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小非老師說《左傳》故事──鄭莊公與共 …

看板gallantry作者 (非也)時間13年前 (2011/05/18 20:02), 編輯推噓29(29032)
留言61則, 2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8 (看更多)
http://www.wretch.cc/blog/notyet/7477511   家裡如果有《古文觀止》,翻開第一篇文章就是〈鄭 伯克段於鄢〉。這段文章是節取自《左傳‧隱公元年》。 故事的主角,是鄭莊公跟共叔段。這兩兄弟的故事,說明 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命運影響有多大。   他們的爸爸是鄭武公,鄭武公名叫掘突,是鄭國的第 二任君主。初代鄭桓公名叫友,是周宣王同母所生的弟弟 ,鄭武公是他的兒子。   鄭桓公受封於鄭,是在周宣王時的事。他們的父親周 厲王是個暴虐的君主,人人都受不了他,紛紛批評他的暴 政。周厲王想了個很「聰明」的方法,就是立法:批評周 王的人都要受到刑罰。這方法一用出來果然很有效果,沒 有人敢批評周厲王,甚至在路上相遇也不敢交談。所謂「 道路以目」,都用眼神來交換訊息。   到了最後,所有的人忍無可忍,合力推翻周厲王,將 他流放到一個叫做「彘」的地方。幾位賢明的諸侯合力治 理朝政,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這段時期就叫做「共和 」。後來周宣王長大了,諸侯覺得他比老爸厲王要來得長 進,就擁戴他做了新的天子,而他也真的很爭氣,周朝在 他的帶領下國勢再度強盛,歷史上稱做「宣王中興」。   周宣王死後,周朝交到了他的兒子宮涅的手上。這個 宮涅,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周幽王。他寵愛一名美女,叫做 褒姒。事實上褒姒真實的名字已經沒人知道了,褒是她的 母國,姒是她的姓,沒有一個字是她的名字。   這個褒姒長得十分美,可是不愛笑。周幽王為了要逗 她笑,想盡了各種方法,有一天,某種方法居然奏效了。   原來周朝就在邊境靠近北方的地方設置了「烽火臺」 ,烽火臺是由狼糞堆成,一有戰爭就點燃狼糞。狼糞的煙 很濃,可以直上雲霄,又叫做「狼煙」。在附近駐守的人 看到了,也點燃當地的狼煙,這樣一個一個傳遞下去,彼 此守望,可以用於求救,也可以用來示警。在當時周朝首 都鎬京也有這麼一個烽火臺,鎬京的烽火臺一點燃起來, 天下諸侯都知道首都危急,就會前來救援天子。   這位姬宮涅先生,為了看到褒姒笑,想破了頭,某天 他突然靈光一閃(或說是突然卡到陰也行),想到燃燒狼 煙來戲弄諸侯。果然狼煙一燃,天下諸侯都慌慌張張帶了 軍隊跑來,可是到了鎬京一看,這不是平平靜靜什麼事都 沒有嗎?這下他們就愣了,這是怎麼回事?   他們愣了,褒姒就樂了。只見烽火臺上褒姒笑得花枝 亂顫:「哈哈哈……他們那樣子好矬好蠢啊……」周幽王 看到褒姒笑了,他也樂了:「終於看到妳笑了,我就知道 ,這方式一定有用。」於是我們的周幽王姬宮涅先生也樂 了。   他們樂了,天下的諸侯卻怒了。大約大罵其髒話者有 之,問候姬宮涅先生及褒姒的老娘者有之,搖頭歎息者有 之,含怒不語者有之……總之他們不再相信這個他媽的周 天子了。   周幽王太愛褒姒了,他決定立褒姒所生的兒子伯服為 太子。可是他已經有太子了,太子名叫宜臼,他的母親是 申國的公主,也是周幽王的元配。因此太子的外公申侯知 道周幽王打的如意算盤後,十分生氣。申國並不是一個很 大的國家,兵力有限,因此申侯向北方的犬戎借了兵,攻 破了鎬京。   周幽王發了慌,點燃了烽火臺要向天下諸侯求救。可 是沒有人要理他,他們說:「這個姬宮涅又在騙人了。」 沒有援兵,犬戎長驅直入,幽王跟褒姒都死了,周朝就這 樣斷送在他的手上。   在諸侯之中,有兩人挺身而出,從混亂的戰爭中救出 了周幽王的太子宜臼,將他帶到雒邑。宜臼即位,就是歷 史上的周平王,因為雒邑在鎬京之東,所以之後的周朝又 叫做東周。   這兩位諸侯,一位是晉國的晉文侯,晉文侯名叫仇, 他的命名以及晉國的故事有機會還會講到;而另一位就是 鄭國的鄭武公。   鄭武公在東周初期,就是一個這麼重要的人物。他保 護並輔佐著周平王,因此周平王也十分信任他,讓他擔任 自己的「卿士」,在身邊輔佐著他。   鄭武公跟堂兄幽王一樣娶的是申國的公主,算起來可 能是幽王的正妃的姐妹,歷史上稱為武姜(所以鄭武公跟 周幽王是堂兄弟兼連襟)。跟褒姒一樣,「武姜」也不是 她的名字。「武」是丈夫的諡號,她也沿用下來;「姜」 則是她的姓。這位武姜,就是鄭莊公跟共叔段的母親。   這位母親的偏心是很有名的。鄭莊公名叫寤生,這名 字是因為他出生的時候胎位不正,本來應該由頭出來才安 全,他卻由腳先出來。這種情況現在叫做逆胎位,在以前 就叫做「寤生」。他的弟弟段出生的時候十分順利,所以 叫做「段」,「段」這個字有迅速、順利的意思。   這兩兄弟,從取名字就已經不公平。鄭莊公出生的時 候,因為胎位不正,讓武姜受到了驚嚇,所以從他小時候 武姜就不喜歡他,而偏愛段。在立太子的時候,寤生作為 嫡長子,有名正言順的繼承權,武姜卻一心想立段,幸好 鄭武公堅持,才沒讓武姜得逞。   武姜的偏心,是十分明顯而露骨的。一個是做什麼都 不順她的眼,一個是恨不得給他全世界。寤生的少年時代 ,是怎樣度過得不到母愛的痛苦,我們很難想像。還好還 有一個愛他的父親,保護他,給他溫暖。鄭武公過世之後 ,寤生順理成章地繼位,就是鄭莊公。寤生後來也證明了 ,父親對他的期許並沒有落空。鄭莊公在位期間,鄭國國 力強盛,是春秋初期算得上小霸的一個國家,他的許多英 明舉措,在日後有機會仍會提到。   爭繼承權爭不過,武姜仍沒放棄,她將眼光放在了制 邑。制,就是後世的虎牢,羅貫中筆下「劉關張三英戰呂 布」的名場景。地形險峻,易守難攻,是很重要的戰略要 地,本來是虢國的領地。鄭武公滅掉虢國之後,就併入鄭 國。武姜打算讓鄭莊公將制這個地方封給段做為采邑,做 為以後向鄭莊公爭國的籌碼。   不過鄭莊公的頭腦比較像爸爸而不像媽媽,他十分清 楚制的重要性,所以拒絕了。他告訴武姜:「制是個險要 的地方,從前虢叔因為太依賴它的險峻,才落得身死國滅 。如果我把制給了段,反而是害了他。娘寵兒子寵到害死 兒子,是不被允許的。念在娘一片疼兒子的心情,鄭國還 有那麼多的地方可以封,換一個吧。」   武姜碰了個軟釘子,就另外討取京這個地方做為段的 采邑,鄭莊公就答應了。京是個大城市,十分富庶,在武 姜的眼中,也是不錯的資本。所以大家又叫段做「京城大 叔」。   大臣祭仲警告鄭莊公:「周朝的制度:大的城邑不能 超國國都的三分之一,其次的六分之一,小的九分之一。 京的規模遠遠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又將段封在那邊,久 了以後一定會釀成禍害。」鄭莊公回答說:「這是我娘的 意思,我又能怎麼辦?」   祭仲說:「你娘的想法肯定不會這樣就滿足,不如早 點做些防範比較好。不要讓情況再惡化發展下去。雜草一 蔓生就很難清除,更何況是國君的弟弟?」鄭莊公說:「 他如果都不幹好事,早晚會自作自受。你就等著看吧。」   有了武姜做後盾,段更加肆無忌憚。他不但在京收取 稅金,甚至旁及整個鄭國西部、北部地區的地方,他都強 徵稅金。大臣公子呂警告鄭莊公:「一個國家裡不能有兩 個國君,無論你再怎麼樣愛護你的弟弟,都不能讓他為所 欲為。人民同時向你跟段繳稅,負擔平白變成兩倍,怎麼 可能受得了?如果你打算將鄭國也給他的話,就麻煩你早 點明講;要不然,就早點處置,不要拖到養成禍患。」鄭 莊公說:「不用,他做的事就是有禍患,也是他自己的禍 患。」   在鄭莊公的放任之下,段乾脆將鄭國西部、北部地區 給吞併,都成了自己的采邑。公子呂忍不住再次提出警告 :「夠了吧!這樣下去他的勢力會愈來愈壯大,群眾都是 西瓜偎大邊的,這樣下去可不得了。」鄭莊公仍是一派老 神在在:「沒關係。他都不幹好事,人民不親近他。就像 糊牆壁,泥太乾的話很快就會崩裂。他的勢力雖然強大, 但缺少仁義做基礎,很快就會崩解的。」   後來段修整了城牆,並且聚集了許多的糧食,打算攻 打國都,進行篡位,武姜答應做段的內應。幸好鄭莊公及 時發現。   可以想見,其實鄭莊公一直都在注意段的一舉一動, 甚至安排間諜在他身邊監視著。當他得知武姜與段商量好 日子要起兵的時候,他就搶先一步行動,直接去打段的大 本營。   《軍志》:「先人有奪人之心,後人者有以待之。」   在這之前,鄭莊公一直冷眼看著段的行動,看似沒有 任何因應,其實就是所謂的「有以待之」;現在他迅雷不 及掩耳地進攻,則是「先聲奪人」的策略了。   因為段的起兵本就名不正言不順,當鄭莊公大舉圍京 的時候,京邑的人很快就背叛段,段不得已只好逃到鄢, 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鄢陵縣。鄭莊公再趁勝追擊,段就逃出 去,投奔衛國去了。   段起事失敗,武姜做內應的事又被揭發,鄭莊公理所 當然地大發其脾氣。他說:「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就 是說,除非我死了,否則不再跟我媽見面。這當然是氣話 ,因為從小得不到母親疼愛的他,其實還是很嚮往母愛的 ,所以他很快就後悔了。   鄭國潁谷地方的地方長官潁考叔是個孝子,他知道鄭 莊公的心意,就趁著述職繳交貢賦之便前去見鄭莊公。鄭 莊公與潁考叔一同飲宴,飲宴中間有肉湯,他一動也不動 。鄭莊公覺得奇怪,就問他為什麼不吃。他說:「從我出 來做官開始,我的俸祿所能夠供給的,我媽也都享用過了 ,但還沒給她吃過國宴的肉湯。我想把肉湯帶回家去,給 她嘗嘗。」   鄭莊公聽了,很感慨地說:「你真好,還有個媽可以 孝敬,我有媽跟沒媽一樣。」潁考叔明知故問地說:「請 問您這麼說是什麼意思?」鄭莊公就向潁考叔大吐其苦水 ,歷數從小到大自己多麼渴望母愛,武姜又是多麼偏心。 從玩具被媽媽拿去給段玩、只給段買新衣服到媽媽想把自 己踢走,把鄭國交給段整碗捧走,還有自己對媽媽說的氣 話,統統都說出來。最後很傷心地表示,自己很後悔,可 是話又已經說出去了。   潁考叔說:「很簡單呀!您就挖個地道,深入地下直 到看見地下水脈為止。在地道裡面跟母親相見,又有誰會 說您食言?」   於是鄭莊公就照潁考叔的點子去做了。他先把母親安 置在地道中,自己再慢慢走進去,一邊賦詩說:「大隧之 中,其樂也融融。」融融,就是溫暖和樂的意思。武姜也 慢慢走出,一邊賦詩說:「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洩 洩,就是清爽舒暢的意思。   後來鄭莊公把弟弟的兒子公孫滑接回國,使段的後代 仍能在鄭國立足發展,算是盡了做兄長的一點心意。   《左傳》記載莊公與武姜母子和解,用一句話做結尾 ,說:「遂為母子如初」。這「如初」兩字,也使人忍不 住聯想:武姜本來那麼地討厭這個大兒子,這「如初」兩 個字不知道是怎樣個「如初」法呀。   《春秋‧隱公元年》記載: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   《左傳》評論說:「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 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   弟,就是悌的借字。悌,是兄弟相處的正確態度。段 不把莊公當哥哥,所以史官記載也不提他是鄭莊公的弟弟 。段跟莊公後來簡直到了分鄭國為二的情形,好比一個國 家有兩個國君,所以用兩國戰爭克敵的「克」來形容。鄭 莊公沒有善盡兄長教導弟弟的責任,放任弟弟愈做愈過份 ,所以不寫他的名字寤生,而寫他的爵位,稱為「鄭伯」 。段其實有出奔衛國,而不寫出來,因為「出奔」是獲罪 逃亡,猶今言「跑路」的意思,用「出奔」兩字似乎有專 罪段的意思,而其實鄭莊公也有錯,難於措辭,所以乾脆 不寫。   這是《左傳》中記載的第一段兄弟失和的故事,說出 了偏心的父母、錯誤的家庭教育會造成多惡劣的後果。臺 語有句俚語:「公嬤疼大孫,父母惜尾子。」就是說爺爺 奶奶常常偏疼長孫,父母常常偏疼幼子。這是常有,卻不 是正確的。尤其現在少子化情形愈來愈嚴重,家庭教育往 往走向兩種極端:不是極端冷漠,就是極端溺愛。偏差的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人格發展造成不好的影響,引起了更多 的社會問題。臺語有另一句俚語:「寵豬舉灶,寵子不孝 。」這是現代的家庭很應該去省思的。 -- 溫馨健康和諧家和萬事興 ˊ軟 高天誠之歌 SET三立臺灣台 ◤◤◥ 飯 ψ IamNotyet  ̄  ̄ 喔喔喔 沒力極限 愛漂亮沒有點 追求完美的境界 ﹨ 人不曖昧 天誅地滅  > !! 別氣餒 舊觀念拋到一邊 現在就開始改變 麻雀也能 飛上青天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53.120

05/18 21:35, , 1F
大推,不過請問一下,虢國這麼早就被滅國過?
05/18 21:35, 1F

05/18 22:29, , 2F
虢有分東虢和西虢,鄭武公於B.C.767滅亡的是東虢...
05/18 22:29, 2F

05/18 22:31, , 3F
而西虢則於B.C.655為晉獻公所滅...
05/18 22:31, 3F

05/18 22:56, , 4F
推~以前有看過大概的故事,不過沒這麼詳細
05/18 22:56, 4F

05/18 22:59, , 5F
我對這故事非常有印象,國中罰寫古文觀止常寫到XD
05/18 22:59, 5F

05/18 23:05, , 6F
原來如此,大推
05/18 23:05, 6F

05/18 23:11, , 7F
初代鄭桓公名叫友,是周宣王 同母異父 的弟弟?
05/18 23:11, 7F
哈哈,打太快,沒發現到,謝謝校正。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53.120 (05/19 00:32)

05/19 09:10, , 8F
05/19 09:10, 8F

05/19 12:25, , 9F
另外延伸閱讀:東萊博議
05/19 12:25, 9F

05/19 14:25, , 10F
周攜王表示:
05/19 14:25, 10F

05/19 15:06, , 11F
左傳的微言大義 原來是這麼深奧 感謝分享!!
05/19 15:06, 11F

05/19 17:59, , 12F
"譏失教也"的解釋好像跟我認知的不大相同._.a
05/19 17:59, 12F

05/19 18:01, , 13F
印象中老師講解時是說貶其爵位以譏其失教
05/19 18:01, 13F
不引《傳》,光是引《經》來看看。 隱公元年: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 隱公三年: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于石門。 隱公八年: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庚寅,我入祊。 隱公十年:十年,春,王二月,公會齊侯、鄭伯于中丘。 秋,宋人、衛人入鄭。宋人、蔡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 隱公十一年:夏,公會鄭伯于時來。 秋,七月壬午,公及齊侯、鄭伯入許。 桓公元年:三月,公會鄭伯于垂,鄭伯以璧假許田。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 桓公二年: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 蔡侯、鄭伯會于鄧。 桓公四年:夏,齊侯、鄭伯如紀。       桓公十年:冬,十有二月丙午,齊侯、衛侯、鄭伯來戰于郎。 桓公十一年:夏,五月癸未,鄭伯寤生卒。 桓公十二年:丙戌,公會鄭伯,盟于武父。 桓公十三年:十有三年,春,二月,公會紀侯、鄭伯。       己巳,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 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會鄭伯于曹。無冰       夏五,鄭伯使其弟語來盟。 桓公十五年:五月,鄭伯突出奔蔡。       秋,九月,鄭伯突入于櫟。 莊公四年:冬,單伯會齊侯、宋公、衛侯、鄭伯于鄄。 莊公十五年:十有五年,春,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會于鄄。 莊公十六年:冬,十有二月,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       許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邾子克卒。 莊公二十一年:夏,五月辛酉,鄭伯突卒。 莊公二十七年:夏,六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鄭伯同盟于幽。 僖公元年:八月,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于檉。 僖公四年:四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      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于陘。 僖公五年: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王世子于首止。      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止。鄭伯逃歸不盟。 僖公八年:八年,春,王正月,公會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男、      曹伯、陳世子款,盟于洮。鄭伯乞盟。夏,狄伐晉。 僖公九年:夏,公會宰周公、齊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葵丘。 僖公十三年: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鹹。 僖公十五年:三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       盟于牡丘,遂次于匡。公孫敖帥師及諸侯之大夫救徐。 僖公十六年:冬,十有二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       邢侯、曹伯于淮。 僖公二十一年: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會于盂。        執宋公以伐宋。 僖公二十七年:冬,楚人、陳侯、蔡侯、鄭伯、許男圍宋。 僖公二十八年:五月癸丑,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衛子、莒子,        盟於踐土。        冬,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子、        秦人于溫。 僖公三十二年:夏,四月己丑,鄭伯捷卒。 文公二年:夏,六月,公孫敖會宋公、陳侯、鄭伯、晉士縠盟于垂隴。 文公十三年:公還自晉,鄭伯會公于棐。 文公十四年:六月,公會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晉趙盾。       癸酉,同盟于新城。 宣公三年:冬,十月丙戌,鄭伯蘭卒。葬鄭穆公。 宣公七年:冬,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于黑壤。 宣公九年:九月,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會于扈。 宣公十一年:夏,楚子、陳侯、鄭伯盟于辰陵。 成公四年:三月壬申,鄭伯堅卒。杞伯來朝。      冬,城鄆。鄭伯伐許。 成公五年:十有二月己丑,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      邾子、杞伯同盟于蟲牢。 成公六年:壬申,鄭伯費卒。 成公九年: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      晉人執鄭伯。 成公十三年:夏,五月,公自京師,遂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       曹伯、邾人、滕人伐秦。 成公十五年:癸丑,公會晉侯、衛侯、鄭伯、曹伯、宋世子成、齊國佐、邾人,       同盟于戚。晉侯執曹伯歸于京師。公至自會。 成公十六年:甲午晦,晉侯及楚子、鄭伯戰于鄢陵。楚子、鄭師敗績。 成公十八年:夏,楚子,鄭伯伐宋。宋魚石復入于彭城。公至自晉。 襄公二年:六月庚辰,鄭伯睔卒。 襄公三年:六月,公會單子、晉侯、宋公、衛侯、鄭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      己未,同盟于雞澤。 襄公五年:夏,鄭伯使公子發來聘。      公會晉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      齊世子光、吳人、鄫人于戚。公至自會。      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      齊世子光救陳。 襄公七年:十有二月,公會晉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于鄬。      鄭伯髡頑如會,未見諸侯,丙戌,卒于鄵。陳侯逃歸。 襄公八年:季孫宿會晉侯、鄭伯、齊人、宋人、衛人、邾人于邢丘。 襄公十一年:楚子、鄭伯伐宋。 襄公十六年:三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于湨梁。戊寅,大夫盟。 襄公十八年:冬,十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       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 襄公二十年:夏,六月庚申,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淵。 襄公二十一年: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于商任。 襄公二十二年:冬,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        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沙隨。公至自會。 襄公二十四年: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于夷儀。 襄公二十五年: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于夷儀。 昭公四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子、胡子、沈子、      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 昭公十二年:三月壬申,鄭伯嘉卒。 昭公十三年:秋,公會劉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       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平丘。 昭公二十八年:夏,四月丙戌,鄭伯寧卒。 定公四年:三月,公會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衛侯、陳子、鄭伯、      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      、小邾子、齊國夏于召陵,侵楚。 定公七年:秋,齊侯、鄭伯盟于鹹。 定公八年:冬,衛侯、鄭伯盟于曲濮。從祀先公。 定公九年:夏,四月戊申,鄭伯蠆卒。 哀公十五年:夏,五月,齊高無丕出奔北燕。鄭伯伐宋。 鄭伯出現那麼多次,難道都是「貶爵以譏刺」嗎? 稱鄭伯,非貶爵也。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53.120 (05/19 18:57)

05/19 19:41, , 14F
受教了,感謝。不過可以煩請再解釋為何不稱名是譏嗎?
05/19 19:41, 14F
如果要完整描述的話,應該說: 夏五月,鄭伯寤生及其弟段戰於鄢,勝之。段出奔共,遂奔衛。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兩君,故曰克。不言出奔,難之也。 這些都沒問題吧。 至於為什麼稱鄭伯是譏呢? 魯僖公五年《經》云: 五年,春,晉侯殺其世子申生。 襄公三十年《經》云: 天王殺其弟佞夫。 僖五年《傳》雖未明言,但襄三十年《傳》云: 書曰「天王殺其弟佞夫」,罪在王也。 故知稱晉侯、稱天王者,罪之之辭。 此「稱鄭伯,譏失教也」,亦罪鄭伯也。 正因鄭伯有罪,所以才有「不言出奔,難之也」的考量。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53.120 (05/19 19:56)

05/19 19:59, , 15F
非常感謝!我一開始就把鄭"莊公"跟鄭"伯"的意義搞錯了
05/19 19:59, 15F

05/19 20:00, , 16F
所以只稱爵位不稱名表示譏刺,純粹是體例問題囉?
05/19 20:00, 16F
其實很多三《傳》所列出的條例都沒有一定的。 事實是,古時五爵無定稱,公為通稱。 如邾文公,於《經》稱邾子; 杞國之君,或稱伯,或稱子,而《傳》有杞成公。 鄭國之君,於《經》皆稱鄭伯;晉國之君,於《經》皆稱晉侯。 除了蔡國世稱蔡某侯、楚、吳、越自稱王之外,其他國的國君死後都稱為○○公。 我的解釋「稱鄭伯,譏失教也」,也只是順著《左傳》的說法去說而已。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53.120 (05/19 20:06)

05/19 20:49, , 17F
叫我怎麼不推
05/19 20:49, 17F

05/19 23:21, , 18F
05/19 23:21, 18F

05/20 00:46, , 19F
我其實一直覺得莊公很可憐,裡外不是人,這樣做也要被罵
05/20 00:46, 19F

05/20 00:46, , 20F
媽媽在他怎麼管教弟弟?違逆媽媽又是不孝,真慘說
05/20 00:46, 20F

05/20 00:47, , 21F
史上好多疼幼子的悲劇,漢景帝,清雍正,都蠻複雜的
05/20 00:47, 21F

05/20 01:25, , 22F
推阿非!!
05/20 01:25, 22F

05/20 11:36, , 23F
覺得莊公可憐的人,應該讀讀東萊博議啦~ 很有趣呢
05/20 11:36, 23F
呂祖謙說鄭莊公「處心積慮」,養成其惡, 這說法是說得通的。 像是段剛跟武姜連絡好起兵的時間,莊公就能馬上知道, 表示他已經偷偷注意很久了,只是表面上不動聲色。 所以祭仲、子封等人的警告他都裝沒聽到, 因為他就是故意的。 不過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憐之處呀。 光是想到莊公從小受到媽媽各種不平等對待,就無法對段產生同情。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53.120 (05/20 17:05)

05/20 17:57, , 24F
莊公這招很棒啊..好像處理臉上的痘子一樣..
05/20 17:57, 24F

05/20 17:58, , 25F
膿頭出來了再擠才比較快好也不會留疤
05/20 17:58, 25F

05/21 00:07, , 26F
可是弄得不好是不是也有真的被他弟推翻的風險?
05/21 00:07, 26F
所以在鄭莊公的「處心積慮」之計中,情報是很重要的關鍵。 他要不是早一步得到段起兵的消息,先發制人,可能就沒有後面的鄭莊公了。 對了,偷偷廣告。 第二章已經寫出來了,是繻葛之戰。 http://www.wretch.cc/blog/notyet/7477777 歡迎來看看、指教。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53.120 (05/21 01:26)

05/21 20:25, , 27F
其實啊 我覺得武姜也很可憐~哪個人愛自己的孩子不想給全
05/21 20:25, 27F

05/21 20:26, , 28F
天下 結果她連守住最愛的兒子都做不到~
05/21 20:26, 28F

05/21 20:30, , 29F
她不要違逆當時的禮法,就可以保全心愛的兒子
05/21 20:30, 29F

05/23 15:06, , 30F
大推~~ 弱弱問一下 鄭桓公有去就幽王吧~(而且死了...
05/23 15:06, 30F

05/23 15:07, , 31F
擁立宜臼的是申侯 許公? 救
05/23 15:07, 31F
犬戎之亂的時候,桓公已經死了吧。@@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53.120 (05/23 16:01)

05/23 20:37, , 32F
武姜不是碰軟釘子,而是被巧妙的改變心意
05/23 20:37, 32F

05/23 20:37, , 33F
05/23 20:37, 33F

05/23 20:40, , 34F
其實地道就是子宮的象徵,當初是因為出生造成母子的隔
05/23 20:40, 34F

05/23 20:42, , 35F
閡,所以藉由回到地道-子宮,重新順暢的出生一次,
05/23 20:42, 35F

05/23 20:43, , 36F
恢復母子正常的關係。這是很經典的儀式。
05/23 20:43, 36F

05/23 21:49, , 37F
照樓上理論 那兩兄弟還小時 去地道走一遭不就好了
05/23 21:49, 37F

05/23 21:55, , 38F
1.儀式不是這麼廉價的東西2.這你這麼說還需要什麼故事
05/23 21:55, 38F

05/23 21:56, , 39F
3.重點是在於這個文本是如何寫成的
05/23 21:56, 39F

05/23 22:13, , 40F
要看原文的話 地道就是為了圓前面說黃泉的文字遊戲啊
05/23 22:13, 40F

05/23 22:14, , 41F
左傳並沒有提到還有象徵子宮的另一層涵意
05/23 22:14, 41F

05/23 22:38, , 42F
1.你想想民間常把4當成死,這如果單單只是文字遊戲那
05/23 22:38, 42F

05/23 22:38, , 43F
民間還避諱什麼?2.左傳當然不會講 3.建議你聽聽中文
05/23 22:38, 43F

05/23 22:39, , 44F
系的教授是怎麼解讀左傳的。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不是這
05/23 22:39, 44F

05/23 22:39, , 45F
麼簡單的。最怕的就是從一開始就抱持著不適恰的想像
05/23 22:39, 45F

05/23 22:41, , 46F
對待文本。我說的詮釋當然不一定是正確的,但是卻是
05/23 22:41, 46F

05/23 22:42, , 47F
某某老師所授的一個很好的詮釋,建議你先欣賞再批評。
05/23 22:42, 47F
其實我跟邦布王子的意思差不多。 地道象徵子宮這種說法,有點像是文學創作的手法, 不過《左傳》是歷史書,並不會刻意為了營造文學的象徵而去怎樣寫。 詮釋當然每個人都可以不同, 「子宮象徵說」如果站在文學欣賞的角度來看,也是一種很好的詮釋, 不過《左傳》畢竟不是小說,其實不需要如此鉤深啦。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53.120 (05/23 22:56)

05/24 07:16, , 48F
寫左傳那個時代的人,有子宮這個概念和名詞嗎?
05/24 07:16, 48F

05/24 10:18, , 49F
總覺 K 大 想太多了
05/24 10:18, 49F

05/24 11:08, , 50F
K大的IDEA很新穎
05/24 11:08, 50F

05/24 12:36, , 51F
象徵而已,出生前胎兒所在的地方,當成陰道我也沒意見
05/24 12:36, 51F

05/24 12:37, , 52F
to mstar:我倒覺得古人被當成白癡了 to z:我聽來的
05/24 12:37, 52F

05/25 19:37, , 53F
著名的媽媽偏心引發兄弟失和的例子還有伊達政宗跟德川家光
05/25 19:37, 53F

05/26 13:11, , 54F
地到跟黃泉才是比較直接的聯想吧 這麼複雜的隱喻跟聰明無關
05/26 13:11, 54F

05/29 21:56, , 55F
老實說左傳往往為了文學性而寫出浮誇的句子
05/29 21:56, 55F

05/29 21:57, , 56F
"母子如初"就是最好的例子
05/29 21:57, 56F

06/05 12:44, , 57F
多行不義必自斃!!
06/05 12:44, 57F

06/18 11:35, , 58F
推! 另,拿地道當子宮陰道象徵實在想太多了
06/18 11:35, 58F

06/18 11:39, , 59F
這就叫做過度詮釋吧?有其他更有力的證明這詮釋合理?
06/18 11:39, 59F

09/29 21:51, , 60F
這篇真好 以前上課時老師只會上古文觀止內的...
09/29 21:51, 60F

09/29 22:14, , 61F
段 是生的快的意思 請問哪邊找的到?
09/29 22:14, 61F
文章代碼(AID): #1DqxLeIf (gallant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8 篇):
文章代碼(AID): #1DqxLeIf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