完全沒想法的 : 我爸以前老家那邊,有一家台灣有名的土產店,我爸說在30~40年前,他有朋友在農會工作 : 那家的老闆每個月就是拿100萬現金去定存 (那年代的100萬激大XD 老一輩又都是在定存),代表他每個月至少就是淨賺 : 一百萬那樣 1990年6月8日,一年期的定存利率有 9.50%,台灣銀行官網有保留資料, 現在是2017年,假設在30年前認真做定存,在那個黃金年代,用 9%複利去滾, 其最終結果,應該挺嚇人的...... : 但是那家老闆就是都忙著開店,小孩就也沒學好,老爸就想說以後店讓小孩頂 : 那後來老闆過世了,小孩就接,可是小孩就是好賭,然後鄉下地方又喜歡裝闊(?) 開賓士、戴金錶、動不動辦桌請客搞 : 的自己好像是老大,好像很有面子那樣 : 可是前幾年好像聽說去地下錢莊借錢之類的,然後店被別人押走,現在在裡面只是員工而已 : 那顯然就不是賺不夠多,而是根本沒有那個家庭教育教導小孩所謂的理財觀念 : 講到頭來,你自己達到了財富自由,但是你如果沒有教你小孩「如何到達財富自由」,我相信也是沒辦法傳遞下去的 : 人說富不過三代, : 第一代懂得賺錢的辛苦,而本身又有那能力賺錢 : 第二代看的到第一代賺錢的辛勤,而懂得該要守成 : 第三代只看到錢好像早上起床就會自動跑進戶頭,以為錢是for free的,當然無法長有 : 除非是透過教育,跟下一輩說金錢是怎麼來、該怎麼來、該怎麼用,那樣才是家族能長久富有的道理 : : ============================================================ : : 那當然也有可能我看到的案例太少了,但是畢竟台灣極有錢的樣本就是那前100人,我認為要集齊夠多樣本也是困難 以「隨機取樣」來討論之,您看到的範例算很多, 以一個班級以50人來討論,你舉了5個,也就是10%,這就頗為驚人的, 以我自身的成長經驗,僅有「 A段班的班級」才會大於這個數據, 普通的班級,大約是 1到3人,可列入「大康之家」,算不算有錢人,就見仁見智吧! 最主要是成長的生活背景不太一樣,我沒有辦法選擇我的父母, 但我可以選擇,我的生活要怎麼過。 : 又我剛好身處的環境都是在一個教育比較完善的情況之下,比較不會有我爸老家那種鄉下地方豪氣重於教育的狀況 : 只是講來講去,我覺得所謂要富過多代核心還是在教育,在那個釣竿而不是那個魚 幫您補充一下,需要「釣竿(工具)」加上 釣魚技能樹點滿(技巧、知識、實作經驗的累積), 資金一百萬跟資金一億,所用的工具就會略有不同,帳面上只是大了一百倍, 但理財實務上,就沒辦法這樣子玩,因為會受到法規的限制。 : PS提個外話 : 說實話,我一直不太認同現在年輕人總是再說那些老一輩的有錢人完全是因為他們活在正確的年代之中 : 我認為今天如果我們很隨機的把台灣人抓出來"做大事",成功率可能是萬分之一 : 但是從前百大企業家/有錢家族的人當中抓人出來,剝奪他們所有財產、資源,我相信成功率肯定是有個百or千分之一 : 遠遠高於隨機抓台灣年輕人出來做事,本質就是他們頭腦的那個"想法"、那個"釣竿"我覺得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 光看到他們對於後代的教養我就深深有體悟說,家族會這樣有錢下去其實不是沒道理的,比起他們有形的財產跟資源, : 我認為那無形的教育、思想才是造就他們的核心價值 一如小弟會在文章裡經常提到的,大多數人都會講,「理財先理債」, 小弟會比較讚同,「理財先理心」,這個論點。心態調順了,那做什麼都很順, 再來就是「知足」,也許您的生活需要年薪一百萬以上才可以撐得起來, 但是,在台南勞工階層,可能年薪只要有53~70萬,就很夠用了。 那就回歸老問題,生活沒有行情,看你怎麼過生活? 如果「欲望」被無限擴張,再多的薪水,可能都是不夠用的。 理財知識最難被傳承的地方,就是「理財知識」沒有辦法像「嫁衣神功」一樣, 把100%的功力,轉嫁出去。 其中,會牽連到「偶發性變數的處理」(危機處理), 再者是,當事人的自身學習意願。 小弟的補充說明就到此為止,再多, 可能就會有點歪樓,超出原PO的「主要問題」太多, 他的主要問題是, 把「財富自由」過繼給下一代,這個方法可不可行? 這就跟孟子與荀子的主張,是相對的一樣, 您的是孟子論(樂觀論),小弟的是荀子說(悲觀論),實際上這樣是洽好湊成一篇的。 在討論一個主題的時候,理應存在「正反論述」, 說真的,小弟沒想到有人會如此認真寫了這麼一大篇回文,去寫「正述的部份」, 為避免板友們看不懂,還是在這邊澄清一下,小弟寫的是「反述部份」, 也很謝謝, stiga大,花時間打了那麼長的一篇「正向的正述文」。 敬祝, stiga大,以及各位板友, 身體健康,萬事順心, 平安喜樂,財源滾滾進口袋。 ameryu. 2017-04-15#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8.237.211.13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FP/M.1492215480.A.2F3.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71.131.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FP/M.1492223602.A.BD1.html ※ 編輯: ameryu (118.171.131.5), 04/15/2017 10:37:23

04/15 11:12, , 1F
兩邊都很厲害 感謝分享!
04/15 11:12, 1F

04/15 12:05, , 2F
感謝好文
04/15 12:05, 2F

04/15 12:22, , 3F
推理財先理心 這句
04/15 12:22, 3F

04/16 22:16, , 4F
正反論述皆須考量,好文推
04/16 22:16, 4F

04/17 23:00, , 5F
看這種互相討論的文章,收穫超多,感謝
04/17 23:00, 5F
文章代碼(AID): #1OyOPolH (CFP)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9 篇):
文章代碼(AID): #1OyOPolH (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