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中國古兵書,能流傳的會不會是不重要的

看板historia作者 (封侯事在)時間1年前 (2022/06/04 16:15), 1年前編輯推噓4(4036)
留言40則, 6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1/14 (看更多)
※ 引述《dreambreaken (小滅滅)》之銘言: : 標題: Re: [請益] 中國古兵書,能流傳的會不會是不重要的 : 時間: Sat Jun 4 11:38:15 2022 : : 我們現在就來好好看看兵仙的戰術 : 我古文不好 : 但餵狗還是可以的 :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mqkyzyp.html : 人家直接說暗度陳倉根本就不是韓信的計策 : 而且出關也不只有棧道可以出 : : 我們來看水淹龍且是怎樣操作的 : 韓信叫漢軍 : 連夜趕製一萬多個大口袋,裝滿沙土;又派人悄悄運到濰水上游,堵住河水,製造河水斷 : 流的假象。 : : 這是在寫小說逆 : 你真的認為這可以操作嗎? : 我連測都不用測他是在唬爛的 : 一個晚上拿一萬個布袋裝泥土去賭一條河 : 來我們現在來看一下維水的圖片 : https://tinyurl.com/paytt2su : 這一萬個布袋堵得起來 : 信的人不是演義馬謖腦 : 是完全沒有腦 : 你說古代人甚麼都不懂書上寫啥就信啥就算了 : 現在資訊這麼發達 : 查一下網路丟一下就大該知道真假了好嗎 : 還有啥兵仙的戰績 : 我們可以一個一個來討論檢驗 : : 說穿了 : 水淹龍且你可以信 : 那摩西開紅海你信不信 這戰史記原文是: 遂戰,與信夾濰水陳。韓信乃夜令人為萬餘囊,滿盛沙,壅水上流,引軍半渡,擊龍且, 詐不勝,還走。龍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 遂追信渡水。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 龍且軍大半不得渡,即急擊,殺龍且。龍且水東軍散走,齊王廣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陽, 皆虜楚卒。 你的翻譯不太精確,不是說萬餘個沙包就可以阻斷河流。 由韓信「引軍半渡」來看,還是有水,只是可以讓步兵涉水而過。 所以只要上游沙包堵住部分河道,把部分河水導向別處,讓水位下降,就可以造成這種效果了。 韓信自己先率兵過河攻擊龍且,再詐敗反過來引龍且軍過河。 此時決開上游沙包讓水位上升,使的龍且軍無法迅速增援前鋒, 創造出局部優勢,擊殺龍且。這也不用讓河流像是洪水般沖下來, 只要水位上升到讓徒步渡河困難就可以了。 之前戰史版也有版友問到,龍且怎麼那麼呆,看到水位下降還中計。 我的解釋是,因為那是韓信自己先發起進攻的,龍且自然會以為, 河水水位下降是韓信為了進攻所做的準備。 實際操作上當然是不簡單,光決開沙包的時機怎麼配合就沒寫了。 但是也不是絕對不可能達成的事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7.25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54330511.A.CA1.html

06/04 16:27, 1年前 , 1F
我假設讓水位下降這件事情可行,韓信要怎麼確定他
06/04 16:27, 1F

06/04 16:27, 1年前 , 2F
過去的時候水不會漲回去
06/04 16:27, 2F

06/04 16:28, 1年前 , 3F
拿沙包可以做到水庫放水效果嗎
06/04 16:28, 3F

06/04 16:42, 1年前 , 4F
混泥土出現以前的堤防表示:
06/04 16:42, 4F

06/04 16:44, 1年前 , 5F
這些基本都在腦補拉,需要下降水位,那表示水至少超
06/04 16:44, 5F

06/04 16:45, 1年前 , 6F
過1.7公尺巴,我們算最深2公尺,古代人矮,這樣就
06/04 16:45, 6F
不要想當然爾,水深及胸和水深及膝的過河難度就差很多了。

06/04 16:45, 1年前 , 7F
無法了,那要渡河至少要下降0.5公尺巴,要怎樣做到
06/04 16:45, 7F

06/04 16:47, 1年前 , 8F
要怎麼控制確切可以下降到可以渡河的水準?
06/04 16:47, 8F

06/04 16:48, 1年前 , 9F
而且,韓信怎麼知道水深是多少拉
06/04 16:48, 9F

06/04 16:49, 1年前 , 10F
如果最深3公尺,或是4公尺勒
06/04 16:49, 10F
事先探勘啊。 你是不是太看輕古人了,找哪裡有水淺的渡口這件事, 公元前三四百年就有人在做了。 ※ 編輯: chordate (114.32.7.252 臺灣), 06/04/2022 16:51:31

06/04 16:51, 1年前 , 11F
我真的覺得,借東風比較簡單啦
06/04 16:51, 11F

06/04 16:52, 1年前 , 12F
事先勘查,然後又要確定一萬個沙包可以讓水位下降
06/04 16:52, 12F

06/04 16:53, 1年前 , 13F
下降到可以渡河的水準,這件事情現在來做需要多久z
06/04 16:53, 13F

06/04 16:53, 1年前 , 14F
時間去預估跟測試跟確保不會出問題?
06/04 16:53, 14F

06/04 17:04, 1年前 , 15F
老闆,你是不是忘記戰國就有人搞出個都江堰...
06/04 17:04, 15F

06/04 17:05, 1年前 , 16F
都江堰搞了三年,韓信一晚上就可以降水位
06/04 17:05, 16F
公元前539年, 居魯士大帝攻下巴比倫的時候, 也是把幼發拉底河的水導向別處, 利用幼發拉底河的水道攻入。 這沒有那麼不可能,水利工程應該是人類最早發展的工程技術之一。 而且史記原文也沒說那是一個晚上做出來的工程, 只說韓信是趁著晚上進行而已。

06/04 17:06, 1年前 , 17F
你們不要把蔣中正當智障好嗎,這麼簡單可以控制河水
06/04 17:06, 17F

06/04 17:06, 1年前 , 18F
還需要炸花園口死九十萬人
06/04 17:06, 18F

06/04 17:07, 1年前 , 19F
然後不用到胸,膝蓋跟腰部的水位差,難度就差很多
06/04 17:07, 19F

06/04 17:08, 1年前 , 20F
其實我相信孔明可以借東風,你們不信嗎?
06/04 17:08, 20F

06/04 17:08, 1年前 , 21F
是不是瞧不起中國第一軍師的智慧跟技術
06/04 17:08, 21F

06/04 17:08, 1年前 , 22F
如果流速快的話,到腰要徒手過河就快要不可能了
06/04 17:08, 22F

06/04 17:10, 1年前 , 23F
都江堰只是要佐證當時對河流水文的掌控技術 [無奈攤手]
06/04 17:10, 23F

06/04 17:10, 1年前 , 24F
看起來韓信是要讓龍且自己來追,然後用水擋住他後半大部軍隊
06/04 17:10, 24F

06/04 17:10, 1年前 , 25F
你看一萬人在那拿扇子一直扇,風向是不是就改變了
06/04 17:10, 25F

06/04 17:11, 1年前 , 26F
這樣韓信就可以輕鬆擊殺龍且
06/04 17:11, 26F

06/04 17:11, 1年前 , 27F
就計謀方面我覺得滿有趣的!!!
06/04 17:11, 27F

06/04 17:11, 1年前 , 28F
你要拿打算用很久的水利工程做三年來說嘴,請隨意吧 Zzz
06/04 17:11, 28F

06/04 17:12, 1年前 , 29F
沒有阿,我相信阿,但我也相信孔明可以借東風阿
06/04 17:12, 29F

06/04 17:12, 1年前 , 30F
你不信嗎?
06/04 17:12, 30F

06/04 17:14, 1年前 , 31F
但細節執行還真的得花一番功夫
06/04 17:14, 31F

06/04 17:14, 1年前 , 32F
我也覺得,我真的覺得孔明很厲害,可以借東風
06/04 17:14, 32F

06/04 17:15, 1年前 , 33F
我看過一隻A片,所以我做啥都是色狼行為→好喔...
06/04 17:15, 33F

06/04 17:15, 1年前 , 34F
都江堰有很大一部分是天然的,人工只占少部分!!!
06/04 17:15, 34F

06/04 17:15, 1年前 , 35F
你不信嗎?你不信的話去證明孔明做不到給我看
06/04 17:15, 35F

06/04 17:17, 1年前 , 36F
都江堰其實是很奇蹟的天然構造
06/04 17:17, 36F

06/04 17:54, 1年前 , 37F
這真的不用討論了,我們現在就來問你們信不信借東風
06/04 17:54, 37F

06/04 18:03, 1年前 , 38F
借東風是小說內容
06/04 18:03, 38F

06/04 18:05, 1年前 , 39F
那兩隻就反覆跳針,這還看不出來?
06/04 18:05, 39F
※ 編輯: chordate (114.32.7.252 臺灣), 06/04/2022 20:22:48

06/05 07:17, 1年前 , 40F
韓信沒想要讓水位下降吧,是蓄水->淹大水
06/05 07:17, 40F
文章代碼(AID): #1YcnIFoX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1 之 14 篇):
文章代碼(AID): #1YcnIFoX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