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辨別自己何種業障重的方法

看板Buddhism作者 (silence)時間7年前 (2017/06/29 17:18), 7年前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 《占察善惡業報經》:「復應思惟如是罪性,但從虛妄顛倒心起,無有定實而可得者 : ,本唯空寂。願我及一切眾生,速達心本,永滅罪根。....次應學習信奢摩他觀心,及信 : 毘婆舍那觀心,....長信解力,疾入空義,得發無上大菩提心故。」 : 《大寶積經》:「若諸菩薩成就五無間罪,犯波羅夷或犯僧殘戒,犯塔、犯僧及犯餘 : 罪,菩薩應當於三十五佛前晝夜獨處殷重懺悔,應自稱云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 。....菩薩應當一心觀此三十五佛而為上首,復應頂禮一切如來,應作如是清淨懺悔。」 : 佛門裡有許多拜懺的儀軌,諸如「八十八佛懺」、「三十五佛懺」、「大悲懺」等, : 藉由這些拜懺儀軌,主要於內心生起「四力懺悔」。 ─────────────────────────────────────── ■ 補充──四力懺悔 《菩提道次第廣論》〈共下士道.深信業果〉 癸二、特以四力淨修道理 第二、特以四力淨修道理者。如是勵力,雖欲令其惡行不染,然由放逸,煩惱盛等增 上力故(註1),設有所犯,亦定不可不思放置,須勵力修大悲大師所說還出方便。此復墮 罪還出之理,應如三種律儀別說(註2)。諸惡還出者,應由四力。 《開示四法經》(梵:caturdharma nirdesa sutra)云:「慈氏,若諸菩薩摩訶薩 成就四法,則能映覆諸惡已作增長。何等為四?謂能(1) 破壞現行、(2) 對治現行、(3) 遮止罪惡,及(4) 依止力。」作已增長業者,是順定受,若能映此,況不定業。 一、此中初力者(追悔力),謂於往昔無始所作諸不善業,多起追悔,欲生此者,須 多修習感異熟等三果道理。修持之時,應由《勝金光明懺》及《三十五佛懺》二種悔除。 二、第二力(對治力)中分六: 1. 依止甚深經者,謂受持讀誦《般若波羅蜜多》等契經文句。 2. 勝解空性者,謂趣入無我光明法性,深極忍可本來清淨。 3. 依唸誦者,謂如儀軌唸誦百字咒等諸殊勝陀羅尼。 《妙臂請問經》云:「如春林火猛燄熾,無勵徧燒諸草木,戒風吹然唸誦火,大精進 燄燒諸惡。猶如日光炙雪山,不耐赫熾而消溶,若以戒日唸誦光,炙照惡雪亦當盡。如黑 暗中然燈光,能遣黑闇罄無餘,千生增長諸惡闇,以唸誦燈能速除。」此復乃至見淨罪相 應當念誦。相者,《準提陀羅尼》(註3)說:「若於夢中夢吐惡食、飲酪乳等及吐酪等, 見出日、月、遊行虛空、見火熾然及諸水牛,制伏黑人、見苾芻僧、苾芻尼僧、見出乳樹 、象及牛王、山、獅子座及微妙宮,聽聞說法。」 4. 依形象者,謂於佛所獲得信心,造立形像。 5. 依供養者,謂於佛所及佛塔廟,供養種種微妙供養。 6. 依名號者,謂聽聞受持諸佛名號,諸大佛子所有名號。此等唯是《集學論》中已 宣說者,餘尚眾多。 三、第三力者(防護力),謂正靜息十種不善(靜息十不善業道)。 《日藏經》說:「由此能摧所作一切自作、教他、見作隨喜殺生等門三門業障、諸煩 惱障及正法障。」《毗奈耶廣釋》中說:「若無誠意防護之心,所行悔罪,唯有空言。」 《阿笈摩》中是故於此密意問云:「後防護否?」故防護心,後不更作,至為切要。 能生此心,復賴初力。 四、第四力者(依止力),謂修歸依及菩提心。 此中總之,勝者為初發業。雖說種種淨惡之門,然具四力,即是圓滿一切對治。 惡淨之理者,謂諸能感於惡趣中極大苦因,或令變為感微苦因;或生惡趣,然不領受 諸惡趣苦;或於現身稍受頭痛,即得清淨;如是諸應長時受者,或為短期,或全不受。 此復是由淨修之人力之大小、四力對治圓不圓具、勢猛不猛,及時相續恆促等門,故 無定準。 諸契經中及《毗奈耶》皆說:「諸業縱百劫不亡。」意謂未修四力對治。若如所說而 以四力對治淨修,雖順定受,亦說能淨。 《八千頌大疏》(《八千頌般若釋現觀莊嚴明》,梵:Abhisamayālaṃkārālokā )中云:「謂若凡是近對治品,可損減法,彼由成就有力對治,能畢竟盡,如金穢等,正 法障等一切皆是如所說法。由此正理,則妄執心所作墮處,可無餘盡。諸經說云,『諸業 雖百劫』等者,應知是說若不修習能對治品,若不爾者,則違正理及違多經。說順定受, 應知亦是如此所說。說不定者,雖不修習能對治品,然亦應知不定感果。」 如是由悔及防護等,傷損能感異熟功能者,雖遇餘緣,亦定不能感發異熟。如是由生 邪見、瞋恚摧壞善根,亦復同爾。 《分別熾然論》云:「若時善法,由生邪見、瞋恚虧損,或諸不善,若由厭訶防護悔 除,是等對治,傷損其力。彼等雖得眾緣會合,然由傷損,若善不善種子功能,豈能有果 從彼感發?由無緣合,時亦遷謝,豈非從其根本拔除?如經說云:『受持正法,雖其所有 順定受惡,亦當變為於現法受。』又如說云:『復次,諸往惡趣業,此唯能感頭痛許。』 設作是云:『若尚有果,唯頭痛者,豈是從其根本拔耶?』諸惡業果無餘圓滿,謂當感受 那落迦苦,若尚不受那落迦中諸輕微苦,豈非即從根本拔除?於此略起頭痛等故,豈是本 來原無果報?」雖未獲得真能對治壞煩惱種,然由違緣令傷損故,縱遇眾緣亦不感果,內 外因果,多是如是。 故雖勤修眾多善法,若不防護瞋恚心等壞善之因,則如前說。故須勵力防護瞋等,精 勤修習不善還出。 ─────────────────────────────────────── ■ 釋義-- 摘自:達賴喇嘛《覺燈日光》 雖然不想被惡業污染,但是我們還是會因為放逸、煩惱等造惡業。那該怎麼辦呢?大 慈大悲的導師教導我們懺悔的方便。要精進地透過四力懺悔來懺除先前的惡業。 「此復墮罪還出之理,應如三種律儀別說」,導師釋迦牟尼佛針對三種律儀,各別說 出墮罪還出之理。也就是,違犯別解脫戒時,戒經中說到以布薩的方式來淨除。同樣,針 對違犯菩薩戒,佛說了如何懺悔之法。針對違犯金剛三昧耶,說到了還淨道理。 總的來說,就是由四力來做懺悔。 「何等為四?謂能破壞現行、對治現行、遮止罪惡及依止力。」 先講第一力,破壞現行力,也就是所謂的厭患對治力。 透過惡業所感之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厭患過去所造的惡業,並生起極大的後悔 。修持之時,並透過《勝金光明懺》及《三十五佛懺》來懺悔。 第二力,對治現行力。 生起後悔心之後,為了直接去消除已造的惡業,而說到對治力。 其中分六: 第一、依止甚深經者,就是讀誦《般若波羅蜜多經》等經文來懺悔罪障。 第二、勝解空性者,就是思惟空性的道理,觀諸法無自性,以法性空來清淨惡業。其 實最強而有力的對治就是勝解空性,因為一切惡業都是在自性執著中造作的。一切惡業的 根本就是自性執著,若將其消滅,自然能夠消滅由自性執著所帶來的魔子魔孫。 第三、依唸誦者,像唸誦百字明咒等,唸到生起淨罪相為止。業障淨除時,有所謂的 淨罪相產生。宗喀巴大師引《準提陀羅尼》說淨罪之相。 第四、依形像者,如造佛像、畫佛像等。 第五、依供養者,對佛像、佛塔等做供養。 第六、依名號者,以持佛名號的方式來淨除以前的惡業。 第三力,返回對治力,就是遮止罪惡,也叫防護力。 因為後悔以前所造的惡業,所以決心再也不犯同樣的錯誤,努力防護將來惡業的造作 。第三力會不會強大,主要是看第一力的力量,第一力的力量越強大,第三力的力量就越 強大。第一力的力量是由看到惡業的過患而來,所以羯磨時會問:「有沒有看到自己的過 失?將來會不會防護?」雖然口頭上會說:「我看到了,我會防護。」但是內心要真的有 感受,這樣才會有效。 第四力,所依對治力,也就是依止力。 依止力,是修歸依及菩提心。 為什麼依止力是要修歸依和菩提心呢?因為我們所造的惡業,是緣上資糧田與下眾生 田而產生的。從哪裡跌倒,就要從那裡爬起來;從哪一個對象造惡,就要針對這個對象去 淨除罪障。所依對治力,顧名思義就是針對造業的對象來做懺悔,所以透過歸依和菩提心 ——歸依緣上、菩提心緣下——來淨治以前的惡業。 根據不同的學處、違犯的內容,經典中說到不同的淨治方式,但是整體而言,以四力 做懺悔是最圓滿的對治。 ------------------------------------------------------------------------------ 註1:墮戒四門-- 《菩提道次第廣論》:「修何等道而為滅除者。……應學寶貴三學(戒、定、慧三增 上學)之道。……當略宣說學戒之理,此中最初當數思惟尸羅勝利,令其至心增長歡喜。 ……如何修學之理者。四犯因(墮戒四門:1.無知、2.放逸、3.不敬、4.煩惱熾盛)中: (1) 無知(對於戒律的內容不知道)對治者,謂當聽聞,了知學處。(善加聽聞所有 戒律學處的內容,知道如何檢查以及防範,一一熟知所應斷品、所應修品的扼要旨趣。) (2) 放逸(放逸身語意三門)對治者,謂於取捨所緣行相,不忘憶念及以正知(正念 正知),率爾率爾觀察三門,了知轉趣,若善若惡(以正念正知隨時觀察三門,是隨善法 轉,或是隨惡法轉;若隨惡法轉,染犯墮垢,警策遮止),依自或法增上力故,羞恥作惡 是為知慚,恐他譏毀羞恥為愧,及由怖畏惡行異熟(惡行導致惡趣異熟果報),懷恐懼等 ,當如是學。(恆於諸取捨學處,具念力、觀察、抉擇,具足慚愧,常行觀照三門。) (3) 不敬(輕視戒律)對治者,謂於大師(佛陀),師所制立(佛陀制立戒法,於涅 槃前囑咐弟子「以戒為師」),同梵行所,應修恭敬。(恭敬戒律,就等於是恭敬佛身, 對於能清淨持戒者、諸清淨善友法侶等,至心恭敬。) (4) 煩惱熾盛(心隨煩惱轉無法調伏,因而犯戒)對治者,應觀自心,何煩惱盛,勵 修對治。(例如貪心煩惱強盛者修不淨觀、嗔恚多者修慈悲觀、我慢高者修界差別觀、愚 癡重者修因緣觀等對治。) 若不如是策勵修學,思違越此,許其罪輕微,於諸佛制放縱而轉,當獲純苦。如《分 別阿笈摩》云:「若於大師大悲教,起輕微心少違犯,由是而獲苦增上,折籬失壞菴沒林 。現或有於王重禁,違越而未受治罰,非理若違能仁教,如醫缽龍墮旁生。」故應勵力, 莫為罪染。」 註2:《十住毘婆沙論》:「我不言懺悔,則罪業滅盡無有報果。我言懺悔,罪則輕薄於 少時受,是故懺悔。偈中說:若應墮三惡道願人身中受。又如來智印經中說:佛告彌勒: 諸菩薩深心愛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有罪應在惡道受報是罪輕微。....復次,若言罪 不可滅者,《毘尼》(律藏)中佛說懺悔除罪則不可信,是事不然,是故業障罪應懺悔。」 註3:準提陀羅尼,即準提陀羅尼經。大正藏第二十冊收錄有四部《準提陀羅尼》,分別 為《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佛說七 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以及《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法》。 註4:《菩提道次第廣論》:「又若念云,毀犯可悔,無後不犯防護之心,放逸轉者,說 可還出,如食毒藥。如《彌勒獅子吼經》云:『慈氏,末世末劫後五百歲,有諸在家出家 菩薩,出現於世。彼作是云,悔除惡業能無餘盡,造作眾罪造已當悔,增上毀犯而不防護 ,我說彼等是作死業。云何為死?謂如人食毒,此亦同彼,命終之後,顛倒墮落。』又云 :『慈氏,於此聖法毘奈耶說為毒者,謂諸違越所制學處,故說汝等莫自食毒。』若具別 解脫律儀,應以如是道理守護,密咒亦然,如《妙臂請問經》云:『佛我所說別解脫,淨 戒調伏盡無餘,在家咒師除形相,軌則諸餘盡當學。』此說雖諸在家咒師,除出家相,羯 磨軌則、少分遮罪,尚如調伏所出而行,况出家咒師。」 註5:略述四力懺悔--摘自:倉忠仁波切部落格 http://blog.yam.com/tsadong ....對於夢中之境也不可全信,當外在的非人鬼類等等作障礙的時候,也會現起種種顛倒 之境,所以,對於所出現的夢境絕不可以依賴或實信。以修慈心、悲心、空正見對治惡業 罪障的最好癥相,就是經由如是懺悔惡業罪障的緣故,而令自內心的慈心、悲心增長,對 法義的了悟越來越深入,對修行能發起精進,令身語意三門的惡業罪障減輕,令身心獲得 安樂,這些功德才是真正惡業罪障已對治減輕之癥相。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98727885.A.FC7.html ※ 編輯: cool810 (123.205.79.24), 06/29/2017 18:16:24

06/29 18:21, , 1F
請問這四力需要儀式嗎.一個人誦經就可以嗎
06/29 18:21, 1F
四力不是誦經。此四力是說圓滿懺悔的四項要件。 懺悔時,第一個要對身語意惡行產生追悔力,第二個要對煩惱惡業產生對治力,第三 個要有防護力,也就是後不再造,第四個是依止力,皈依三寶發菩提心。 不論你要以誦經作懺悔,或以儀軌作懺悔,或不以儀軌作懺悔,或獨自作懺悔,或大 眾共修作懺悔--任何的懺悔方式,都要具備這四項才會圓滿。否則誦經只是空口說白話。 ※ 編輯: cool810 (123.205.79.24), 06/29/2017 18:41:21

06/29 18:41, , 2F
感謝
06/29 18:41, 2F

06/29 18:54, , 3F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06/29 18:54, 3F

06/30 10:59, , 4F
~南無阿彌陀佛~
06/30 10:59, 4F
文章代碼(AID): #1PLCND_7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PLCND_7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