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手帶腰?腰帶手?

看板tabletennis作者 (孤獨的靈魂舞月光)時間9年前 (2014/10/24 13:50), 9年前編輯推噓32(32093)
留言125則, 1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在討論這兩個差別時是否要先定義好是 來球是教練給的簡單餵球定點,然後擊球時是正手拉前衝弧圈球 另外我個人是認為應該要把下盤也就是腿的發力一起加入討論會比較適合 畢竟腿的發力才是最主要力的來源,而力量也是從下盤迅速的往上傳遞 不管是手帶腰或是腰帶手,下盤都要先蹲然後發力,接著才輪到上半身 不過即然力量是從下半身往上半身在傳遞,那麼在下盤發力後要 1.跳過腰先由手發力再去帶腰會比較好 2.還是有個連貫性從腿->腰->手(腰與手的發力時間差不到0.1秒) 3.或 腿->(腰手同步) 的傳遞會比較好呢? 以下開放大家理性討論囉... -- 主戰拍:舊鐵牌波精ST + 反面 Tenergy05 + 正面 Hexer+ 收藏品:刀板(銀漆格林卡 + 水谷 隼 + Innerforce ALC + Timo Boll ALC ) (Timo Boll ALC 特別御注品 + 新版張繼科 ALC ) 以上皆ST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186.18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tabletennis/M.1414129831.A.0C5.html

10/24 13:52, , 1F
想提一個觀點 真的需要定義 但好像也得定義來球XD
10/24 13:52, 1F

10/24 13:53, , 2F
也許定義打教練給的簡單餵球會簡單一點...QQ
10/24 13:53, 2F
※ 編輯: cobal (111.240.186.187), 10/24/2014 13:55:26

10/24 13:55, , 3F
已經重新定義好了...感謝一樓
10/24 13:55, 3F

10/24 13:56, , 4F
定義真的很重要,不然很容易雞同鴨講
10/24 13:56, 4F

10/24 14:30, , 5F
先定意一下"腰"用力是哪個部位的肌肉用力好了
10/24 14:30, 5F

10/24 14:33, , 6F
我不同意腿是力主要來源
10/24 14:33, 6F

10/24 14:33, , 7F
我認為很多部位的力同等重要
10/24 14:33, 7F

10/24 14:35, , 8F
而且你對於力量傳遞的敘述 我不全同意耶
10/24 14:35, 8F

10/24 14:37, , 9F
做動作 跟 發力 完全是兩回事
10/24 14:37, 9F

10/24 14:38, , 10F
不動時 你可以很用力。動作時 也可以很鬆馳
10/24 14:38, 10F

10/24 14:39, , 11F
手先啟動不等於手先發力
10/24 14:39, 11F

10/24 14:40, , 12F
發力要在擊到球的瞬間同時
10/24 14:40, 12F

10/24 14:41, , 13F
誰先誰後 落差大了力量就可能不完全
10/24 14:41, 13F

10/24 14:43, , 14F
定點一樣可以手先啟動 手帶腰 只是移位比較好體會
10/24 14:43, 14F

10/24 14:44, , 15F
因為從你的敘述看起來並沒有接受到我那篇的意思
10/24 14:44, 15F

10/24 14:45, , 16F
所以來解釋一下
10/24 14:45, 16F

10/24 14:52, , 17F
看過下盤肌肉超大的女子選手 沒看過上盤肌肉超大的
10/24 14:52, 17F

10/24 14:54, , 18F
我舉女子選手 因女生比較難練大 更容易看出來
10/24 14:54, 18F

10/24 15:34, , 19F
腿是力量來源 我認為正確
10/24 15:34, 19F

10/24 15:52, , 20F
個人想法銜接擺速一定有"腿腰"才能打下一版
10/24 15:52, 20F

10/24 15:52, , 21F
除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練習不用腿腰的怪打法
10/24 15:52, 21F

10/24 16:00, , 22F
個人是覺得很多都是連續動作 很難定義主力這詞..
10/24 16:00, 22F

10/24 16:01, , 23F
但如果是練習 先轉腰跟蹬地..是力量來源沒錯..
10/24 16:01, 23F

10/24 16:01, , 24F
但先迴轉腰之後也要轉向另一邊同時重心移動
10/24 16:01, 24F

10/24 16:01, , 25F
這一連串都用文字應該搞得大家很煩吧XDD
10/24 16:01, 25F

10/24 16:03, , 26F
如果來球沒什麼質量 我是認為腿跟腰都要同時做到大動作
10/24 16:03, 26F

10/24 16:03, , 27F
像馬龍那樣才能打出有質量的球...
10/24 16:03, 27F

10/24 16:05, , 28F
以練習來說個人認為 腿發力 轉腰 然後靠腰手發力是主力
10/24 16:05, 28F

10/24 16:06, , 29F
我想大家講的都不會差太多 主要還是讓新手練習時..
10/24 16:06, 29F

10/24 16:06, , 30F
怎樣的方法可以讓他們了解到運作
10/24 16:06, 30F

10/24 16:08, , 31F
然後新手重點是除了學動作去理解這裡面的力學原理
10/24 16:08, 31F

10/24 16:09, , 32F
自己吸收別人的看法然後轉換成自己的想法 我覺得學習當
10/24 16:09, 32F

10/24 16:09, , 33F
中 想像能力蠻重要的 自己的動作 球的方向速度旋轉
10/24 16:09, 33F

10/24 16:09, , 34F
引拍 揮拍幅度...這些都需要想像力 然後通過練習成為身
10/24 16:09, 34F

10/24 16:09, , 35F
體的一部分
10/24 16:09, 35F

10/24 16:34, , 36F
不是只看初學者吧 有程度的都不一定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10/24 16:34, 36F

10/24 16:40, , 37F
就算知道你在說什麼 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見吧
10/24 16:40, 37F

10/24 16:42, , 38F
霍金這樣的科學家 都可以在40年後否定自己黑洞理論
10/24 16:42, 38F
還有 47 則推文
10/25 13:58, , 86F
原PO感覺都是要建立在身體已經準備好的前提下推廣
10/25 13:58, 86F

10/25 14:00, , 87F
"手帶身體" 但身體沒有移動到位置就是不可能成立
10/25 14:00, 87F

10/25 14:00, , 88F
所以大部分都會認為身體先行 撐住才能出手 很多教學
10/25 14:00, 88F

10/25 14:01, , 89F
影片都會強調正手蹬轉的力量 當然你要說回拍擊球時
10/25 14:01, 89F

10/25 14:02, , 90F
手要去找球我也不能說啥錯 但手帶身就是會讓人混淆
10/25 14:02, 90F

10/25 14:03, , 91F
你都建立在啥都準備好的情況下 那基本上問題不大
10/25 14:03, 91F

10/25 14:05, , 92F
個人感覺是想辦法移位到球會對到你的揮拍路徑上
10/25 14:05, 92F

10/25 14:05, , 93F
然後去追求那擊球瞬間的爆發力 所以就是之前有人
10/25 14:05, 93F

10/25 14:06, , 94F
分享初學到進階 手臂到手腕的說法
10/25 14:06, 94F

10/25 14:12, , 95F
我第一次聽到這說詞的時候 的確也很錯愕
10/25 14:12, 95F

10/25 14:13, , 96F
可是幫人餵球的時候說這句話 倒是沒有人混淆過
10/25 14:13, 96F

10/25 14:14, , 97F
不管是什麼說詞 體會和理解還是比較重要
10/25 14:14, 97F

10/25 14:14, , 98F
因為不管用什麼說詞都有搞錯的可能
10/25 14:14, 98F

10/25 14:15, , 99F
而這麼久以來 一直沒有比這詞彙還要更到位的說法
10/25 14:15, 99F

10/25 14:17, , 100F
我也一直很想用另外的詞彙或說法來取代 因為爭議大
10/25 14:17, 100F

10/25 14:18, , 101F
可是真的體會進去之後 所有人都認為還是這說法最深刻
10/25 14:18, 101F

10/25 14:19, , 102F
(所有人是指我身邊能一起練球或討論的人)
10/25 14:19, 102F

10/25 14:25, , 103F
右腳踩下去 左腳跟提起 還原的同時 身體也跟著動了
10/25 14:25, 103F

10/25 14:27, , 104F
接下來才是手先啟動找球帶動身體揮 其實沒有不成立
10/25 14:27, 104F

10/25 14:34, , 105F
各部位各司其職 也互相配合才能一致 說誰帶誰似乎都有問題
10/25 14:34, 105F

10/25 14:36, , 106F
馬龍講的一致我的理解不是講同時 而是講和諧
10/25 14:36, 106F

10/25 14:43, , 107F
左右腳重心轉換 本身就有腰的移動 太過刻意用腰
10/25 14:43, 107F

10/25 14:44, , 108F
腰帶手的說法 建立在腰腿的力量要到手上、到球上
10/25 14:44, 108F

10/25 14:44, , 109F
手帶腰的說法 主要是在"引導"
10/25 14:44, 109F

10/25 14:44, , 110F
反而會造成回球偏慢 和諧論點 我也蠻認同此種詮釋
10/25 14:44, 110F

10/25 14:45, , 111F
"帶"這個詞彙 本身有引導的意思
10/25 14:45, 111F

10/25 14:46, , 112F
所以當說腰帶手或身體帶手的時候
10/25 14:46, 112F

10/25 14:46, , 113F
給人的感覺會有腰引導手、身體引導手的額外解釋
10/25 14:46, 113F

10/25 14:47, , 114F
(當然也有可能有人就是用身體引導手)
10/25 14:47, 114F

10/25 14:47, , 115F
那要用換句話說 我會說
10/25 14:47, 115F

10/25 14:48, , 116F
手引導腰、引導身體 腰頂腿蹬把力量給手
10/25 14:48, 116F

10/25 14:50, , 117F
我贊同SKY大的說法 其實我也是有相同的體會
10/25 14:50, 117F

10/25 15:34, , 118F
我建議大家可以上博乒網或精英乒乓網用簡體 手帶腰 腰帶手
10/25 15:34, 118F

10/25 15:35, , 119F
搜尋一下大家不同的看法,畢竟中國是乒乓首屈一指的強國
10/25 15:35, 119F

10/25 15:35, , 120F
相關的討論會比台灣多很多!!
10/25 15:35, 120F

10/25 15:43, , 121F
to bliss 左右腳重心轉換也有分 iliac crest是弧線移動
10/25 15:43, 121F

10/25 15:44, , 122F
還是直線移動 假設是直線移動則沒有轉腰 只是單純的重
10/25 15:44, 122F

10/25 15:44, , 123F
心轉移。
10/25 15:44, 123F

10/25 15:46, , 124F
也就是說 沒轉腰的情況下 iliac crest並不會往前。
10/25 15:46, 124F

10/25 15:47, , 125F
但我也同意不用太過刻意用腰 僅此補充有否轉腰的差異。
10/25 15:47, 125F
文章代碼(AID): #1KIUYd35 (tabletennis)
文章代碼(AID): #1KIUYd35 (tablet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