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為什麼下半身容易沉要把前面手放低?

看板swim作者 (溫蒂糖小姐)時間11年前 (2013/06/19 09:07), 編輯推噓11(1104)
留言15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 引述《victor79718 (強運少年)》之銘言: : 請問為什麼書上都說 : 如果下半身沉 可以把手的位置放低一點(當然不是指向地板) 來提高下半身的高度 : 為什麼呢? 應該不是所有書都這樣說吧XD 我們的身體扣掉肺部後 大概比重跟水差不多 但由於吸飽氣後至少有3.5公升的氣體在胸腔中 這個浮力算很大了 因此可以利用翹翹板原理 將上半身下壓 這樣下半身就可以浮起來 這個下壓牽涉到兩個原則: (1)核心肌群的工作-背腹肌要有能力將身體維持成一直線 才能創造翹翹板 (2)上半身下壓的方式-誠如板友所言 將手下沉是比較無奈的作法 畢竟不是每個人在水中都能維持對身體的良好控制力 那麼比較高階的做法是什麼? "是壓胸" 如果有能力做到壓胸即可平衡起下半身 又何必捨棄這能同時維持長吃水線的高明做法? 吃水線越長 速度越快 這個觀念小人已在板上陳述過非常多次 維持最長吃水線 就要從指尖到腳尖盡量一直線的貼近水面 手下沉以帶起下半身的方式 勢必要犧牲吃水線長度 所以才說這是無奈的作法 Terry來台演講時 小人曾問過他下沉手而犧牲吃水線的權衡問題 當時項社長代為翻譯 但Terry回答了一些不知所云的東西@@ 同行的友人才告訴我 其實他翻譯的東西根本不是我講的東西 或許這個觀念對一般的泳客還是太難了些 只能怪自己不好好學英文XD 但那一場演講也重重打擊了小人當時對TI/魚式的狂熱(當時我也算是魚式神教的人吧) 如果譯者本身的技術面受限 這本書到底完整呈現了多少原著精髓? 或許翻譯工作沒有那麼大的鴻溝 譯者只要全照原著文字翻譯出來即可 但是因為受限於技術面的理解 比較容易缺乏真實性 難免讓初學的讀者讀不懂 產生許多誤解 當然對高手們來說閱讀上是沒有障礙的 所以板上經常出現對TI一書解讀上的紛爭 有時看了都替高手們抱屈 小人不是作者 不能自己跳出來堅持立場 但是我們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看見端倪 例如: (1)TI不做推水:如果TI不能做推水,竹內的宣傳片又怎麼敢大方推水給大家看? 又最近TI陳教練在桃園的演講 也提到了要做拉水然後再推 所以比較合理的解釋是 初學者連漂浮基礎都不好了 自然應先打好基礎 才來學後面的東西 TI強調的"輕鬆有效" 本來就是建立在漂浮的基礎上 可惜大家都很愛忽略漂浮的重要與難度 或是神秘化了漂浮一事 (2)TI只做二拍打水:如果TI這麼嚴正的規定只能二拍打水 怎麼有些TI學生的結訓片中都能看到快速打水? 教練為什麼不去糾正?還拍成影片給大家看? 還有TI的教練和選手參賽時 怎麼可以不照規定來打水? 二拍打水在板上一直有個謬論"這是很高階的打水" 請到清晨的青年泳池觀看 很多阿公阿媽長年都是二拍打水 但他們的整體泳姿看來 絕對不是什麼高段泳者 這證明了二拍打水是誰都能上手 而且很輕鬆的游法 否則Terry也不敢在書裡推薦給讀者了 當然二拍打水也有高階的打法 但那是需要建立在足量的打水訓練後才能得到的技巧 只有建立浮力而不具高推進力的打水 是初學者的打水 竹內的打水有效率 誰敢打包票他以前沒有拿著浮板練過打水? 小人曾經在全中運看過一個小選手 前1000m都採二拍打水或不太打水仍很快 可惜後來被追過 最後200m試圖以六拍打水追回仍痛失第一名 雖然可能牽涉到他本身的條件與策略 但若能調整打水策略或許結果會有所不同 輕鬆有效跟快速有效只能擇其一 至少在賽場上是不爭的事實 但我們這些進不了大型賽的 若能兩種能力都培養 游泳不是更有樂趣嗎 : 又說把手往前伸比把手放在腿側容易讓身體平衡(較水平狀態) : 而且如果把手放低不也是增加阻力嗎? 這疑慮是正確的 手低水阻當然會增加 如果我們在泳池中直立一些小圈圈讓人穿過 能穿過最小圈圈自然是水阻最小的人 只要做好壓胸 手要放腿側也可以輕鬆平衡 : 不是應該讓它與肩同高 讓身體前方的投影量降到最低嗎? : 一般所說的重心轉移讓原本沉下去的腳往上浮 向前壓的重心轉移才能讓腿部上浮 左右變換重心的轉移 實質上不會讓腳上浮 要加上其他動作造就前進與腳上浮 : 那請問如果一個人他可以利用重心轉移做到靜止不動的水平漂浮 如果要做水平漂浮 不需要做重心轉移 你只要懂得放鬆趴好就可以了 : 那此時將他的腳附上5公斤的鉛塊 : 那該人還是可以利用所謂的重心轉移來達到靜止不動水平漂浮的狀態嗎? 若你的肺吸飽氣有5公升 那麼就可以在理想條件下對抗5公斤的重量 但這並不是指讓你漂浮在水面上 而是恰恰達到與水相同的比重不沉底 但是會在水中或上或下 最後停留在某處 如果身體控制能力不足 帶上5公斤剛好快速下沉而已 之前小人曾與人打賭一頓午餐 在腳上夾了兩塊磚頭不打水游50米 磚頭的尺寸每塊是24cm*12cm*6cm 乾燥狀態的密度2.65 所以換算乾燥重是每塊約4.5公斤 當然帶水後會更重 總之這用超過9公斤的磚頭換來的午餐還是順利吃到了 如果夾兩塊磚還靠手部下沉做平衡來游 救生員就要來撈我了 抵抗多餘的重量 小人是靠壓胸 長吃水線 還有強力推水來游 速度/推進力在大部分的情況下 是可以彌補浮力不足的缺點 所以有些急就章的訓練法 會讓學員不停打水來解決漂浮技巧差的窘況 等水性上來以後 讓他自然克服這個問題 : 另外誠徵教練教授關於這個重心轉換的來平衡身體的技巧 : 感激不盡 私信 既然你已經拜讀過TI的書 也想學習其中的技巧 直接在網路上找TI教練應該滿容易搜尋到的 唉 最近發了太多廢文 來一篇認真文彌補一下 小人泳齡短淺 若有錯誤還請前輩與神人們指正 -- 『以色自壅者,盲於大道;專聽邪聲者,不聞佛音之響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22.28

06/19 09:21, , 1F
我覺得自由式不太像壓胸,而是壓肩膀
06/19 09:21, 1F
最近小人在教練訓練下 領悟的心得是要壓胸也要壓肩膀 因為可以達到不同成效 又能兼收其效:>

06/19 09:28, , 2F
請問壓XX 是指把XX從水面上到水面下的這個動作嗎?
06/19 09:28, 2F
不一定 看是壓什麼位置 但是造成速度的差異其實都是從水面下壓到水面下XD

06/19 09:51, , 3F
那場演講小弟也在,記得版主問到經驗中手打直的泳速會比手位
06/19 09:51, 3F

06/19 09:53, , 4F
置放低來得快,但項社長並不以為然,所以,並沒有把問題翻給
06/19 09:53, 4F

06/19 09:54, , 5F
羅克林老先生。不過時間很久了,也可能記錯。我記得bylee有
06/19 09:54, 5F

06/19 09:54, , 6F
錄音,不妨再放上來,原音重現一下。
06/19 09:54, 6F
好厲害 居然可以記得這麼清楚!! 連項先生不以為然的反問都記得XDDD

06/19 10:50, , 7F
啊 原來教練叫我手往下沉的時候 他是無奈的 ~_~
06/19 10:50, 7F
等你更棒棒的時候他就會讓你改了XD

06/19 12:39, , 8F
自由式入水點要深呢是正確的嗎 教練說這樣就直接抱水
06/19 12:39, 8F
教練這樣講也沒有錯 不同游法有不同優勢 有時要看學員的狀況作調整

06/20 00:07, , 9F
版主下次Terry再來演講的話請揪我,我可以幫妳翻譯 XD
06/20 00:07, 9F
你超好的 那下次他來你可以再幫我重問這個沒有得到回答的問題嗎?

06/20 08:07, , 10F
吃水線可以維持阿 但不能維持太久 身體回正時就可以下沉
06/20 08:07, 10F
不管哪一種捷泳游法 最終手一定要下沉的啊(不然手也回不來XD) 不過小人說的是在水面維持一段再下沉 而TI則是強調入水直接插入到水中的特定位置 而不在水面維持一段長吃水線 因此犧牲掉長吃水線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 這也是當初迫切想得到答案的地方 不過現在的游法已經直接改為先維持長吃水線 所以也不再有這方面的痛苦了 ※ 編輯: wendycandy 來自: 220.136.122.28 (06/20 09:49)

06/20 11:44, , 11F
水面如果太上面的確也不好 上臂上緣有碰到耳朵就可以了
06/20 11:44, 11F

06/20 11:47, , 12F
爲了維持長吃水線而使用到力氣ㄍ一ㄥ在上面就太可惜
06/20 11:47, 12F

06/20 11:49, , 13F
延伸是用來排乳酸的 不是用來繼續累積乳酸
06/20 11:49, 13F

06/20 14:11, , 14F
沒問題!
06/20 14:11, 14F

06/21 20:14, , 15F
很多阿公阿媽長年都是二拍打水......就拍個影片上來吧
06/21 20:14, 15F
文章代碼(AID): #1HmGHaXi (swi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HmGHaXi (sw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