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六祖談佛性

看板Buddhism作者 (深奧幽玄)時間8年前 (2016/04/19 15:36), 編輯推噓1(1012)
留言1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25 (看更多)
在下認為到此為止,於上述禪宗【明心見性】的證悟程度, 是破「無」後得【非有非無】, 您可以對應「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三處。 例如您所引用六祖的宗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明顯說自性為『清淨,不生不滅,自具足,無動搖,生萬法』 => 非有非無 但佛言緣起為「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 一切緣起 六祖得衣缽後,問【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在下認為六祖因為尚不知緣起,才有如此一問,仍屬【有學位】。 若說六祖證悟比佛悟諸法緣起的境界高, 在下認為,佛已證達【無學位】,不需再學了;而六祖尚在【有學位】,仍需再學。 ※ 引述《d8888 (Don)》之銘言: : ※ 引述《YuGar (深奧幽玄)》之銘言: : : 要先瞭解六祖的時代背景為禪宗尋「心」。 : : 二祖拿不出來「心」來安,所以覺「心」之所在, : 於末學所聞,此公案中二祖回答「我心未安」的「心」,是會擔憂恐懼的心。於禪宗來說 : 這是「識神」而不是「自性」。故末學不贊成用二祖此處的回答來解釋禪宗的宗旨是「諸 : 法了不可得」,因為二祖此答並沒有指涉到禪宗所說的自性 : : 六祖的詩也是如此:『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 此詩是問若一切是無,如何能有? : 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 : 萬法,不離自性。 :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 : 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 : 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 這是六祖得法的關鍵經文。六祖密會五祖後,五祖以金剛經傳法,六祖才「知悟本性」, : 真的大澈大悟懂得禪宗的宗旨,而此宗旨是「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 「本來無一物」則是六祖得五祖法脈,「知悟本性」前所說。不能說那詩沒智慧,於佛法 : 無所悟。但此「悟」根據經文,尚未得五祖法脈。末學以為此詩可以證明六祖根器高於神 : 秀法師,但不能說這句就是禪宗的證悟 : 現在的流行解經法,往往把六祖大澈大悟、獲五祖印證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 : 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放著不管,然 : 後用六祖獲得印證前「本來無一物」來解釋禪宗宗旨,這種解法雖然流行,但末學個人不 : 採此說。 : : 從再從六祖壇經的文本中可見得六祖認為「心」即「佛」,佛性非常非無常。 : : 非常像是印度無色界中的非想非非想處。 : 有僧舉臥輪禪師偈云:「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師聞之 : ,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因示一偈曰:「惠能沒伎倆,不斷百 : 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 末學以為禪宗所說自心境界,不是外道無色界境界。 : 六祖所傳的菩提,是有個本自具足,本自清淨、不生不滅、能生萬法的自性,與充滿煩惱 : 的意識同時存在。學人不需要把自性創造出來,只需要認識本來就有的自性消除邪見。所 : 以才說「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 禪宗的根本不在於打消妄念,而是認識自性,找到本來就有的本來面目。所以不會是講求 : 修定降伏妄念、煩惱的外道無色界天工夫 : : 除非六祖復活,不然誰敢跟您說有沒有錯解六祖之意? : : 同上:除非六祖復活,不然誰敢跟您說有沒有錯解六祖所談? : : 但是南傳來看,一切緣起: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 : 緣起即無常,無常即緣起。 : : (四聖諦中的【苦】需依無常才能成立,故緣起與四聖諦是難以分離的) : : 佛用緣起法就超越以上所有論點,釋迦牟尼佛的證悟就目前來看,是難以超越了。 : : 也難怪辟支佛原文為「獨覺」,無師自覺緣起,這實在太厲害了。 : : 不論六祖怎麼去談心,回歸原點,應該要問佛教的根本法,然後去證悟。 --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住大禪定.降諸魔道. 於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 復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世尊教敕.一一開悟. 合掌敬諾.而順尊敕.』 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一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19.150.8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61051373.A.490.html

04/19 15:39, , 1F
明心見性是不容易,但修證緣起更是難上之難,佛令人尊敬。
04/19 15:39, 1F

04/19 15:42, , 2F
明心見性,尚需再學。若見緣起,至少即證法眼淨(初果)。
04/19 15:42, 2F

04/19 15:43, , 3F
您可尋找初果與法眼淨的關係,為什麼不能離開緣起,參考之
04/19 15:43, 3F

04/19 15:45, , 4F
法眼淨為「已知」,只差「應修」、「已證」《佛三轉法輪》
04/19 15:45, 4F

04/19 16:14, , 5F
證悟後體性一體無別 佛只是假名 勿著名相佛
04/19 16:14, 5F

04/19 16:16, , 6F
六祖與世尊從來未曾離開過你
04/19 16:16, 6F

04/19 17:22, , 7F
非想指無粗念,但仍尚有細念,故又稱非非想。與禪宗非有非
04/19 17:22, 7F

04/19 17:22, , 8F
無的中道義,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名詞上的解釋原po可能搞混
04/19 17:22, 8F

04/19 17:22, , 9F
了。
04/19 17:22, 9F

04/19 17:41, , 10F
六祖那段偈頌其實就是在講緣起性空。
04/19 17:41, 10F

04/19 17:49, , 11F
原po可能誤解那段文言文了,"何期自性" 不是疑問句。
04/19 17:49, 11F

04/19 17:50, , 12F
那段的意思是,六祖悟道後感嘆 : 沒想到原來自性本來清淨~
04/19 17:50, 12F

04/19 17:51, , 13F
那是六祖證道後的心得,並非提出疑問 ~ ^ ^"
04/19 17:51, 13F
文章代碼(AID): #1N5T_jIG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N5T_jIG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