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何謂歷史的進步?

看板historia作者 (BoomBoomPow)時間14年前 (2009/12/06 17:29), 編輯推噓1(107)
留言8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8 (看更多)
※ 引述《bof (薔薇與喬麥田)》之銘言: : ※ 引述《Fernandeo (Fer)》之銘言: : : 作者: Fernandeo (Fer) 看板: Warfare : : 標題: [請益] 何謂歷史的進步? : : 時間: Fri Dec 4 22:15:06 2009 : : 大家認為什麼是歷史的進步呢? : : 先承認這個問體跟最近看銀英有點關係, : : 銀英中楊威利〈田中〉的歷史觀事實上很多方面讓我有重新的思考。 : : 但我發現很難釐清何謂歷史的進步這種觀點, : : 楊威利在巴米利恩會戰前一直在懷疑自己為了保衛同盟而對抗萊因哈特,很可能 : : 是一種歷史的反動,阻礙人類歷史的發展。 : : 然則讓帝國再次把全人類統一就是歷史進步了嗎?對全體人類而言就更為有利嗎? : : 我本身對這個問題也沒有很確定的答案, : : 或許文藝復興把歐洲從黑暗時期的泥淖中拉出來可以肯定為歷史的進步, : 其實中古是不是黑暗時期已經有很多反省了 : 尤其許多歷史學者提出中古文明後期的獨到進展 : 某一種對中古的刻板印象應該要修正一下 : : 但是其他人類歷史上的分分合合,我個人就無法做出比較明確的評價。 : : 比如秦滅六國,大家認為是歷史的進步還是歷史的反動呢? : : 的確,中國結束了紛紛擾擾的長期戰亂, : : 但是春秋戰國時期那些大爭之世的旺盛生命力、遍地開花的學術發展、庶民運動 : : 也很大程度的被扼殺了。我就無法肯定這是歷史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 : 大家對這個主題有什麼看法,或是可以提出相關的案例來討論嗎? 無法認同 基本上 春秋戰國遍地開花學術發展是建立在民不聊生,貧苦百姓朝不保夕 只有精英有生存權與發言權的背景下 中古黑暗時期被人詬病的地方也在此 他們學術是否興盛是一回事 問題是貧富差距懸殊,百姓性命如草芥 西方讚頌已久的大憲章期簽訂時代背景更是個笑話 保障的根本也只是"諸侯"."貴族"的人權 基本上就跟民國初年的中國以及現在的印度沒兩樣(難怪西方這麼愛印度) 甚至講難聽一點 假如不過是限縮國王的權限就可以得到西方讚頌800年的話 如果真要這樣比的話 會出現更可笑的結果: 蒙古帝國的諸侯臣子的權限可能都比簽訂大憲章後的諸侯貴族擁有的權利要更大 最後就是 大憲章後500年才有普世人權.人人平等的"概念"而已 又多花了兩三百年西方人才學會何謂"平等" 總而言之."民主概念"絕對不等於"平等概念";"百花齊放"也絕對不等於"豐衣足食" 西方文明最被人詬病的就是這兩點 假如你要以一個"百花齊放"就忽視掉當時百姓的痛苦的一切 我要不要乾脆說 對於雲南緬甸人而言 最好世界永遠都還是元朝統治? 春秋戰國被人讚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2008年9月15日金融風暴以後 全世界只有一個結論: 連基本溫飽都保不住的體制沒有任何被討論的價值 民生顧不好,其餘所有理想與理論終歸廢話 假如人類連生存權都出現了問題,那人類的位階已經跟瀕臨絕種的動植物是差不多的 還有什麼空間去關懷"死人的人權""死人的學術"抑或是"死人的百花齊放"? -- 視之不見,名曰夷; 聽之不聞,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 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為恍惚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15.163.64 ※ 編輯: nigreen 來自: 163.15.163.64 (12/06 17:32)

12/06 23:58, , 1F
你的重點只是最後一段吧,但大憲章不是因為很好所以被「吹捧
12/06 23:58, 1F

12/06 23:59, , 2F
而是以一個「明文限制最高統治者權力」的起點被記得....
12/06 23:59, 2F

12/07 01:25, , 3F
你完全搞錯歐洲中古被稱為「黑暗時代」的原因了
12/07 01:25, 3F

12/07 01:26, , 4F
詳情可以自行google 黑暗時代絕對不是在說人民生活如何的問題
12/07 01:26, 4F

12/07 01:40, , 5F
我倒是認為這篇有點過度以今非古...
12/07 01:40, 5F

12/07 15:56, , 6F
你也完全搞錯中古的狀況了,照你的敘述,近代工業化
12/07 15:56, 6F

12/07 15:56, , 7F
社會好像還更符合一些
12/07 15:56, 7F

12/08 05:48, , 8F
民生主義好!!
12/08 05:48, 8F
文章代碼(AID): #1B6tbXS5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6tbXS5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