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今天是釋迦牟尼佛得道日

看板Buddhism作者 (silence)時間4年前 (2020/05/08 07:07), 4年前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5/7 (看更多)
: 《浴佛功德經》:爾時,清淨慧菩薩在眾中坐,為欲愍念諸有情故,作是思惟:「諸佛如 : 來以何因緣,得清淨身,相好具足?」 ------------------------------------------------------------------------------ 佛果位可以分為色身和法身這兩大身——法身分自性法身、智慧法身,色身分報身、化身 《浴佛功德經》: 「佛告清淨慧菩薩言:「善男子!諸佛世尊具有三身,謂法身、受用身(報身)、化 身。…汝等當於如來起正念心(對佛果有正見),…於諸眾生起大慈悲,願得速成三種身 故(菩提心是由希求利他的大悲心引生為利一切有情願成辦佛果法報化三身的希求)。」 諸佛都證得一切種智的智慧法身,諸佛同一法身,並不是說諸佛同一個身體,是說諸 佛都證得了相同的法身功德—無上正等菩提。無上正等菩提,菩是斷功德、提是證功德, 無上菩提具有究竟圓滿的斷、證功德,亦即佛果的心續當中具有究竟圓滿的道、滅功德。 諸佛,例如: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阿閦佛等,每一位補特伽羅佛聖者, 成佛前各自是別別相異的不同續流,成佛後也是別別相異的不同續流(並非成佛前是不同 續流,成佛後是同一續流;成佛前後都是別別相異的不同續流,同一位補特伽羅具有同一 續流),而各自自身相續的心識都圓滿了一切種智的法身功德,亦有其各自的報、化身。 例如,你、我、他是存在的,你、我、他是不同續流,你、我、他成佛後,也是不同 續流。你、我、他成佛後,各自都圓滿了一切種智的法身功德,亦有其各自的報、化身。 《大般若經》:「若已圓滿一切福德、智慧資糧,永斷一切煩惱、所知二障麤重習氣 相續(內心無餘斷除煩惱障、所知障的滅諦是究竟圓滿的滅諦,屬於佛果位的自性法身)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乃名如來、應、正等覺,得一切相智(內心斷除二障的同時,意識 證得一切種智的智慧是究竟圓滿的道諦,屬於佛果位的智慧法身),盡未來際利益安樂一 切有情(佛果位一切種智的身所依是報身、化身,佛果位以大悲心為動機,一切種智的意 識為增上緣,觀待所化機因緣成熟,依於報身、化身盡未來際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 同一位補特伽羅修行成佛具有法報化身的功德—— 當一位補特伽羅成佛時,他的意識轉為一切種智的意識(一切種智的意識稱為遍智即 智慧法身),原本意識上的空性在成佛時轉為自性法身(一切種智的意識的法性是空性即 自性法身),未成佛前的身體在成佛時轉為報身,化身依報身現起利益因緣成熟的眾生。 舉出事例,例如悉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應化身。補特伽羅佛聖者是具有心識的士夫, 補特伽羅佛聖者的心識是一切種智,一切種智是具有斷證功德究竟圓滿的心識,一切種智 心識的身所依是報、化身。補特伽羅佛聖者以大悲心為動機,一切種智為增上緣,觀待所 調伏眾(所化機)因緣成熟轉法輪,宣說四聖諦、善惡取捨關鍵等正法要,無倒利益眾生。 ------------------------------------------------------------------------------ [1] 菩提心——菩提是佛果,菩提心是想成佛的希求 為什麼想成佛?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菩提心是很想利益眾生、很想成佛的希求,菩提 心是利他為主的發心,為了能夠圓滿利益安樂一切眾生,所以我要完善自己成辦無上正等 正覺的果位,即無上正等菩提的果位。所以,菩提心的發心,是完善自己利益他人。 [2] 完善自己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的果位,獲得佛果位的法報化身盡未來際利益一切有情 摘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_《入中論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說「為利有情願成佛」,成就怎樣的佛?就列舉了這四個(佛果位的四個特質)。雖 然想成就像世尊一樣化身、想成就報身、想剷除所有的邪分別達無住處涅槃,這些希望都 是正確無誤的,但是最好的是「出生正法」,即想得到一切遍智(一切種智的智慧法身)。 說「願成佛」時,第一個就是要想達到遍智(一切種智的意識,即無上正等正覺的智慧)。 圓滿地說,就是把「出生正法(一切種智的意識是智慧法身)、甘露妙味(屬於報身),除遣 一切邪分別相(屬於自性法身的滅諦),成為一切眾生親友(屬於化身)」,四個內容加入。 [3] 摘自:《中觀寶鬘論》洛桑卻配格西 當我們在提到獲得無上菩提所得之身,可以分為果位四身。果位四身,又可以總合為 果位二身——法身、色身。法身當中又分為:自性法身和智慧法身。自性法身指的是佛相 續中的空性和滅諦,這都是屬於自性法身。以中觀應成派的承許來講,佛相續中的滅諦, 也是空性,所以,佛相續中的空性和滅諦,都可以說是自性法身;智慧法身指的是佛相續 中的一切種智、佛相續中的智慧(一切種智的心識、覺知)。色身來說,可以分為化身和 報身,當我們說到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主要指的就是化身以及報身所具有的相好莊嚴。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88892837.A.635.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05/08/2020 07:32:45

05/08 08:20, 4年前 , 1F
隨喜
05/08 08:20, 1F

05/08 09:54, 4年前 , 2F
隨喜
05/08 09:54, 2F
文章代碼(AID): #1Uj9IbOr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Uj9IbOr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