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博物館研究所

看板museum作者 (我?)時間15年前 (2009/02/19 00:55),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很有趣的問題 博物館的展場設計 你問設計人 他會說需要的博物館知識不會太難 你問博物館人 他會說需要的設計知識不會太難 這些都是長久以來我們對於很多新領域 或是新起步 不夠專業的結果 (例如至今仍然很多人認為博物館不是一個需要很專業知識的領域) 事實可能是 這2種領域的知識我們必須都懂 而且越多越好 這才是專業 但是事實還有什麼 事實更可能是 以工作而言 台灣目前的現實環境養不養的起專業的博物館的展場設計工作 這也是前幾篇想要分享的實務心得 (博物館的多媒體設計 在台灣目前的現實環境也是一樣的窘境) 室內設計的範圍很廣 有住家 商空 公共空間 展場等等 展場又分商展和非商展 博物館的範圍很廣 有教育 典藏 展示 行銷等等 博物館的展場設計是上面2種範圍的交集 說小不小 說大不大 如果今天是在討論你想寫的論文題目 不管是在設計所還是博物館所 博物館的展場設計 絕對都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但是如果今天是在討論以後糊口的工作 以台灣目前的現實環境 業界很少說 "我只要做博物館的展場設計的工作" (國外或許可以) 你可能可以選擇室內設計這一塊 再來想辦法多接觸博物館的展場設計 也可能可以選擇博物館這一塊 再來想辦法多接觸博物館的展場設計 所以以專業知識來說 歡迎你來念博物館所 如果你同時有設計和博物館的背景一定是加分 只是以後畢業找工作 不要先自己想說可以很理想的只做博物館的展場設計的工作囉 ※ 引述《kyrt (春欲暮,思無窮)》之銘言: : ※ 引述《ICHIGOyamada (ブチャラティ)》之銘言: : : (回文支持一下S學長) : : 小妹現在也在公立博物館任職(非藝術類的) : : 原po如果想做展場設計的工作 : : 其實真的去念設計類科系,然後未來到私人公司工作,接博物館的case比較有發揮空間 : : 就小妹的微薄經驗,博物館中負責展示的承辦人, : : 當然本身具備設計的背景是很好, : : 不過即使有心想投入去做,以現在走採購法展示外包的情形下 : : 館內的人能夠發揮的可能比較在於前置的內容、構想 : : 以及最後的驗收審查等等 : : 如果真的想「動手」畫設計圖甚至釘展櫃啥的,不太可能 : : 不過不知道原po到底想學什麼啦,以及未來想做什麼工作 : : 如果本身已經有室內設計背景 : : 其實去博物館所修煉一下人文理論、觀眾研究等等 : : 當然也是很恰當的,就像上一篇堆文的各位大大所言 : : 展示重要的當然還是它們的內涵 : : 只是博物館所而言,像設計系的那種展場「實作」的課就沒辦法很紮實了 : : 可能一學期只在期末報告做一個展場規劃....orz : : 小妹當初也是很期望可以像設計科系一樣被功課操的半死,結果進博物館所 : : 大部分都還是在教理論 : 承樓上ICHIGO大 : 我這邊的情況也可以小小分享一下 --- : 我在私人博物館工作 (非藝術類) : 藝管所畢業 : 最近館內一樓正在大整修, : 眼看開館時間逼近,館員們都很擔心工程是否能準時完工(笑) : 由於是基金會底下的私立博物館 : 沒有採購法等繁瑣的官方規定 : 如一樓整修這類的大預算大工程 : 只要館長(=企業母體高層)和董事長(=創館收藏家)ok 一切ok ~ : 主要影響展示設計內容的人 : 只有:主任、館員A、學者B : 負責施工的單位提出設計,由以上三人決定採用或修改設計 : ---第一篇的原po發現了嗎? : 博物館的展示設計 很多都是交給外面的策展公司 甚至是(前)裝潢公司 : 由這些公司提案 館方再看看想不想照著做 : (不過有時也會發生設計師太大牌 不願意修改設計的尷尬僵局) : 有心的館員還是可以引導展示方向的 : 這類的策展公司裡面有些人具有博物館學相關背景(或博物館經驗) : 但一定有室內設計的專業人員 : 也就是說 若想做博物館展示設計 : 在博物館內或策展公司都是有"機會"的(非必然喔) : I大說博物館所重理論 : 那我念的藝管所就屬於重實作吧... : 展覽全程DIY真是件要人命的事情 : 每一檔展覽規畫都是邊罵邊想邊做 --- : 所以沒什麼時間念書(誤) : 名副其實的"從做中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73.242 ※ 編輯: loveletters 來自: 61.228.73.242 (02/19 01:02)

02/19 12:42, , 1F
本篇正解
02/19 12:42, 1F

02/19 20:16, , 2F
很中肯。
02/19 20:16, 2F
文章代碼(AID): #19d3rcmn (museu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d3rcmn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