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一萬多年前的遺跡 學校真的有教嗎?

看板Ancient作者 (拜珍教徒)時間13年前 (2011/04/09 08:41),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7 (看更多)
※ 引述《bansai (皮耶魯)》之銘言: : 以下僅供參考。 : 是真是假也很難無從判斷 可以用邏輯判斷 邏輯就是拿來解決問題的 : 即使是科學教徒考古出來的事物 : 也經常被推翻,只是有些在科學教已 一堆整天說有外星人高科技文明的人 自己亂掰一個理論被人打嘴後猛跳針 不敢讓人批判他們錯誤百出的意見 如果說科學是宗教 好歹人家有個規範在 但哪種被人打臉還要躲躲藏藏的人 那大概只有到神棍的層次吧 : 既定的「事實」,日後找出新的發現, : 科學教徒很難去承認。 : 既然無法去判斷真偽 對啊 不用大腦 當然無法判斷真偽 很多假考古學者最喜歡說 事實很不明確 現代科學無法證明之類的話 偏偏別人就找出一堆定年法和層位分析方法 實驗室考古學和民族考古學觀察出一堆人類智慧的結晶 許多你以為的"原始民族"偏偏就想得出很多你根本想不到的辦法 去做些你以為只有科技才能辦到的事情 如果是這樣 問題在誰身上? 是掩耳盜鈴的假科學神棍 還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教徒? : 那就試想,地球這幾十億年來的發展 : 難道都沒有智慧生物的存在? : 只是個空窗期? 光靈長類發展出有智慧的幾種生物 大概從800萬年了 800多萬年之間 在現代智人之前 有智慧的物種目前所知至少十來種 而石器的使用傳統可以追到300萬年前 誰說人類之前 智慧生物都不存在? 但你大概以為地球就是個直線演化論吧 物種只會一直井然有序的改朝換代 物種競爭 大規模的環境都不存在? 地球就跟伊甸園一樣氣候不會改變? 很顯然你根本連搞懂別人在幹嘛的心思都沒有 演化過程本來就是十分緩慢 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才會加速 光一些你以為很簡單的東西 比如雙足步行 要演化出來就要個上千萬年 而且顯然在某些地方才會演化出來 你以為要冒出個能思考的腦袋很容易嗎? : 就好像科學教徒信仰著:宇宙只有地球有生命,其他沒有。 : 的道理一樣。 因為一切都是你以為 你以為這樣 你以為那樣 什麼邏輯都不講 所以都以為別人偏見 就你最開放 誰都知道知識是長期累積的東西 你所謂的科學教在200年前也不會有考古學的概念 這種概念之所以能打敗其他想法 成為重要的推論方式 也從來不是單靠你所謂的科學 而是依據理性的假說和有效的方法論建立起來的 既然是這樣 最能有效批評考古學的方法應該是 去檢視他最強的地方 從中挑毛病 而不是掩耳盜鈴 以為自己不相信 大家就不能相信 拜託 這世界不是因你而運轉 好嗎 : 節目裡嘴砲的成份,我認為多多少少會有 : 但是總不能全括都是嘴砲吧 經不起檢驗 就算是美國總統講的 一樣是嘴砲 : 可以參考各國的考古研究、發現等 : 古文記載等等 : 看久了之後,就會漸漸的融合起來 : 比方說,基督經的洪水記載、亞特蘭提期, : 與古中國的洪水記載,發現相關性卻很高, 各經典都說世界是平的 所以你要相信世界是平的? 各經典都說太陽是某個神變的 你就要相信太陽只是個不會比你大多少的神仙變的? 一堆經典都說會有世界末日 你就要相信有世界末日? 那如果經典都說某人的爸是兔子 你就要相信某人是兔子生的? 得了吧 19世紀的英國新教徒還相信地球的年齡不到5000年 我覺得你去信這個還比你講的東西還可靠多了 好歹人家也把聖經人物的年齡整理了一番 比那個拿幾張虎爛的照片的電視節目可信多了 : 例如發生的期間、洪水造成的景象等等。 : 又例如這個ICA網站 : http://www.omniology.com/ : 刊登了恐龍與人類同時存在的化石 : 由於是英文網站,有興趣去看看 恩 說真的 擾亂層位的情況超級常見 拿幾個例子就想推翻一堆證據支持的假說 那根本是作夢 此外 用英文不會比較高尚 哪種語言都有科學神棍 唯一可靠是在於明辨是非的能力 而不是用哪種語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44.136 ※ 編輯: Janeite 來自: 140.112.144.136 (04/09 08:43)

04/09 10:01, , 1F
現在還是有人相信世界創於紀元前四千零四年論喔
04/09 10:01, 1F

04/09 10:02, , 2F
而且還是華人一直覺得沒宗教觀念的老美XXD
04/09 10:02, 2F

04/30 23:52, , 3F
推這篇,到處都有宗教狂熱份子....
04/30 23:52, 3F

10/14 23:08, , 4F
在所有發達國家中,美國是宗教氣氛最濃厚的一個國家
10/14 23:08, 4F

10/14 23:08, , 5F
美國保守的基督徒多分佈於相對貧窮落後的南部和中西
10/14 23:08, 5F
文章代碼(AID): #1DdwibgG (Ancien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dwibgG (Anc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