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不投資會更有錢

看板CFP作者 (遠)時間15年前 (2009/07/18 10:00), 編輯推噓8(809)
留言17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13 (看更多)
※ 引述《testmac (macc)》之銘言: : 這個話題在基智網被人討論過,當然正反面意見都有 : 我想很多人都聽過在投資世界能賺錢的人,可能不到八成 : 以我的感覺來說,其實賺錢的兩成人中,可能有九成以上只是小賺而已 : 真正能大賺的人可能還不到1% : 在這次的金融海嘯的震撼教育後,投資人應該隱約能體認到,就算是長期投資 : 也不一定能賺到錢 : 如果多數人都是賠錢,那為何還要投資?不投資拿去放定存,不是會更有錢? : 其實這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的確是正確的講法,但為何很多人還是前仆後繼的 : 作定期定額和資產配置 : 我覺得這要歸功於廣告效果,那些想要賺你手續費和佣金的人,需要誇大效果, : 投資人才會心甘情願的掏出錢來,他們不會告訴你基金有無法撐過空頭或是大跌 : 的風險,你的投資到頭來可能只是一場空 : 其實投資是可以更有錢的,只是你需要身經百戰,用青春和血汗來歷練,只是我 : 可以告訴你,當你練到多空頭都能獲利時,你不一定覺得值得,因為人生是不可 : 逆的,在追求精進的過程,可能你已經錯過了更重要的事物 : 下次當你看到虎爛的銀行資產管理廣告,請仔細想想,他們連金融海嘯都應付的 : 七零八落了,有能力幫你理財嗎?海嘯時龜縮,現在股市好轉,又開始生龍活虎 : 了 為什麼大多數人虧錢。為什麼需要「用青春和血汗來歷練」 因為太多的人,投入市場想的是「要大賺」,「想要多空都賺」,「想要短期就賺」 要這樣賺,就必須用各種方式賺超過全世界資本市場賺的錢,要面對市場上其他 同樣想大賺錢的人(可能不乏高手)的挑戰,也因此要花上很大 的心力以及虧損的風險機會。(其實可以去股票版看看一些人的經驗, 許多都是可能短期大賺,但同時很可能短期又大虧的) 另外前面dgc大的文章也有講到。 用期貨(是個可以比較不受多空限制的工具) 賺錢需要花很大心力,而真正能賺錢的人是其中的少數。(不過我相信其中的成功者 可以從那些虧錢的人手上賺到很多錢) 選擇把全部的錢拿去定存當然可以是人生理財的一種方式。 但定存與前述這樣的投資方式,難道真的就是 2選1嗎? 這就有點太簡化了自己可以 作的選擇。 既然你講到長期投資和資產配置,我就詳細講一下,基本上如果要採用這個 策略,有幾個重點 1、了解資本市場(其實定存也是資本市場的一部分)不只是短線進出者進進出出 的輸贏,而是可以代表 全世界的企業或國家經濟發展之下,給予投入資金合理 時間價值回饋,所以如果你覺得長期而言全世界經濟會像這兩年這樣慘,那長 期投資不是個合理的選擇。反之,覺得全人類經濟還會向上走,那才值得長期 投資。 (很多人拿單一市場來說長期不一定向上,的確如此,但資產配 置就是儘可能將資產分配在各個市場,而不是去賭單一市場) 2、了解什麼是真的「長期」:很多人拿這次金融風暴來說長期投資可能會虧錢 長期投資是沒有保證賺沒錯,但如果金融風暴的時候想到的是「虧錢」,抱怨為什麼 避不開空頭。那就根本不是長期投資的想法。長期投資者看到金融風暴,想的該是有 便宜可撿了,趕快趁機買入來增加長期的預期報酬,怎是去想目前短期虧損的情況 ,會這樣想,只能說仍然是拿短期賺賠的想法去作長期投資。也許不適合作長期投資。 也許有人說,如果我十年前1999年初買入全球股市基金,預計「長期投入」十年,到2 009年初要拿來使用。但金融風暴的結果,不是等於這十年長期都白費了嗎? 這只能說 是誤解了長期投資的意義。的確十年的時間勉強可算長期投資,將錢投入較高風險的資 產,(全球股票)是合理的,但過了5、6年之後,距離要用錢的時間已經不是「長期」了 這時就不該再以長期投資去衡量風險,而是應該逐年漸把股市基金的部分轉為債券 或現金,到2007、2008的時候,應該是幾乎滿手現金了。如果2009年要用錢,到了2008 還手上一堆股票,而被金融風暴波及,只能說是「誤把短期當長期」。 另外,要作「長期投資」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留有足夠的急用現金,以免被迫要用 錢的時候,剛好股市狀況很糟。 3、風險考量: 其實你文中已經點出來了,沒有什麼必賺的,長期投資產配置只是儘量排除不利因素 和降低風險。(減小短期波動風險、單一公司、單一市場風險,減少頻繁進出 而造成的交易成本) 風險是在進入之前就必須先考慮的,除了真正的虧損風險之外,個人心 理上的風險也很重要,因為人有趨避虧損的心態,如果在短期波動下跌時,不能承 受而賣出就會導致長期投資失敗。因此對於不能承受太大風險的人來說。降低 整體配置的風險是很重要的。這就是為什要做資產配置,為什麼要 用長期平均報酬可能較低的債券或其他資產來搭配股票。 每個人應該找出 適合自己風險的配置,即使因此降低報酬也無妨。 4、邀開貪婪的金融機構: 這個其實你已經有所認知。假如你同意全世界的經濟向上,代表長期而言 願意負擔些風險,願意拿出資金時間價值長期投資的人,應該可以合理獲得 平均的報酬。(因為有風險,所以能拿得比定存多) 但實際上卻非如此。因為被金融機構拿走太多了,你提到的手續費、佣金 當然是其一,但對長期投資者來說,這些單一次的費用倒是其次,最可怕 的是年復一年,一路收下去的,以基金管理費為首的內扣持續性費用 試想,長期股市平均報酬假設是一年8% ,通膨可能就佔了快2%,實質報酬 約6%,但許多基金業者毫不留情地一年拿走3成多約 2% 的費用(再加 銀行保管費0.2%就更慘) 要說報酬更低的的債券基金就更慘了。 (而且這些還沒有把經理人買進買出給券商的錢、買賣差價、衝擊成本算在內) 就是這些,讓長期而言資本市場上應給合理的報酬被吃掉一大半,倒是銀行 和基金公司,不論多空都賺得飽飽的。 所以說,長期投資很重要的就是慎選工具,即使是每年多0.1%、 0.2%的費用, 都會導致長期下來巨大獲利差異。 可惜的是台灣現在幾乎沒有什麼好的工具,除了台股的幾支etf,可以用 0.5%以下的合理年費用投資台灣股市,要合理工具投資其他國家的股市或債市, 幾乎是沒辦法。 如果有心的話,就是用海外券商買國外的便宜的指數基金或 etf了。 -------------- 講到這裡都還只是概述而已,如果有心想要接觸長期投資資產配置及 海外券商投資, 可以到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 進一步研究。 我覺得這個路子不見得賺得比人多,(賺的是平均市場報酬,所以一定有人賺得 更多) 但有個好處就是,將基礎學會了之後,只要視資金狀況定期投入(不一定是一個月, 更久也無妨)你的資產配置,定期平衡(也許1-2年作一次就好) 不需要常常看盤研 究, 平常仍然專心於自己的本業就好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108.51 ※ 編輯: ffaarr 來自: 203.67.108.51 (07/18 10:01) ※ 編輯: ffaarr 來自: 203.67.108.51 (07/18 10:01) ※ 編輯: ffaarr 來自: 203.67.108.51 (07/18 10:02)

07/18 10:05, , 1F
期貨是0與1的差別 不是烏有就是大賺 (長期)
07/18 10:05, 1F

07/18 10:06, , 2F
不過話說期貨都操作不來了 遑論股票
07/18 10:06, 2F

07/18 10:07, , 3F
在我看來 股票大賺錢的 只是不小心致富的
07/18 10:07, 3F

07/18 10:19, , 4F
(有些)
07/18 10:19, 4F

07/18 10:25, , 5F
綠角老大應該改改他一言堂的個性 各種意見只要不是謾罵
07/18 10:25, 5F

07/18 10:26, , 6F
就應登出 我的留言被他屏蔽好多次了
07/18 10:26, 6F

07/18 11:45, , 7F
反了吧 股票比期貨好入手 至少買定存股長期獲益不錯
07/18 11:45, 7F

07/18 12:24, , 8F
http://buffettism.blogspot.com/昨天股板看到不錯的blog
07/18 12:24, 8F

07/18 12:26, , 9F
綠角分享了一個概念,但實作上對多數人還是有距離
07/18 12:26, 9F

07/18 12:27, , 10F
至於期權,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股票之後的進階了
07/18 12:27, 10F

07/18 12:40, , 11F
定存股也要做功課的呀~只是有些人嫌不夠快
07/18 12:40, 11F

07/18 13:54, , 12F
定存股這波從谷底上來也有50%以上的漲幅 入市時間才是關鍵
07/18 13:54, 12F

07/18 19:59, , 13F
要做到綠角那樣的工夫,同樣的努力其實也可以放在價差上
07/18 19:59, 13F

07/18 19:59, , 14F
不過綠角有一陣子很喜歡酸做價差的人,不知現在改了沒。
07/18 19:59, 14F

07/18 20:00, , 15F
話說回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長期投資也是要下很多工夫的
07/18 20:00, 15F

07/18 20:00, , 16F
對這方面有興趣的確實應該學習綠角。
07/18 20:00, 16F

07/18 22:16, , 17F
只是不喜歡做短價差吧~做定存股也有價差可以做呀
07/18 22:16, 17F
文章代碼(AID): #1AOIoykG (CFP)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OIoykG (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