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手帶腰?腰帶手?

看板tabletennis作者 (孤獨的靈魂舞月光)時間9年前 (2014/10/25 16:33), 9年前編輯推噓23(23096)
留言119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唐建軍 1.正手擊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QtWCMj-3Ac#t=100s
2.正手前衝弧圈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AlTgHPERT4#t=60
3.李曉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nRXhDhfiIk#t=16m50s
5.馬龍正手拉前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5WovD1Dw
6.張繼科正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VLIENVQkAs#t=8
以上六段視頻,都是在正手位有到達定點有充足時間可以發力的情況下拉的球 可以請教有那一段是以手帶腰的嗎? 如果是尚未到定位點來不及發力,那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以手帶腰也是滿常見的就是了!! ※ 引述《cobal (孤獨的靈魂舞月光)》之銘言: : 在討論這兩個差別時是否要先定義好是 : 來球是教練給的簡單餵球定點,然後擊球時是正手拉前衝弧圈球 : 另外我個人是認為應該要把下盤也就是腿的發力一起加入討論會比較適合 : 畢竟腿的發力才是最主要力的來源,而力量也是從下盤迅速的往上傳遞 : 不管是手帶腰或是腰帶手,下盤都要先蹲然後發力,接著才輪到上半身 : 不過即然力量是從下半身往上半身在傳遞,那麼在下盤發力後要 : 1.跳過腰先由手發力再去帶腰會比較好 : 2.還是有個連貫性從腿->腰->手(腰與手的發力時間差不到0.1秒) : 3.或 腿->(腰手同步) 的傳遞會比較好呢? : 以下開放大家理性討論囉... -- 主戰拍:舊鐵牌波精ST + 反面 Tenergy05 + 正面 Hexer+ 收藏品:刀板(銀漆格林卡 + 水谷 隼 + Innerforce ALC + Timo Boll ALC ) (Timo Boll ALC 特別御注品 + 新版張繼科 ALC ) 以上皆ST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186.18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tabletennis/M.1414226032.A.819.html

10/25 17:21, , 1F
比方說馬龍 調慢看時 他引拍完穩住後手會有點先動
10/25 17:21, 1F

10/25 17:22, , 2F
和身體其他部位的落差幾乎沒有 可是手還是有一點先
10/25 17:22, 2F

10/25 17:22, , 3F
然後有幾球位置比較右邊 他要微調的方式是
10/25 17:22, 3F

10/25 17:26, , 4F
手先啟動揮拍 腳才離地 手揮揮完的時候腳才完全落地
10/25 17:26, 4F

10/25 17:26, , 5F
這是小微調移位 所以落地得比較快
10/25 17:26, 5F

10/25 17:27, , 6F
如果是大移位 就可能會揮完頗久(相對久) 腳才完全落地
10/25 17:27, 6F

10/25 17:29, , 7F
如果是身體帶手 腳起動和完全落地的時間點就會不太一樣
10/25 17:29, 7F

10/25 17:29, , 8F
那是馬龍阿
10/25 17:29, 8F

10/25 17:33, , 9F
當然他有可能覺得自己是同時 因為手帶的目的就是同時
10/25 17:33, 9F

10/25 17:41, , 10F
李曉東的 你從13:06開始看他講的
10/25 17:41, 10F

10/25 17:42, , 11F
用手帶動、再一個加上腰腿重心頂上去 上下肢同一時間
10/25 17:42, 11F

10/25 17:43, , 12F
這就類似我前面說的 手帶身體 同一時間爆發
10/25 17:43, 12F

10/25 17:44, , 13F

10/25 17:45, , 14F
再看這個 一邊移位一邊擊球
10/25 17:45, 14F

10/25 17:46, , 15F
不過這個示範的人 就不完全是手帶身體
10/25 17:46, 15F

10/25 17:47, , 16F
你看李曉東一開始餵定點移動 他腳會有點先動
10/25 17:47, 16F

10/25 17:48, , 17F
因為他知道在哪裡 所以腳就先啟動了 (我不同意這方式)
10/25 17:48, 17F

10/25 17:48, , 18F
可是後來幾球餵不定點的移位 腳就不會先啟動
10/25 17:48, 18F

10/25 17:50, , 19F
我會建議即使知道在哪 腳也不要先啟動
10/25 17:50, 19F

10/25 17:51, , 20F
這樣實際狀況中 才不會一直需要第二次微調
10/25 17:51, 20F

10/25 17:53, , 21F
然後你再回去看馬龍那段 都是定點 可是腳不會先啟動
10/25 17:53, 21F

10/25 17:54, , 22F
不知道這樣你能不能看出落差
10/25 17:54, 22F

10/25 18:07, , 23F
個人認為只要重心轉換流暢,腰跟手誰先都不是問題了
10/25 18:07, 23F

10/25 18:07, , 24F
我覺得你們應該約出來打場球討論 文字很難理解的...
10/25 18:07, 24F

10/25 18:24, , 25F
就說文字跟畫面很難都得起來阿
10/25 18:24, 25F

10/25 19:56, , 26F
13:54秒"上下肢同一時間"整段話最重要的竟然可以忽略?
10/25 19:56, 26F

10/25 19:58, , 27F
11:54秒李曉東慢動作示範時是腰先動還是手先動?
10/25 19:58, 27F
※ 編輯: cobal (111.240.186.187), 10/25/2014 19:59:27

10/25 20:11, , 28F
唐建軍、李曉東、馬龍、張繼科不管是教學還是練習都沒看到
10/25 20:11, 28F

10/25 20:12, , 29F
正常情況發力下是以手帶腰的
10/25 20:12, 29F
※ 編輯: cobal (111.240.186.187), 10/25/2014 20:14:08

10/25 20:17, , 30F
如果可以的話麻煩sky找一段以手帶腰正手位發力拉球的影片來
10/25 20:17, 30F

10/25 20:17, , 31F
讓小弟觀摩一下如何?
10/25 20:17, 31F

10/25 20:39, , 32F
呃 你完全沒看懂我上面的描述 (*癱軟
10/25 20:39, 32F

10/25 20:40, , 33F
如果你打從心底就已經不相信我
10/25 20:40, 33F

10/25 20:40, , 34F
或者你有了一個什麼是手帶的既定想像
10/25 20:40, 34F

10/25 20:41, , 35F
要人家相信你請找事實來佐證你的論點是說服他人的第一步!!
10/25 20:41, 35F

10/25 20:41, , 36F
那麼就算今天有一個手帶身體的人在現場做並告訴你
10/25 20:41, 36F

10/25 20:42, , 37F
就像你要說地球是方的,也是要找證據的,只是自己的想像是無
10/25 20:42, 37F
還有 42 則推文
10/25 22:47, , 80F
肩膀的舒展到收緊過程足以制衡手的擺速 上半身就成功了
10/25 22:47, 80F

10/25 22:49, , 81F
附個韓國人練習影片好了http://youtu.be/o2XGbmM6X18
10/25 22:49, 81F

10/25 22:53, , 82F
影片還有個毛病其實就手速催不上來拼命甩大臂肩膀的錯誤
10/25 22:53, 82F

10/25 22:56, , 83F
手速催不上拼命甩大臂舒展不開 身體上已經僵死就不協調了
10/25 22:56, 83F

10/25 23:01, , 84F
這位韓國人只有用上半身的力量在打球
10/25 23:01, 84F

10/25 23:02, , 85F
你看他腰腿好像有在動 可是力量都沒用在球上
10/25 23:02, 85F

10/25 23:05, , 86F
這就是不協調啦 手跟腰已經分離就沒有誰帶誰 互相不答理
10/25 23:05, 86F

10/25 23:05, , 87F
影片這個刀板就剛剛好http://youtu.be/hNOHD1YbHaI
10/25 23:05, 87F

10/25 23:07, , 88F
整體來說關卡就是擊球過程有沒有舒展放鬆的肩膀跟手腕
10/25 23:07, 88F

10/25 23:09, , 89F
第二個影片也沒有比較好 站位很有問題 他有認真打嗎
10/25 23:09, 89F

10/25 23:09, , 90F
你可以看韓國人在一反手一正手的時候
10/25 23:09, 90F

10/25 23:10, , 91F
反手打完要去打正手 他在球還沒來就跳過去正手了
10/25 23:10, 91F

10/25 23:10, , 92F
然後那球正手是站定打的
10/25 23:10, 92F

10/25 23:10, , 93F
這就是腳先動
10/25 23:10, 93F

10/25 23:11, , 94F
可以注意到 這樣子踏 很多球正手都是擠到的狀況下打的
10/25 23:11, 94F

10/25 23:12, , 95F
如果他是等球來 再手帶腳過去 就不會自己擠自己了
10/25 23:12, 95F

10/25 23:14, , 96F
第二個影片兩人都是香港乓超甲組選手 還不OK嗎?
10/25 23:14, 96F

10/25 23:14, , 97F
球在你的右邊 你先跑過去 跑過頭自己擠到 就要移第二次
10/25 23:14, 97F

10/25 23:15, , 98F
這不但要多花時間提早動、又要花時間調第二次
10/25 23:15, 98F

10/25 23:16, , 99F
不要跟第一個影片糾結 我找第一個影片就是想提反面教材
10/25 23:16, 99F

10/25 23:18, , 100F
我幫你補充反面教材啊 而且這是很多人會遇到的問題耶
10/25 23:18, 100F

10/25 23:18, , 101F
我也遇過很多甲組敎人的時候會叫學生先移位 像影片那樣
10/25 23:18, 101F

10/25 23:19, , 102F
前面有推文問什麼是先移位再擊球 這個影片就是一個例子
10/25 23:19, 102F

10/25 23:19, , 103F
希望他會看到這裡的說明
10/25 23:19, 103F

10/25 23:21, , 104F
至於第二個影片 他站位太平又站中間 正手常被擠到
10/25 23:21, 104F

10/25 23:21, , 105F
我自己覺得這是有問題的 跟他什麼身分沒關係
10/25 23:21, 105F

10/25 23:21, , 106F
因為兩人在"熱身"
10/25 23:21, 106F

10/25 23:22, , 107F
球型是從小日積月累的 打到一定程度就不太能改掉了
10/25 23:22, 107F

10/25 23:24, , 108F
雖然他看起來很不認真在打
10/25 23:24, 108F

10/25 23:25, , 109F
可是球型 站位 腳步 發力結構 不至於差太多
10/25 23:25, 109F

10/25 23:26, , 110F
他設計好要用正手打的球 也是站滿平的
10/25 23:26, 110F

10/25 23:34, , 111F
我暈了扯不完 樓下接力
10/25 23:34, 111F

10/25 23:40, , 112F
第二個影片拿直板那個居然習慣右腳在前?
10/25 23:40, 112F

10/25 23:42, , 113F
天空大的手帶腰不是一般人想的手帶腰 結束
10/25 23:42, 113F

10/25 23:42, , 114F
我結束
10/25 23:42, 114F

10/25 23:43, , 115F
bliss板友和asasin板友 我覺得他們有理解啊
10/25 23:43, 115F

10/25 23:44, , 116F
然後還有一些板友雖然不採納 但不會想偏
10/25 23:44, 116F

10/25 23:47, , 117F
我也理解 可是我不會用手帶腰去總結它
10/25 23:47, 117F

10/26 01:30, , 118F
既然這樣 你為他們解釋一番吧
10/26 01:30, 118F

10/27 11:21, , 119F
尬廣跟上不錯笑
10/27 11:21, 119F
文章代碼(AID): #1KIs1mWP (tabletennis)
文章代碼(AID): #1KIs1mWP (tablet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