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美國2021年油電車銷量創新高

看板car作者 (囧興)時間2年前 (2022/01/09 11:50), 2年前編輯推噓9(9041)
留言50則, 19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我也覺得電車是趨勢 問題就是電車目前價格還是居高不下 實用性問題 (充電站) 也還沒完全的解決 大部分大廠狂推電動車 也是因為要迅速解決這些問題 1. 要降低電池成本,就必須建立gigafactory 因為科技上升的速度雖然快 但是有安全性跟驗證問題 短期內必須先用經濟規模攤低成本 那作一堆電池必須要有銷量保證 2. 充電站普及速度雖然增加但還是不夠 因為先天性的限制 電車充電樁的數量 勢必要遠大於加油站的數量 這個又跟車子賣了多少有正相關 車子太少則建一堆充電樁根本白癡 但沒有足夠的充電樁 車子也很難賣出去 3. 後勤維修上面的成本 常常看到鎳氫油電車大電池一顆5萬就一堆人在那邊靠北 逆變器當然也是被拿出來講 然後一堆人說,要碼純油車,要碼純電車 維修不用修兩套 都比較省 結果真正電車的電池一顆要多少? Tesla入門款Model 3也要15000美金左右 而且還不見得給你更換部分,要換整顆全換 開車距離稍長的油電車 油錢也是能輕鬆攤回 如果車子要開個15年、20萬公里上下 純油車跟純電車的總壽期未必贏油電車 這一點基本上在電池成本大幅下降之前還是無解 某牌PHEV只換單一模組也是要個5~6萬,整個不過1x kw的電池則要30萬 除非降到數千塊錢不然真的還是遠高於一般汽車維修成本 總之 基本上油電車完全沒有第二點的問題 油電車在1. 3的問題也比電車小很多 而在售價上面 除了T牌 H牌搭小容量電池的油電車,差價不過2~3000美金,維修也便宜 還有 高檔一點的PHEV 擁有一定純電行駛的距離跟好很多的純電性能 其實整體來說油電車的選擇會多很多 那些油電車科技沒點滿的公司想推純電車 因為他們當初沒推油電車 絕大部分,尤其是歐洲的品牌,推的是柴油車 結果大家也知道發生啥事情 所以現在他們在新科技導入時想要加速 畢竟當初推柴油車的時候就是因為卡在1,2的問題 而Tesla已經證明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那在1,2點上面不要持續落後給Tesla,經濟規模就很重要 但對油電車供應維修科技已經成熟的領先的品牌例如Toyota, Honda 當然沒必要急於去衝,可以好整以暇地慢慢把油電車銷售量擴大 然後等各地政府跟其他品牌把基建作好 燃油車科技的持續投入,對這些日系牌,也只是順勢 就算燃油車最終還是被淘汰了,他們也沒輸 畢竟10幾、20年後 當1,2都不再是問題,電車市占率大幅提升 那又回到比拚長期使用下來妥善率的情形 這個很明顯又是日系品牌的強項 所以老實說,我個人覺得,油電車短期3-5年內 成長率雖然穩輸 但總銷售數量在某些地區,例如台灣,不一定會輸 台灣會卡在電車的售價上面 連平價牌小車都要賣到120萬的話 那可以想像銷量根本很難起來 另外就是地大物博像是美國這種地方 充電站佈建的問題其實比想像的大 目前的充電站密度在非城市的地區以外是相對的低 很多人的生活習慣跟狀況可能不適合用純電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2.8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41700214.A.F29.html ※ 編輯: QuentinHu (220.136.2.81 臺灣), 01/09/2022 11:54:36

01/09 11:51, 2年前 , 1F
台灣沒有北歐那個環境,而且也沒有必要現在買
01/09 11:51, 1F

01/09 11:51, 2年前 , 2F
現在買電動車 = 先行者
01/09 11:51, 2F

01/09 11:52, 2年前 , 3F
多數 都是開新奇感、新潮為主
01/09 11:52, 3F

01/09 11:57, 2年前 , 4F
其實我很感謝他們,幫未來的我做好基礎建設...
01/09 11:57, 4F

01/09 11:57, 2年前 , 5F
fit 最佳解啊
01/09 11:57, 5F

01/09 11:58, 2年前 , 6F
當你充個電要排隊很久的時候這只能當有錢人的玩具
01/09 11:58, 6F

01/09 12:04, 2年前 , 7F
唉 兩萬美金到底要傳多久 要看電池大小啦 s和x也不
01/09 12:04, 7F

01/09 12:04, 2年前 , 8F
是平價車款 3換電池目前是38萬和49萬台幣
01/09 12:04, 8F
感謝分享 Model 3電池真的便宜 27.9*20000=56萬 XD 好像也沒差太多? ※ 編輯: QuentinHu (220.136.2.81 臺灣), 01/09/2022 12:09:24

01/09 12:18, 2年前 , 9F
如果你把電動車每度電跑的距離,與發電廠每度電產
01/09 12:18, 9F

01/09 12:18, 2年前 , 10F
生多少CO2拿來比對,會發現純電車每公里的CO2其實
01/09 12:18, 10F

01/09 12:18, 2年前 , 11F
跟油電車(每公里約80-90g)相去不遠,所以豐田社
01/09 12:18, 11F

01/09 12:18, 2年前 , 12F
長並沒有唬人。一度電六公里,一度電五百克,這樣
01/09 12:18, 12F

01/09 12:18, 2年前 , 13F
弄起來是83g/km
01/09 12:18, 13F

01/09 12:24, 2年前 , 14F
能量密度才是死穴 不然semi堆電池就能出了
01/09 12:24, 14F

01/09 12:26, 2年前 , 15F
商用車才是對經濟有幫助的 氫內燃或電車誰先推出媲
01/09 12:26, 15F

01/09 12:26, 2年前 , 16F
美油車的商用車 誰就贏了
01/09 12:26, 16F

01/09 12:26, 2年前 , 17F
買特斯拉不是因為電,是智能
01/09 12:26, 17F
我個人覺得T牌是真的大突破 因為他們不是只把電動看成一個動力來源 而是把電動車 跟 聯網、智慧 劃上等號 回到2010年左右,你說其他品牌沒那些輔助駕駛的技術嗎? 至少以LV2相對應的必須功能 當時的高級豪華車差不多都具備了 我印象acc(不過好像沒全速域) 車道偏移修正 預警剎車 高階豪華品牌 都已經有相對應的技術 不過,對那些高級豪華品牌來說來說 輔助駕駛也就是一項可以選配的配備而已 跟Tesla當成車的核心 完全不同概念 對那些品牌而言 只是把電動馬達當成一個動力來源 沒想到可以這樣地跟輔助駕駛技術去整合設計跟包裝 投入的資源當然也不如Tesla 所以他們推柴油車的時候很多也是唱衰Tesla 因為他們就只關注到 柴油 v.s. 電動 然後看車子的成本、產能、良率...etc 工業化時代的指標

01/09 12:27, 2年前 , 18F
兩噸多的車 載車子自己加乘客和一些行李就差不多了
01/09 12:27, 18F

01/09 12:29, 2年前 , 19F

01/09 12:30, 2年前 , 20F
同理 只要能量密度更高電池出來 油車就gg了
01/09 12:30, 20F
目前看到大部分的可揭露資訊 都是要到2025才會有這樣的技術等級

01/09 13:09, 2年前 , 21F
真的要感謝現在的電車車主
01/09 13:09, 21F

01/09 13:14, 2年前 , 22F
4680你慢慢等吧WWWW
01/09 13:14, 22F

01/09 13:15, 2年前 , 23F
我認同電車不只用電當動能這件事情
01/09 13:15, 23F

01/09 13:15, 2年前 , 24F
tesla 整體的配置就是簡約 高科技 拔掉老舊按鈕
01/09 13:15, 24F

01/09 13:15, 2年前 , 25F
不過現在大改款的車子也慢慢往這邊靠期了 看看NX
01/09 13:15, 25F
※ 編輯: QuentinHu (220.136.2.81 臺灣), 01/09/2022 13:23:58

01/09 13:36, 2年前 , 26F
價錢還是主因,其他說穿就是個代步工具
01/09 13:36, 26F

01/09 13:54, 2年前 , 27F
電車革命智能化更是重點 等人家市佔佔好佔滿
01/09 13:54, 27F

01/09 13:54, 2年前 , 28F
就沒日系車什麼事了 沒看到豐田老總都急了嗎
01/09 13:54, 28F

01/09 13:55, 2年前 , 29F
對岸2023年就要把新能源車補貼徹底拿掉 自信何來?
01/09 13:55, 29F

01/09 13:55, 2年前 , 30F
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01/09 13:55, 30F

01/09 13:58, 2年前 , 31F
便宜治百病 要普及就還是要有價格優勢
01/09 13:58, 31F

01/09 14:01, 2年前 , 32F
再來高端智能化已經開始全面下放到入門車 這才是更
01/09 14:01, 32F

01/09 14:02, 2年前 , 33F
可怕的降維打擊
01/09 14:02, 33F
我是覺得對豐田跟本田來說,沒那麼可怕啦 第一,雙田都有開發跟銷售純電車,只是現在沒有當主力狂推而已 依照豐田的最新發言,未來就是看地區、看狀況去選擇 哪個地區人民負擔得起、接受度高、國家政策補貼多,就多賣點純電車 油電車還是會存在,就攻那些電車優勢較小的國家 第二,新能源車補貼現在是電車遠多於油電車 像是台灣的油電車,以前貨物稅減半,但後來限縮範圍 所以高階油電車(基本就LEXUS)的CP值就沒了 現在雖然T, H牌的國產油電車因為完稅價在台幣100萬內,還是有優惠 可是這也限縮了PHEV的導入,畢竟短期內PHEV的成本完稅後,似乎還是在百萬以上 但電車的免稅金額卻高達140萬,超過的部分稅額還是有減半優惠,也不用牌照稅 中國大陸那邊,大馬力車搭個3L以上排量的話 消費稅就要25%,電動車不管馬力怎樣都是0 所以要性能好的話 買電動車會便宜很多 更別提其他的補貼跟方便性,像是領牌 電車直接領,油車就給你排隊排到死 如果這些優惠都取消的話,那電動車相對油電車,優勢就不會那麼明顯 第三,基本上電動車有的智慧駕駛功能,油車跟油電車一樣也可以裝 只是各家系統不同,目前看起來最先進的還是Tesla 但再過個2~3年呢? 領先幅度會漸漸被縮小 何況,越便宜的價位帶,智慧駕駛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就越差 油電車現在入門款就是個7x萬左右可以買到,也是有L2 純電車要降到這價位,光是電池成本就還有很長一段路 再加上要作越先進的智駕功能,成本也是不可能太低 畢竟那些感測器、電腦...etc 也都是成本 要作到像Tesla那樣的功能就要比較強的硬體 絕對還是比現在國產車的L2貴

01/09 14:03, 2年前 , 34F
我比覺得基礎設施才是重點 電池除非有突破性發展
01/09 14:03, 34F

01/09 14:03, 2年前 , 35F
不然成本在怎麼降也是有限 更別說現在大通膨時代
01/09 14:03, 35F

01/09 14:03, 2年前 , 36F
靠量產降成本的速度可能跟不上原物料上漲的速度
01/09 14:03, 36F

01/09 14:23, 2年前 , 37F
4680跟固態電池差得遠了 如果固態做得出來的話
01/09 14:23, 37F

01/09 15:00, 2年前 , 38F
今年對岸固態電池高價車應該就會量產市售了
01/09 15:00, 38F

01/09 15:26, 2年前 , 39F
台灣沒有用愛發電,推太多電車,只是給自己找麻煩,
01/09 15:26, 39F

01/09 15:26, 2年前 , 40F
只能假裝推一下,然後加重稅,阻止電車氾濫
01/09 15:26, 40F

01/09 16:01, 2年前 , 41F
充電問題才是最大的 除非今天續航能做到1000km 不然
01/09 16:01, 41F

01/09 16:02, 2年前 , 42F
電力焦慮真的是汏阻礙
01/09 16:02, 42F

01/09 16:16, 2年前 , 43F
堅持開油車 開到買不到為止
01/09 16:16, 43F
※ 編輯: QuentinHu (220.136.2.81 臺灣), 01/09/2022 18:20:15

01/09 20:43, 2年前 , 44F
15000鎂的電池雖然吃掉油錢的價差,但比例極低,對9
01/09 20:43, 44F

01/09 20:43, 2年前 , 45F
9.99%的車主而言還是10倍價差在充電使用
01/09 20:43, 45F

01/09 21:39, 2年前 , 46F
簡單算一下,一顆電池40萬/16萬的保固=2.5元/km。油
01/09 21:39, 46F

01/09 21:39, 2年前 , 47F
車或油電車,油錢加保養若大於3元/km,使用成本就會
01/09 21:39, 47F

01/09 21:40, 2年前 , 48F
大於在家充電的電動車用戶
01/09 21:40, 48F

01/09 21:41, 2年前 , 49F
8年或16萬公里後,電池未必會壞,但油錢與保養是已
01/09 21:41, 49F

01/09 21:41, 2年前 , 50F
經支出的開銷
01/09 21:41, 50F
文章代碼(AID): #1Xsbjsyf (car)
文章代碼(AID): #1Xsbjsyf (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