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競圖] 台北藝術中心競圖 荷庫哈斯勝出

看板Architecture作者 (咩咩秀)時間15年前 (2009/01/27 18:16), 編輯推噓7(700)
留言7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1 (看更多)
※ 引述《chungist (擁書權拜小諸侯)》之銘言: : 唉...... : 顯然你看不懂我在講什麼! : 辯論若沒有共通的知識基礎 : 最後只會淪為各說各話 : 所以 : 筆戰就免了...... : 我當然知道安藤 伊東 庫哈斯都是很好的建築師 : 他們的作品值得欣賞與學習 : 我並不是批判建築師本身的專業 : 顯然你看不懂! : 什麼是中國建築? : 什麼是台灣建築? : 什麼能代表中國現代建築型式? : 什麼能表徵台灣現代建築的空間文化形式? : 什麼是建築的主體性與自信? : 顯然你不懂! 文化這東西大多數的人都很難直接說出它是什麼吧‧‧‧ 我猜就連原PO也說不出什麼是台灣文化或是中國文化 畢竟它包含的面向太過於廣泛,在界定上也相當的模糊 再說到代表地方性的建築形式 這個東西在台灣已經討論過少說十幾年了 從王大閎那個年代 建築師就拼命的想表達文化 每個建築師的答案都不一樣 或許有些建築師所設計出來的答案可以得到許多人的認同 有些建築師給的答案完全感受不到其關連性 但我覺得這本身不重要,既然是在台灣這個地方蓋建築 就必然是台灣文化 何以見得? 建築師要蓋房子必然要有業主 業主就是台灣人 必然要有基地 氣候上就必須列入考慮 必然要過法規 而法規是當然是台灣人定出來的 在制定的時候法規當然會根據台灣的現況來制定 即便是因為貪污方便或崇洋媚外而制定的 它也反映了台灣的價值觀和人性 又何嘗不是台灣文化? (姑且不論好壞 畢竟只討論文化) 最後必然要有使用者 既然基地在台灣,使用者當然是台灣人 建築物的設計當然是配合台灣人的生活作息 (當然有時候某些使用行為可能跟其他地區沒有差異 這依建築功能不同,而有差異性) 上述的四點,我想建築師要蓋建築大概不能能遇不到吧 而那四點也不能不在設計的時候列入考慮 當然有些建築師想的更多,會把更多想法丟進去 但我個人認為,基本上能有做到上述四點,就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台灣文化 另外,是否果真如此我並不確定,畢竟日本我不常去,也沒認識什麼日本建築師 但就我所知道的消息是,過去的日本建築師比較會用建築表現日本的文化 (如:丹下健三的代代木奧林匹克體育館以日本武士的盔甲做為概念設計) 現在的日本建築師就比較不會管這麼多 爲什麼? 因為他們認為他們所設計出的東西本來就是日本文化阿 而事實上他們所做出的設計也有他們自己的一套風格,這大概是不能否認的 再來看歐洲好了,也沒看過現在歐洲建築師還有用以前的大城堡作為概念來做設計 歐洲人經過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的洗禮,這兩大影響建築風格的東西也都是他們的文化 他們所創作出來的設計是有脈絡可以依循的,這樣的脈絡叫做歷史。所以懂建築史的人 自然不會對這樣的風格轉變有什麼疑問 我個人到是認為不太需要活在過去的框架下找尋台灣文化的影子 因為台灣“有記載”的歷史並不長久 才幾百年而已,要在這樣有限的資源裡尋找靈感做設計大概會比其他地區辛苦吧 大家都活在台灣,我們所做的成就將來也會變成台灣的文化和歷史 既然都是活在名為台灣的框架下,所做出的決定和個性必然與台灣產生關聯 倒是不用把斜屋頂和紅磚牆奉為聖經去拜讀它 畢竟過度在意型式只會把文化本身的格局給窄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3.167.128

01/27 19:41, , 1F
這競圖很能代表台灣近年的文化阿 崇洋媚外
01/27 19:41, 1F

01/27 21:09, , 2F
大家繼續討論 請各位前輩一人PO一篇 >/////<
01/27 21:09, 2F

01/27 21:24, , 3F
推這篇 說的很好 受教了 感謝
01/27 21:24, 3F

01/27 22:32, , 4F
等國人拿到普立茲克,應該能改變點什麼
01/27 22:32, 4F

01/27 23:02, , 5F
回4樓 靠各位前輩了>//////<
01/27 23:02, 5F

01/28 01:47, , 6F
推一樓 有大破壞才有大建設 (逃~ XDDD
01/28 01:47, 6F

03/03 13:45, , 7F
推!台灣的歷史只有幾百年,大家都是寫歷史的人阿@@"
03/03 13:45, 7F
文章代碼(AID): #19VjxWOm (Architectu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9VjxWOm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