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騎單車如何避免傷膝蓋

看板bicycle作者 (白馬~~馬力夯.....@@)時間3年前 (2020/12/20 00:19), 3年前編輯推噓4(4012)
留言16則, 5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運動傷害這種事,除了受傷當下,受傷部位很明確之外,大部分的狀況都是複合性問題。 身體的用力機制,身體素質,運動的強度和頻率,器材(單車)..... 必須對當事人瞭解充足,用有效的修正方式,才會達到效果。 討論串中,當事者本身的資訊不充足。 熱心鄉民推文建議,很多建議都是有前提和背景原因的。 推文說不清楚,不夠完整,論述不足,真的非常可惜。 就我自己的經驗做分享,請大家賜教。 ====正文開始的分隔線=====

12/14 17:44,
不就是迴轉速120唯一解。騎不到迴轉速120的地方別騎
12/14 17:44

12/14 17:50,
120,認真?
12/14 17:50

12/14 18:39,
120來亂的?
12/14 18:39

12/14 18:43,
我都盡量90欸
12/14 18:43

12/14 19:58,
轉速過高會有其他問題,容易髂脛束摩擦,高轉速不見
12/14 19:58

12/14 19:58,
得萬能
12/14 19:58

12/14 20:07,
我有聽說騎車很猛的同事迴轉數過高膝蓋掛掉的耶 他
12/14 20:07

12/14 20:07,
說他基本都是前小後5騎到表速50…
12/14 20:07
轉速高,對膝蓋負擔小? 所有建議的前提都避續建立在,設定正確之上。 目前FITTING的基準,都是希望騎士可以穩定維持在80~90rpm。 以我個人以前在聯賽比賽的經驗,轉速大概頂多也是120rpm上下。 重齒比,轉速不高,會消耗肌肉力量。 輕齒比,轉速高些,節省肌肉力量,靠心跳去拉。(動作快,心跳會上升比較快) 肌肉使用過度抽筋,很容易比賽結束,一般都是建議用高轉速去騎。 但問題來了,如果騎士本身的膝蓋軌跡就很糟糕。 轉速越高,表示錯誤的動作越多.....這也很容易出問題。

12/15 07:48,
上卡啊,膝蓋痛更要上卡,維持位置
12/15 07:48

12/15 08:27,
上卡調整錯誤,膝蓋更傷
12/15 08:27

12/15 08:42,
在還沒找到適合的踩踏姿勢前上卡會造成姿勢固定在
12/15 08:42

12/15 08:43,
錯誤的位置,損傷的速度更快
12/15 08:43
上卡設定不佳,錯誤的軌跡,再加上高轉速.....對膝蓋根本就是摧殘。 買雙平底的板鞋,用大踏板踩就好,這樣還安全一些。 對踩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這一篇我個人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480871398.A.F4A.html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481023099.A.EE8.html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481159930.A.BCF.html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459358678.A.AB6.html

12/14 21:37,
我建議先請一個車友跟著你騎一趟,我觀察上了
12/14 21:37

12/14 21:38,
年紀的騎士(像我爸)常會有把座高設太低
12/14 21:38

12/14 21:38,
造成踩踏時膝蓋還會往外擴的奇怪現象
12/14 21:38

12/14 21:39,
另外就是變速,像我媽常常在打46-13然後重踩爬坡
12/14 21:39

12/14 21:39,
而且是爬我打34-28都覺得有點重的坡
12/14 21:39

12/14 21:48,
另外就真的是肌力問題......把股四頭肌練好
12/14 21:48

12/14 21:49,
練壯的話,膝蓋周遭的負擔會少很多
12/14 21:49

12/14 21:50,
這段時間先降低你騎車的強度,多以伸展跟加強腿部
12/14 21:50

12/14 21:50,
肌肉的訓練動作代替
12/14 21:50

12/14 21:53,
已多次、短時間、低強度的騎乘找出適合自己的設定
12/14 21:53

12/14 21:53,
跟檔位,不然就是花錢fitting
12/14 21:53
許多走路外八的朋友,騎自行車踩踏也會外八。 人在坐墊上可以踩在地板,想要這樣的安全感,座墊高很低,就有車友所言的狀況。 另外常見的狀況,就是肚子太大,踩踏到上死點,肚子會卡大腿,膝蓋自然開掉。 這個討論串中,有鄉民推薦短曲炳。 大肚楠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換短曲炳,這樣上死點比較不會卡到肚子。 變速的話,就只能請車主多變速多練習了。

12/14 23:03,
自行車的科學解析一書提到座高跟膝蓋受力關係密切
12/14 23:03

12/14 23:03,
,書裡是建議能多高就多高,高迴轉反而應低一點。
12/14 23:03

12/15 12:36,
太高的話骨盆就開始不穩定,更高就等著火燒鳥
12/15 12:36

12/15 12:36,
這應該是很普遍的認知,還是說他所謂的能高就高,還
12/15 12:36

12/15 12:37,
有其他配套的條件推文中沒提到?
12/15 12:37

12/15 13:23,
有其他但書,但我以為不能高到晃屁股這種不用提X
12/15 13:23

12/15 13:23,
D 這樣還是建議直接買書回家看,北市圖也有。
12/15 13:23

12/15 13:35,
坐高越高踩踏越不穩耶 你確定?
12/15 13:35

12/15 13:43,
書裏講得是坐高與膝蓋受力關係,實務當然是在「不
12/15 13:43

12/15 13:43,
產生其他問題的條件下」能多高就多高。我沒想到這
12/15 13:43

12/15 13:43,
還要特別解釋耶 囧
12/15 13:43


12/15 14:01,
希望翻拍兩個局部不會被
12/15 14:01

12/15 14:01,
出版社求償....
12/15 14:01
自行車的科學解析,這本書我有。 這本書是很純的科學立場討論,尤其是物理方面。 日文版的出版日期是2008年,剛好,這時就是FITTING SYSTEM正要突飛猛進的時間。 而我個人接觸FITTING SYSTEM這些年來,看過的座高數據是下修的!! 原因無他,肌肉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最佳工作狀態。 當下座高拉到最高後,經過長時間騎乘,肌肉緊繃消耗..... 肌肉伸展不足,關節活動度受限。 那個最高的座高,反而會變成過高了。 保守的作法,都是比最高的座高,略低一點點。

12/15 14:16,
他的算法是腿開與肩同寬測的跨高*0.875=BB至座高
12/15 14:16

12/15 14:17,
。書中也提到越接近上限時一點移動就會大幅影響膝蓋
12/15 14:17

12/15 14:18,
角度,此時每次微調約2mm。
12/15 14:18

12/15 14:23,
作者另外做個實驗,為了讓差異顯現出來,他設定座高
12/15 14:23

12/15 14:23,
差了5公分。
12/15 14:23
現在也沒人用這種跨高*係數在算座高了。 都是用大小腿,膝蓋的夾角,現在看到的保守數據,是150度上下。 (以前看到的資料是150~160度,最新的資料是下修的) 實務上還要考慮座墊選擇,用卡踏還是平踏板。 再計較一點,現在卡踏位置有刻意後移接近足弓的設定,座高會再更低一點。 總之,各種設定都有人做,一定有人適合,有人不適合。 用保守一點的設定建議,相對不會有問題。 =====人體很奧妙呀~===== 所有的FITTING,第一步都是先問清楚車主的傷病史。 有問題都是建議先去治傷,找醫師和物理治療師處理。 先確定膝蓋出什麼問題,明顯的受過傷,真的要治療到一個程度再運動。 自行車對膝蓋的負擔小,但還是有運動傷害的可能。 -- 事情懂得多 自然有方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1.64.1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608394774.A.D00.html

12/20 02:08, 3年前 , 1F
高轉速是要你輕鬆踩 如果高轉速又重踩 膝蓋不受傷
12/20 02:08, 1F

12/20 02:08, 3年前 , 2F
才怪
12/20 02:08, 2F
通常重踩,轉速很難上來啦~ 輸出功率 = 力量 * 轉速 看自己適合用力量踩,還是用轉速帶。 一般都建議用轉速帶,是因為要保留肌肉力量。 但沒有去提過高迴轉,可能對某些人的膝蓋來說,會有累積的傷害。 尤其是髕骨有移位問題,髂筋束會緊繃,維持長時間的高轉速,也會不舒服。

12/20 08:10, 3年前 , 3F
想請問原po一個問題~我可以4hr騎100k爬升1000m不
12/20 08:10, 3F

12/20 08:10, 3年前 , 4F
覺得吃力,但每次騎車的前面30k左右,左腳大拇指
12/20 08:10, 4F

12/20 08:10, 3年前 , 5F
都會麻,左邊胯下骨盆深處也會有不適感,過了一個
12/20 08:10, 5F

12/20 08:10, 3年前 , 6F
距離反而就沒事了,座墊前後角度高度都調了很多很
12/20 08:10, 6F

12/20 08:10, 3年前 , 7F
多次了,卡踏也退到最後面最靠近足弓的位置,還有
12/20 08:10, 7F

12/20 08:10, 3年前 , 8F
什麼可以調整進而改善的呢?感謝~~
12/20 08:10, 8F
我的直覺,你可以換鞋墊試看看,順便檢查一下兩條腿有沒有些許的長短腳問題。 很多人用碳纖維卡鞋,都會遇到腳麻的問題。 更換鞋墊,加強足弓支撐,分散腳掌壓力,通常會有用。 可以先拿舊鞋墊,剪下足弓和前腳掌部分,塞進現在用的卡鞋,先感受看看。 卡踏扣片後移至靠近足弓處,是改變受力點,但總受力還是很大。 鞋墊撐加足弓支撐,會讓每次踩踏時,分擔壓力的面積比較大,請試看看。 長短腳部分,建議運動前後都檢查看看。 有時候是功能性的長短腳,不是什麼大問題。 有可能是單邊的肌肉容易緊繃,但騎一段路,活動開了,肌肉放鬆反而正常。 平常可以多按摩,騎車熱身足夠,會改善。

12/20 10:36, 3年前 , 9F
過一段距離就消失的不適感聽起來像是沒有伸展開
12/20 10:36, 9F

12/20 11:02, 3年前 , 10F
也是有可能XD一大早都沒有充分熱身就開始騎~晚上
12/20 11:02, 10F

12/20 11:02, 3年前 , 11F
出去騎好像就沒有這個問題~~~
12/20 11:02, 11F
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睡眠品質,睡姿,枕頭.....有沒有單邊讓你不舒服的問題。 睡前多按摩放鬆,再觀察看看起床的狀況? 有時候睡前疲勞,睡眠不見得會回復。

12/20 11:07, 3年前 , 12F
但還是要觀察,可能是因為熱開就造成的傷害比較小
12/20 11:07, 12F

12/20 11:08, 3年前 , 13F
但傷害還是在持續累積之類的
12/20 11:08, 13F

12/20 11:19, 3年前 , 14F
衷心感謝白馬大對我推文中提到書中內容的補充與修
12/20 11:19, 14F

12/20 11:19, 3年前 , 15F
正。
12/20 11:19, 15F
自行車的科學解析,這本書我看很多次,也常常翻閱查資料。 對照某些書籍,難免還是有衝突,或是看不懂的地方。 有時候是自己看不懂,或是沒搞清楚前因後果,才無法理解。 有些感覺很矛盾的立論,確實有可能同時成立。 人類的雙腿,畢竟不是內燃機的活塞。 極限座高,帶來的最大衝程好處很多,這是機械理論的最佳化。 但考量到人類會疲勞,每天身體的狀況不一樣,還會衰老.....極限座高似乎太理想。 前輩分享的..... 騎得快的姿勢,騎不久。 騎得久的姿勢,騎不快。 面對現實,還是要折衷一下下。 PRO的設定很讚,可惜我不是PRO。

12/20 18:32, 3年前 , 16F
果然不一樣
12/20 18:32, 16F
長年累積下來,加上自己嘗試很多流言,有些心得。 希望可以讓大家不要走太多冤枉路。 ※ 編輯: ddar (36.231.84.199 臺灣), 12/20/2020 23:49:17
文章代碼(AID): #1VtYWMq0 (bicyc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VtYWMq0 (bi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