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有熊老師 陪你「教數學」

看板tutor作者 (oodh)時間10年前 (2013/08/17 15:0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8 (看更多)
第九集 發佈嘍~~ 這集教「單位換算」、「科學記號」、「杜甫的詩」和「林夕的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UIdMf8AqoY
昨天才和我的一個高中學生聊到,我覺得現在的學生書看得太少; 就算上國文課,也不知道這些文章有什麼好欣賞的。 但是我自己也沒教過國文、不確定詳細地該怎麼教才好...... 板上有國文的老師,可以分享一下教學重點和心得嗎? 【科學記號 的 四則運算】有熊老師陪你教數學 第10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TgHMezulBo
【第一章題型補充】有熊老師陪你教數學 (國一上) 第11集 商人光是「設定價格」就可以在無形之中誘導你選擇他希望你買的商品,你知道是如何做 到的嗎? 不要錯過這集哦~~ 另外,這是一上第一章的最後一集;開學將近,家家、爸媽們可以回頭複習一下,準備好 教你們的孩子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7jMDf43Mhw
【判斷因數、倍數】有熊老師陪你教數學 (國一上) 第12集 本集主要是因數判別方法的證明,對許多國中老師來說,跟學生講「證明」似乎是多餘的 。 但是一來我們必需讓學生知道「這麼算是有道理的 -- 數學並不是把公式背起來用就好」 的觀念;再者,在證明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再一次帶學生習慣「十進位」與「2、5的次方 」之關聯。 此外,證明還能讓學生更熟悉因數倍數這章中,至為重要的兩個環結「倍數,就是餘零」 、「a除3餘1、b除3餘2, 則 ( a+b )除三餘 1+2 ==> 餘零」 這兩個基本觀念,在往後的多項式除法、甚至是高中排列組合有關三之倍數的思考中,都 會派得上用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tlUgCl9tMg
【因數倍數 的活用】有熊老師陪你教數學 (國一上) 第13集 因數倍數「略懂」是不夠的,要怎樣才算「活用」呢? 本集除了介紹各種活用因數、倍數知識的方法外; 還透過「徐志摩的 "再別康橋"」和「林宏嘉的 "說謊"」帶大家體會詩詞如何「埋下情感 轉折的伏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PtY_au0xeI
第14集:「標準分解式 與 ( , )、[ , ]」、「如何才會長高? 誰容易被蚊子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C9m89tJ0qs
【 快速抓取 ( , )、[ , ] 】有熊老師陪你教數學 (國一上) 第15集 讓我們開始習慣「不使用短除法,快速抓取 公因數、公倍數」! 另外,來玩玩看,改用 "二進位" 要怎麼表示數字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pi54anaOqs
本集:「( , )、[ , ] 進階思考」、「 "演化論" 不是 "進化論"」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AegpYWE5ag
很多人都會把「演化論」記成是「進化論」; 的確這個學說有一陣子被翻譯成進化論沒錯,但「生物在進化」的這種觀念其實不太正確 。 如果生物在進化,那為什麼有的猩猩不進化成人類? 如果人類是進化的頂端,那是不是樹、昆蟲全都會慢慢進化出腦袋? 其實生物學界後來都改用「演化」的角度來看待天擇的結果;簡單來說,並沒有哪一個物 種比較「進化」,大家都是在配合現在的環境進行演化。 人不能像樹一樣光合作用、樹不能像人一樣思考、人和樹都不能像蜻蜓一樣飛、不能像鯨 魚一樣遊,但是鯨魚又不能像沙丁魚一樣多產、但是人類可以補沙丁魚…… 所以說沒有誰比較「進化」,以商業管理的角度來說,就是不同的商品、適合不同的市場 ;有很貴的水果,也有很便宜的。 便宜的水果很多人買,所以搞不好賺更多。 演化也是一樣,螞蟻看起來很弱勢,人類一捏就死;但是人沒辦法鑽進土裡築巢,單以個 體數量來說,人也遠不如螞蟻。 -- 有熊老師陪你教數學 (影片放在youtube頻道) YouTube 頻道 http://www.youtube.com/channel/UChi0FIp45pS48dlOUH2U4WQ/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Koala 歡迎前來分享教學心得 (也可以來問問題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01.3.43.196 ※ 編輯: oodh 來自: 101.3.34.144 (08/21 10:31) ※ 編輯: oodh 來自: 101.3.33.102 (08/26 17:00) ※ 編輯: oodh 來自: 111.235.213.229 (09/11 12:42)
文章代碼(AID): #1I3o4RDI (tuto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3o4RDI (tu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