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有關西元前兩千多年前中原龍山文化的擴張

看板Ancient作者 (bxdfhbh)時間14年前 (2010/04/10 16:2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 引述《ilha (Formosa)》之銘言: : ※ 引述《bxdfhbh (bxdfhbh)》之銘言: : : 如果把畜牧理解為游牧的話, : : 請舉例拿個早期文化遺址是農耕+游牧+采集?我沒有見過。 : : 農耕和游牧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我沒有見過有哪種早期文明形態可以同時容納二者 : : 的。 : : 我所知道的世界歷史上所有存在二者的,都是發生了大規模的征服和同化,一種同化了 : : 另外一種,導致二種生活方式并存。 : 節引自:李峰《西周的滅亡》獵狁之戰與西北邊境 : 版次:2007.10第一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0年發現的多友鼎銘文極具說服力地證明了獵狁是與周人一樣利用 : 戰車而不是騎馬作戰的民族;這同時也消除了所謂"蠻族"以步眾對抗 : 中國戰車的誤解。正相反,我們目前的證據顯示,獵狁是一個規模相 : 當之大、權力高度集中的部族社會,單在與周人的一場戰役中,它就 : 可以派出戰車百乘。當然,擁有青銅技術並從而擁有先進武器來和周 : 人長期作戰是一個必不可缺的條件。正如下文將要討論的,如果我們 : 從當時的地理環境的角度來看,獵狁可以在一個大範圍內從不同方向 : 與周人作戰,這個事實表明獵狁的社會可能是由不同的社會單位或組 : 織所構成的,這些單位或者組織擁有共同的文化傳統和種族背景,從 : 而為他們相互調和,最終對抗一個共同的敵人奠定了基礎。 這最多只能證明他們進入了酋邦時代。 酋邦時代,部族社會就權力相當大,權力高度集中了。 另外鄂爾多斯式青銅器里,包含有大量的車馬器以及裝飾品,已經可以說明這些人使用馬 車。 : 從各方面來看,他們可能是生長在寬廣的北方高地,即從河套地區一 : 直延伸到黃河上游地區的土著居民。在很微妙的意義上,他們可能是 : 興盛於商末周初之際的顎爾多斯青銅文化的文化繼承者。他們或許根 : 本就不是遊牧民族,如同所謂的"北方地區複合體"(Northern Zone : Complex)中的大多數社會一樣,他們可能是廣泛分佈的農牧民組成的 : 團體。據迪‧珂思莫(Nicola Di Cosmo)研究,商周之際,北方地區中 : 主要居住著一些由農人和牧人混合而成的社會群體,它們也曾進行大 : 範圍的狩獵活動。不過從整個歷史情況來看,畜牧因素逐漸佔據了主 : 導地位。考古材料顯示,整個北方地區從公元前6、7世紀至公元前4 : 世紀,畜牧-游牧型經濟完全替代了農業-畜牧型經濟。在文化年代學 : 上,當獵狁在公元前9世紀期間攻擊周人的時候,他們的生活方式並 : 沒有因為北方草原上正流行的向游牧經濟的轉變而發生太大的波動, : 與當時同樣擁有小規模畜牧經濟的周人相比,並無多大差別。 現在有人認為獵狁對應了朱開溝文化——李家崖文化。他們使用鄂爾多斯式青銅器。 很多人認為朱開溝文化——李家崖文化是半農半牧文化。 但要命的是,這些人不但蓋房子住,甚至後期還筑城,住在城市里。 有這樣的游牧民族嗎? 他們養的牲畜,早期大部分都是豬,晚期牛羊才多起來了,但豬也占較大比例。 豬不是游牧民族適合養的吧? 所以我個人認為,這些人是半農半畜牧的文化。 農民養馬養羊很正常。 但筑城的話,就游牧不了了。 田廣金、郭素新寫的《北方文化與草原文明》,認為朱開溝文化是老虎山文化的嫡系後裔, 我上面寫了,老虎山文化可是仰韶一系的啊。 這篇文章認為: 從畜牧經濟向半游牧-游牧經濟轉化的界標,是騎馬術的出現。這一轉化過程,大約是在西 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完成的。 如果這個屬實的話,那直到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當地才開始向游牧經濟轉變,此前都是 定居的畜牧業經濟。 再看看蘇聯境內: 阿凡納謝沃文化——奧庫涅夫文化(外來的黃種人)、辛塔什塔—彼德羅夫卡文化——安 德羅諾沃文化——卡拉蘇克文化——塔加爾文化——塔施提克文化——黠戛斯文化 從頭到尾,都是定居的,當然畜牧業很發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193.141.130
文章代碼(AID): #1Bm3JZrt (Ancien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m3JZrt (Anci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