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大家認同韓愈排斥佛老思想的觀點嗎?

看板gallantry作者 (洞澈光明)時間12年前 (2012/02/04 07:11), 編輯推噓8(808)
留言16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7 (看更多)
※ 引述《allgod (歐尬德)》之銘言: : ※ 引述《hariseb (hi)》之銘言: : : 最近看了古文觀止收錄的幾篇韓愈的文章 : : 有提到他排斥那些佛道的思想 : : 他說 士農工商在社會上都各司其職從事生產 : : 但佛道的出家人卻沒有 而是靠其他人的供養 : : 直到現代也是這種狀況 : : 雖說人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或有人說宗教有穩定人心的作用 : : 但斂財、醜聞、干涉政治等等的也很多 似乎漸漸失去應有的功能 : : 這時候就覺得 韓愈真的蠻中肯的 : : 不曉得大家怎麼看待他的觀點呢? : : 聽說他當時還因勸諫皇帝不要迎佛牙 差點被殺 : : 可是佛教不是倡導不要殺生的嗎? : 對了藉這篇,問有沒有人能解說佛教的供養教義是怎麼回事? A.前因 佛教僧人類似國家支持的運動員 人生主業就是訓練訓練再訓練 僧人也是如此 (正常僧人一天修四坐到六坐約八到十二小時 還加早晚課等) 而供養之始 應該來自印度的沙門思想 當時的沙門不管哪個宗教 托缽者相當多 苦行也眾 B.起源 佛陀創教後教團也是以出家的沙門為核心 其生活方式相當清苦 不能擁有除了三衣一缽與濾水器等 若干野外求生小工具外任何財產 平常一日只能乞食一次 並在日中前平分食物並進食 (樹下一坐 日中一食) 並在一年中多半在野地過夜(除夏安居雨安居兩個時期) 為了確保僧團絕對發起遠離輪迴的慾望 僧人的戒律中 有不能營生 不能持捉金錢等禁止規定(可參四分律) 在這種情況下 對於僧團乞食時的供養就相當重要 (否則僧團就餓死無法修行了) 所以在對白衣的要求中(受三皈依的佛教徒) 就有承事僧人這項 C.佛學 再從教理面上 可分兩點說 其一.布施 佈施不只使福報增長 還能同時修捨心 慈心 是相當好的修行法門 而因對象不同 對於上位者的佈施 稱供養 供養除了有佈施的好處 還多修了一分恭敬心 更加好 而如果對於聖者的供養 不拘甚麼 即使是極小的東西如一杯清水 都已種下未來的善因 (這涉及業種論 如有機會再行說明) 故經中有供花供燈等等不同福報的記載 第二.業的共 業的共跟共業不同 乃指眾人共同發心完成一件事 並參與部分 那他也是完成了整件事 所以如果能在一個人刻苦修行的過程中 基於支持他修行成就而給予幫助 那在他修行成就時 這個善業也是支持者共同造作的一部分 D.流變 一.金錢 在後期的教團分裂中 曾為持捉金銀戒引發重大爭執(透過淨人與否) 幾乎從政治風暴變成歷史慘劇 (一方說動國王調動大軍來殺 幸而未動手) 此後大眾部的教派(大乘前身)多半不持此戒 而漢傳佛教在小乘三宗斷絕傳乘後 能看到持金銀的比丘比丘尼已經是常事 在當前台灣寺院中的僧尼多半每月會發給單金 (極少 一個月只有一百五十元或兩百元 以防看病需求) 所以也是不持者為多數的 但是也有一些寺院自我要求 所有金錢僅透過淨人處理 不只銅板鈔票不能碰 金融卡信用卡都不能碰 要求相當嚴格 隨著時代改變 台灣托缽的僧人也不再乞討的到飯菜 過路的行人多半都把銅板投入缽中 (泰國的托缽僧還能乞討的到食物的) 要實行不持捉金錢 也有相當難度 二.安居 古代印度僧團除了旱季過熱時安居兩月 雨季無法行走時安居兩月外 是不斷在村落邊緣的林野移動的 但是傳到中國後 不僅因為氣候跟印度有別 兩安居不知如何處理 也發展出了常住的文化(民主選舉住持 再由住持分派職司等) 既然不住曠野而住寺廟 那沿門托缽為主的飲食方式 也轉為大寮統一煮菜共同進食為主 這時候的飲食來源就轉為 A.寺產收租 B.法事禮金 C.信徒功德金 了 但是收入仍屬於僧團不屬個人 (雖持捉金銀但仍無私產) 到了排佛運動開始後 僧人接受供養金而活命倍受攻擊 (其實她們的本業就是修行而非營生 這種攻擊也欠公允) 所以從百丈禪師開始 為了扭轉社會觀感 而放棄佛陀禁止營生的戒律 開始自己耕田種菜 這個決定除了在後世也有不少寺院加入外 在教內教外的評價可說兩極 E.結論跟小比較 佛教的供養從一開始的支持教團生活的食物 到現代買食物與生活必需品的金錢 中間經歷了歷史的流變 與教理與世俗的拉鋸與妥協 至於當今常見的僧人募捐蓋醫院蓋大佛救流浪狗等 並不屬於供養的範疇(應該算號召佈施) 此外佛教的供養比較接近一個法門 而佛教的修行法門成百上千 端看各人的的需求跟適性 並不具宗教中行為要求的特色 (承事僧人不等於固定在收入中撥出多少金額來供養) 而在理財建議裡的則是佈施的部分 佛陀建議一個人的收入四分之一使用 四分之一投資 四分之一存起來 四分之一佈施 對象是有需求的人 天主教基督教有十一奉獻 這個對象是教堂 (用於人事費用活動費用與濟貧等方面) 而回教亦規定的每年四十分之一收入要用於濟貧 對佛教所知稍多 故偏向佛較部分發言 其他宗教或比較宗教的部分 就等版上其他先進補上了 以上是一點淺見 : 最近讀法華經,看到裡面也一堆篇幅在談論供養 : 可以確定的是這早在法華成文之前就是長久傳統了 : (我佛教經典讀不多,也不知道是多久) : 不左轉佛學版是因為要聽到站在歷史社會角度下的宗教過程 : 也不只佛教,只要是宗教都有供養問題,例如捐獻 : 供養在宗教是怎麼出現的呢? : 我只想得到可能是古代的祭司制度遺留演變 : 有能力與神靈溝通的人等於掌握了知識,掌握了社會與經濟權力 : 另外越研讀宗教越覺得神奇,這是巧妙的心理機制,好像該往心理學與人類學探求 : 例如說宗教的第一個前提就是「信」,而這個信本身即有穩定人心的作用 : 不論是相信或信仰皆是 : 而在理性與非理性間界定十分的不可靠,兩者根本毫無界線 : 我有時候都很想問那些宗教大師他們是精神錯亂了(無貶意,但我想不到更好的詞..) : 還是要騙人?還是真的得到神諭? : 不過這實在是信者恆信阿 : 補充我去寺院道場的經驗,正派出家人確實挺奉行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 : 每天都在做粗活還有種菜打雜(也可能我接觸的師父地位都沒很高= =?) : 但供養這東西是不分正不正派都有的 即使這些近乎苦行的道場宗派亦是 : 要批判這之前得先確定自己批判的是什麼 : 是假供養之名斂財?還是供養本身?批判的是道德問題還是制度問題? : 如果是制度問題,在這之前得先了解為何有這制度比較好 : 韓愈與馬丁路德不同的地方是,他們同樣像是掀起了宗教改革 : 但後者瞭解他所批評的對象是什麼,但韓愈不懂 : 這個古代憤青最後也難怪走上失敗的路子了 -- 散布星辰 北半的綠意 一如紡輪日夜繚繞 新春的色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237.64 ※ 編輯: visorkk 來自: 114.42.237.64 (02/04 07:26)

02/04 08:53, , 1F
02/04 08:53, 1F

02/04 09:17, , 2F
推,謝謝分享
02/04 09:17, 2F

02/04 10:02, , 3F
02/04 10:02, 3F

02/04 11:02, , 4F
天主教沒有十一奉獻,通常新教才有...
02/04 11:02, 4F

02/04 12:40, , 5F
現在有沒有不清楚 但以前有 而且還有很多筆
02/04 12:40, 5F

02/04 12:42, , 6F
打從猶太教就有十一這玩樣 雖然和公教不太一樣
02/04 12:42, 6F

02/04 12:44, , 7F
什一稅tithe 歐洲教會向居民征收的一種稅捐 且大小不一
02/04 12:44, 7F

02/04 17:04, , 8F
天主教沒有十一? 我曾在德國巴伐利亞區域工作,同事還有人在交
02/04 17:04, 8F

02/04 17:16, , 9F
大推
02/04 17:16, 9F

02/04 20:13, , 10F
十一聖經上就有啊?所以天主教對此經文有不同解釋?
02/04 20:13, 10F

02/04 20:41, , 11F
現在確實沒有.
02/04 20:41, 11F

02/05 00:22, , 12F
推, 簡單明瞭!
02/05 00:22, 12F

02/07 23:34, , 13F
02/07 23:34, 13F

02/27 23:22, , 14F
人類的身體要維持的下去就是得吃,所以乞食主要是為了養這個
02/27 23:22, 14F

02/27 23:23, , 15F
身體,如此才能修法,但有的人會故意找有錢人乞食,但也有尊者
02/27 23:23, 15F

02/27 23:24, , 16F
專門向窮人乞食的
02/27 23:24, 16F
文章代碼(AID): #1FB6c-BH (gallant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7 篇):
文章代碼(AID): #1FB6c-BH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