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近三年大專院校新進教師研究初探

看板AfterPhD作者 (到了獨立的年紀了)時間13年前 (2010/12/18 23:11), 編輯推噓1(1015)
留言16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20 (看更多)
※ 引述《deutschland ()》之銘言: : : 我真的沒看過身邊有任何人是在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 自己選擇一定要回台的 : 我的感覺跟你一樣 : 不管是好的洋博土博 : 待過國外的研究環境後 : 沒有特別原因 : 哪個想回台灣那種畸形的研究環境 : 評鑑跟只看SCI不用講 恕刪部份內容 國外也是很講究SCI的 但是講究的方法跟台灣很不一樣 從台灣國科會的研究人才查詢 就可以發現 很多PI 把這五年內的文章列表 XXXX點數多少 文章幾篇 這種不覺得走的太極端了嗎 美國這邊的老闆在renew計畫時 也是要強調這幾年發表的多少文章 接著強調已經做的這麼好了 如果不繼續投資研究 真的是天大的浪費 但是他不會去把點數加起來 看個人著作就知道了 他也不會為了篇數就去亂投期刊 只會丟去這領域內大家認同的好期刊 發表是很重要的 但是不是比較篇數點數 是看發表在哪些期刊 台灣這一點就走太極端了 自然處工程處的表格 要你把發表的點數加總 篇數加總 真的要這麼做 那也請把經費集中在這些產值高的PI身上 結果現在 那種十年內沒有第一作者或是通訊作者的國立教授 也拿到研究經費 國科會是補助學術研究的 這些表格簡化成 有沒有頂級/優良期刊的發表 就足夠作為補助的參考了 評鑑是台灣走更極端的一項 美國也有評鑑 但是這邊的前系主任有次忘記給 USNews資料 所以那一年的評鑑系上沒有在名單上 美國的這些評鑑機構 也只是把所有的指標條列出來 給申請學校的人參考而已 台灣的評鑑 就像以前欽差大人出巡 他們覺得不妥 就可以做出處分 要減招 要待觀察 這是市場機制決定的 不應該由評鑑委員決定的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1.58.90.90

12/18 23:21, , 1F
校系評鑑是教育部,教師續聘否是學校的教師評鑑,國科會給
12/18 23:21, 1F

12/18 23:23, , 2F
研究計劃是看研究成果,只有國科會的獎勵是數SCI,三者混為
12/18 23:23, 2F

12/18 23:26, , 3F
一談都是學校想拿NSC的研究計劃補助所致,大頭要的是NSC的
12/18 23:26, 3F

12/18 23:28, , 4F
高額額外傑出獎,學校最愛以此吹噓,因為是外加進來的錢,校
12/18 23:28, 4F

12/18 23:30, , 5F
系評鑑是講究基本的教學成效與學生出路,沒出路怎能不減招
12/18 23:30, 5F

12/18 23:32, , 6F
某院士得諾貝爾獎就能增加就業率?造就很多高薪的職缺來?!
12/18 23:32, 6F

12/18 23:35, , 7F
國科會就代表了真理嗎?號稱科學就是一切?究竟是錯在誰?!
12/18 23:35, 7F

12/18 23:38, , 8F
還不都是土博畢業數SCI論文所致,造成萬般皆下品唯有數SCI
12/18 23:38, 8F

12/18 23:45, , 9F
評量一個人的研究正確的作法是要看他paper內容的. 即便是只
12/18 23:45, 9F

12/18 23:45, , 10F
看說他也幾篇Nature, Science都不是最適切的方法. 國內只看
12/18 23:45, 10F

12/18 23:45, , 11F
有幾點的做法就又更糟了...
12/18 23:45, 11F

12/18 23:47, , 12F
不少事後經過印證是重量級的研究,發現 也不是發在甚麼最頂級
12/18 23:47, 12F

12/18 23:48, , 13F
刊物上. 我們這種不看研究詳細內容的評量方法基本上就扼殺了
12/18 23:48, 13F

12/18 23:49, , 14F
重量級本土研究發現 會發芽成長的可能性
12/18 23:49, 14F

12/18 23:51, , 15F
甚麼攻頂諾貝爾..如果制度不改,我看也是痴人說夢話機會居多
12/18 23:51, 15F

02/25 13:58, , 16F
推欽差大臣....XDDDDD
02/25 13:58, 16F
文章代碼(AID): #1D3CyPVH (After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2 之 20 篇):
文章代碼(AID): #1D3CyPVH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