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中國古代對政府部門防弊機制無法多改進嗎

看板historia作者 (揮灑純粹)時間2年前 (2022/06/12 00:49), 編輯推噓0(007)
留言7則, 2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 引述《ppt123 (xp)》之銘言: : 比如以明代而言,設有監察部門(都察院)與情治部門(錦衣衛),但是主要屬於外部監 : 督,仍不免官箴不佳。 只有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的政府才有內部外部監督的概念 中央集權的古代皇權其實都屬於內部的監督 這些機制其實蠻發達的 以清代為例 1.定期考核 吏部每三年對京官有京察 對外官有大計 假如太老生病 能力不足 或是貪或是酷 或是言行氣質浮動 都會被霸職 或是降級 當然一等 卓異的人也會超升 2.詞臣考核 翰林官(含詹事府職事) 清中葉四五年會大考一次 到了晚清間隔拉長 大概十年會大考一次 考試內容包括寫詩 寫賦 寫策論等等 不是考試用的八股文 沒有真才實學很容易被篩選出來 考試結果分四等 列在後面的會被罷官 還會有處罰 3.言官參劾 就是您說的督察院系統 裡面的御史都有轄區 對於掌管轄區內的地方官 有參奏的責任 假如有違反國法 施政不善 言行不謹 都可以具本參奏 4.上官參奏 假如下屬有犯錯 或是有違反行政倫理的情況 上官也可以具本參奏 5.皇帝密查 清代常常會派欽差查案 而且都會有隱藏身分的差使 假如台灣是個小清朝 可能皇帝發聖旨派大學士某人赴雲林賑濟水災 其實是要去南投查某某巡撫貪贓情事 轅駕在雲林官署安頓好之後 帶兩個僕人就偷偷跑去南投了 也有可能整隊人馬在台中就突然下交流道一路衝過去也是有 6.不想背鍋 清代虧空公款有分侵盜 挪移兩大類 侵盜就是把公家的財產弄成自己的 挪移就不好說 有的是為公的挪移 有的是府署底下的xx局(棉紗局 機器局等等) 之類的官營公司虧錢來挪移填補 這種挪移人謀不臧的居多 侵盜罰則重甚至可以判死 挪移罰則輕判流罪而已 後任接手之後發現洞太大不想接盤 或是即使洞不大但跟前任有新仇舊怨 就會把這件事情捅出來上報 7.密摺 皇帝會詢問可以上密摺的人中 的督府織造等人 地方官員的官聲如何 人品如何 皇帝沒問的時候 能上密摺的人也常常講別人的壞話 真也好假也好 重大指控朝廷都會調查 所以也是一種監督的制度 8.整理 a.吏部> a.1大計 a.2 京察 b.翰林院> b.1大考 c.行政脈絡> c.1上官參奏 c.2後任上報 d.皇權調查> d.1欽差查案 d.2密摺報告 d.3密摺告狀 e.督察院> e.1御史參奏 想到的大概是這樣 : 當時有注意到比如(各級)政府內部的主計/收納與會計/ 審計分立、政風單位的設置等等 : (而且這些人員也被定性為次一級官職,其任命由中央另派 ,不由各級首長自聘屬吏為之 : )內部監督機制嗎?如果有的話來搭配外部監督機制,會不會 更有助於改善官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101.16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54966158.A.126.html

06/12 08:50, 2年前 , 1F
所謂內外的內 是指組織內"原有配置"在行政過程的一個節點
06/12 08:50, 1F

06/12 08:53, 2年前 , 2F
比如行政款項帳目的登錄~會比等上級派來的考核官員檢查相
06/12 08:53, 2F

06/12 08:54, 2年前 , 3F
比更易(在該衙門內部)監督嗎?
06/12 08:54, 3F

06/12 08:55, 2年前 , 4F
如果中央/省/府/縣衙門的會計人員(品幟雖較低 但獨立升遷)
06/12 08:55, 4F

06/12 08:56, 2年前 , 5F
審核 處理這類帳目的請款與登錄等等?不由該衙首長一手掌握
06/12 08:56, 5F

06/12 09:12, 2年前 , 6F
剛查了一下縣令正7品 縣主簿正9品 但古代主簿升遷路未分流
06/12 09:12, 6F

06/12 16:40, 2年前 , 7F
沒有從根源分流的制度要嘛彼此掩護,要嘛變派系鬥爭
06/12 16:40, 7F
文章代碼(AID): #1YfCUE4c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YfCUE4c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