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隋唐科舉斷了豪強世族的根,有理嗎

看板historia作者時間3月前 (2024/01/28 22:57), 編輯推噓6(603)
留言9則, 5人參與, 3月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ccyaztfe (1357924680)》之銘言: : 如題 : 之前看到一個說法 : 起於兩漢的地方豪強、門閥世族,他們可怕的不只是政治影響力,而是在地方上的勢力 : 大家應該都很清楚,兩漢魏晉的門閥世族,有地有人有私兵,對於中央朝廷可以愛理不理的 : 反正他們可以自力更生,不怕你朝廷;真要撕破臉,他們也不怕幹架 : 而隋唐科舉制的出現,從根本上徹底挖了豪強世族的基業 : 雖然隋唐科舉制最後還是淪為豪強世族的玩具,但它其實影響非常非常大,只是不明顯而已 : 那就是它把豪強門閥從「地方上」轉移到首都附近 : 以往的選官制度,豪強門閥只要待在自己的地盤專心經營莊園,順便培育私兵部曲,就可以等著當官了 : 但是隋唐的科舉制,你想當官就得靠近中央,要在首都附近跟達官貴人攀關係搏感情,這導致豪強世族紛紛放棄自己地盤的基業,遷移到首都附近 : 也因此斷了自己一直以來能跟朝廷叫板的資本 : 我自己是還蠻認同這個說法 : 因為解答了我一直以來的疑惑:兩漢魏晉那些武裝豪強、無冕貴族怎麼莫名其妙就消失了 : 那大家認為這個說法有道理嗎?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有很多事情都有變化,不是單一事件那麼好解說。 如其他人提到,漢末一路到唐其實門閥制度沒特別被破壞,改朝換代但大族差不多都還是 同一些人,直到唐朝都不難找到一堆漢末也叫得出來的家族。 黃巢之亂跟事後的五代算 是比較徹底的打爆了他們。 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一堆人沒說到的,就是科技與經濟的不同,這才是本質的差距。 我說一個很單純分析,漢朝跟宋朝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我認為,是竹簡vs印刷書 漢朝的知識很貴很稀有,學富五車是戰國後期出現的(莊子),一般人連五車都沒了遑論上 面的書。 這也是造成了大族有機會形成 "知識的寡佔" 。 因為沒有大族根本養不起像樣 的書藏,當然是無法在大雅之堂上說得出什麼話。 但在宋朝以後,各種證據都說明了當時的書已經是普通常見的商品,清明上河圖中一堆 書店跟書攤,可見當時的書已經是除了赤貧外的人都可以買得起的東西。 這才是科舉 制度比較玩得起來而且會對社會結構造成改變的重要因素。 以一般對唐朝的認識來說,盛唐時代的庶民經濟相對有限,唐朝的大型集市只能在規定的 地點與時間,到了宋朝基本上就是自由發展了,這些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也是造成了有足 夠玩科舉制的本錢。 因為分母比以前大多了。 要跟國外比較,歐洲逐漸在中古時期走出黑暗時代跟中古早期的教會/領主 的壟斷,也是 因為都市與貿易開始逐漸恢復到羅馬早期的情況然後超越,例如說,馬丁路德出生在 古騰堡去世後15年,會開始爆發新教衝突的一大原因也就是因為要複製聖經難度大幅下降 ,難以再被少數人壟斷,而且還因為貿易網的密集與大都市的崛起,讓他們擴散速度非常 快。 總之,結論在其實應該要注意前後兩個時代的最大差別在於 "知識的壟斷",這比去討論 個別制度或是從階級鬥爭這種想像有些人有神之視角然後其他人都是傻逼來可靠多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6.9.19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706453823.A.34E.html

01/29 12:29, 3月前 , 1F
01/29 12:29, 1F

01/29 13:42, 3月前 , 2F
學富五車是指竹簡裝滿五個車般的學識,把竹簡上的知識
01/29 13:42, 2F

01/29 13:43, 3月前 , 3F
換寫在書上搞不好連一車都裝不滿.還有隋唐的科舉是有
01/29 13:43, 3F

01/29 13:44, 3月前 , 4F
面試這一關,士族會相互CARRY所以不能說很公平,宋朝多
01/29 13:44, 4F

01/29 13:51, 3月前 , 5F
了彌封謄錄之法科舉才漸漸公平
01/29 13:51, 5F

01/29 18:12, 3月前 , 6F
《文房四譜》:"桓玄令曰:古無紙,故用簡,非主於恭,今諸用簡
01/29 18:12, 6F

01/29 18:12, 3月前 , 7F
者,宜以黃紙代之" 可見印刷術外 東晉的紙比起前代 算普遍了
01/29 18:12, 7F

01/29 21:15, 3月前 , 8F
紙最晚在漢代就有 應該還是差在印刷術
01/29 21:15, 8F

01/30 21:01, 3月前 , 9F
記得盛唐就有雕版印刷 宋代的突破應該是活字印刷?
01/30 21:01, 9F
文章代碼(AID): #1bjci_DE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jci_DE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