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現在買房的人都是剛需不在意跌的嗎

看板home-sale作者 (bamboo)時間6年前 (2018/03/23 02:10), 6年前編輯推噓21(26576)
留言107則, 39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4/15 (看更多)
這個時間點,剛性需求的人真的很頭痛 買也不是,不買也不是 說自助沒差都是騙人的, 大多數人買房都會開槓桿,也就是貸款, 貸個8成那就是5倍的槓桿,房價跌各2成就血本無歸了, 你1000萬(貸款800萬)買的房子,幾年後如果別人800萬買到類似的 你辛苦存的200萬就化為烏有了, 更恐怖的是,如果房價繼續跌,800萬買到的人也許還可以只虧一點就認賠了, 你已經賠那麼多了,能狠的下心認賠嗎? 不認賠,就只能眼睜睜看著房價跟你的未來一起跌掉, 日本的例子很多在高點買房子的,不要說認賠了, 因為賠售的價錢連還銀行的貸款都不夠,你還要再拿錢出來才能完成過戶, 不認賠或拿不出錢的,只好跟銀行談,展延再展延, 最後人生很大比例的薪水都在繳房貸, 然後衝擊到個人消費,消費緊縮,景氣長期低迷。 明知道房市接下來是很長期的不振, 如果現在非買不可,我會建議買剛剛好夠用的就好,槓桿開小一點, 也有房子住,身上也留一些錢未來可以使用, 不用全部身家都跟房子綁在一起。 未來就算情況不好,自己的工作也影響到了 至少還有地方可以將就,壓力也比較小, 如果那時候自己的工作狀況還不錯,正好趁勢用較便宜的價錢換到理想中的房子。 ※ 編輯: bamboo1106 (36.239.235.139), 03/23/2018 02:13:18

03/23 02:27, 6年前 , 1F
原來你也知道,上次獨眼龍也有到這事兒。
03/23 02:27, 1F

03/23 02:27, 6年前 , 2F
提到
03/23 02:27, 2F

03/23 02:28, 6年前 , 3F
五六年前也聽到有人這樣說!當初也超認同.哈
03/23 02:28, 3F

03/23 02:29, 6年前 , 4F
槓桿開小 量力而為 如果要硬買當然有差
03/23 02:29, 4F

03/23 02:30, 6年前 , 5F
基本上認同你的內容,唯一美中不足就是舉例的部分,因
03/23 02:30, 5F

03/23 02:30, 6年前 , 6F
為1000以內的房子只要不是太郊區的話真的很難跌啊
03/23 02:30, 6F

03/23 02:31, 6年前 , 7F
你知道"房價"本來就是會跌的嗎?漲價的都是地價漲
03/23 02:31, 7F

03/23 02:35, 6年前 , 8F
等個8年跌200萬,8年租金在雙北大概要起碼150萬,有負
03/23 02:35, 8F

03/23 02:35, 6年前 , 9F
擔能力的會為了那50萬價差等8年嗎?有小孩的,小孩都
03/23 02:35, 9F

03/23 02:35, 6年前 , 10F
從小學生變成大學生了耶
03/23 02:35, 10F

03/23 02:36, 6年前 , 11F
阿,光陰似箭呀~
03/23 02:36, 11F

03/23 02:38, 6年前 , 12F
房地產7到10年ㄧ輪 皆有漲跌 因通貨膨脹 長期看是漲 但還
03/23 02:38, 12F

03/23 02:38, 6年前 , 13F
是要看區域 有的地區越住越折舊 是不會漲的 有的精華區就
03/23 02:38, 13F

03/23 02:38, 6年前 , 14F
相對保值多了 買那裡的房還是有差
03/23 02:38, 14F

03/23 02:55, 6年前 , 15F
日本當初房市是炒到一個高潮極緻才崩掉的 啊我們政府早就
03/23 02:55, 15F

03/23 02:55, 6年前 , 16F
有日本做前車之鑑 都還沒炒到鼎峰 就先用奢侈稅敢人 再用
03/23 02:55, 16F

03/23 02:55, 6年前 , 17F
房地合一鎖死不給炒作 所以兩個案例還是有落差
03/23 02:55, 17F

03/23 03:56, 6年前 , 18F
最有趣的是自住跌了被說成這樣,如果漲了又被說是紙上富
03/23 03:56, 18F

03/23 03:56, 6年前 , 19F
貴,看來自住不是好事情
03/23 03:56, 19F

03/23 04:01, 6年前 , 20F
對自住的人而言,真正明知道的只有自己的需求坪數&負擔
03/23 04:01, 20F

03/23 04:01, 6年前 , 21F
能力是真的
03/23 04:01, 21F

03/23 05:37, 6年前 , 22F
1000萬內跌200萬 精華區很困難,你租房子也要成本的
03/23 05:37, 22F

03/23 06:38, 6年前 , 23F
魯蛇才需要擔心這些
03/23 06:38, 23F

03/23 06:42, 6年前 , 24F
inthenchen,假設跌兩百價差不是50萬吧,租金150萬,但還
03/23 06:42, 24F

03/23 06:42, 6年前 , 25F
有利息100萬附近,真正差額是150萬啊,,買房沒特別不划
03/23 06:42, 25F

03/23 06:42, 6年前 , 26F
算的前提就是房價至少不能跌太多。喊多喊空計算都得真實
03/23 06:42, 26F

03/23 06:42, 6年前 , 27F
點啊
03/23 06:42, 27F

03/23 08:04, 6年前 , 28F
那幾年後如果還繼續跌 你的論點不又繼續等?都可以等
03/23 08:04, 28F

03/23 08:04, 6年前 , 29F
了幹嘛買房
03/23 08:04, 29F

03/23 08:08, 6年前 , 30F
等 都等
03/23 08:08, 30F

03/23 08:08, 6年前 , 31F
當初1200萬等到1000萬了 現在又說要等到800萬 那不就
03/23 08:08, 31F

03/23 08:08, 6年前 , 32F
要無限輪迴
03/23 08:08, 32F

03/23 08:18, 6年前 , 33F
無論房價跌不跌槓桿都不要開太高,壓身家買房在還清房貸前
03/23 08:18, 33F

03/23 08:18, 6年前 , 34F
大概只能當房奴
03/23 08:18, 34F

03/23 08:44, 6年前 , 35F
你想太多 除了台北外 現在南部市區根本沒啥跌
03/23 08:44, 35F

03/23 08:45, 6年前 , 36F
高雄市區花900萬買個3房 好啦 給你10年跌到700萬好了
03/23 08:45, 36F

03/23 08:46, 6年前 , 37F
說的好,我華山派......
03/23 08:46, 37F

03/23 08:47, 6年前 , 38F
3房新房租房一個月算2萬 一年24萬 10年240萬 才差60萬
03/23 08:47, 38F

03/23 08:48, 6年前 , 39F
一年比租房平均多虧6萬而已 可以養寵物 裝潢 買高檔家具
03/23 08:48, 39F
還有 30 則推文
03/23 09:31, 6年前 , 70F
旁邊陸續有開低價不小心買到房子的,哈哈
03/23 09:31, 70F

03/23 09:32, 6年前 , 71F
所以你說的情況不會存在
03/23 09:32, 71F

03/23 09:55, 6年前 , 72F
當大家都心理預期房價會漲房價卻反而跌會發什麼事應該很有
03/23 09:55, 72F

03/23 09:55, 6年前 , 73F
03/23 09:55, 73F

03/23 10:13, 6年前 , 74F
就2014啊
03/23 10:13, 74F

03/23 10:18, 6年前 , 75F
慢慢租阿
03/23 10:18, 75F

03/23 10:46, 6年前 , 76F
10年前就有人這麼看了,15年前跟20年前都是,現在都繼續魯
03/23 10:46, 76F

03/23 11:18, 6年前 , 77F
從來只有住的剛需 沒有買的剛需
03/23 11:18, 77F

03/23 11:19, 6年前 , 78F
買的多少都是牽涉到價格判斷
03/23 11:19, 78F

03/23 11:20, 6年前 , 79F
如果來自未來的水晶球告訴你 五年以後價格剩一成 再
03/23 11:20, 79F

03/23 11:20, 6年前 , 80F
剛需也用租的不買
03/23 11:20, 80F

03/23 11:47, 6年前 , 81F
哪裡可以5年剩一成? 求大大開示,我先搬過去那邊租房~
03/23 11:47, 81F

03/23 11:56, 6年前 , 82F
沒有買的剛需?這可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
03/23 11:56, 82F

03/23 11:57, 6年前 , 83F
重點就是沒有水晶球啊,不存在的事情不需討論
03/23 11:57, 83F

03/23 12:09, 6年前 , 84F
當然不是我說的算 每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
03/23 12:09, 84F

03/23 12:32, 6年前 , 85F
其實這時間點就應該這樣 折舊要考慮 量力而為
03/23 12:32, 85F

03/23 12:36, 6年前 , 86F
怎麼不等到跌到100再買呢?
03/23 12:36, 86F
我有一個朋友在2006年在大學附近買一間透天買了 700萬 裝潢約 100萬 住了約 10 年後 610萬賣掉, 當然賺了10年的房租,同時也繳給銀行不少的利息, 房子品質也還可以, 那為何要賣,因為那間大學沒有學生準備要收了, 同2006年的房子,5公里內市區一點的房子,都漲翻了, 所以只有賠 190 萬嗎? 這筆錢的機會成本都損失掉了,一來一往損失很可觀 我另一各朋友,爸爸2010年買給他一間房子750萬, 現在這附近實價登陸差不多 1100萬 大部分的人買房子都不是專家,都要承擔高風險。 買對買錯一差就是幾百萬,有幾個人承受的住。 買房子有賺錢的人當然說買房好,可是現在買房的人 卻是承擔這幾年房價上漲的風險, 以前的經驗未來還有沒有用,房價真的是長期來看都會上漲還成立嗎? 未來的房地產會比台灣 2006 - 2016 年好嗎? 我的經驗裡面,如果房價回檔,漲多的區域, 跌個2成,2年內就可達到了, 所以買在這些區域的人,資金沒有控管好, 一套就是十幾年。 別再說自住沒差,那是騙人的。

03/23 13:31, 6年前 , 87F
=.= 他那時沒買飆股或all in選擇權 真的損失慘重 至
03/23 13:31, 87F

03/23 13:31, 6年前 , 88F
少好幾億吧 這樣是機會成本嗎?
03/23 13:31, 88F

03/23 13:31, 6年前 , 89F
所以你就是以投資觀點來看的呀?
03/23 13:31, 89F
現在的時間點是不是買房的好時機,網路上一堆分析可以看 我沒有說不應該買,因為有人有需求是事實, 現在買房有風險也是事實, 有多少人能不用考慮風險,想買房就買房。 我認識的朋友姊姊最近剛買房,就很明顯她也知道現在買房晚一點叫好 但小孩長大了就是要買阿,就遇到不利於自己的時機能怎麼辦, ※ 編輯: bamboo1106 (203.71.15.163), 03/23/2018 13:44:06

03/23 14:00, 6年前 , 90F
有需求時,要考慮的是"負擔能力",投資要考慮的才是"風險"
03/23 14:00, 90F

03/23 14:04, 6年前 , 91F
你推文舉的你朋友大學附近的例子,就是很明顯要投資呀
03/23 14:04, 91F

03/23 14:46, 6年前 , 92F
不會跌的啦
03/23 14:46, 92F

03/23 16:56, 6年前 , 93F
太窮了。所以時間不值錢
03/23 16:56, 93F

03/23 18:30, 6年前 , 94F
等跌到0,就可以免費取得
03/23 18:30, 94F

03/23 19:02, 6年前 , 95F
剛需的人別管會不會血本無歸了 你又不賣
03/23 19:02, 95F

03/23 19:03, 6年前 , 96F
說是剛需又在那邊考慮投資 那不就代表其實不是剛需
03/23 19:03, 96F

03/23 20:28, 6年前 , 97F
本來就要考慮賣掉的時候 以防萬一呀
03/23 20:28, 97F

03/23 21:29, 6年前 , 98F
同意樓上 剛買就認定今生住到老死 不符合常理
03/23 21:29, 98F

03/23 21:29, 6年前 , 99F
你提自住沒差都是騙人的 但是內文都在說投資
03/23 21:29, 99F

03/23 21:30, 6年前 , 100F
自住基本上沒有要投資的人 買了以後就不會去管房地產了
03/23 21:30, 100F

03/23 21:30, 6年前 , 101F
跌了漲了 都不關自助的事情 因為又沒有要賣
03/23 21:30, 101F

03/23 21:30, 6年前 , 102F
被套住什麼? 這筆錢本來就是拿來買房了
03/23 21:30, 102F

03/23 21:31, 6年前 , 103F
買了 接下來完全不用浪費時間去看房找房 省下多少時間
03/23 21:31, 103F

03/23 21:32, 6年前 , 104F
不是只有錢是成本 除非你把看房當休閒或進修
03/23 21:32, 104F

03/23 21:33, 6年前 , 105F
等跌到0......?這邏輯 唉~無言~
03/23 21:33, 105F

03/24 10:32, 6年前 , 106F
一堆人自住客搞投資心態
03/24 10:32, 106F

03/25 23:34, 6年前 , 107F
除非你住家裡 不然不買房也是要租屋
03/25 23:34, 107F
文章代碼(AID): #1Qi_5upu (home-sa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4 之 15 篇):
文章代碼(AID): #1Qi_5upu (home-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