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今天是釋迦牟尼佛得道日

看板Buddhism作者 (silence)時間4年前 (2020/05/09 08:16), 4年前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6/7 (看更多)
: 《浴佛功德經》:爾時,清淨慧菩薩聞是頌己,白佛言:「未來眾生,云何浴像?」 : 佛告清淨慧菩薩言:「汝等當於如來起正念心(於佛果有正見),…於諸眾生起大 : 慈悲(大悲心),願得速成三種身故(菩提心以出離心為基礎,菩提心是由希求利他的 : 大悲心引生為了利益安樂一切有情而願成辦佛果法報化三身的希求)[3]。」 ------------------------------------------------------------------------------- 補充:於佛果有正見——認識佛果的功德,以及成辦佛果的因 摘自:《中觀寶鬘論》宣講:卻佩格西 翻譯:扎西老師 再下來,佛功德來說,可以分為身、語、意功德。身功德、語功德、意功德,一般我 們說:佛具有悲、智、力,悲、智、力是放在意功德的部分。語功德來說,就是凡是佛薄 伽梵的一切佛語,主要也會說是宣說八萬四千法蘊的佛語。身功德,可以說有三十二相八 十隨形好,這是屬於在讚歎佛的身功德的部分。 能夠獲得決定勝(佛果位屬於決定勝),主要有三法,第一是菩提心、第二是大悲心、 第三個是空性慧。在三法當中,菩提心與大悲心是屬於福德資糧,空性慧是屬於智慧資糧。 透由修持菩提心以及大悲心的福德資糧,所能夠得到的果,就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 好;透由修持空性慧所得到的果,就是果位法身。所以,法身是智慧資糧,是空性慧修持 之後所得到的果;色身則是透由修持菩提心與大悲心,福德資糧所得之果。果位可以分為 色身和法身這兩大身,各別的因就是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 …… 一般我們往往提到佛的色身功德,都會說佛具備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但對於其中每 一個相好的不同內涵到底是什麼?我們一般是比較少去了解,也透過學習《中觀寶鬘論》 的因緣,所以我們能夠了知三十二相各別來講,每一個相的內涵是什麼,而實際上,總略 來講,就是從佛的頂髻到雙足之間,祂所有身的支分的殊勝功德,與我們是有非常大的差 別。因為佛是透由無量無邊的時間當中,累積無量無邊的資糧,所以最終祂在獲得成佛果 位的時候,祂的色身的支分與一般凡人身體的支分功德殊勝的差別上,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無有貪瞋癡,慈視眾生故,光澤紺青眼,睫毛如牛王」(第九四偈) 「無有貪瞋癡,慈視眾生故」是所修的因,由修持對於眾生沒有貪、瞋、癡。所以, 面對眾生、有情的時候,佛相續中,不具有貪、瞋、癡,並且能夠「慈視眾生故」就是以 慈心去觀視有情。也就是他在看有情的時候,都帶有悅意相,並且都希望有情能夠獲得安 樂,所以,以有情若能獲得安樂該有多好啊!這樣的一種心態去觀視每一個有情,這就是 「慈視眾生」。 (註:佛陀色蘊的紺青眼,如讚佛偈說:「紺目澄清似大海」,屬於佛果色身三十二 相八十隨好之一。) …… 當我們在提到獲得無上菩提所得之身,可以分為果位四身。果位四身,又可以總合為 果位二身——法身、色身。 法身當中又分為:自性法身和智慧法身。自性法身指的是佛相續中的空性和滅諦,這 都是屬於自性法身。以中觀應成派的承許來講,佛相續中的滅諦,也是空性,所以,佛相 續中的空性和滅諦,都可以說是自性法身;智慧法身指的是佛相續中的一切種智、佛相續 中的智慧。色身來說,可以分為化身和報身,當我們說到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主要指的 就是化身以及報身所具有的相好莊嚴。 各別來說,法身是由智慧資糧所成辦的;色身則是由福德資糧所成辦的。由於上面主 要都是在談佛的色身、功德,以及由他的因福德資糧所成辦。所以,這裡就說到:就如同 前面所說的,佛無量無邊的色身功德,是由無量無邊的福德資糧所成辦。依此類推,佛的 法身,一樣是由佛無量無邊的智慧資糧所成辦。 …… 【二】、是何種果報之資糧 「諸佛之色身,福德資糧生,法身總言之,王啊智糧生」(第十二偈) 這是龍樹菩薩對國王說到:總合上面所說的意思,佛的色身是由福德資糧所生,他對 國王說到:佛的法身是由智慧資糧所生。 當我們看到佛果位的色身、佛果位的法身,在理解時,不能理解為好像是各別的,純 粹由福德資糧就能夠產生佛的色身;純粹由智慧資糧就能夠產生佛的法身。 因為,不管是要得到佛果位的任何功德,也就是法身或色身,在因位都一定必須福德 和智慧兩種資糧雙運(要修福,也要修慧,福慧二資糧悲智雙運)而修才能夠得到。所以 ,我們只能夠用「主要」來講。「主要」就是說:佛的果位色身,主要是由福德資糧所生 ;佛的佛果法身,主要是由智慧資糧所生。 累積福德資糧和累積智慧資糧的道理是不一樣的。因為累積福德資糧來說,可以分為 身、語、意,由三門來累積福德資糧。累積智慧資糧,最主要是以修持空性慧最為殊勝, 所以,累積智慧資糧來說,是透由意門來累積,這一點跟福德資糧不一樣。累積智慧資糧 是由意門來累積,特別是修持空性的智慧,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士夫、有情都能夠累積智 慧資糧。 在有學位的時候,累積福德資糧最主要是針對於利益有情、利他的部分,譬如我們對 於有情持守戒律、對於有情修持布施、對於有情修持悲心、修持慈心、修持忍辱,或為有 情說法,所以,當在有學位累積福德資糧的時候,會直接的利益到有情。在有學位累積福 德資糧,主要是透由去利益他人,在利益他人之後,在自相續所成辦的善根,就是福德資 糧,透由利益他人在自相續所成辦的福德資糧來說,最主要還是以菩提心的意樂為主。 以智慧資糧來說,並沒有直接的產生對於他人有什麼樣的利益的行為,它(智慧資糧 )主要是針對於自己內在的煩惱怨敵,能夠直接的產生對治,能夠針對於內在煩惱怨敵的 根本(煩惱的根本是自相續的無明我執),產生破壞。 當我們說累積福德、智慧資糧來講,就是要先有這樣的認知: (1) 累積福德資糧,最主要就是相續中的菩提心為主,因為他能夠成為直接成辦利 他的這顆心(菩提心是利他為主的意樂),這是累積福德資糧當中最重要的; (2) 累積智慧資糧,必須要能夠做到從根本來斷除(自)相續中的諦實執(煩惱障 ),以及諦實執的習氣(所知障),這是累積智慧資糧為主所要做到的。 因此,累積福德資糧和累積智慧資糧,在累積資糧的當下,各自有它主要所要成辦的 目的,是有所不同。 當我們在了解累積福德資糧和累積智慧資糧,累積的情況和累積的道理時,當我們推 到果位成辦二身——法身、色身的時候,就能夠知道主要所要成辦的身也有所不同: 以智慧資糧所能夠成辦的是佛的佛果法身,果位法身分為:佛相續中的空性、滅諦( 佛相續中淨除煩惱障、所知障的滅諦又稱無住處涅槃,佛的空性、滅諦,稱為自性法身) ,以及佛相續中的通達空性的智慧(佛的一切種智的心識,稱為智慧法身),一切種智主 要就是通達空性的智慧。 由於我們剛剛在前面提到:智慧資糧主要直接所成辦的是從根本來斷除(自)相續中 的諦實執(煩惱障)以及諦實執的習氣(所知障)。這樣的修持,當他到達究竟的時候, 就能夠成辦佛相續中的空性慧(一切種智的智慧)以及佛相續中的空性以及滅諦。這是由 於智慧資糧它並不是直接能夠產生對於有情的利益,而是直接成辦從其根本斷除(自)相 續中的諦實執及習氣,所以,最終在果位,即功德到究竟的時候,才能夠成辦佛的法身。 佛所得果位色身的功德,不管是分為化身或報身,祂有具備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 具備六十種韻音語。佛所得的色身能夠直接的利益有情,並且具有直接利益有情的這種大 力功德,這是因為他在因位累積福德資糧的時候,福德資糧本身主要也是為了要利益有情 ,所以,累積福德資糧的時候,主要就已經是在做利益有情的事情,他內心的意樂也是想 要利益有情。所以,當得到果位的功德時,他得到了一個能夠直接利益有情,更究竟、更 圓滿的功德,因此,得到佛的果位色身的時候,他要直接利益有情這一點來說,他會具有 更大的勢力。 (註:例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提到,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種身相而為說法, 指的就是色身的化身,佛的化身利益一切眾生,配合眾生根器展現的形象。) 所以,我們可以由此來分類:色身和法身各別不同的作用,一個主要是要斷除內自相 續的障垢;另外一點主要是要能夠直接去利益有情,這就有關於他在因位累積資糧有所差 異的緣故。 佛的果位法身,由於是以自利為主,所以,他得到自利功德究竟圓滿(自利法身); 佛的果位色身來說,由於是他利為主,所以,他得到了他利功德究竟圓滿(他利色身)。 所以,佛的果位法身又稱之為自利法身;佛的果位色身,又稱之為他利色身。 在佛的果位色身當中,可以分為化身、報身。佛的化身就像導師世尊,祂就是屬於化 身;報身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就是他所投生的處所,一定是在第四禪天中之一分的密嚴 剎土當中。所以,(佛的報身)利益的所化機對象必須是初地菩薩以上,也就是大乘的聖 者菩薩,由於所化機是大乘聖者菩薩,所以,他所宣說的法,也不會宣說小乘法,而是以 宣說大乘法作為說法的所詮。這是同樣都是色身、報身所具有的差別相。 ------------------------------------------------------------------------------ [1] 正見有兩種:一是世間正見,對於業果的正見;一是出世間正見,對於空性的正見。 世間正見(以世俗諦為對境)屬於福德資糧(對業果的正見,於眾生行持慈心、悲心 、布施、持戒、忍辱等屬於福德資糧),出世間正見(以勝義諦為對境)屬於智慧資糧( 勝義諦是空性,對空性的正見,思惟粗分緣起至細分緣起的空性正理,屬於智慧資糧)。 佛陀圓滿世間正見與出世間正見,是世間正見與出世間正見二者圓滿的福慧二足尊。 [2] 大乘目標是成佛,慧資糧成就一切種智的法身功德,福資糧成就一切種智的色身功德 印順法師〈成佛之道〉:「大乘以成佛為標的,所以念佛為大乘要門。念佛法門的重 點是念佛的身相與功德。大菩提的圓證法界,體現絕對真理而成佛是法身(緣起空正見的 智慧資糧成就佛的法身,思惟空性是佛法身的因),佛的相好莊嚴是色身,色身是無邊福 德所莊嚴(大悲菩提心的福德資糧成就佛的色身,慈心、悲心等行持是佛色身的因)。」 [3]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釋迦牟尼佛因地)三僧祇劫所修萬行…十地滿心運身直 往色究竟天…淨妙國土(密嚴剎土)…爾時,菩薩入金剛定(十地菩薩於最後一生最 後續流現證空性的根本定智無間道),斷除一切微細所知諸煩惱障,證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如是妙果名現報利益,是真報身(佛果的報身)有始無終,…應化身佛( 如悉達多是依報身化現的應化身佛)雖現滅度,而此佛身(佛果報身)相續常住…」 [4] 《大般若經》(唐.玄奘法師譯): 「諸菩薩摩訶薩,若已圓滿一切福德、智慧資糧,永斷一切煩惱、所知二障麤重習氣 相續(內心無餘斷除煩惱障、所知障的斷德,是究竟圓滿的滅諦),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乃名如來、應、正等覺,得一切相智(內心斷除二障的同時,意識證得一切種智的證德, 是究竟圓滿的道諦,佛果位具有究竟圓滿的斷證功德),盡未來際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佛 果的一切種智是智慧法身,一切種智的身所依是報、化身,依於報、化身利益有情)。」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88983379.A.6F9.html

05/09 15:21, 4年前 , 1F
隨喜
05/09 15:21, 1F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05/09/2020 16:29:23
文章代碼(AID): #1UjVPJRv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UjVPJRv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