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聯合國託管台灣

看板historia作者 (久我山家的八重天下無雙!)時間7年前 (2016/12/17 23:04), 7年前編輯推噓1(109)
留言10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24 (看更多)
※ 引述《認真來說,對雙方而言波茨坦宣言在日本宣布誠實履行那天 12/17 18:35》之銘言: : 1. : 原來降伏公告後就算履約 宣言也等於條約 受教了..... : 那你打算用叛國罪把ROC總統蔣中正 和 ROC國防部長白崇禧抓起來嗎? : 蔣中正參加開羅會議 波茨坦宣言宣言上簽字 : 但他竟然蠢到不曉得台灣主權已經移交給ROC : 還從總統府發電文罵陳誠 告訴他台灣還不是ROC的 明明外交部網站有解釋ROC對於擁有台灣主權的疑點 不僅是外交部 國史館也有解釋這部分 阿反正你們覺得外交部網站和國史館的解釋不可信對吧? 官方資料不可信是吧? http://0rz.tw/QeFme 這一篇是當年有人寫信去問國史館的答覆. 還有 聯合國的託管理事會裡面 名單沒有台灣,但朝鮮是有列入託管地. -- https://www.cyut.edu.tw/~ycfann/war/introduct-3.doc 另外 1950.1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 美國務院起草【對台灣問題政策宣傳指示】,聲明【台灣從歷史上和地理上是中國的一部 分,純屬中國的責任範圍】。1950年元月5日,杜魯門總統發表正式聲明,重申《開羅宣 言》及《波茨坦宣言》關於台灣歸還中國的規定,還明確表示過去四年來美國及其他盟國 承認中國對該島行使主權。當天下午,艾奇遜國務卿舉行記者會,重申美國不會介入中國 內戰以及不干預台灣局勢的基本立場,更將台灣排除在美國太平洋防線之外。 http://0rz.tw/9Wxcc 陳建民 中國文化大學法學博士畢業、外交領事人員乙等特考及格,並曾任外交部北美司薦任科員 。目前於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擔任系主任、副教授。著作包含《兩岸關係中金門的角色和定 位》、《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 在1950年初期 美國內部有主張要把台灣變成託管地 這不也是證明了台灣並非託管地? 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conference-papers/20090627.pdf (上略) 中共在 1949 年打敗國民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政府則被迫走避台灣。 沒多久(1950.1.5),杜魯門總統宣佈台灣是中國的領土;緊接著(1950.1.12), 國務卿艾奇遜(Dean G. Acheson, 1949-53)將台灣、以及南韓排除於美國在遠東的 「防衛範圍」(defense perimeter)。 在美國維持中立的情況下,中共政權期待一舉揮軍渡海「解放」台灣。 (下略) -- 下列的角色中,你想選擇? 1.總是驕傲自大,但是還是會懂得反省 6.憧憬著前輩而進入聲優界的女高中生 2.努力很久,但總是沒辦法達成夢想 3.對現況非常不滿意,但是工作的時候還是會讓大家滿意 4.快要到30還只是飛特族沒辦法達成夢想 5.對大家來說她本人並不是很重要,大家認知的是她是媽媽的附屬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110.2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81987073.A.1B4.html ※ 編輯: godivan (1.163.110.252), 12/17/2016 23:23:11

12/18 14:37, , 1F
但後來中華民國失去大陸,卻又堅持代表中國,各國基
12/18 14:37, 1F

12/18 14:37, , 2F
於一個中國政策不承認ROC,導致美國學者認為臺灣主權
12/18 14:37, 2F

12/18 14:38, , 3F
又成為未定狀態
12/18 14:38, 3F

12/18 14:52, , 4F
你搞錯了,美國是基於要介入兩岸才轉成不承認。你把 1971
12/18 14:52, 4F

12/18 14:52, , 5F
年偷渡到 1952是怎樣
12/18 14:52, 5F

12/18 14:54, , 6F
我講的是現況又成為主權未定
12/18 14:54, 6F

12/18 14:57, , 7F
那是因為美國要介入兩岸不能承認。不改變立場叫做干涉內
12/18 14:57, 7F

12/18 14:57, , 8F
政。我以為現在國際秩序是美國主導的是常識
12/18 14:57, 8F

12/18 15:00, , 9F
最初的「台灣主權未定」是在 1950年6月,那個月發生什麼
12/18 15:00, 9F

12/18 15:00, , 10F
事?
12/18 15:00, 10F
文章代碼(AID): #1OLLG16q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OLLG16q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