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倫看台灣:轉載一封於英國讀博士班朋友的來信

看板politics作者 (台灣加油樂利安康)時間16年前 (2008/03/01 15:00), 編輯推噓5(507)
留言12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我已經很久沒主動寫信給台灣的朋友了,但很多在台灣的朋友們都說台灣 這幾年經濟很差、工作難找、薪水不漲、物價飛漲,所以結論就是一定要 政黨輪替才能救經濟。 在此我依自身留學英國的經驗提供小小淺見,讓大家多一些參考資訊。 我在英國留學,英國目前法定最低工資是五英鎊多(約台幣三百多元) ,乍聽之下台灣朋友欣羨不已,連在麥當勞打工一小時都賺三百多台幣耶! 可是麥當勞一份普通全餐也要四鎊左右(約台幣250元左右),飲料、薯 條加大還要再加錢,現在麥當勞一杯熱可可都要1.09鎊(我用匯率62塊左 右來算約台幣70元,之前匯率曾飆漲到1:67那價錢就更嚇死人),而麥當勞 已經是這裡外食中間偏低消費的商家,大家不難想像英國的消費有多高,連吃 一頓麥當勞對我來說都是奢侈的行為。 這部分的例子只是要破除台灣媒體老是高唱國外所得高、唯有台灣人民苦哈 哈的迷思,光看所得真的不準,這些高所得的國家生活消費也高得驚人,我的 室友不過是回台灣三週過農曆年,一回來就發現有些東西又漲價了。 我2003年12月在倫敦看歌劇魅影音樂劇,當時全票票價為42.5英鎊(以匯率 1:62計算約台幣2635元),2007年12月中再去倫敦,同一齣戲全票價已經超 過80英鎊(以匯率1:62計算約台幣4960元),若要說台灣物價飛漲,那跟英 國比起來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真的在國外生活過後,我覺得台灣生活好太多、方便、又安全。 在英國遇到的中國人聽我說學成後要馬上回台灣賺錢都覺得不可思議,他 們都很懷疑台灣有那麼好嗎?台灣有比英國好嗎? 但台灣真的太多方面都比英國好,光是安全感就贏一百分!在英國,絕 大部分的商家下午五點關門,之後街上行人稀疏、只剩下餐廳、pub還有人跡, 路上不時有酒鬼叫囂,晚上(六七點就叫晚上了)沒事最好不要出門,連英國人 自己都說治安差。 英國的收入看起來比台灣高很多,可是稅賦也重(註一),七扣八扣下來, 加上生活消費水準太高,我真的不認為我在英國賺錢會過得比在台灣舒適優渥。 另外要跟大家報告的一件事就是「兩岸共同市場」真的對台灣弊遠大於利。 同樣地,我要從留學英國的經驗出發來分析這個論點。到英國留學的中國人 越來越多,走在路上(我在Newcastle,算是大城市),隨處可聽到中國人 說的普通話。我遇到的中國人絕大多數都想留在英國,碩士畢業後寧願在快 餐店當服務生也不想回中國的人比比皆是,因為他們覺得在英國賺錢比較快。 這些人高學歷、高能力(當然這個定義因人而異)、肯吃苦,薪資低也願屈就, 因為其他國家的「薪資低」跟中國相比都是高薪了。 從他們身上,我不難想像當台灣對中國開放就業、承認學歷後,台灣人民會陷 入多大的苦戰了。 先不談台灣最後會不會跟中國統一(這部分很多台灣人不相信馬英九會這麼做,所 以在此不討論這件事的可能性),但很明顯的,在競爭力的部分,台灣大學生遠低 於中國學生,不是說台灣學生比較笨或比較不努力,「競爭力」牽涉的因素太多,跟 從小家庭教育、人格養成、社會風氣、個人期許等等都息息相關。 我遇到許多中國學生,他們都算菁英份子,中國的人口以億、甚至十億來計算,要 在這麼多人當中出類拔萃,除了靠關係、靠實力、還要具備鬥爭性格,老實說像我 這種資質一般、毫無家世背景、又不善好鬥的小老百姓若生在中國根本無法跟這些 人競爭。 將來他們到了台灣,肯定會無所不用其極在這裡賺錢生根,工作的職位跟內容對他 們來說不太重要,就算薪資比同等級職務的台灣人少還是比他們在中國好賺,而且 在台灣的生活也自由、民主多了。 在英國,中國人受語言、文化之限制,加上英國政府積極管控(例如中國留學生一 到英國就得到當地警察局註冊,之後只要換居住地址就要通知警察;非英國人找正 職工作的條件相當嚴苛,不少中國人其實都打「黑工」,雖然薪水會被老闆剝削, 但可規避英國政府查緝),所以目前看來畢業後待在英國的中國人還沒到氾濫的地步。 可是想想台灣,我們也說普通話(北京話),文字也相通,當老闆雇用跟台灣人 相同甚至更高能力的中國人卻不需要擔心有溝通問題還可給付更少薪資時,你是 老闆的話你要不要雇用中國人? 坦白說,我若拿了英國博士學位(現在還沒拿到,希望真的能順利畢業),我不見 得要回台灣才能生存,「兩岸共同市場」的政策對我來說影響不會很大,但對你們 呢?對其他從沒離開過台灣、習於安逸、沒有跟中國人生活、競爭過的台灣年輕人 來說呢?我並不是非支持民進黨不可,可是馬英九的主張實在太有利中國了,真令 人擔憂。 連英國這種已開發大國都嚴格控管中國人在當地的生活與工作權,中國人打黑工的 情況卻仍無法杜絕,小小的台灣卻即將要對中國敞開大門,以為台灣的未來都繫於 與中國的經貿關係,這是何等危險的政策。 民進黨這八年來執政成效不佳,政黨輪替也似乎有理。但馬英九的經濟政策實在說 服不了我,所得提高不見得生活品質能提高(就像我上面舉的英國生活例子),他 的親中態度也令我不安(如果今天國民黨候選人是王金平,那我絕對放心),加上 國民黨已在立法院拿下約四分之三的席次,這其實早就「政黨輪替」了,國民黨日 後絕對能掌控民生法案的通過權、及許多政府機關首長的任命權而不會受到其他黨 的杯葛。 國民黨說「完全執政才能完全負責」,如果這句話有道理,那過去八年來民進黨在 立法院席次不到半數,所以他們沒有「完全執政」就不用為過去執政效力不彰負責 嗎?政黨輪替的確重要,但一黨獨大不可能實現民主制衡,就如我上面所述,國民 黨立法院大勝已達到「政黨輪替」的實質意義,那麼為了民主制衡的目的,我衷心 希望大家能投謝長廷一票。 我明白民主時代要選誰當總統是個人自由,所以我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但我更希望不分藍綠,請大家一併支持入聯、返聯公投。台灣不被國際承認已經很 可憐,若連台灣人自己都不用公投向世界表明我們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等到了國外 才抱怨政府沒有力量、沒有管道保護我們免於他國人的欺負,那麼我們捫心自問自 己有為台灣的逆境做了什麼?雖然我是平凡老百姓,不像李遠哲得諾貝爾獎或像王 建民揚威美國大聯盟而成為台灣之光為台灣打廣告,但是我有參加公投的權力與能 力,如果這次公投能過,我會很高興我為改變台灣在國際間的逆境做出貢獻。 無論公投綁大選的爭議為何,大家想想,當公投沒過時,外國人會想到公投是因為 綁大選才沒過的嗎?不會!外國人只會從表面認定台灣人想回歸中國,而且從此我 在國外再也不能理直氣壯跟中國人說大部分的台灣人並不想成為中國人,從此我只 能默不作聲,因為我的想法只是少數台灣人的想法。 雖然就算這次公投過半數不一定能讓台灣順利加入聯合國,但這是我們必須跨出的 第一步。 沒有具體民意的支持,將來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如何去說服國際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 的國家呢? 我不是政治人物,也沒有人收買我,我只是根據自己的留學經驗來思考這次的總統 大選與公投。 現在我們不關心、也不了解政治的話,將來影響最大的是我們新一代的台灣人、是 我們自己的下一代。就像過去若沒有許多人在台灣為民主犧牲,我們現在還有民選 總統的機制嗎?如果你相信我所舉的例子也認同我的看法的話,歡迎轉寄這封信給 更多人參考,感恩! xxx 目前為英國新堡大學中英口筆譯博士班二年級生 註一:依照2007-2008英國稅務局規定: 1. 年收入5225英鎊以下免稅 2. 超過5225英鎊但低於7455英鎊的話,差額2230鎊的部分課稅10% 3. 超過7455英鎊但低於32370英鎊的話,中間差額課稅22% 4. 超過39825英鎊者課稅40% 英國的稅是先從個人每一筆所得裡先扣,等到會計年度到的時候累計個人一年所得 才會知道真正適用的稅率,納稅人必需自己去跟政府要求退還被多扣的部分,不然 就充公了。我剛來英國時有在系上幫忙打幾小時的工,每小時薪資五英鎊,結果實 得3.5鎊,稅都扣走了,我當時也沒有national insurance number,問其他留 學生都說退稅超麻煩,只好算了。只有一開始就知道年薪者,才不易被多扣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2.182.43

03/01 21:45, , 1F
我在台灣看POTO要6K NTD.............
03/01 21:45, 1F

03/02 02:31, , 2F
倫敦歌劇魅影的票哪裡超過80鎊了?
03/02 02:31, 2F

03/02 02:31, , 3F

03/02 02:32, , 4F
buy_tickets_detail.php?tourId=158
03/02 02:32, 4F

03/02 02:32, , 5F
明明最貴的也才55鎊
03/02 02:32, 5F

03/02 02:32, , 6F
超過80鎊應該是買黃牛票或被騙了吧
03/02 02:32, 6F

03/02 13:51, , 7F
英國博士沒什麼了不得的 何況只是念語言的
03/02 13:51, 7F

03/02 13:52, , 8F
台灣人在英國很難找到正職 才是原因
03/02 13:52, 8F

03/02 13:52, , 9F
還有就是英國治安真的很差
03/02 13:52, 9F

03/02 13:55, , 10F
我比較想知道政府可以保護人民多久
03/02 13:55, 10F

03/02 13:55, , 11F
恐懼競爭不是辦法
03/02 13:55, 11F

03/04 03:47, , 12F
那何不說恐懼戰爭也不是辦法
03/04 03:47, 12F
文章代碼(AID): #17oFyhZg (polit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oFyhZg (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