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中國歷史的認同?

看板historia作者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時間10年前 (2013/09/15 13:06), 編輯推噓9(90151)
留言160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3 (看更多)
※ 引述《a874622 (流浪者)》之銘言: : 解釋一下 : 本篇題目是中國歷史認同,我沒有否認西方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 : 台灣人天天用智慧型手機吹冷氣,但賈伯斯和開利博士也影響不了台灣 : 人的深層歷史意識組成。也很少台灣人會往自己臉上貼金說賈伯斯是本國的歷史。 : 金陀粹編:「使後世書策知岳飛之名,與關張輩功烈相彷彿耳」, : 「當克復神州,迎還二聖,使後世史冊知有與關張齊名。」岳飛軍事功業遠邁關張, : 岳飛這種崇拜關張的認同,是趙宋政府高壓形塑成份高還是民間說書戲曲廟宇宗教 : 自然形成份高?如果是前者岳飛應該崇拜趙子龍才對。有人會說岳飛與關張屬 : 東漢王國、 蜀王國、 南宋王國不同國族歷史麼?現代名詞如主權國家 : 民族國家有時無法精準套用各地或各文化歷史情境。華人人文學者 : 對自己的歷史文化應更創一些更能符合本國情境的名詞理論或詮釋才對 : 台灣人深層歷史意識組成裡:英雄典型連結關張岳飛、文學典型連結李杜甫蘇軾, : 歌仔戲布袋戲演薛仁貴、楊家將、七俠五義、武聖關公、認為自己跟他們同 : ㄧ國,這種中國歷史認同本就是漢民族原生文明,不是國民黨高壓統治或裙帶關係形塑 : 封鎖,硬要用教育機構、教科書和媒體把關岳李杜搞成外國歷史外國文學家才是標準政治 : 形塑,是為追求政治與文化獨立,應該是這二十年才逐漸成氣候的。但台灣本土漢人歷史 : 長久以來就是中國歷史的ㄧ部分,並沒有累積出有別於中國的歷史文化聯結共識,幾個台 : 灣人腦袋裡悲劇英雄不是聯結到岳飛而是連結到揆一、 乃木希典的? 史觀上沒納入本土的文化這就有問題了 : 我只是陳述我自己已為理解的現象,在台灣一部分人認同中國歷史反對唐詩宋詞成為外國 : 文學很正常,黨國政治形塑成份沒有那麼大,因為中國歷史認同本就是台灣漢人的原生文 : 明與原始認同,很多西方名詞是描述既有現象或概念,也無法百分百解套用各地不同文化 : 發展,說日本人越南人概念西方人來了才有,是指政治或文化概念?我的淺薄根底實難以 : 理解,至於這種歷史認同好或不好是否有助台灣發展,是否全盤西化百分之百使用西方語 : 言歷史概念聯結,完全砍除中文影響, 還是可以用中文建一套西方世界融和台灣本土的 : 歷史聯結改造台灣人的歷史靈魂, 從五四運動吵到現在,我自己是認為這種轉換文化語 : 言就能讓社會經濟科學脫胎換骨得道升天都是鬼扯,胡適李敖ㄧ寫過生幾本英文著作 : ?連從小第一名的陳水扁都做不到,就別折騰中小學生了,大學後痛恨中國歷史的人自己 : 好好學外文吧。為學生老老實實算把心思放在數學理化比改掉歷史文化語言聯結 : 更能脫胎換骨,多賺錢自然就脫胎換骨了 去中國化只是假議題,實際實施的是本土化 明明就住在台灣,為什麼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文化和歷史不了解? 而是背一堆莫名其妙的中國史,史觀還是國民黨的? 或者我說清楚一點,順便回應我發的上一篇文章 就我自己再跑文化和社運的經驗 好比高雄哈瑪星廣三社區拆遷案,哈瑪星廣三社區是日本開高雄港之後, 填海造陸第一個社區 PS: 日本填平鹽埕,炸開鼓山和旗津相連的第一港區,整治愛河,挖開新濱碼頭 接著再把淤泥填海造陸,哈瑪星就是這麼來的 其後的都市計畫和二戰間的南進政策讓高雄人口得以在1930~1940 間超越台南成為第二大城,國民黨政府來台後只是依照日本的基本建設,並未做出 多大改變,再者國民黨政府也不懂都市計畫,也沒能力處理 所以高雄發展是從日本的都市計畫開始起算才是,就先不論廣三社區建築物的價值 就以歷史發展來看該地也應該是高雄最重要的歷史遺產才是 PS: 李喬如提案的還有拆掉大公路橋,當地居民大多同意拆除,拆除的理由是風水和房價 但大公路橋是台灣第一座鋼筋水泥陸橋,台灣現代化起始的象徵之一, 隨便把它拆了? 拆了後現在附近反而容易發生車禍... 也是日本在高雄都市計畫的第一個社區,因為緊鄰舊高雄車站,所以土地是鐵道部 ,把它作為商場用地,以待未來發之展用 像什麼明治配果工廠之類的也在那地方,和一些高級住宅也在那裡 也還保有日本建造的一堆實驗性房子 當時的日本皇太子也有到過舊高雄車站勘查(沒進入廣三社區就是了) 二戰期間很幸運的該地並未被轟炸 二戰後,國民黨政府繼承日本政府遺留下來的資產,廣三用地就順道變成鐵路局土地 之後轉移給高雄市政府,土地是政府的,地上物是人民的 這樣的狀況持續到去年,當地議員李喬如提案要拆掉哈瑪星廣三用地, 以便建停車場,容納更多陸客進入西子灣觀光 ps: 其實中山大學外的停車場還有大量空位,離飽和也還很遠的差距 提案本來過了,中央審計處也發錢下來 直到測量的前幾天,外地的文史工作者聯合當地居民出來抗議 我和多數當地居民私下聊天的結果,當地居民認為一戶賠十萬太少了 而且他們要爭的是土地權歸地主所有,若是土地歸人民所有那堆房屋他們也會改建 實際問他們關於文化相關問題,他們對當地文化和歷史根本不了解 什麼叫做文化? 文化就是生活方式 人們如何利用環境,改變環境,和他人的關係之類的 但高雄市民似乎對整個城市的建設和歷史是陌生的 也不用談高雄,有多少人真的知道自己家鄉的歷史和地理環境的? 在哈瑪星廣三社區弄文化資產保存的文史工作者有聊到 他曾經翻閱過他爺爺日治的教科書, 小一小二教授學生生活週遭的地理環境,例如郵局位置,學校位置,河流的位置 小三小四教授學生國家機關的科層,例如所在的家鄉是哪個村莊,屬於哪個縣 小五小六教授學生的是國際觀,國際局勢為何,日本在世界的地位為何,要扮演什麼角色 ps: 這就是同心圓的教科書理論 ps: 我一位到日本留學的學長也說在博物館看到一模一樣的教科書 國民黨政府的教科書自己看一下 國民黨政府在台灣實施的是去本土化的民族認同... 談一堆中國史,談一堆國民黨史觀,然後呢? 對自身生活和這塊土地是斷裂的 對自身文化和歷史是不認識的, 改變這種情況叫做去中國化? 怎麼不說這種中國化本來就是需要被檢討的? 再回到我上一篇,對現代化了解的差距和現代化方式的不同,呈現不同的文化 PS: 要了解現在台灣文化和發展必須追朔到日本在台建設, 但了解中國文化卻不能處理台灣現在發展,也不能藉此知道台灣現在的生活樣貌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37.40.177

09/15 13:25, , 1F
09/15 13:25, 1F

09/15 13:44, , 2F
那是因為中華文化對你來說太過自然而然了
09/15 13:44, 2F
台灣對中華文化的保存做得比中國還徹底很多,這沒有必要吧 而且說這不是政治力那什麼才是政治力?

09/15 14:07, , 3F
國民黨教科書也是1-4年級講鄉村自助里鹿港樟腦淤積什麼的
09/15 14:07, 3F

09/15 14:09, , 4F
5年級講中地里 6年級講先秦諸子唐三藏取經什麼的 學校課本
09/15 14:09, 4F

09/15 14:11, , 5F
哪有可能講到某個都市社區(自助里是虛構台灣社區)我確定有
09/15 14:11, 5F

09/15 14:16, , 6F
在上鹿港貿易港口淤積 劉銘傳霧社事件也上過 自助里長印
09/15 14:16, 6F

09/15 14:17, , 7F
象深刻 而且唸了杜部長課本還是不會知道廣三社區 根本不會
09/15 14:17, 7F

09/15 14:19, , 8F
講那麼細 上中國歷史本就是原生文明 語文典故天天在用 歌
09/15 14:19, 8F

09/15 14:21, , 9F
仔戲布袋戲天天在看 比幾十年碰到一次的社區問題切身的多
09/15 14:21, 9F

09/15 14:21, , 10F
有點好奇 換做日本 九州的課本有沒有教九州史? @@a
09/15 14:21, 10F

09/15 14:31, , 11F
戒嚴時期國中地理課本台灣地理也佔各省最多篇幅 只是沒到
09/15 14:31, 11F

09/15 14:32, , 12F
現在要上一年那麼多
09/15 14:32, 12F

09/15 14:35, , 13F
要搞「本土史」「本土神話」,說穿了也是要製造另一個
09/15 14:35, 13F

09/15 14:36, , 14F
「民族」,又神聖在哪?(攤手)
09/15 14:36, 14F

09/15 14:37, , 15F
偏偏搞的人又小鼻子小眼睛,「這個不是我們的」
09/15 14:37, 15F

09/15 14:38, , 16F
、「那個是別人的」,為了創造「我們」而切割一堆
09/15 14:38, 16F

09/15 14:56, , 17F
我並沒有反對學習台灣史 只是感覺台灣史人物典型 語文典故
09/15 14:56, 17F

09/15 14:58, , 18F
的聯結和累積共識概念與中國歷史無法相比 這是千年的累積
09/15 14:58, 18F

09/15 15:00, , 19F
也是台灣漢人原生文明及原始認同 並非僅是政治力形塑
09/15 15:00, 19F

09/15 15:04, , 20F
國民黨古代中國史觀就是錢穆溫情民族史觀 也沒什麼毒素
09/15 15:04, 20F

09/15 15:07, , 21F
推那麼多 說穿了就是"數典忘祖"這四個字啊
09/15 15:07, 21F

09/15 15:09, , 22F
你叫杜政勝去他也不知如何處理廣三社區 這本就是都市規劃
09/15 15:09, 22F

09/15 15:11, , 23F
地方居民利益與地方文史工作者協商處理的問題
09/15 15:11, 23F

09/15 15:16, , 24F
細數紐約布魯克林貧民窟卻不知亞力山大拿破崙啊
09/15 15:16, 24F

09/15 15:17, , 25F
要比累積,西方文化累積下來的東西更多,怎麼不多學西洋史?
09/15 15:17, 25F

09/15 15:20, , 26F
主張全盤西化胡適李敖半部英文著作寫不出來一般人如何連結
09/15 15:20, 26F

09/15 15:20, , 27F
a874622你看過《歐洲歷史的塑造》嗎?作者寫說因為他看過
09/15 15:20, 27F

09/15 15:21, , 28F
西洋史
09/15 15:21, 28F

09/15 15:21, , 29F
胡適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
09/15 15:21, 29F

09/15 15:21, , 30F
台大第一任文學院院長同樣的學校
09/15 15:21, 30F

09/15 15:21, , 31F
布洛赫的書,所以他坐飛機時特別注意飛機下方耕地的不同形
09/15 15:21, 31F

09/15 15:22, , 32F
胡適半篇英文論文寫不出來? 不是吧
09/15 15:22, 32F

09/15 15:22, , 33F
式,請問台灣的學子有多少人會注意到自己生活周遭建築的不
09/15 15:22, 33F

09/15 15:22, , 34F
杜正勝是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畢業,他一篇論文寫不出來
09/15 15:22, 34F

09/15 15:23, , 35F
?
09/15 15:23, 35F

09/15 15:23, , 36F
同形式所表現出的不同意義?
09/15 15:23, 36F

09/15 15:24, , 37F
這種很明顯是錯的就不用亂扯吧
09/15 15:24, 37F

09/15 15:24, , 38F
甚至牟宗三也翻譯過英文版康德的著作過
09/15 15:24, 38F
還有 82 則推文
還有 1 段內文
09/15 16:24, , 121F
人文學界大放異彩 倍受肯定或爭相延攬的 我認識知名人文學
09/15 16:24, 121F

09/15 16:25, , 122F
基本上人類活動都是在改變大自然樣貌,影響高低罷了
09/15 16:25, 122F

09/15 16:25, , 123F
也許可以考慮回復大出草的在地文化
09/15 16:25, 123F

09/15 16:26, , 124F
這樣才能跟在地的歷史文化做連結
09/15 16:26, 124F

09/15 16:26, , 125F
者也就余英時 楊寬 何炳隸 張光直 許卓雲 丁邦新 杜維明
09/15 16:26, 125F

09/15 16:28, , 126F
大概就像某些人希望神創論跟演化論在學校同等被教授一樣
09/15 16:28, 126F

09/15 16:28, , 127F
多元文化永遠能成為某種萬能的藉口
09/15 16:28, 127F

09/15 16:28, , 128F
這些 沒一個槁西洋歷史文化受肯定的 要華人或台灣人如何相
09/15 16:28, 128F

09/15 16:29, , 129F
信全盤西化會讓台灣或華人脫胎換骨
09/15 16:29, 129F

09/15 16:30, , 130F
樓上的a大....你不是華人代表吧....?也許虎媽跟林書豪還比較
09/15 16:30, 130F

09/15 16:31, , 131F
讓人注目,但就算是虎媽這種的,她還是靠著半傳統式的教育理
09/15 16:31, 131F

09/15 16:31, , 132F
念教小孩,但引起很大爭議。而林書豪本人的作風也跟完全的洋
09/15 16:31, 132F

09/15 16:32, , 133F
派(傳說中的)不大一樣。有人說這個時代是個人的常民時代,
09/15 16:32, 133F

09/15 16:33, , 134F
就是很零散的,很混雜的;想要說啥全盤西方,那都是很遙久時
09/15 16:33, 134F

09/15 16:33, , 135F
空的概念了。
09/15 16:33, 135F

09/15 17:59, , 136F
哈瑪星的問題不是當地認同感與本土化的問題
09/15 17:59, 136F

09/15 17:59, , 137F
而是經濟與人文價值衝突的問題
09/15 17:59, 137F

09/15 18:00, , 138F
都有後代子孫為了錢而要拆掉祖先留下來的大厝的事了
09/15 18:00, 138F

09/15 19:07, , 139F
李喬如提案,但當地里長和該社區所有住戶一致反對
09/15 19:07, 139F

09/15 19:08, , 140F
哪有什麼後代子孫拆大厝? 你說的是內惟古厝吧
09/15 19:08, 140F

09/15 19:09, , 141F
而且哈瑪星是一整個社區,又不是一個大厝
09/15 19:09, 141F

09/16 07:34, , 142F
我是說臺灣其他地區有類似的情形
09/16 07:34, 142F

09/16 07:35, , 143F
哈瑪星絕對不是臺灣的特例
09/16 07:35, 143F

09/16 07:35, , 144F
後代子孫拆大厝是指麻豆林家
09/16 07:35, 144F

09/16 07:36, , 145F
這種為了開發而動到前人古蹟的事情在臺灣有很多
09/16 07:36, 145F

09/16 07:37, , 146F
但跟當地認同感與本土化程度夠不夠不見得有關
09/16 07:37, 146F

09/16 07:38, , 147F
有的時候只是後代子孫想住大房子就把前人留下的三合
09/16 07:38, 147F

09/16 07:38, , 148F
給拆了,臺北李春生家族也是基於類似理由改建老屋
09/16 07:38, 148F

09/16 07:40, , 149F
這個問題我想光是呼籲要維護歷史文化恐怕不足以解決
09/16 07:40, 149F

09/16 07:41, , 150F
所以才會有「容積移轉」這種東西的出現
09/16 07:41, 150F

09/16 07:44, , 151F
簡單來說我認為就算歷史教育「本土化」不代表就不會
09/16 07:44, 151F

09/16 07:45, , 152F
有人拆古蹟,這兩者之間的關連性不甚明顯
09/16 07:45, 152F

09/16 07:47, , 153F
就算教育本土化還是一樣會有人更注重經濟利益
09/16 07:47, 153F

09/16 07:57, , 154F
私有古蹟的問題是私人財產權與社會公益之間的問題
09/16 07:57, 154F

09/16 07:58, , 155F
如果只是一昧要求古蹟持有人盡「義務」恐怕只會有
09/16 07:58, 155F

09/16 07:58, , 156F
更多人想要拆古蹟
09/16 07:58, 156F

09/16 08:14, , 157F
教育本土化能對古蹟保存議題有所幫助,但教育問題恐
09/16 08:14, 157F

09/16 08:15, , 158F
怕不是最主要因素
09/16 08:15, 158F

09/17 18:59, , 159F
教育沒把本土文化和歷史放進去這就很扯了
09/17 18:59, 159F

09/18 19:38, , 160F
把教科書扯進來似乎偏離主題了吧?
09/18 19:38, 160F
文章代碼(AID): #1IDK1oA0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DK1oA0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