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關於朝鮮用漢字導致文言分離的現象...

看板gallantry作者 (竹取駙馬)時間8年前 (2016/04/14 17:11), 8年前編輯推噓9(9058)
留言67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 引述《RoiSoleil (哲學家的太陽)》之銘言: : 有看過韓國古裝劇的人都知道, : 他們不館是匾額、家裡的屏風、朝廷的奏章, : 都是使用漢字。 : 因為至少自唐代以來, : 朝鮮半島就成了漢字文化圈的一環。 : 當時的知識份子(大多是兩班階級,也就是士大夫), : 書寫字完全是用漢文, : 所以我去修中文系開的韓國漢文學, : 讀起韓國文獻來一點都不費力。 : 因為就是正統的文言文跟詩詞格式。 : 也因為如此, : 不識字的百姓沒辦法讀懂漢字, : 用書寫表達意思, : 因此在朝鮮第四代世宗大王(一萬元韓圜上那一個)時, : 創造了朝鮮注音文, : 那時叫「訓民正音」, : 給老百姓使用, : 但那時只有老百姓會用, : 士大夫是不屑使用的, : 一直到二戰後民族主義抬頭, : 兩韓才全面使用諺文。 : 我的問題是, : 士大夫長期使用漢字, : 那他們平常講話是用黏著語語法的韓語嗎? : 還是實際上直接講漢語發音? 口語還是朝鮮語(語法),但那時漢語詞彙的發音比現在更接近當時的漢語 李氏朝鮮王朝時代 他們的國名只有"朝鮮" 因此當時語言是叫朝鮮語 不叫韓語 : 也就是究竟是 : 1.書寫時與朗誦時都用漢字漢音。 : or : 2.書寫時用漢字,但腦袋裡跟日常生活是講韓語? : (這樣不會整個搞混嗎?) 朗誦跟日常生活口語是兩回事 書寫正式的漢文(文言文) 朗誦時自然也是逐字來讀(當然發音是一定多少有變的) 但日常生活的口語還是朝鮮語的語法 士大夫除了母語外 同時接受漢文教育 不會搞混的 像我們今天口語是北京話白話 讀古文或詩詞時用北京話發音 前者是口語後者是朗誦 過去則是閩南人用閩南語讀古文詩詞 客家人用客語讀古文詩詞 廣州人用粵語讀古文詩詞 字的讀音跟口語大同小異 語法也跟口語不盡相同 但也不至於會搞混 漢語方言跟日韓語的差別只是 語法和文言文要接近得多 : 我知道韓語有70%是漢字詞, : 大概等同於日本漢字也有很類似漢語讀法的讀音一樣, : (所以古代日本寫漢詩,還真的可以合漢詩的平仄押韻-- : 不知道他們寫時是怎麼讀的?@@" 畢竟和音漢字跟真正漢字讀音還是有差) : 拜求神大幫我釋疑! 關於日本漢詩的讀法和押韻 我以前在日文板問過 也得到很詳細的回答 https://www.ptt.cc/bbs/NIHONGO/M.1264953788.A.EE3.html https://www.ptt.cc/bbs/NIHONGO/M.1265002039.A.B8D.html 一般日本人要讀漢詩或漢文時 只能用漢文訓讀來讀 否則應該沒人聽得懂 但當初作者為了押韻 必須以漢語的語法和漢字的發音來作詩 另外不曉得原po知不知道 現在的日文漢字音讀和古代差異很大 現在日文漢字音讀跟中文發音雖然差很多 但最早是直接讀中古漢語音的 還有我們現在所謂的"中文"(or現代標準漢語/華語)只不過是現代漢語中的北京官話 並不夠格稱為"真正漢字讀音" 日文漢字 通常一個漢字至少會有"訓讀"跟"音讀"兩種音 訓讀是和語詞在漢字傳入前就有的固有音 漢字傳入後以其字義訓用 例如 木(き) ki 音讀是漢字本身的漢語音 通常漢語詞都以音讀來發音 例如 木造(もくぞう) 木材(もくざい) moku 但是 花木(かぼく) 土木(どぼく) 時卻是唸boku (以上都是現代日語標準音) 這是因為隨著漢語詞傳入日本的時間,地點不同 同一個漢字會有不同的音讀 音讀的種類很多 最常見的有吳音,漢音,唐音三種 吳音是5~6世紀(大和時代)由中國南朝傳入,來自當時建康的標準音金陵雅音 漢音是7~8世紀(奈良.平安時代)由遣唐使帶回,來自當時中古漢語的長安標準音 唐音是包含宋代以後,鎌倉.室町.江戶時代傳入的近代漢字讀音 其中漢音是最普遍的漢字音讀 所有的漢字都有漢音,且絕大多數的漢語詞都是漢音 大部分的漢字也都有吳音,主要保留於佛教用語和律令用語 唐音最少,常見於近代詞彙 例如"明星"一詞, 可讀 あかぼし(訓讀) みょうじょう(音讀吳音) めいせい(音讀漢音) 清明(せいめい)是漢音, 但中國朝代的明(みん),清(しん)則是唐音 上面舉例的"木",もく是吳音,ぼく是漢音 "子"的吳音跟漢音都是し 例如孔子(こうし),王子(おうじ) 唐音是す 例如椅子(いす) 樣子(ようす) 還有比唐音更晚進入日文的漢字音讀,幾乎與現代漢語相同 例如: 面子(メンツ),餃子(ギョウザ),炒飯(チャーハン),上海(シャンハイ),麻雀(マージャン) 不過以上的漢字音讀,也和傳入日本當時的漢語發音不盡相同,而是現代日語中的發音 為什麼呢 一千多年的時間,連漢語(包括各地方言)的發音都不斷的改變了 在不同時間點傳入日本的漢字音,傳入之後經過千年或數百年的時間,當然也改變了 上面舉過的"木造" 傳統假名遣(二戰以前的假名寫法)是"モクザウ" mokuzau "花木" 傳統是"クワボク" kuwaboku "明星" 傳統是"ミャウジャウ" myaujyau 這是因為 這些漢語詞傳入當時的中古漢語讀音 就是mokzau, kwabok, myaujyau 當中有很多入聲和[-au],[-wa]拗音 後來在日語中變成長音[-o],w脫落[-a] 還有ハヒフヘホ 從原本的p音 轉變成w音 再變成h音...諸如此類 發音改變了但假名的寫法沒變 導致很多語文不一致 戰前的文章 さう(如此)寫作sau但讀作so; まう(已經)寫作mau但讀作mo 二戰後實行"現代假名遣" 才讓這些假名的寫法如實呈現現代日語發音 至於朝鮮語/韓語中的漢字音讀 由於朝鮮語本身的音素較日語豐富,較能忠實表現漢語音素的發音 加上受中國影響較深的緣故 漢字音讀沒有那麼多的種類和那麼大的變化 大部分都和中古漢語發音類似 延伸閱讀 http://ameblo.jp/gigaseed/entry-10864061490.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5.178.3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allantry/M.1460625105.A.A84.html

04/14 17:19, , 1F
閩南語和客語也有文讀音
04/14 17:19, 1F

04/14 17:22, , 2F
是啊 文讀音比口語音保留了古時的音 讀詩要用文讀音
04/14 17:22, 2F

04/14 18:02, , 3F
簡單說 在唐朝時 中國,日本,新羅,安南的士子來朗讀
04/14 18:02, 3F

04/14 18:03, , 4F
同一篇文言文 發音都是差不多的 但向平民用白話解釋
04/14 18:03, 4F

04/14 18:04, , 5F
(訓讀)就差很多 然而時間經過,各地漢字音往不同方向
04/14 18:04, 5F

04/14 18:05, , 6F
演變 現在台灣,香港,日本,韓國就連朗讀同一篇文言文
04/14 18:05, 6F

04/14 18:06, , 7F
發音也差很多了 但北京話決不能代表"真正漢字讀音"
04/14 18:06, 7F

04/14 19:53, , 8F
世界上沒有語言學家說'北京話代表漢字讀音'.
04/14 19:53, 8F

04/14 19:54, , 9F
北京話倒是如今的'普通話讀音'標準.
04/14 19:54, 9F

04/14 19:55, , 10F
漢字之讀音在各時代各地區都有相當差異.
04/14 19:55, 10F

04/14 19:56, , 11F
只是當時文字並非拼音字,留下來的都是'字型'.無法精確推得
04/14 19:56, 11F

04/14 19:57, , 12F
他們的語音.
04/14 19:57, 12F

04/14 19:58, , 13F
至於我們談的古音,是聲韻學家以韻書擬出來的一種聲音.
04/14 19:58, 13F

04/14 19:59, , 14F
那像是侏羅紀公園電影,假設一種恐龍外表和動作.
04/14 19:59, 14F

04/14 20:00, , 15F
到底真的長那樣子上帝才知道.
04/14 20:00, 15F

04/14 20:03, , 16F
讀音是否正確,那不是考古終極目的.文字考古借韻書推擬去找
04/14 20:03, 16F

04/14 20:05, , 17F
到上古音韻,而更精確理解古籍裡許多盲點.
04/14 20:05, 17F

04/14 20:06, , 18F
假設一個聾啞的中文學者,他也能按照規則去研究,如同現代
04/14 20:06, 18F

04/14 20:07, , 19F
人之識別馬雅文字或埃及古文字.
04/14 20:07, 19F

04/14 20:09, , 20F
至於某個讀音到底是否正確(跟古人講的一樣)並非重點.
04/14 20:09, 20F

04/14 20:36, , 21F
有看過文章說白話音比文讀音還早出現
04/14 20:36, 21F

04/14 22:05, , 22F
saram 我在回原原po倒數第二行 不是世界上語言學家
04/14 22:05, 22F

04/14 22:50, , 23F
補充一下,諺文發明的年代的漢字音,和現代韓語的漢
04/14 22:50, 23F

04/14 22:52, , 24F
字音也有差別。比如說「世」中古唸soi,現代唸se
04/14 22:52, 24F

04/14 22:57, , 25F
訓民正音15世紀發音:https://youtu.be/a0Xfl3Eza5M
04/14 22:57, 25F

04/15 22:40, , 26F
白話音,讀書音只是定義問題.如果說沒有文字,那些所有的音
04/15 22:40, 26F

04/15 22:40, , 27F
無庸置疑的是白話音了.
04/15 22:40, 27F

04/15 22:41, , 28F
而人類文明,是先有語音再有文字的.那麼當然是白話音先出現!
04/15 22:41, 28F

04/15 22:43, , 29F
接下來,中文開始出現了傳統書面文字的發音和鄉里人講的
04/15 22:43, 29F

04/15 22:45, , 30F
有差異了.甚至遠方的發音也跟我們這鄉里開始不同了,那麼
04/15 22:45, 30F

04/15 22:46, , 31F
我們要怎麼維持書面發音?還是乾脆讀鄉里音?
04/15 22:46, 31F

04/15 22:47, , 32F
好,這改成鄉里音.但是中原各地都不大一樣,以誰為準?
04/15 22:47, 32F

04/15 22:49, , 33F
古人為了訂標準,制做出韻書來,從此讀音變成一種系統.
04/15 22:49, 33F

04/15 22:50, , 34F
但是這時候各地方音還在使用中,有其強壯的生命.它也是一套
04/15 22:50, 34F

04/15 22:51, , 35F
標準,而全國各地都有方音,這是無法強制統一的.
04/15 22:51, 35F

04/15 22:53, , 36F
當文詞大量進入庶民生活中,讀書音也成了通俗語言一部分時,
04/15 22:53, 36F

04/15 22:56, , 37F
讀音也跟白話音無法分離也無法歸併,兩者我們都需要.
04/15 22:56, 37F

04/15 22:57, , 38F
在同樣的字數下,語音卻增加了.
04/15 22:57, 38F

04/15 22:59, , 39F
如果有一天這語言有了完整文字,那所謂白話音沒有意義了.
04/15 22:59, 39F

04/16 01:44, , 40F
以前人很多是講台語跟客語的
04/16 01:44, 40F

04/16 01:44, , 41F
後來北京話投票表決變國語 反而取代以前的話了
04/16 01:44, 41F

04/16 02:27, , 42F
如果是在中國的投票,怎樣都不可能臺語很多人…
04/16 02:27, 42F

04/16 03:15, , 43F
北京話投票表決不是謠言嗎
04/16 03:15, 43F

04/16 03:17, , 44F
04/16 03:17, 44F

04/16 03:18, , 45F
"ptt是台灣唯一沒有特定立場的大眾論壇了只看講的對"
04/16 03:18, 45F

04/16 04:33, , 46F
不知道arnold3在說中國還是台灣 中國的話 閩南語跟
04/16 04:33, 46F

04/16 04:34, , 47F
客語人口都是少數 北京話是絕對多數因此成為國語
04/16 04:34, 47F

04/16 04:35, , 48F
詳細經過就如hazel上面推的cale大那篇有詳述
04/16 04:35, 48F

04/16 04:36, , 49F
台灣的話 被北京話取代不是因為表決 而是政府強制
04/16 04:36, 49F

04/16 08:43, , 50F
普通話的確是政治力強勢推行的,我在大陸論壇也看到不少抱怨
04/16 08:43, 50F

04/16 08:44, , 51F
文,比方說上海推行普通話,原本講上海話講習慣了的就在不爽
04/16 08:44, 51F

04/16 08:45, , 52F
了,甚至還有人羨慕講廣東話的廣東地區,受到中央的影響比較
04/16 08:45, 52F

04/16 08:47, , 53F
小.不過總體而言,統一使用一種共同語言是利大於弊,這應該是
04/16 08:47, 53F

04/16 08:48, , 54F
沒有疑義的,當然地方方言也要保存,不能斷然廢除,我在看廣播
04/16 08:48, 54F

04/16 08:50, , 55F
電台清單時,各省都有自己的方言電台.
04/16 08:50, 55F

04/16 08:52, , 56F
官方標準語言跟地方方言是可以並存的,實際上也是如此.而且
04/16 08:52, 56F

04/16 08:53, , 57F
官方標準語言是在推行上有帶點強制性手段,但在製訂過程中卻
04/16 08:53, 57F

04/16 08:54, , 58F
不是能由個人意志所決定,老蔣不能訂浙江話為官話,老毛老鄧
04/16 08:54, 58F

04/16 08:55, , 59F
也不能訂湖南話四川話為官話,能不能成為官話主要還是取決於
04/16 08:55, 59F

04/16 08:55, , 60F
客觀形勢吧?
04/16 08:55, 60F

04/16 14:16, , 61F
引cale的文章要幹嘛 這一類的在本版找neomozism大的文章
04/16 14:16, 61F

04/16 14:16, , 62F
才不會被誤導
04/16 14:16, 62F

04/16 21:30, , 63F
感謝大大讓我有更深入的了解
04/16 21:30, 63F

04/17 23:45, , 64F
投票的說法是假的 聲韻學課本有寫…
04/17 23:45, 64F
※ 編輯: PrinceBamboo (114.25.178.33), 04/18/2016 01:26:41

04/20 15:22, , 65F
康熙皇帝是第一個語音統一的領導人.
04/20 15:22, 65F

04/28 20:04, , 66F
等等, 我是不是看錯了什麼, 閩南言的文讀音其實比白讀音
04/28 20:04, 66F

04/28 20:05, , 67F
新才對, 我還是頭一次看有人說文讀音比白讀音古的
04/28 20:05, 67F
文章代碼(AID): #1N3rxHg4 (gallant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N3rxHg4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