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文景之治帶動經濟發展

看板gallantry作者 (古事記王子)時間10年前 (2014/04/09 14:52), 10年前編輯推噓27(27079)
留言106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9 (看更多)
嗯… ※ 引述《chungrew (一起去旅行吧^-^)》之銘言: : 大致同意這篇文章,但對最後一段有點意見 : 何謂『古代政府最好的策略』?我想這真的見仁見智,而且因為時空背景不同而有所變化 : 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那是亞當史密斯的古典自由主義的想法 : 但如果你有像我一樣,把亞當史密斯原文著作全部認真念過幾遍,你會發現他被斷章取義 : 亞當史密斯除了寫《國富論》,另外還寫了一本《道德情操論》,也應該拜讀一下 : 道德情操論強調以同情為基礎,並且涵蓋社會學與倫理學背景的分析與描述 : 也就是說,要玩自由市場經濟,必須要有相搭配的政治、社會、倫理的背景作為基礎; : 此外,在亞當史密斯的時代,至少在英國,是一個中小企業與作坊林立 : 市場相對自由開放的時代,也就是說,相對來說資源的取得和分配較為公正 : 用經濟學的話語來講,就是較為接近『完全競爭市場』 : 完全競爭市場,是所謂的『市場機制』能夠充分發揮功能的唯一背景 : 問題來了,假如這個市場不是完全競爭市場呢?市場機制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 : 所謂的自由放任,也就不一定是良藥,很可能是泄藥,甚至是變成毒藥。 : 最好的例子,就是明朝,明朝中後期,整個市場不是管的太嚴,而是太鬆。 : 明朝的商業稅,稅率極低,洪武皇帝朱元璋訂下來的祖制是千分之三,低到不可思議。 明朝幾乎不收商業稅,這點幾乎是共識。明朝的財政稅收管理幾乎沒有利用到當 時蓬勃的工商業活動,這也很多人提過了。不過政府對工商業活動的統制力量是高還 低,和這股統制力對工商活動本身是利還弊,是兩個相關但不相同的問題。 我們所謂的經濟,其實就是如何配置資源,使效益最大化的理想狀態。但是所謂 效益其實也有許多種,一般我們可能要求所有的效益都最大化,但在具體的時空脈絡 中,不同的效益之間是有優先順序的,那就有了戰略考量,我們專注的就不是所有效 益的最大化,而是讓最要緊的部門效益最大化。 這樣講好像很抽象,但我們只要想一下戰時經濟和非戰時經際間的差別就好了。 在一戰以後的總體戰時期,攸關一國存亡的軍火絕對是最優先順序,這時候其他的民 生物資自然減產,因此目的導向的效益開到最大,但整體的經濟活動是萎縮的。但又 不得不如此。二戰時期的德國和日本其實就都因為動員來生產軍備的工業產能不夠而 被盟軍物量壓垮。相對來說,有計畫經濟經驗的蘇聯遭入侵後動員的就很徹底,雖然 工業勞動人口只有德國人的一半,但在幾乎所有類別的武器生產量上都超過德國。 我們回來講明朝。明朝並沒有遭遇到同等量級國家間的生死戰,有也是南明時期 的事。明朝也沒有身處於像歐洲那樣的多元權力體系中,經常為了權力平衡而開戰。 明代的戰亂相對於其國家的規模,對明代國家的威脅性實在偏低,不比歐洲國家經常 要付出與國家規模不相稱的財政努力來打仗。下面這篇文章大概討論比較了一下歐洲 國家和明代中國的戰費,明朝的戰費其實是偏低的。明朝也很少像歐洲那樣戰爭動輒 打上數十年,一打就遷動全歐洲甚至全球地圖的世界大戰。 http://www.ptt.cc/bbs/gallantry/M.1368933253.A.68F.html 我要說的是,對當時歐洲國家來說效益最大化第一順位的或許是戰爭,但對明朝 來說應付戰爭就不需要那麼多努力,儘管以必要性支出而言前近代國家花最多錢的都 是軍費。 所以我們要轉到第二個問題上來。明朝沒有因為戰爭而加深對工商業的控制力, 但明朝也沒怎麼因為經濟或工商業的理由去強化這股控制力;明朝的經濟政策,如果 說他有一貫性的話,主要是集中在鹽政和茶馬貿易上,換言之是完全壟斷鹽的生產, 以及部份壟斷茶的生產(僅有川陝兩省)。而在更基本的,一般說來我們認為現代國家 都具有的,如貨幣政策、中央銀行體系、工商貿易法規、基礎建設等等,明代幾乎是 通通付之闕如,偶有干涉,介入的程度也相當低。 但在提出明朝對於工商業的鼓勵奬掖過低之前,我還是要回到上篇文章裡提到的 更原本的問題,那就是究竟政府介入能帶來更大的效益,還是不介入的整體效益更大 。我們大概可以確定明朝因為始終對本國經濟的干涉不大,控制力不夠,所以一旦遭 遇超出其能力規模的戰亂就滅國了。但以明代政府曾經介入的幾個案例來看,國家介 入後產生的經濟效益如何,實際上有相當大的疑問。 以鹽政,也就是鹽的專賣制度來說,生產管理和配銷上的問題就層出不窮。明代 鹽政繼承了宋代的開中法,商人在邊疆繳納糧食或銀兩交換鹽引,憑鹽引兌取食鹽, 至指定的行鹽地區販賣。明中葉以後有所謂的「鹽引壅積」的問題,發行的鹽引過多 ,鹽產量卻跟不上需求,拿到鹽引的商人只好排隊等候,稱為守支,有些一守支就是 幾十年,甚至祖傳於孫還等不到的。承平時期尚可怠慢,但一旦邊情緊急,急需大筆 物資現款,政府又另開一條後路稱做「存積鹽」,不用等待,但鹽引價格更貴。結果 是一般須守支的「常股鹽」的鹽引沒人要,價格直線掉。 從根本來說,明政府要嘛減少鹽引的發行,要嘛需增加鹽產量,取締私鹽只是支 微末節。但以明代對人民人身的控制力而言,對專職煎鹽的所謂「竈戶」都不怎麼能 掌握其戶口實數,要強制增加生產就更難了。政府實際上也無法管控商人向竈戶收取 的食鹽數量,因此實際上也不是食鹽的生產不足,而是當商人以高於政府定價的價格 收買食鹽時,竈戶會優先供貨給商人而不是政府。 茶馬貿易也有類似的激勵不足的問題;川陝種茶大概成本偏高,經營者頂多滿足 政府課額就不願再多生產,競爭不過內地好比說湖廣更便宜的私茶;而私茶貿易也使 得官售的茶價偏高,少數民族寧買私茶不買官茶的帳。 茶與鹽的專賣還有許多重要細節,此處不能詳述;但總的來說,從明朝政府行政 機構的有限效率看來,別說是一開放私營就顯得競爭不過,就是不開放而趕不上一般 私營經濟的需求。就是再多介入其他品項的專賣,大概也不會有更好的下場。 實際上,不說專賣,就說單純的商業稅收好了,經營一個定點的稅務機構所花費 的往往比所收到的稅還多。明初廣設的河泊所和竹木抽分局數以百計,但到明末真正 在經營的一雙手就數得完,原因無他,決大部份是賠本生意,入不敷出,當然也就經 營不下去。 我們還可以拿基礎建設來說,主要是橋梁道路;這方面明朝政府就認份多了,幾 乎無所建樹,連邊疆要地的橋梁也經常見到當地耆宿僧道豪紳大家集資自掏腰包蓋橋 的。明代並不是見不到好的交通系統,如川北的石鋪路面就很精緻,但與明政府沒什 麼關係,大概還是私人去維持的。其實18世紀的歐洲,政府也是鼓勵私人去蓋公路, 給予他們設站收過路費的特權,而不是政府下去經營。 大運河也是交通系統,不過其問題也很多,大抵也是因為政府控制著軍戶強制勞 動,因而激勵過低,效率也就有問題;而運河又優先運送漕糧,因此私人船運被耽擱 的情況經常發生,對私營經濟的好處是有,但未必能說有多大。而運完漕糧後空船返 程,其實也是種浪費。明政府為保證漕糧能運到額定數目,只讓軍戶有限度的夾帶私 貨──不能完全禁止,因為軍戶必須藉此謀生,否則無法應役、無法賠累船隻漕糧的 損耗,要鬻妻賣女的。 最後再簡單提一下貨幣政策。明初寶鈔的信用一開始就被破壞掉了,後來民間也 未再恢復。而制錢,也就是銅幣,明代人算是很清楚一般民間所用的制錢不在政府控 管中。譚綸就說「今錢惟布於天下,而不以輸於上,故其權在市井」。但是政府鼓鑄 銅幣需有銅本,銅本若非開礦,就要以銀購買,而這種經營方式並不總是能得利。明 代開局鑄錢時停時興,賺賠並不穩定是也。到明崇禎末才真正認真想要銷毀古錢全歸 政府鼓鑄,但沒多久就亡國了。 請循其本。我們已經知道,以明代中國對經濟的認知和意識形態而言,很難說會 有對工商業有利的政策出台(儘管這未必是錯的,因為人生在世食衣住行,糧食、燃料 、纖維、建材,在過去幾乎都要依靠土地產出;有土斯有財,重農、重本抑末本來也 就很合理,剩下了不起就是如何適當調控物價物流的問題),更別說政府機構的效率實 在也很低下,別說與民爭利,就是本來有利的一經營下去反而就虧了。政府當然還是 能強制介入,或許還能靠這些資源維持政權,但若要說到讓所有經濟效益都放到最大 、建立近代的經濟體制,還是勉強了些。 : 而到了明朝中後期,特別是嘉靖以後,商人勢力大幅度的膨脹,身分地位也大幅提高 : 官宦子弟,要不然受到商人資助,又或者自身就是商人家族出身,例如王崇古、張四維 : 捍衛商人利益的官僚,反對任何形式的商業加稅或攤派,美其名『不與民爭利』 : 自由放任的結果,是朝廷對商業完全沒有著力點,既無法從繁榮昌盛的商業中課稅 : 更完全沒有辦法介入市場之中,調節市場機制,只能坐視物價的波動上下起伏 : 承平日子還好,一但似上災荒,水災、旱災、蝗災、地震、瘟疫,導致糧價飛漲 : 政府幾乎是完全束手無策,朝廷沒錢,所以賑災銀子遠小於所需要的數目 : 朝廷沒有糧食,僅有的糧食還要漕運到京師,根本不可能開倉放糧或賑災 承上,因此這實際上不是財政體制的問題,而是生產的問題;生產不足或者生產 已達上限時,投入貨幣只是引起通貨膨脹而已。而在過去幾乎所有生產都靠土地來產 出時,生態環境就制約了生產的上限。而中國因為沒有海外殖民地,是很難緩解這層 制約的。 : 一但民變或者是叛亂,政府也很難迅速作出應對,同樣是因為沒錢,沒錢當然不好辦事 : 明神宗萬曆皇帝有想到這個問題,他派太監去當稅監,想辦法抽一點商業稅, : 但後果大家都知道了,大家把此舉罵成亂政甚至是暴政,在文官集團反對下不得不停止。 : 最後,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天災?貪污?疾病?流寇?農民軍?關外滿清? : 我覺得都不是,許多朝代都有貪污,但未必就很快滅亡了 : 但沒錢的政府一定會滅亡,因為財政為庶政之母,錢是政府運作的血液, : 舉例來說,為什麼明朝常常催促前線將帥儘速決戰,就是因為錢糧沒辦法支撐持久戰。 : 那奇怪了,滿清這麼小都可以持久,大明上億人口無法持久,是什麼道理? : 就是這個道理,畸形的市場運作,導致資源無法轉化為總體的實力和戰力。 : 沒錢,是注定滅亡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79.43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gallantry/M.1397026357.A.85B.html

04/09 14:53, , 1F
寫半天感覺還是沒完全表達好 晚點再看看有沒要補充的
04/09 14:53, 1F

04/09 15:23, , 2F
其實人只要有錢就會搞怪,重農抑商的目的還是為了權力
04/09 15:23, 2F

04/09 15:24, , 3F
人的慣性思維難以改變,即使是現代社會
04/09 15:24, 3F

04/09 15:24, , 4F
還是有不少人信仰金本位跟重商主義那套
04/09 15:24, 4F

04/09 16:21, , 5F
推,因為我對明代不夠熟,想請問一下明代沒有像宋代監當
04/09 16:21, 5F

04/09 16:22, , 6F
官這一類深入各地方的徵稅體制嗎?
04/09 16:22, 6F

04/09 16:38, , 7F
有茶馬司 鹽課司 冶鐵所 河泊所 竹木抽分局等等 但我
04/09 16:38, 7F

04/09 16:38, , 8F
對宋也不熟 不知道有無可比性
04/09 16:38, 8F

04/09 17:28, , 9F
所以就是說,明朝政府真的沒什麼效率......
04/09 17:28, 9F

04/09 17:38, , 10F
政府本來就沒甚麼效率,古代政府的效率更低
04/09 17:38, 10F

04/09 17:40, , 11F
宋朝的經濟我也不熟,不過我知道宋朝士人政策較為圓滑
04/09 17:40, 11F

04/09 17:44, , 12F
明朝的問題就是政府到底是管還是不管沒有一個標準
04/09 17:44, 12F

04/09 17:44, , 13F
一個正常的商人不怕政府管,而是怕政府亂管
04/09 17:44, 13F

04/09 17:45, , 14F
就如同台商去中國,不怕當地的法令,但是怕當地的勢力
04/09 17:45, 14F

04/09 21:54, , 15F
蘇聯德國的例子似乎不是那樣
04/09 21:54, 15F
德蘇兩國勞動人口(每單位為百萬人,http://tinyurl.com/wyjt3): 1941 42 43 44 45 德 16.4 16.2 16.8 18 缺 蘇 11 7.25 7.7 9 12.4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litary_production_during_World_War_II 上面是軍事生產量。我們看德蘇就好。戰車與自走砲有兩個數據。 戰車與自走砲 火砲 迫砲 機槍 軍用卡車 蘇 105,251/92,595 516,648 200,300 1,477,400 197,100 德 67,429/43,920 159,147 73,484 674,280 345,914 戰鬥機 攻擊機 轟炸機 運輸機 教練機 總計 蘇 63,087 37,549 21,116 17,332 4,061 143,145 德 53,215 12,539 18,449 3,079 11,546 119,307

04/09 22:23, , 16F
這些數據不能解釋蘇聯動員很徹底 德國動員不徹底
04/09 22:23, 16F

04/09 22:24, , 17F
德國武器的質量比蘇聯高很多 製造工時也差很多
04/09 22:24, 17F

04/09 22:25, , 18F
只看數字不能得知真因
04/09 22:25, 18F

04/09 22:26, , 19F
一台虎式可抵三台以上的t-34
04/09 22:26, 19F
所以虎一和虎二生產了多少?加起來不到兩千輛。T-34卻是五萬七千多輛。這決 不是一句工時長就可以打馬虎眼過去的。 蘇聯戰鬥車輛的生產:http://ppt.cc/7WgA 德國戰鬥車輛的生產:http://ppt.cc/~8hH

04/09 22:33, , 20F
德國動員本來就不徹底了 武器數字還是1944年真正動員
04/09 22:33, 20F

04/09 22:34, , 21F
以後才攀上來 真的動員的話武器也是以精簡零件好生產
04/09 22:34, 21F

04/09 22:35, , 22F
為主 生產工時長反映的就是根本沒做好動員
04/09 22:35, 22F

04/09 22:36, , 23F
再對比能源產量跟消耗就更明顯了 德國除了原油外能源
04/09 22:36, 23F

04/09 22:37, , 24F
產量都比蘇維埃還多得多 但武器生產量不過如此 顯然
04/09 22:37, 24F

04/09 22:38, , 25F
這些能源並沒有集中到武器生產上 和蘇聯比當然不徹底
04/09 22:38, 25F

04/09 22:43, , 26F
蘇聯的史達林打下了蘇聯工業化的基礎,一開使情況很艱難
04/09 22:43, 26F

04/09 22:45, , 27F
不但以農業結社大量輸出農產品,也強迫勞動了許多人進行
04/09 22:45, 27F

04/09 22:47, , 28F
重工業的建設,這期間死了相當多的人,但二戰結束後冷戰時
04/09 22:47, 28F

04/09 22:48, , 29F
代開啟,在高壓的統治下美蘇一直進行科技上的軍備競賽
04/09 22:48, 29F

04/09 22:55, , 30F
蘇聯在軍事上的成就和科技一直和美國競爭,就連中共都得
04/09 22:55, 30F

04/09 22:57, , 31F
求教於蘇聯,和蘇聯合辦理工學校.到現在的遼寧艦都是從
04/09 22:57, 31F

04/09 22:58, , 32F
德國戰車又不只虎式XD 難道你以為T-34可以1對1對付其他德國
04/09 22:58, 32F

04/09 22:58, , 33F
戰車? 只用數量看不出甚麼的
04/09 22:58, 33F
所以您想說啥?一般說來不同量級的戰車本來就不適合拿來比較,但就拿中戰車 來說,三號和四號無論是裝甲還是火砲,對上T-34根本沒甚麼優勢,產量也遠比T-34 少,加起來不到三萬輛,沒一打二的質量根本平衡不了戰力差距。 我也請您把注意例從德國的質量優勢移開(其實沒多大),仔細比較一下前文說過 的勞動人口、能源生產和最後轉換出來的軍事生產差距。這個差距用一句質量優勢來 說明太薄弱。

04/09 22:59, , 34F
烏克蘭買來的,冷戰時期蘇聯的GDP一直被低估.因為美軍的
04/09 22:59, 34F

04/09 22:59, , 35F
最明顯的例子 德國戰車幾乎每車有無線電 蘇聯只有長車有
04/09 22:59, 35F

04/09 23:01, , 36F
甚至連鋼板強度都不同 蘇聯號稱能擊穿自己的鋼板厚度
04/09 23:01, 36F
還有 36 則推文
還有 3 段內文
04/10 13:14, , 73F
如果討論的是英荷等成功得多的國家那又是另一番光景
04/10 13:14, 73F

04/10 13:21, , 74F
不管是破100%或90%,都是很爛的國家! 表示只想要人民對統治
04/10 13:21, 74F

04/10 13:22, , 75F
者賣命,卻不建設,任由人民自生自!
04/10 13:22, 75F

04/10 13:22, , 76F
你不覺得拿明朝跟一個非常糟糕的西班牙比,然後說它並不糟
04/10 13:22, 76F

04/10 13:23, , 77F
這推論有點吊詭嗎?
04/10 13:23, 77F

04/10 13:27, , 78F
西班牙的情形是您問我的呀
04/10 13:27, 78F

04/10 14:21, , 79F
哈哈!至少不是最爛,只有更爛!古王子大概想表達這點
04/10 14:21, 79F

04/10 14:25, , 80F
西歐國家大抵也都是借債打仗 只是沒西班牙頻繁而已 如
04/10 14:25, 80F

04/10 14:26, , 81F
過說軍費大過收入就是爛國家 那西歐國家全都在比爛
04/10 14:26, 81F
我想可以討論的點很多,當然我們有個可以歸結的結論討論比較不會失焦,但是 如果聚焦全在結論上而忽略證據和推論的過程,那是另一種失焦。看起來有人是對我 的個人意見不以為然啦,我是建議拿證據講道理來駁一駁,讓大家多接觸一點資料和 學理比較好。

04/10 20:32, , 82F
說的沒錯啊 所以要比較德蘇動員 也不能只比最後的數量 還是要
04/10 20:32, 82F

04/10 20:33, , 83F
看整個過程
04/10 20:33, 83F
看過程的話結論更明顯而已。 各年度德軍備產量:http://ww2-weapons.com/History/Production/Germany/ 各年度蘇軍備產量:http://ww2-weapons.com/History/Production/Russia/ 蘇聯幾乎是在東線開打第二年(1942)產量就到頂了,而德國到43年才開始大幅拉 高,44年產量才到頂。蘇聯在42年一年的火砲生產量就已經是整個戰爭期間德國總生 產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了,這種產能還一直保持到43、44年。

04/10 21:18, , 84F
大推。你談的很細緻,論述的相當有條理
04/10 21:18, 84F

04/10 21:19, , 85F
國家要不要介入市場運作?介入程度如何?以及如何介入?
04/10 21:19, 85F

04/10 21:20, , 86F
其實是不同層次的問題。這點來說,宋朝比明朝做得好
04/10 21:20, 86F

04/10 21:21, , 87F
不過整體而言,我認為明朝這種介入程度過低以至於公共財
04/10 21:21, 87F

04/10 21:22, , 88F
這不叫過程吧XD 42年蘇聯還是在節節敗退中 損失很大 武器落入
04/10 21:22, 88F

04/10 21:22, , 89F
提供不足的弊害更大。如果從另一個面向來說,其實利稅
04/10 21:22, 89F

04/10 21:23, , 90F
敵手很多 被擊毀也很多 蘇聯當然拉高產能啊 相反德國節節勝利
04/10 21:23, 90F
好嘛,拉高產能不叫動員,那叫甚麼。德國打得很順,產能不高,不叫沒動員叫 甚麼。別老在顧左右而言他。

04/10 21:23, , 91F
很多被私人官僚所賺走。像明代地方官僚私設鈔關等等。
04/10 21:23, 91F

04/10 21:24, , 92F
甚至可以繳獲蘇聯武器來用 損失也不多 那麼德國幹嘛做武器?
04/10 21:24, 92F

04/10 21:25, , 93F
他不需動員啊 他動員反而浪費資源不是? 二戰武器進步很快
04/10 21:25, 93F

04/10 21:25, , 94F
他一開始就做一堆武器 到時候落伍了 這些不都浪費掉?
04/10 21:25, 94F
喔是喔,德國沒有蘇聯那樣充分動員,我一開始不就這樣說了嘛。

04/10 21:30, , 95F
看看你的原話吧 你可以說德國動員不足 但絕不是用武器數量來
04/10 21:30, 95F

04/10 21:31, , 96F
證明 後期德國要動員 可是工廠被盟軍炸了 所以你要怎麼證明
04/10 21:31, 96F

04/10 21:31, , 97F
是動員不徹底 還是動員了沒用?
04/10 21:31, 97F
動員當然有用啊,因為盟軍戰略轟炸的高峰是1944年,德國武器產量的高峰也是 1944。問題是德國的油源被切斷了,沒油的話生產再多飛機坦克也是開不動的。 我都不好意思說德國動員不足在其他幾個歷史群組版其實討論到爛了。像鋁這種 飛行機工業的重要原料在戰爭前期的德國還被拿來做鋁梯,這點我在戰史版看到的吧 好像。鋁可是超貴重的原料哩,當時最大產地只有加拿大和美國,其他國家地區都是 不能自給的。 再說動員足不足本來就是相對而言,工業人口多的國家相對來說更能動員,而農 業人口須維持農業生產否則難以自給的話能動員也是有限的,德國就有點這種問題, 日本這種問題則是更嚴重,導致全國人口雖然很多,實際上能抽調來打仗卻有限的很 ,比其他國家動員的兵力都要少得多。但是日本有沒有動員?其實37年日本經濟就進 入戰時管制體制了。

04/10 21:34, , 98F
你說德國被盟軍壓垮 是因為動員不足所致 這根本是從結論亂推
04/10 21:34, 98F

04/10 21:35, , 99F
原因嘛XD 所以才說好好了解過程是很重要的 別老看數字
04/10 21:35, 99F

04/10 21:38, , 100F
這就像一個人很節儉 你就斷定他沒有錢 這沒道理啊
04/10 21:38, 100F
您連數字都沒看,是了解甚麼過程了。數字看完後您自己不也承認德國沒有蘇聯 那樣充分動員。還說個毛。 ※ 編輯: KoujikiOuji (1.162.59.230), 04/10/2014 21:47:05

04/10 21:46, , 101F
不需動員 動員產能比差 跟動員不足 這是三碼子事 不宜混為一談
04/10 21:46, 101F

04/10 21:50, , 102F
結果-原因不是一對一關係 武器少-動員不足 不是唯一解
04/10 21:50, 102F

04/10 21:51, , 103F
武器少-不需大規模動員 武器少-動員產能比不足 都是可能解
04/10 21:51, 103F

04/10 21:53, , 104F
需要大量武器時卻不動員才叫動員不足
04/10 21:53, 104F

04/10 21:53, , 105F
不需大量武器而不動員-這叫不需要 不必要動員
04/10 21:53, 105F

04/11 21:18, , 106F
推。看王子文章長見識
04/11 21:18, 106F
文章代碼(AID): #1JHEurXR (gallant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JHEurXR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