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佛教各乘的相異成佛之路

看板Buddhism作者 (東岐明)時間11年前 (2012/10/17 10:13), 編輯推噓1(1018)
留言19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7 (看更多)
◎在此摘錄一段南傳上座部帕奧禪師在台灣與信眾的問答: 帕奧禪師簡介 http://www.buddhastation.org/pa_auk_sayadaw.html 摘自《菩提資糧》問答一 http://nt.med.ncku.edu.tw/biochem/lsn/newrain/books/paauk-5/09paauk-5.htm 問1-9:釋迦牟尼佛曾為諸阿羅漢授記:經過幾劫後,將在何地成佛。但是阿羅漢因 煩惱已斷,不再受後有,等這期壽命窮盡時,就進入般涅槃。是否會因佛陀的授記而 下生人間等,因為他的心中沒有煩惱、愛著的緣故,能夠施捨身心財物給與眾生。等 到諸波羅蜜成熟時,再經由菩薩而成佛。若不是的話,將如何解說呢? 答1-9:在南傳佛教裡,沒有阿羅漢得到佛陀授記能夠在未來成佛的記載。 有一段很有名的話,是許多阿羅漢在證悟阿羅漢果時對佛陀報告的話: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當作已辦,不須更作。」 從這句話中,我們就能清楚地了解阿羅漢死後不會再投生。佛陀死後也同樣 不會再投生。否則,他們所說的話就的虛假的,他們就是說謊話。但是,佛陀與阿羅 漢是不可能說謊話的,他們說出這段話,乃是因為他們已經徹底滅除了包括對生命執 著的一切煩惱,已經摧毀了會造成未來生死的所有業力,他們不再生死輪迴,這是固 定的法則。因此,根據南傳佛教,包括佛陀在內的所有阿羅漢都不會再投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114.205 ※ 編輯: armida 來自: 114.36.114.205 (10/17 10:26)

10/17 20:13, , 1F
不受後有的意思是本來就不會再投生了,有什麼疑問嗎?
10/17 20:13, 1F

10/17 20:14, , 2F
輪迴關鍵是"五取蘊",對十八界斷欲貪,也就是說不會受愛欲
10/17 20:14, 2F

10/17 20:14, , 3F
的牽引,故不會再輪迴
10/17 20:14, 3F

10/17 20:15, , 4F
不是"無五蘊",差一個"取",說阿羅漢身壞命終是"無五蘊"就是
10/17 20:15, 4F

10/17 20:15, , 5F
邪見,是"無五取蘊",不是"無五蘊"
10/17 20:15, 5F

10/17 20:16, , 6F
"南傳佛教裡,沒有阿羅漢得到佛陀授記能夠在未來成佛的記載"
10/17 20:16, 6F

10/17 20:16, , 7F
因為這就是漢南傳的差異所在。
10/17 20:16, 7F

10/17 20:17, , 8F
漢傳經典約90%以上都是大乘經典,與南傳相應者,阿含四部
10/17 20:17, 8F

10/17 20:18, , 9F
其實南傳千年以前也是有大乘經典的,只不過不廣被接受,在一
10/17 20:18, 9F

10/17 20:18, , 10F
次國王禁止後,就消失了。
10/17 20:18, 10F

10/17 20:19, , 11F
反觀漢傳,再歷經三次皇帝"三武滅佛"後,還能蓬勃發展,
10/17 20:19, 11F

10/17 20:19, , 12F
乃至因為大乘佛法能被博大精深、兼容並蓄的漢地文化所接受.
10/17 20:19, 12F

10/17 20:25, , 13F
有關南傳以前也是有大乘經典,請詳閱http://ppt.cc/xzoY 最後
10/17 20:25, 13F

10/18 16:19, , 14F
感謝關於「五蘊」與「五取蘊」在意義上的指點,謝謝!
10/18 16:19, 14F

10/18 16:53, , 15F
所以《楞嚴經》所謂「五陰」就是指「五取蘊」,對否?
10/18 16:53, 15F

10/18 21:36, , 16F
一般佛經翻法,"五陰"另翻"五蘊","五受陰"另翻"五取蘊"
10/18 21:36, 16F

10/19 01:24, , 17F
謝謝!
10/19 01:24, 17F

08/13 11:26, , 18F
其實南傳千年以前也是有 https://muxiv.com
08/13 11:26, 18F

09/17 06:02, , 19F
邪見,是"無五取蘊", https://daxiv.com
09/17 06:02, 19F
文章代碼(AID): #1GVXGsIY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VXGsIY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