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漢伐匈奴 VS 唐征突厥

看板historia作者 (calebjael)時間14年前 (2009/10/15 00:47),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 引述《PrinceBamboo (竹筍王子)》之銘言: : ※ 引述《RollingWave (Lost in the Dark)》之銘言: : : 幫你做個簡單的結論。 : : 漢武伐匈奴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反攻河套地區,這些地方其實戰國/秦朝就已經有開 : : 發了,但在秦末漢初的兵荒馬亂中沒人管所以被匈奴的勢力收下了。 這階段基本上頗順 : : 利,而戰果也是持久的。 : 查了一下河套的歷史: : 秦朝統一中原後,派蒙恬率十萬大軍在前215年至前214年將匈奴逐出河套,遷徙三萬戶到 : 那裡戍邊,設雲中、九原兩郡。秦二世二年(前209年)移民都返回中原,匈奴又佔領河套。 : 後面我簡化敘述: 漢朝在此開墾築城,引黃河灌溉 後來又讓給歸附的匈奴人住 : 東漢時又取回領土權 五胡亂華時被各游牧民族爭奪 隋唐時被重新農墾 : 接著先後被回鶻,西夏,遼,金佔有 元明清時畜牧為主 清末到現代又將農業發展起來 : 我對歷史所知很淺 所以這個問題說不定滿蠢的 但我想知道的是 : 秦朝跟漢朝時都有在河套大量殖民墾拓 種田蓋房子建城市了 怎麼會又搬搬走呢? 有兩種原因﹐一種是戰亂﹐農耕受的限制比遊牧大﹐如果是剛好在要播種要收割的 時候戰亂﹐那麼誤了農時損失就很大。另外戰亂會導致對水利系統的破壞﹐而水利系統 一旦不完善﹐農耕的效果也會大受影響。因此一旦發生戰亂﹐農地很容易就變荒蕪。 另外﹐就是成本的問題了﹐歷史書上會記載的﹐都是國家組織的大型屯墾行動﹐這些 行動都有一定的國家戰略目的﹐而隨著戰略態勢的改變﹐原有的戰略計劃也會隨之改變﹐ 甚至會發生繼續維持屯墾﹐國家財政支出遠大於屯墾所能帶來的收益﹐在以前並沒有現在 這樣明確的國界概念﹐因此有時候會覺得維持一個屯墾區﹐對王朝來說毫無價值。 這些情況都會導致放棄屯墾區。 : 假設還是有漢人留著定居的話 那游牧民族領有此地的時候 : 是把這些農民當次等公民統治; 還是我放我的羊 你種你的田 和平共生呢? 如果不算那些史書記載的國家大規模屯墾行為﹐那麼並沒有一條線把農耕民族與 非農耕民族明確分開。所以漢人與非漢人在邊界地區本來就是混雜居住的﹐ 並且一直都是一邊混雜一邊通婚。因此漢人政權的撤退﹐最多就是導致短時間內 漢人人口的大量回遷內地﹐而不是完全沒有漢人留著定居。同樣﹐即使是漢人政權 在屯墾﹐周圍的遊牧民族也會有很多﹐唐朝對西域的經營﹐以及宋朝對青寧地區的經營﹐ 史書上都有許多這種漢人住城寨附近﹐遊牧民住周圍的例子。 重要的是﹐你向統治者交賦稅就行了。對不同民族的區別對待並不象後代那麼盛行。 : 另一個問題是 北魏,遼,金,元,清 原本也都是遊牧民族 這個﹐要看你對遊牧民族的定義了。 可能我的定義跟你不一樣﹐所以除了蒙元之外﹐其他的我都不認為是遊牧民族。 象女真﹐我認為是介於半農耕半漁獵到半遊牧半漁獵之間﹐屬於半定居的狩獵漁獵 更多一些。就算要算成牧民﹐那也是畜牧為主﹐遊牧所佔的比例不多。 畜牧就象漢人養豬那樣﹐定居圈養就行了﹐沒必要逐水草而移動自己的家。 所以他們對於定居﹐本來就不是很排斥﹐他們自己也有發展出村落到小型市鎮﹐ 甚至在向南攻擊漢地之前﹐就具有一定規模的城牆圍起來的中心城市了。 : 建國後佔領中原 原本居住的漢人有些沒有遷走 : 這些胡人也並沒有像秦始皇一樣把人家趕走 或是像漢武帝一樣把人家殺光 殺光了去哪收賦稅呀。人家從北方老遠地跑過來﹐無非就是貪圖財富兩個字嘛。XD : 而是像漢朝對待歸順的匈奴一般統治這些漢人 : 統治匈奴的漢人沒有被同化成一起游牧 : 那遷入中原的那些胡人是都就這麼進入農耕城市定居 改種田跟住房子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2.94.240.104

10/15 01:54, , 1F
非常謝謝 很清楚^^
10/15 01:54, 1F

10/15 02:11, , 2F
其實周代就是游牧野外 農業國周
10/15 02:11, 2F

10/15 15:04, , 3F
查到遼的貨幣不發達 貿易早期用布後來主要用宋幣
10/15 15:04, 3F

10/15 15:07, , 4F
對胡人而言財富的形式是金銀還是糧食絲帛牲畜...呢?
10/15 15:07, 4F
文章代碼(AID): #1ArW2hJH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rW2hJH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