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觀點] 我認為屈原是中國人的原因

看板historia作者 (觀海聽濤)時間3年前 (2020/07/13 20:11),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5/17 (看更多)
※ 引述《無作者資訊》之銘言: : 我的推論跟hgt兄有不小差距 : 以下是我的說明 : 但聲明一點 我不會認為我的推論一定正確!! : 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有什麼邏輯上或史料上的重大瑕疵 也歡迎指教 : 這段故事說明一件事 雖然楚昭王並沒祭祀黃河之神 : 但楚國的祭司和大臣 可真把黃河之神當一回事 : 要知道 古代祭司很重要 可能是王族小宗 大臣也可能是王族小宗 : 如果 楚國王族來自長江 源自於中原以外文明 全國上下包含先祖 沒一個人看過黃河 : 這個統治集團 會怕會鳥會關心黃河嗎? 卜卦會出現黃河嗎? 出現有任何王族會理會嗎? : 想想 有哪個中國人會理會印度河 恆河? 有哪間中國廟宇卜卦會卜到印度河和恆河? 楚,出自祝融八姓,早期在今河南滑縣一帶。 春秋時期,衛國的國都就是楚丘,楚的故地 詩經·鄘風·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虛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與京。降觀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淵,騋牝三千。 定之方中講的是衛文公營建新都楚丘,復興衛國的故事。 衛國,為帝高陽故地 衛都帝丘,即帝高陽故都。 衛國以衛懿公好鶴亡國, 宋人收輯衛民,立衛戴公于漕。 漕為故祝融八姓曹國舊虛,無城郭宮室, 故史稱衛人露立野處。 衛戴公立一年薨, 齊桓公立衛文公,建國于楚丘。 漕與楚丘相去不遠, 詩曰:升彼(漕)虛矣,以望楚矣。 曹、楚、彭、云等祝融八姓諸國出現都在周文王以前, 而且集群分佈 有幾個集中分佈區 1,河南滑縣,帝丘附近 2,河南新鄭附近 3,河南西部與山西南部(運城一帶) 4,河南、山東、安徽、江蘇交界地帶 5,江蘇江南地帶 6,湖北西北、河南西南、陝西東南交界地帶 7,甘肅河西走廊南部到陝西交界地帶 8,四川盆地 這些分佈區遍佈大半個中國, 應該是不同時期不同支派的聚居地 即祝融八姓被打散為若干个小塊(暫定為八小塊) 每個小塊內有祝融八姓的幾個姓 且同一個姓存在于幾個小塊之中。 昭武九姓的曹國源於第七小塊的曹氏, 但經過長期混血,漂變, 如特修斯之船,血緣、文化上關繫已經很小。 楚居稱妣厲為楚,始於熊麗季, 這個麗季應該是祝融陸終六子中最小的兒子季連 所謂的“巫並賅其脅以楚,抵今曰楚人” 記述的應該是陸終之妻生六子,“坼剖而產焉”(史記·楚世家) 相傳陸終取鬼方氏女,曰女嬇(音愧), 孕三年而不毓, 剖其左脅,獲三子,剖其右脅,獲三子。 這六子,即後世祝融八姓的六位始祖: 樊、惠連、鏗、求言、安、季連。 出處:帝王世紀 綜合帝王世紀與楚居,則故事應為: 鬼方氏女剖腹生六子, 在生下最小的兒子季連之後離世。 巫醫以楚(荊條)裹束女嬇的遺體, 然後安葬。 為紀念女嬇的犧牲, 小兒子季連以楚為號。 把楚居的穴酓定為鬻熊,麗季定為熊麗, 楚國自熊麗得名為楚 這是無法解釋衛國楚丘和商朝武丁伐楚的。 楚的得名必遠在周文王之前。 若定為季連始為楚,則與前史各楚字地名相符, 而且“賅脅以楚”與舊史所載“剖脅而產”吻合。 熊繹之楚與《殷武》之楚關係為何? 就時間順序來說應該是殷武之楚的殘余勢力。 祝融八姓與商是敵對關係, 與夏是本家近親。 楚人參與周滅商之戰是理所當然的事, 商是楚人的世仇。 周,是夏的僕從,是商的近親。 夏商的對立關係可以追溯到帝嚳誅重黎。 帝高陽崩,帝嚳立。 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帝嚳火正, 火正,天文官,主祀大火(星名), 同時還是軍事首領, 即後世的夏官司馬,大將軍、天下兵馬大元帥,軍委主席。 共工作亂, 帝嚳使火正重黎誅之,不盡。 帝嚳于庚寅日誅重黎, 立重黎弟吳回為火正,繼號祝融。 吳回生子陸終, 陸終生六子,後裔即祝融八姓。 “陸終”實為“祝融”的異寫。 出土文物邾公釛鐘銘文:陸(虫虫庸)之孫邾公釛作厥龢鐘。(虫虫庸)左邊二虫上下相疊,右邊為庸字的異體,(虫虫庸)即融字。 陸與祝同音通假, 陸終即祝融, 這也是陸終之後被稱為祝融八姓而不是陸終八姓的原因。 邾國為祝融八姓的曹國之後, 所以邾國國君自稱祝融之孫。 周武王克商,封其弟振鐸于曹,是為姬姓曹國。 封故曹姓曹國苗裔挾于邾,附庸于魯。 曹姓曹國可能亡于商紂末年,或者周公東征時期。 帝嚳崩,帝摯立。 帝摯不善,被廢,帝摯弟帝堯立。 帝堯時, 依慣例,由帝嚳之子任火正。 帝嚳有二子,實沈、閼伯(音餓),積不相能, 日尋干戈相鬥。 閼伯為帝堯火正,實沈不服,爭位。 於是帝堯遷實沈于大夏,主祀參星,故參為夏星。 同時,帝堯遷閼伯于商,主祀辰星,故辰為商星。 自此,天下分裂為夏商兩大勢力。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 夏商之勢不兩立,可見一斑。 周人是夏的僕從,邊緣人群, 屬於夏文化,所以也自稱夏。 詩經里常見“三星在戶”之類字句, 也是夏文化的體現。 三星即參宿三星,也就是獵戶座三星。 祝融八姓與夏后氏同出帝高陽,天然親近。 商湯代夏,“韋顧既伐,昆吾夏桀”。 “昆吾夏桀同日亡”。 豕韋氏、顧氏、昆吾氏都是祝融八姓的成員。 后来,豕韋氏跟跟随夏桀之子北奔,为室韋。 蒙古人為室韋一支,蒙兀室韋, 所以蒙古人崇拜火,嚴禁跨竈跨火, 因為他们與火神祝融有關。 神是一種職務,不是今人概念中的神仙。 周成王岐陽之盟,楚子與鮮卑守燎, 因為楚與鮮卑都出自祝融八姓, 守燎是祖傳技藝。 : 6. : 前面KoujikiOuji板友說:商代中末葉的武丁時期也已經有「楚」的稱呼出現在卜辭中。 : 我是沒找到這句話的資料來源 : 不過詩經商頌曾提到 : 撻彼殷武、奮伐荊楚。 : 冞入其阻、裒荊之旅。 : 有截有所、湯孫之緒。 : 維女荊楚、居國南鄉。 : 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 武丁曾經伐楚 這時網友可能會說 這就是商朝討伐楚的證據 也許這個楚就是盤龍城 : 就是戰國楚王族的祖先!!!! 也就是鬻熊之前楚王族的歷史 : 錯!!!!!!!!!!!!!!!!!!!!!!!!!!!!! : 清華簡-楚居 : 穴酓遲徙於京宗 爰得妣湛 逆流哉水 厥狀聶耳 乃妻之 生豆叔 : 麗季 麗不從行 潰自脅出 妣湛賓於天 巫並賅其脅以楚 抵今曰楚人 : 鬻熊娶了第二個老婆妣湛 生了第三個兒子豆叔 第四個兒子麗季 : 可是妣湛生麗季的時候難產 剖腹才生出麗季 妣湛因此死亡 : 巫師用楚(荊條)包覆妣湛的割裂的傷口 為了紀念這位母親 所以該族群就自稱楚 : 分析:因為鬻熊第四個兒子 也是最小的兒子熊麗(麗季)繼承鬻熊族長之位 : 所以為了紀念生族長的難產而死的媽媽 此族自稱楚 : 可見羋姓氏族始自稱楚的時間 是在鬻熊-熊麗期間 也就是大約周文王到周武王期間 : 所以 詩經上武丁時期的楚 跟 羋姓氏族是沒有關係的!! : 7. : 總結 2.3.4.5.6 我的推論猜測如下 : 鬻熊不是什麼盤龍城長江文明貴族或統治集團 : 他原本是一個沒沒無聞連自己爸爸是誰都搞不清的的商朝人 : 原本住在黃河流域 但過得不好於是搬家 不知道怎樣跟周文王搭上線 : 但他不是楚武王所說 是周文王的老師 只是周文王身邊打雜的小弟 : 所以在周武王分封的時候 根本沒羋姓氏族的份 : 到了周成王時期 天下已經穩定 周成王想把勢力往南延伸 : 想起以前好像有個打雜小弟的家族 自稱楚 現在似乎也住在南邊 : 周成王可能把羋姓氏族誤認為 商朝時期的楚 是南方蠻夷的貴族後代 : 因此陰錯陽差地把羋姓氏族召來封為子爵 : 否則一個連周文王之前時代的祖先都忘光光 也沒有任何硬實力的氏族 : 會被封為子爵實在難以想像!!! 不會陰差陽錯。 鬻熊為文王師, 師是一種官職,並非今日所說的老師。 B站的紀錄片《楚國八百年》可以一看。 楚國是黃河流域去的, 盤龍城是不是殷武的楚國,可以再議。 : 從上一篇 左傳.國語的資料 可以看出 : 周成王是把羋姓氏族當成小弟在使喚 : 開會要他在帳棚外看守燎火 請他和其他諸侯幫忙 只賞其他諸侯不賞他 : PS 我認為左傳楚靈王是幫祖先吹牛 其他諸侯可能真的是去輔佐周王 : 而熊繹不是如同其他諸侯是去輔佐 而是跟以前一樣只是去當服務生 : 所以周王賞其他諸侯 不賞熊繹 : 熊繹受封子爵 始建宗廟 但因為根本不是什麼當地統治階級 : 所以連建完宗廟 祭祀的小牛 都要用偷的 : 也因為不是什麼盤龍城文明的後裔 所以祖先最多追到周文王時期的鬻熊 : 而之前的祖先歷史 全部空白 : 隨著楚國的強大 他希望提升自己的地位 : 但是周王和眾諸侯都把羋姓氏族 當成商朝的那個楚蠻族後裔 : 怎麼辦? 最老的祖先鬻熊 根本不是什麼貴族或有名人物 沒辦法靠爸 : 只依稀知道 鬻熊是從北方黃河流域遷徙至此 : 於是就找了兩個黃帝子孫 老童 祝融當祖先 提升自己在中原諸國眼中的地位 : 畢竟靠爸是非常重要的 : 我認為 這樣比較合理 如果鬻熊是長江文化盤龍城的貴族後裔 : 子孫敢去掉鬻熊前的長江祖先 改拜黃河老童.祝融 不怕祖先降罪 : 在那個迷信的時代 實在不合乎常情 : 也因為羋姓氏族認定自己是源於黃河流域 : 他們會在意黃河之神 : 楚昭王生病 為何祭司會卜出之黃河之神降罪 為何大臣要楚昭王去祭拜黃河之神 :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源於黃河流域 黃河之神當然能夠影響羋姓氏族 : 但楚昭王跟他們說 依照周朝禮法 諸侯是不能祭祀國土以外的山川諸神 : 周朝的觀念應該是 你沒資格祭祀的神 這個神也不會降罪於你!! : 否則 如果羋姓氏族真的是長江流域盤龍城貴族後裔 : 很多事實就根本講不通 一支貴族後裔把幾百年的祖先.生活史全忘光 : 沒有長江當地的遠祖神話 : 王族們還會擔心八竿子打不著的黃河之神 : 還把黃河神話的黃帝後代當成重要祖先祭拜 : 如果真如hgt兄所說 盤龍城是一個先進文明只是武力不強 : 被落後的商朝文明打爆 讓其盤龍城後裔改變信仰 : 以上情況有如 蒙古人把漢人打爆殖民 在蒙古人離開後 : 漢人還把黃帝.玉皇大帝.元始天尊全丟掉全忘光 改信長生天 : 但這實在很難想像 不知道印度教算不算這種情況? : 最後感謝上一篇demon3200兄回答我的疑問 : 我真的不知道 司馬遷有可能沒參考左傳 : 受教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3.104.181.42 (中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94642270.A.DCC.html

07/13 20:26, 3年前 , 1F
好複雜的關係
07/13 20:26, 1F
文章代碼(AID): #1V34zUtC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V34zUtC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