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抑制房價.不是政府做不到.而是不肯做

看板politics作者 (八卦版和鐵道版一樣可恥)時間13年前 (2010/12/26 11:08), 編輯推噓10(10043)
留言53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4/81 (看更多)
※ 引述《stevegreat08 (仁慈的暴君)》之銘言: : 討論房價問題, : 除了投資需求過剩外,還有哪些問題? : 前面已經有人說了一個最大的問題:社會習慣。 : 房價過高所以要停建公共交通建設(希望不要誤會d大的意思), : 請問紐約、倫敦、日本這大都會有停建嗎? 沒有停建啊! 所以你舉的這幾個大都會也都面臨和台北一樣的問題。 而且更嚴重。 但是這幾個國家除了日本之外 其它城市的產業都還是存在 可口可樂和CNN在亞特蘭大 而大部份的政治活動更是在華盛頓 : 平抑房價?我只能說做夢! : 如果只是投資需求作祟,只要等泡沫破了,就「沒事」了, : 只不過會有點「痛」,到時政府再想辦法從低處接就行了。 你確定是泡沫嗎? 我到今天為止都不覺得是泡沫 而且房價問題不在於買不起房子 而是資源配置的沒有效率 你們提的其它辦法,表面上看起來可以讓人買到房子 可是是用生活品質去換來的 像交通建設,錢從哪來? 到最後還是變成政府的財政赤字 這幾天一堆斷炊的地方政府就是證明 和40年房貸比起來 未來的問題會更大 : 但是社會習慣呢,這何解? : 東方人與西方人最根本的不同在於, : 後者投資房子或許真的是以理性判斷的, : 但前者卻是像以前蒙古草原以牛羊當資產那樣持有房子, : 請問,這又如何解決? : 遷都,不失一個方法,但是有用嗎? : 我說了,就成本、時間、收益這三方面以及選址, : 要如何解決呢? 這三個都不是問題 遷都的成本,幾乎等於0 光是更低的政府機構租金,就值回票價了。 時間,只要政府是玩真的 剛開始還是有不怕死的人會像你一樣認為沒用 但是還沒開始作就會收到平抑房價的效果 收益不就等於成本,同樣的東西還分二項講。 其實問題還是在於你們不願意面對我提的問題 才會有一堆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產生 : 看看外國的經驗,然後回頭看看我國的政治環境, : 難道,馬來西亞的經驗不會重蹈覆轍? 馬來西亞到今天首都一直是吉隆坡 有遷嗎? 還是回到老問題,沒有面對我的問題 自然會去找一些和我中心思想根本無關的例子 當作失敗的例子。 : 遠的不說,先說近的, : 如果「五都整併」可以搞好,我舉雙手贊成遷都, : 但是現階段不能停建捷運,反而還要擴增, : 因為就算遷都了,台北一樣會是台灣第一大都會, 不見得,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紐約偉大的地方是400年來一直維持不墜 但也是少數。 而且紐約的產業腹地廣大 存在並不會讓當地人活得辛苦 看我們「不吃不喝幾年買得起房子」的調查就知道了。 底特律過去也很大,現在呢? 這種都市變遷或許不像股票漲跌那麼快 但是你從歷史的長河來看,發展也是很快的。 其實你可能不知道,當年台南的地位和紐約一樣 都是荷蘭人在海外的殖民地據點 現在呢? 可以參考湯錦台寫的「大航海時代的台灣」 而且,台北之所以被你們認為會維持第一大都會 捷運就是最關鍵的原因 其實台北捷運是很沉重的財務負擔 未來幾個新建的路線更是嚴重 不是台北會維持第一大都會 才需要建捷運 而是一直建捷運,才變成第一大都會 倒果為因了 : 紐約、倫敦是美國與英國的第一大都會, : 而華盛頓、西敏寺市是他們政治中心, 西敏寺市?有這個行政區嗎? 原來西敏寺不在倫敦。 怎麼你都舉這種例子來證明遷都無效? : 請問紐約與倫敦,難道就可以停止交通建設? : 興建社會住宅、擴展交通網、給予低收入戶補貼、投入社會福利, : 以及許許多多的經濟社會建設,都是要一直做的, : 我想,沒有人說,可以停建交通建設, 就是你們在討論方法時,就先設定框框 什麼什麼不能作,什麼什麼又是一定要作的 這種框框討論出來的結果 就是現況,什麼方法都無效,反而只會加重購屋者和市民的痛苦 : 如果這不是d大的本意(只是為了突顯遷都主張), : 那麼,就不要只強調遷都而已。 : 台北的交通狀況其實很不好常常塞車, : 這都市交通的負荷程度與經濟發展程度是不相當的, : 忘了是哪份研究,裡頭這麼說到(有點像人口論的味道): : 交通發展是等差級數增加,但是經濟發展卻是等比級數增加, 因為交通發展 本來就是經濟發展之母 但是要注意,交通是必要,但不是絕對 而且錯置的交通建設,不但沒有效益反而會變成資源錯置的幫兇 台北其實根本沒有塞車問題 新北市一些衛星城市才是問題所在 所以交通建設是不是高房價的元兇之一? : 前者很難追趕到後者的發展腳步,這有很多是人為因素。 : 所以,我不認為可以停建交通網,反而要加緊擴充。 : (雖然這會造成市中心房價投機需求更漲) 這些問題都是人為因素,又不是天災 你說的現象就是資源投入錯誤,造成的效益遞減 就預算來說,台北的預算絕對夠多 但是再怎麼投入,對交通的改善都已經難以發揮效果 如果再繼續投入,不但不會有效果,原本的房價問題還會更惡化 : 再想想看,大家為何拿金銀等貴金屬來當儲值之用呢? : 房屋雖然會折舊,但是至少基本面可以撐的很久, : 而最基本的,尤其是東方人真正要的可能不是房屋做投資, : 反而是「土地」,才是民眾所要投資的。 : 土地是要素,房屋是資本財,房價與土地價格同時飆漲, : 原因不只是因為土地投資者看中房屋需求, : 也包含拿土地可以增值,畢竟未來台北能用的土地越來越少, : 最近有一期週刊,就有報導台灣再過一甲子, : 很多土地就會泡到水裡了,台灣能用的土地原本就不多, : 如果真的變成這樣,那麼土地價格同房屋價格只會升不會降, : 不過那是很後面的事,到那時,我們這裡的人應該都作古了。 土地也許相對其它東西而言,比較沒有折舊的問題 但是東方人之所以比較願意投資在土地上的原因 是因為他們誤以為土地只會增值不會貶值 這種說法其實是錯的 在我30幾年的生命中,就看過好幾次買房子血本無歸的例子 當然很多人會說長期來看房子再怎麼買還是賺的 但是和股票比起來,其實不見得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就提過同樣的觀點 而且有這種傾向的不止台灣人,德國人也是, 所以不能把美國人等同於所有西方人 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認「土地永遠只會增值、不會貶值」在目前的台北卻是成立的 你說:「未來台北能用的土地越來越少」 其它地方的土地也沒變多 為什麼就只有會怕台北能用的土地愈來愈少? 所以轉了一圈,還是要回到老問題 土地的價值由什麼決定? 所以問題還是回來了,你一直迴避基本核心問題 當然問題愈來愈多 連不是問題的問題,也變成問題 : 就現階段而言, : 一方面,交通網還是要建,但同時還要鼓勵多使用腳踏車, 這些都作了啊!可是房價還是漲 : 一方面,社會住宅、失業保險、治安管理等也要注重, 這些也都作了啊! 優惠房貸雖然不若社會住宅直接 但是房價還是漲,房價還是成為民怨之首 社會住宅有用嗎? 你都說了,台北都沒地了,哪裡生地出來蓋社會住宅? : 另一方面,政府要開始積極防止市場失靈的現象, : 以防房價泡沫破掉後的後續問題(而我個人傾向就給他爆), : 大致上,我就是這樣的主張。 如果能爆,就沒問題了! 現在的問題就是3年前大家都認為要爆, 卻還是漲。 我撐到今年才賣我在台北的房子 卻還是漲! 當然我也預料到了。 究竟問題何在? 你一直希望爆掉 但是爆掉除了有後遺症, 也要有導火線才會爆掉, 就目前來看,完全沒有任何跡象是房價會修正的 雖然我同意總有一天會修正 至少再漲一倍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153.235

12/26 11:13, , 1F
坎培拉和巴西利亞現在還是一片荒涼,房價有
12/26 11:13, 1F

12/26 11:13, , 2F
漲嗎?還有渥太華
12/26 11:13, 2F

12/26 11:14, , 3F
完全沒有任何經濟活動發生...對了還有緬甸
12/26 11:14, 3F

12/26 11:14, , 4F
奈及利亞...例子太多了
12/26 11:14, 4F

12/26 11:15, , 5F
台北市現在是有價無市,要解決問題只要提升
12/26 11:15, 5F

12/26 11:15, , 6F
空屋稅300%
12/26 11:15, 6F

12/26 11:16, , 7F
紐約曼哈頓的房價自己去查一下
12/26 11:16, 7F

12/26 11:16, , 8F
存在不讓居民感到痛苦?哈哈哈
12/26 11:16, 8F

12/26 11:17, , 9F
連付曼哈頓的房租都很痛苦ok?
12/26 11:17, 9F

12/26 11:18, , 10F
又開始「大航海時代』啦?XD
12/26 11:18, 10F

12/26 11:18, , 11F
近代的例子都無法面對還談歷史?
12/26 11:18, 11F

12/26 11:19, , 12F
又,底特律從沒小過,現在又怎樣?
12/26 11:19, 12F

12/26 11:20, , 13F
底特律因為金融海嘯,汽車業重整,幾乎成為
12/26 11:20, 13F

12/26 11:20, , 14F
死城,市中心只剩犯罪者
12/26 11:20, 14F

12/26 11:20, , 15F
所以是因為汽車業的關係,誰都知道底特
12/26 11:20, 15F

12/26 11:21, , 16F
律是汽車城,跟所謂遷都論何關?
12/26 11:21, 16F

12/26 11:21, , 17F
美國的政治中心有到過底特律然後又離開
12/26 11:21, 17F

12/26 11:21, , 18F
嗎?有人又舉了個說明不了問題的例子XD
12/26 11:21, 18F

12/26 11:22, , 19F
台北的『有價無市』要看狀況,若干條件
12/26 11:22, 19F

12/26 11:23, , 20F
特好的個案,是有價又有市,但正因為交
12/26 11:23, 20F

12/26 11:23, , 21F
通便捷了,選項變多了,所以一些看似有
12/26 11:23, 21F

12/26 11:23, , 22F
價的案子往往會在權衡中變成『無市』
12/26 11:23, 22F

12/26 11:24, , 23F
比方說,沒停車位或停車位很爛的,就
12/26 11:24, 23F

12/26 11:24, , 24F
會是這種『無市』的,因為這種案子人家
12/26 11:24, 24F

12/26 11:24, , 25F
會想我幹嘛不離開市中心去搭大眾運輸
12/26 11:24, 25F

12/26 11:24, , 26F
我指的是幾乎變成死城的我家附近(天母西路)
12/26 11:24, 26F

12/26 11:25, , 27F
那邊受限於道路條件,沒什麼辦法了
12/26 11:25, 27F

12/26 13:17, , 28F
死城 房價還是很高阿
12/26 13:17, 28F

12/26 13:17, , 29F
我還蠻想住那邊的
12/26 13:17, 29F

12/26 15:08, , 30F
就有價無市啊。房價高沒人要買,但地主惜售
12/26 15:08, 30F

12/26 18:24, , 31F
地主 (指)
12/26 18:24, 31F

12/26 18:34, , 32F
(看著一大推熱$)誰想當最後的老鼠?
12/26 18:34, 32F

12/26 22:57, , 33F
某人回覆我的文章,也只會「哈哈哈」!
12/26 22:57, 33F

12/26 22:58, , 34F
不對你笑難道要對你哭嗎?
12/26 22:58, 34F

12/27 13:44, , 35F
底特律沒落的原因跟高雄真的頗類似
12/27 13:44, 35F

12/27 20:23, , 36F
所以底特律市長也要負責‥‥!
12/27 20:23, 36F

12/28 02:55, , 37F
底特律市長哪有權力影響美國汽車政策 = =
12/28 02:55, 37F

12/28 02:57, , 38F
美國人浪費能源的習慣最後還是害到自己
12/28 02:57, 38F

12/28 03:13, , 39F
講財政赤字的原因卻完全不提退稅,神啊
12/28 03:13, 39F

12/28 03:15, , 40F
dppt是跟交通建設有仇?好像討論什麼都
12/28 03:15, 40F

12/28 03:15, , 41F
可以鞭一下大眾運輸
12/28 03:15, 41F

12/28 07:58, , 42F
可是本站倒是很多人認為高雄市長要為高雄的產
12/28 07:58, 42F

12/28 07:59, , 43F
業外移負責!
12/28 07:59, 43F

12/28 08:00, , 44F
那健保團體一定也是和健保有仇,才會對二代健
12/28 08:00, 44F

12/28 08:00, , 45F
保指東道西囉!明明自己把所有交通建設當作神
12/28 08:00, 45F

12/28 08:01, , 46F
在拜。
12/28 08:01, 46F

12/28 09:21, , 47F
『為了打壓房價所以要打壓交通建設』
12/28 09:21, 47F

12/28 09:22, , 48F
我覺得這句話比較值得檢驗XDDDDD
12/28 09:22, 48F

12/28 09:52, , 49F
有誰把交通建設當神在拜啊?
12/28 09:52, 49F

12/28 09:53, , 50F
我倒覺得有人好像在玩破除舊神那套
12/28 09:53, 50F

12/28 09:55, , 51F
不過對象竟然是大眾運輸就真的很新奇
12/28 09:55, 51F

12/29 06:59, , 52F
為什麼現行的「大眾運輸」發展,就不會是舊神
12/29 06:59, 52F

12/29 07:00, , 53F
明明就是把現行的發展模式當神拜。
12/29 07:00, 53F
文章代碼(AID): #1D5h6x7G (polit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4 之 81 篇):
文章代碼(AID): #1D5h6x7G (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