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日本淪為純電動車追隨者是因太超前?

看板car作者 (747-8I)時間2年前 (2021/12/12 21:19), 編輯推噓23(252101)
留言128則, 31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原文連結: https://reurl.cc/emRXdW 原文內容: 中山淳史:日産汽車11月29日發佈了電動汽車的「長期展望」。日産發售了世界首款量 産型純電動汽車(EV)「LEAF(中國名:聆風)」,曾給人以先驅者的印象,但得知日産 在純電動汽車市場的排名目前僅第7位時,著實讓我大吃一驚。 聆風最早在2010年上市。之後,日産雖然經歷了有關前會長卡洛斯·戈恩的事件, 但如今成為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日産逾7倍的行業領跑者的美國特斯拉在11年前仍只是一 家初創企業。 目前在純電動車市場排在第2位至第6位是中國、德國、法國和韓國企業。但另一方面, 「純電動汽車初創企業」在美國相繼上市,亞馬遜投資的Rivian Automotive的總市值現 在超過日産和福特汽車。 雖然被指存在「純電動汽車泡沫」,但在聆風推出的11年裏,日本車企給世界帶來 的印象並非脫碳化的先行者(first mover),而是變為未能乘上潮流的追隨者(slow follower),這點令人感到遺憾。 這也存在時機的問題。或許是意識到豐田的混合動力車,日産當時預測世界純電動汽車 市場規模到2020年達到1000萬輛,急於通過利潤空間雖小、但被視為「大眾消費品」的小 型車一決勝負。但實際的市場規模僅達到200萬輛。 對企業來説,既有業務過大,無法靈活採取行動的「創新者的窘境」這種情況經常 存在。但是,日産遇到的可以認為是採取行動過早,市場並未跟上的「先行者的窘境」。 荒木博行撰寫的《世界「失敗」産品圖鑑》一書中提到的類似現象也發生在其他行業。美 國通用電氣(GE)的面向企業的IT平臺「Predix」、可口可樂的「新可樂(New Coke)」都 成為「因顧客跟不上速度而不得不撤退和縮小」的案例。 雖然沒有將聆風視為「失敗作品」,但其從一開始就過度追求規模的戰略有可能存 在失誤。一旦發展失速,投資和研發就陷入惡性循環,難以重振旗鼓。對於巨大業務的變 革來説,一決勝負的時機非常重要。 或許,如今正是好時機。脫碳化成為世界共同的政策,技術也在逐步完善。現在的 車載電池性能(能量密度)達到11年前的約1.7倍。過去充電一次只能行駛150公里的電動 車如今能開260公里。據稱再過10年,行駛500公里(利用全固態電池)也不再是夢。 有預測稱在下一個10年,市場規模將增至每年3000萬輛(高盛),那日本企業會怎 麼做呢?行動最為積極的是本田,已宣佈「2040年擺脫汽油車」。 另一方面,觀察包括宣佈「到2030年度使5成實現電動化」的日産在內的大部分日 本企業顯示出來的態度,往好了説,是因為謹慎而只講能做到的事,往壞了説可能就是舉 棋不定。或許還存在受行動過早的聆風的影響而産生的反作用。從世界範圍看,日本的純 電動汽車的佔比還不到3%,正因為如此,日本還在盡可能通過汽油車和混合動力車賺錢 。在日本,認為操之過急的轉移重心很危險這一看法至今仍佔優。 如果要問各國企業是否都一樣,那回答則是並非如此。與日産存在合作關係的雷諾 總公司所在的法國的純電動汽車佔比2020年超過10%。法國政府決定「2035年禁售汽油車 」和「進一步轉向核電」,政府和民間企業都明確表明了發展純電動汽車的決心。 日本的情況又如何?日本的相關行業有聲音表示「在電力結構中,火力發電的比率 在75%以上,即使增加純電動汽車,也難以有助於脫碳化」。或許出於這樣的背景,日本 政府雖然在經濟對策中列入了55萬億日元的支出,但在純電動汽車相關領域引人關注的是 建設和完善充電樁的區區400億日元。從這點來説,與計劃以遠遠領先日本的規模推進充 電基地和供電網建設的美歐和中國相比,日本的決心仍存在差距。 是日本的汽車産業沒有提出希望?還是政府沒注意到?不管怎樣,對於世界的趨勢 ,看起來只有日本貌似沒注意到純電動汽車和再生能源的浪潮,這是事實。 行動遲緩之所以令人擔心,是因為在純電動汽車時代,硬體産業被IT産業顛覆的可 能性很高。電力就是數位數據。與汽油車時代不同,IT企業容易涉足,採用數據的新産業 誕生的空間巨大。各種調查機構的預測都顯示,將來規模與硬體相同的「仍看不見的産業 」將取代現在的汽車産業。 日本立教大學商學院的田中道昭教授將汽車新時代的價值鏈劃分為10個層次,並歸 納了「10個選項」。與掌控硬體同樣重要的是掌握OS(操作系統)、平臺和生態系統,但 如今的日本汽車企業的討論僅處於到何時推出多少款純電動汽車這一階段。 日本可能還存在不擅長像特斯拉首席執行官(CEO)埃隆·馬斯克那樣會發出引人 關注言行的「文化的窘境」。雖然不需要在各方面都成為先行者,但對新技術和潮流敏感 的早期嘗試者(early adaptor)和聰明的追隨者等戰術也要區別使用,以建立純電動汽 車時代的穩固商業模式。希望日本能向世界顯示出這種決心和一以貫之的戰略。 心得/說明:(30字以上) 簡單來說,電動車時代一旦真正來臨 現有的汽車品牌會有超過一大半會消失 不過對我這個超級電黑來說,電動車不但有資安疑慮,而且會讓汽車產業變得很無聊,事實 上現在的車壇就已經比千囍年以前甚至2000年代還無趣了 -- 「何というかな。ああ、生まれて来てよかった、そう思うことが何べんかあるだろう 。そのために生きてんじゃねえか。そのうちお前にもそういう時が来るよ、な? まぁ 、がんばれ」。 男はつらいよ 39作目 寅次郎物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9.59.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39315165.A.880.html

12/12 21:25, 2年前 , 1F
我暗戀20052006的GS300 它把USB成為主流前的東西
12/12 21:25, 1F

12/12 21:25, 2年前 , 2F
集了個大成
12/12 21:25, 2F

12/12 21:27, 2年前 , 3F
電車就是有輪子的玩具
12/12 21:27, 3F

12/12 21:33, 2年前 , 4F
:日本車選擇走多元方向而非幫忙炒股真是該死
12/12 21:33, 4F

12/12 21:33, 2年前 , 5F
他們真的需要知道未來不是只有電動車的份
12/12 21:33, 5F

12/12 21:45, 2年前 , 6F
電池這種東西 不知道要多久才能低價、便宜化
12/12 21:45, 6F

12/12 21:45, 2年前 , 7F
全世界現在都在掠奪礦產資源 發展電動車 電池短期
12/12 21:45, 7F

12/12 21:46, 2年前 , 8F
要便宜 大概很難
12/12 21:46, 8F

12/12 21:57, 2年前 , 9F
現在電動車一年銷量才多少,卻發生礦脈壟斷
12/12 21:57, 9F

12/12 21:59, 2年前 , 10F
全電化的世界,那可能是私家車消逝的世界
12/12 21:59, 10F

12/12 22:11, 2年前 , 11F
Nissan leaf是電車但不像玩具,
12/12 22:11, 11F

12/12 22:11, 2年前 , 12F
Tesla把車變玩具,改變電動車市場的遊戲規則
12/12 22:11, 12F

12/12 22:12, 2年前 , 13F
沒差 台灣大多的車貴又無聊. 電動車普及 應該會有
12/12 22:12, 13F

12/12 22:12, 2年前 , 14F
趣一點
12/12 22:12, 14F

12/12 22:36, 2年前 , 15F
所以即便發展方向對了 但是市場腳步沒跟上的話
12/12 22:36, 15F

12/12 22:37, 2年前 , 16F
也是有可能會經營失敗的 長知識~
12/12 22:37, 16F

12/12 23:12, 2年前 , 17F
追隨者?看看銷量吧 厂厂
12/12 23:12, 17F

12/12 23:16, 2年前 , 18F
只會更無聊而已
12/12 23:16, 18F

12/12 23:18, 2年前 , 19F
我一直覺得把電動車普及當作絕對未來是非常危險的
12/12 23:18, 19F

12/12 23:18, 2年前 , 20F
現實上很多事情你當初不會想到
12/12 23:18, 20F

12/12 23:37, 2年前 , 21F
h:開特斯拉沒這問題
12/12 23:37, 21F

12/12 23:46, 2年前 , 22F
看了某樓說的非常危險,查了一下發文,只能說不意外
12/12 23:46, 22F

12/13 00:29, 2年前 , 23F
電動車勢在必行
12/13 00:29, 23F

12/13 00:32, 2年前 , 24F
別搞笑了 奔士a級未來都要採用吉利最新的雷神混動了
12/13 00:32, 24F

12/13 00:33, 2年前 , 25F
別搞笑了 賓士a級未來都要採用吉利最新的雷神混動了
12/13 00:33, 25F

12/13 00:33, 2年前 , 26F
而且不是對岸自銷版是全球銷售版
12/13 00:33, 26F

12/13 00:34, 2年前 , 27F
只要看看韓系與不夠強的日系車廠在對岸車市市占
12/13 00:34, 27F

12/13 00:35, 2年前 , 28F
大概就能看出各家轉型競爭力趨勢
12/13 00:35, 28F

12/13 00:37, 2年前 , 29F
這波像是馬自達這種車廠 不抱團加速轉型87%會gg
12/13 00:37, 29F

12/13 00:39, 2年前 , 30F
兩田最自豪的混動技術護城河 已經被比亞迪最新dmi
12/13 00:39, 30F

12/13 00:39, 2年前 , 31F
系列打穿了
12/13 00:39, 31F

12/13 00:40, 2年前 , 32F
秦plus dmi、宋plus dmi香到炸裂
12/13 00:40, 32F

12/13 00:45, 2年前 , 33F
而純電車對岸完全是第一梯隊
12/13 00:45, 33F

12/13 00:51, 2年前 , 34F
對岸每年約2500萬輛車銷量 新能源車占比目前單月
12/13 00:51, 34F

12/13 00:51, 2年前 , 35F
已經開始破20%了
12/13 00:51, 35F

12/13 01:11, 2年前 , 36F
中國新能源車占比接近20%算的是乘用車,而乘用車的
12/13 01:11, 36F

12/13 01:12, 2年前 , 37F
年銷量大約2000
12/13 01:12, 37F

12/13 01:12, 2年前 , 38F
推算明年新能源車包含混動在中國銷量約350萬
12/13 01:12, 38F

12/13 01:16, 2年前 , 39F
台灣鄉民都拿日本豐田的全球市佔率第一來講:「全球
12/13 01:16, 39F
還有 49 則推文
12/13 08:45, 2年前 , 89F
車輛Wi-Fi 藍牙都可以利用
12/13 08:45, 89F

12/13 08:47, 2年前 , 90F
更嚴重的就是像特斯拉那樣,遠端被駭
12/13 08:47, 90F

12/13 08:47, 2年前 , 91F
駭客入侵特斯拉系統控制所有車輛卻得到5萬美元
12/13 08:47, 91F

12/13 08:48, 2年前 , 92F
休斯聲稱自己成功地駭進了接入特斯拉內部服務器的權
12/13 08:48, 92F

12/13 08:48, 2年前 , 93F
限,進而控制了該公司所有的電動汽車
12/13 08:48, 93F

12/13 11:50, 2年前 , 94F
簡單說可以躺著賺為什麼要坐著站著跑著賺
12/13 11:50, 94F

12/13 11:50, 2年前 , 95F
企業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從各方面製造對手的門檻
12/13 11:50, 95F

12/13 11:51, 2年前 , 96F
終於有一天 這門檻高到自己都跨不出來 裡面的結構
12/13 11:51, 96F

12/13 11:51, 2年前 , 97F
已經僵化到無法說改就改 就悲劇了 但這是好的
12/13 11:51, 97F

12/13 11:52, 2年前 , 98F
如果不是大企業會僵化 那新的企業如何冒出頭
12/13 11:52, 98F

12/13 11:53, 2年前 , 99F
不過 真正令人感到悲劇的 也許不是這些車廠沒能力
12/13 11:53, 99F

12/13 11:55, 2年前 , 100F
畢竟 車子還是車子 板金塑件內飾原有的供應鏈擺在那
12/13 11:55, 100F

12/13 11:56, 2年前 , 101F
就怕是企業內部某些人的立場或"利場" 導致大家陪葬
12/13 11:56, 101F

12/13 12:04, 2年前 , 102F
這時候如果又有交叉持股問題 問題就會更複雜
12/13 12:04, 102F

12/13 12:05, 2年前 , 103F
大企業大船要調頭不是那麼容易的
12/13 12:05, 103F

12/13 12:06, 2年前 , 104F
大企業大船要掉頭不是那麼容易的 特別是還點錯科技
12/13 12:06, 104F

12/13 12:07, 2年前 , 105F
12/13 12:07, 105F

12/13 12:09, 2年前 , 106F
明年開始對岸品牌大量新混動新車上市 日系好日子到
12/13 12:09, 106F

12/13 12:10, 2年前 , 107F
頭了 慘的是台灣消費者還是撿不到油車末日紅利
12/13 12:10, 107F

12/13 12:11, 2年前 , 108F
混動溢價沒那麼爽了 價格會極為接近純油車
12/13 12:11, 108F

12/13 12:13, 2年前 , 109F
可惜鬼島有鬼島玩法
12/13 12:13, 109F

12/13 12:13, 2年前 , 110F
在鬼島根本沒對手 不可能主動降價
12/13 12:13, 110F

12/13 12:13, 2年前 , 111F
日系在鬼島根本沒對手 不可能主動降價
12/13 12:13, 111F

12/13 12:15, 2年前 , 112F
車子後勤很重要啊,其他車廠不努力耕耘 怪誰
12/13 12:15, 112F

12/13 12:24, 2年前 , 113F
妥善不夠,最起碼後勤服務要好八
12/13 12:24, 113F

12/13 12:24, 2年前 , 114F
不要整天怪消費者買日系
12/13 12:24, 114F

12/13 13:11, 2年前 , 115F
油車沒資安疑慮?現在有啥沒資安疑慮?還想元宇宙?
12/13 13:11, 115F

12/13 13:12, 2年前 , 116F
回到少年五祖八百年前?
12/13 13:12, 116F

12/13 15:52, 2年前 , 117F
語畢 哄堂大笑
12/13 15:52, 117F

12/13 16:36, 2年前 , 118F
Leaf稱霸電車市場10年 然後Model 3上市兩年就超越
12/13 16:36, 118F

12/13 16:36, 2年前 , 119F
Leaf累積十年的銷量 這就是不夠創新
12/13 16:36, 119F

12/13 17:10, 2年前 , 120F
電動車便宜好充電沒啥理由不買 可是不然
12/13 17:10, 120F

12/13 18:46, 2年前 , 121F
駕駛樂趣(X) 嘲笑別人不會開手排車的樂趣(O)
12/13 18:46, 121F

12/14 01:14, 2年前 , 122F
因為不是真的先驅
12/14 01:14, 122F

12/14 14:37, 2年前 , 123F
五毛車賣誰 郭台銘?
12/14 14:37, 123F

12/14 14:37, 2年前 , 124F
非洲 嗎
12/14 14:37, 124F

12/14 14:38, 2年前 , 125F
買車單純代步
12/14 14:38, 125F

12/14 14:38, 2年前 , 126F
吉利車整天要擔心出問題
12/14 14:38, 126F

12/14 14:38, 2年前 , 127F
那不如做計程車
12/14 14:38, 127F

12/15 05:08, 2年前 , 128F
去了解一下proton好嗎 人家東南亞市場都賣爽爽了
12/15 05:08, 128F
文章代碼(AID): #1XjVRTY0 (ca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XjVRTY0 (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