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江霞轟公視 錢多事少沒競爭力

看板pts作者 (望海大而看山小)時間18年前 (2006/03/21 23:38), 編輯推噓3(305)
留言8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0 (看更多)
先簡單開宗明義指出一點,從您文中似乎仍傳達出很多民眾對公視的普遍誤解。公視 扮演的角色頂多是拋磚引玉,甚至在國內這種環境下能出污泥不染已是可貴,將多年 沉痾的媒體亂象完全推給公視負責,甚至冀望公視在短時間扭轉乾坤收立竿見影之效 ,未免太不公平也是天方夜譚(講難聽點,不少身為共犯結構一員的觀眾根本毫無立 場說這種話)!也順便澄清一下,本人前文所述並非完全針對閣下,而是對於時下外 界誤解公視的普遍現象有感而發,若有冒犯請見諒! <(_ _)> ■ 媒體同業的批評是什麼道理? 有無想過,為何每當提起電視公共化的節目評論,多數人一定將矛頭對準公視,卻鮮 少看到用相同標準來檢視同樣領有公家預算,但目標收視群更小眾、議題更有針對性 、甚至法律地位曖昧不明的客家和原民電視台?難道是擔心落得「歧視少數族群」的 罵名所以選擇「寬容」以對?又有無想過,那些檯面上有頭有臉自稱「業界代表」的 人物抨擊,就一定言之有理、眾口鑠金了嗎?當中難道完全沒有為己粉飾、利益糾葛 的成份? 很多人都是健忘的,容我舉一些實例喚起大家記憶。 昔日國民黨還執政的時候,時任中視董事長的鄭淑敏曾在媒體發表一篇譴責AC Nielsen 的公開信,文中慷慨激昂痛砭時弊,儼然一介媒體清流,當時也確實達到議題設定效 果,可是之後呢?不少電視同業高層起而效尤,只要自家節目的收視數據一有不利就 出來帶頭嗆聲,一旦帳面漂亮卻又開始大書特書一番。去年也有一篇引人側目的媒體 投書,某有線新聞台的高級主管大辣辣以「為什麼我們抄新聞?」為題撰文,文中盡 是對無奈環境的抱怨以及為自身與同業辯解,甚至直言不諱「抄新聞沒什麼大錯」! (該篇全文在media-chaos板有備份可查) 身為一位財力雄厚最大政黨所經營的國內主要媒體領導人,權力不可謂不大吧!但試 問除了寫篇文章放砲之外,對媒體經營改革做了哪些實質貢獻?身為一位國內知名主 要有線電視台的部門經理,難道又毫無影響力嗎?但試問除了怪老闆、怪觀眾,可曾 發自內心檢討從業人員的責任?(若是換成觀眾立場,大概就變成怪媒體、怪記者, 何不乾脆怪我們上輩子造孽所以出生在台灣?) 身為一名上班族,我完全可以體會企業小螺絲的無奈,可是當自己擁有改變的能力卻 只停留在口惠不實的層次,這樣的批評、抱怨、謾罵實在欠缺說服力!更何況,走出 商業媒體巨塔,聽見另一股勢力完全不同的聲音嗎?焉能單憑片面之詞就認定公視的 外界觀感確實不堪? ■ 感官享受與社教意義誓不兩立? 至於公視戲劇「流於樣板」一說,我完全沒有誤解閣下的意思,前文就已經舉出非常 多的反證。再者,《大醫院小醫師》、《45度C天空下》就不是你所謂的文學劇,不 但故事完全與大眾毫無隔閡,演員也都不乏偶像明星,週邊商品更堪稱熱賣。何來 「只有改編文學著作」才能登上公視八點檔之說? 《升空高飛》、《聖稜的星光》也是你口中政府出資輔導的作品,前者已在公視播過 ,後者日後應會在公視重播,兩者劇情取材與拍攝手法與時下偶像劇幾乎沒兩樣,市 場反映也算不錯,又何來「說教意味濃厚」?反過來說,寓教於樂又有什麼不好/不 對?如果由政府出資還贊助一些芭樂劇,相信今天外界的「浪費公帑、把關浮濫」批 判火力肯定更為強烈! 如果以上所舉數例還可以被詮釋為「文以載道」的嚴肅影片,實在無法理解還有什麼 內容可以稱得上通俗易近的優質戲劇?(難道要像某綜藝節目的台詞:台灣電視節目 這麼多~要怎麼做?亂做嘛~怎麼做!) 嗯!有人又要說啦!就幾個少數個案也拿來說嘴?試問,又有哪一家商業電視台全天 的節目都投你所好?習於接收商業電視邏輯的觀眾,往往因為遙控器按到手軟,似乎 只要某商業台有一兩個讓其沉浸其中的節目就覺得值回票價。但面對公視,卻用超高 標準來檢視,似乎要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密集播出「熱門」節目,隨時遙控器一按 13頻道都是個人想看的節目,才有資格稱做「公共電視」?何況以上舉例是已經排 除可能被貼上「沉重社教片」標籤的節目,事實上若肯用心欣賞,公視很多看似嚴肅 的節目未必就一定缺乏親近性。 再舉很多人詬病的國內新聞台為例,比內容、比主播不希奇,網友現在連版面構圖、 字幕、動畫、圖板...都可以拿來比較得津津有味。可是看看每每被拿來當成正面 典範的國外新聞節目如CNN、NHK,乾淨俐落的畫面、清爽簡潔的標題、中規中矩的口 條播報,奇怪了,為什麼在觀眾印象中(或許真的只是「印象」而已)就是優質新聞 節目? ■ 「服務多數」的準則在哪裡? 有人嫌國內青少兒童節目貧乏,公視不早在做了嗎(如:水果冰淇淋、下課花路米、 蝙蝠 AMIGO)?嫌國內節目不重視銀髮族,公視不早在做了嗎(如:果果恰恰)?嫌 國內總是無緣一賭世界水準表演,公視不早在做了嗎(如:公視表演廳)?嫌少數族 群被忽略,公視不早在做了嗎(自從客家、原民電視獨立建台後才漸漸稀釋比例)? 嫌國內新聞充斥羶腥謊言,公視難道沒有提供優質的選擇嗎?嫌國內電視被外來文化 佔據,公視難道沒有充足的優質在地紀錄片嗎?嫌國內戲劇只會愛得死去活來、我送 一桶汽油你送一支番仔火,公視難道沒有雅俗共賞的戲劇片嗎?嫌國內傳統戲劇生存 空間被壓縮,公視的戲曲、偶劇節目密度之高堪稱國內綜合台第一把交椅了吧! 嫌公視欠缺娛樂性綜藝節目?好吧!或許確是值得公視思考的建議,但難道如此多元 的節目規劃,只因為少了一兩種類型節目,就以偏概全認為公視忽視了「多數人」? 閣下喜歡看《天線寶寶》,但可知在公視官網卻被網友調侃是「白痴節目」!像《住 左邊住右邊》這樣雅俗共賞的單元連續劇,卻仍有網友嚴詞批評為「膚淺」、有失公 視格調!(以上言論在公視官網討論區都可找到,絕非我信口胡謅) 殊不知,《天線寶寶》製作嚴謹的程度令人難以想像只是一個幼兒節目,製播前著手 縝密研究,播出後仍隨時對節目成效及目標觀眾進行檢測追蹤,甚至為了畫面效果可 以租下「一整個山坡」實景!節目中令人為之絕倒的片尾就是一個例子,四個天線寶 寶先後跳出來說bye bye,可以一直重複再重複說上一兩分鐘,任何一位正常成年人 看了可能會想砸了電視,可是據說這段設計經過研究對學齡前幼兒非常有吸引力! 而《住左邊住右邊》雖然表演方式有點通俗,但每集內容卻都建立在一個獨立明確的 寓教主題,而且是活生生在市井小民身邊天天上演的情節,既不矯情又不煽情,還曾 被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評鑑為優質節目,然而還是有人覺得「膚淺」? 服務多數、服務多數,試問「服務多數」的準則究竟在哪裡?面對觀眾這種堪稱兩極 化的「品味」(正確應該說對公視定位認識不清),公視的節目安排可說動輒得咎! 有沒有想過,個人所不喜的節目,在其他收視族群眼中可是求之不得、也只有公視才 有能力和魄力提供的好節目?雨露均霑照顧到不同的少數人,集合起來不就是服務多 數人? ■ 是服務多數還是迎合「強勢的少數」? 先不論《流星花園》究竟所創造的潮流「內涵」是什麼,但舉這個改編自日本暢銷漫 畫的例子已顯然不恰當。(除非你認為公視也來個《冬季戀歌》大改編很值得鼓勵?) 再者,會有以《流星花園》這類偶像劇為典範的想法,可見落入了一個盲點,有無想 過這類節目的主要收視群是哪些人?又是哪些族群最有動員力、對偶像忠誠度高,所 以一旦業者押對寶就很容易創造收視率?(以上並非對偶像劇的偏見,國內有不少相 關研究論述可自行驗證)釐清這因果關係,就不難理解為何商業台不論戲劇或綜藝節 目,「大多」以此為製作取向。 那麼請再回頭想想,如果總是以《流星花園》這類節目為標竿(事實上也的確是商業 台收視標竿),所謂「服務多數」究竟是什麼意涵?是收視率帳面上的多數?還是實 質上差異族群的多數? ■ 後話 為公視辯護這麼多,其實我和公視可完全沒什麼瓜葛,我也絕對不希望見到公視變成 一隻道德托拉斯怪獸,只是看見太多對公視的偏見與誤解,忍不住發發不平之鳴。 我第一篇文章也同意了,公視節目有進步空間,但看看現階段情況,為何在商業台能 成功的節目,一旦冠上公視標籤就走樣?或者明明是公視首創或自製的節目,卻是在 其他播映平台發揚光大?很明顯的,與其說是節目本身曲高和寡,是否行銷環節出了 問題才是關鍵?(這方面我是外行,純粹推測,倒是很想瞭解公視內部是如何作業決 策的?) 要做出叫好叫座的節目讓「垃圾節目製作人」閉嘴?嘴巴長在人家臉上,他要如何批 評如何管得著?《無米樂》、《世紀宋美齡》、《城市的遠見》、《大醫院小醫師》 《 45度C天空下》...這些都不是活生生例子?但「垃圾節目製作人」閉嘴了嗎? 思維改變了嗎?還是又回到本文第一段「媒體同業的批評是什麼道理?」無窮迴圈? -EN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6.250.55

03/21 23:58, , 1F
呼呼~好久板上沒出現那麼精采的文章了 大家+u!!!^^
03/21 23:58, 1F
※ 編輯: wexde 來自: 211.76.250.55 (03/22 01:20)

03/22 14:12, , 2F
good
03/22 14:12, 2F

03/24 20:15, , 3F
我覺得公視的作品有時候會給人曲高合寡的刻板印象
03/24 20:15, 3F

03/24 20:16, , 4F
像我身邊的朋友大家都是沒有習慣看公視
03/24 20:16, 4F

03/24 20:16, , 5F
就是那種轉台也會直接跳過
03/24 20:16, 5F

03/24 20:17, , 6F
我個人臆測宣傳太少使得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公視裡有適合
03/24 20:17, 6F

03/24 20:18, , 7F
自己看的好節目
03/24 20:18, 7F

03/25 13:39, , 8F
03/25 13:39, 8F
文章代碼(AID): #1481u3oy (pt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81u3oy (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