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其他] 墊步的英文

看板basketball作者 (撫星)時間13年前 (2011/01/26 17:57), 編輯推噓10(10065)
留言7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4 (看更多)
「一般人忽略的走步規則」深入討論系列文最後一彈! 這裡會再次呼應主題「墊步的英文」喔! 抱歉 和上一篇隔了有點久,那麼先前說好的實戰應用篇,現在開始啦! 先感謝曾經參與討論的Mosin, Charlie99999, imegg911, aenllcsx2。 至於是否已經沒問題了,我其實也不確定,不如大家就一起從實戰應用動作來想想吧! 還是一樣 閱讀這篇文章時, 建議打開http://www.fiba.com/downloads/Rules/2010/OfficialBasketballRules2010.pdf 並翻到第28到29頁 首先,我想先提出一個問題。 為什麼要有「一般人忽略的走步規則」? 在前面推文的討論中我曾經提過25.2.2的「軸心腳移動規則」 光是第一點就很夠用了。 以下是只留下第一點並稍微整理後的規則: (虛構)25.2.1 接球或收球時軸心腳的建立: A 雙腳都在地上,先抬起的便成為非軸心腳 B 一腳已經在地,變成為軸心腳 C 雙腳剛好都在空中,雙腳同時著地那同25.2.1.A D 雙腳剛好都在空中,單腳落地,此腳成為軸心腳 (虛構)25.2.2 持球球員建立軸心腳後該如何處理球 A 下球時,在球離手以前,軸心腳不可離地 B 投或傳時,在球離手以前,軸心腳可以離地 以下稱這個規則為簡化規則。 如果規則修改成只有這樣 (說不定20年前的規則真的長這樣) 你還是會發現三步上籃、低位夢幻腳步、翻身跳投、鬼切、 FIBA軸心腳示範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93lc_Mc8sI
這些通通都一樣能被解釋。 一般在討論走步問題時,也都是僅僅在這個簡化版規則的範圍中, 甚至是一般職業球員也不熟悉的規則。 所以在這個簡化版規則範疇外的, 我便稱為「一般人忽略的走步規則」。 說到底,為什麼在現今的規則裡, 簡化版的部分以外還要多定義一些東西?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我這系列文的中心思想,在這最後一彈中, 歡迎大家一起來想想看這個問題。 那還要有某些「特例」讓軸心腳可以起跳再落地(原25.2.1第三點和25.2.2第二點)? 這背後的精神是甚麼? 我先前說過,根據我在網路上找到的資料, jump stop在2003年以前可能是獨立出來的規則, 而當時jump stop描述的就是這些「額外」的規則, 後來才整併進來。 那這樣的話 當初又為何要多定義jump stop? 遠古的jump stop和現在一樣嗎? 我無法很肯定這個問題的答案, 但是我猜想可能是為了放寬解讀移動中腳步有點亂、不乾淨的問題。 下面我們來一一看些例子,雖然有些是虛構(實戰中我沒看過有人用過), 從這些例子中一起思索這個「額外的jump stop規則」用意和用途。 認為有錯誤的地方歡迎提出來討論, 因為愈有錯誤愈代表我前面的文章說的沒錯 XD 動作一: 球員A試圖以墊步接球(跳到空中接球), 卻太晚起跳, 等到球已經碰觸到手後, 才跳起來。解析動作後看到A接到球時右腳離地,左腳在地上,然後左腳跳起, 雙腳同時落地。 合法性: Legal Play 解釋: 25.2.1告訴我們, 當在移動中, 一隻腳在地板上時就成為軸心腳,所以接到球時, A的左腳就是軸心腳了。然後他以軸心腳跳起, 雙腳同時落地, 我們可以看到, 25.2.2第二點告訴我們, 在移動中, 也就是軸心腳剛建立時,軸心腳離地, 雙腳再同時落地這樣是合法的。 動作二: 承上,隨後A跳起投籃。 合法性: Legal Play 解釋: 25.2.2第二點告訴我們,當想投籃或傳球時,可以做出上面的動作。 動作三: 承上,但不是投籃,而是運球,而且是在雙腳都沒有離地前就下球。 合法性: Illegal Play 解釋: 25.2.2第三點有說明當兩隻腳同時在地上而且都不能是軸心腳時, 的確可以下球。然而要形成「兩隻腳都不是軸心腳」的狀況, 根據前面幾篇的討論,必須合乎25.2.1第二點第三條的狀況,雙腳在空中時接到球。 也就是說,如果接到球時一隻腳就已經在地上了, 並不適用25.2.1第二點第三條,也因此不能套用25.2.2第三點。 只能回到25.2.2第二點來看,只有在要傳球或投球時才能做出上述動作, 所以不能運球。 小結: 如果墊步接球時太晚起跳,就不能運球,只能傳球或投籃。 --- 啊... 又得下回待續了 下次還有更多動作應用喔 歡迎收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1.169.156

01/26 19:39, , 1F
25.2.1第二點第三條 是整段才是沒有pivot foot的情況
01/26 19:39, 1F

01/26 19:41, , 2F
雙腳在空中接到球不一定是這條 你可能有其他情況
01/26 19:41, 2F

01/26 19:42, , 3F
我是沒聽過單腳在地面接球以此腳起跳再雙腳落地不能下球
01/26 19:42, 3F

01/26 19:55, , 4F
我也沒聽過 所以如果你覺得有問題 這討論串才有意義
01/26 19:55, 4F

01/26 19:56, , 5F
雙腳在空中接球不一定是25.2.1第二點第三條沒錯
01/26 19:56, 5F

01/26 19:57, , 6F
也可能是第二條
01/26 19:57, 6F

01/26 19:57, , 7F
但是如果你雙腳不是在空中 那就是要看第一條
01/26 19:57, 7F

01/26 19:58, , 8F
從第一條往下走你會發現無法下球
01/26 19:58, 8F

01/26 19:58, , 9F
我整個討論串一再強調是一般人所忽略的規則
01/26 19:58, 9F

01/26 19:59, , 10F
所以不能用「沒聽過...」這種方式來提出觀點
01/26 19:59, 10F

01/26 19:59, , 11F
我們必須從規則本身告訴了我們甚麼來看
01/26 19:59, 11F

01/26 20:00, , 12F
或者是資深國際裁判的解釋那也很棒
01/26 20:00, 12F

01/26 20:09, , 13F
我要說的是雙腳在空中接到球不是形成兩隻腳都不是軸心腳
01/26 20:09, 13F

01/26 20:10, , 14F
的條件 你現在已經形成了雙腳均非軸心 又沒下過球
01/26 20:10, 14F

01/26 20:11, , 15F
為何不能用25.2.2第三點第一條?
01/26 20:11, 15F

01/26 20:13, , 16F
那問題在於 接到球後才跳起來的合法性 你該怎麼解釋?
01/26 20:13, 16F

01/26 20:13, , 17F
Sorry 說錯
01/26 20:13, 17F

01/26 20:13, , 18F
問題在於 25.2.1第二點分成三種情形
01/26 20:13, 18F

01/26 20:14, , 19F
其中一隻腳已經在地上的情形屬於第一條
01/26 20:14, 19F

01/26 20:14, , 20F
而第三條的前提就已經說了雙腳在空中後單腳落地
01/26 20:14, 20F

01/26 20:15, , 21F
也就是說接球時機在空中為充分條件
01/26 20:15, 21F

01/26 20:18, , 22F
必要
01/26 20:18, 22F

01/26 20:22, , 23F
你說的另一種可能我在前面與charlie99999討論過
01/26 20:22, 23F

01/26 20:22, , 24F
他認為25.2.2第三點勢必為25.2.1第二點第三條的後續
01/26 20:22, 24F

01/26 20:23, , 25F
至於25.2.2第二點第一條動作結束 能不能接第二點
01/26 20:23, 25F

01/26 20:24, , 26F
目前傾向認為不行 不然會有其他矛盾點
01/26 20:24, 26F

01/26 20:24, , 27F
更正 不能接第三點。
01/26 20:24, 27F

01/26 20:25, , 28F
換言之25.2.1第二點第三條→25.2.2第三點 唯一途徑
01/26 20:25, 28F

01/27 00:21, , 29F
是不是在空中接球根本沒差的 因為空中接球以後並沒有
01/27 00:21, 29F

01/27 00:22, , 30F
決定Pivot foot甚至 你落地了也可能沒決定
01/27 00:22, 30F

01/27 00:27, , 31F
我知道你的想法是25.2.1第二點第三條是唯一建立雙腳均非
01/27 00:27, 31F

01/27 00:30, , 32F
pivot foot的case 可是這樣又變成若一開始就單腳在地面
01/27 00:30, 32F

01/27 00:31, , 33F
接球再以此腳起跳雙腳落地沒有規範在rule裡
01/27 00:31, 33F

01/27 00:31, , 34F
但是以建立pivot foot以後來考量的話 這兩種case其實是一
01/27 00:31, 34F

01/27 00:31, , 35F
樣的
01/27 00:31, 35F

01/27 00:49, , 36F
有喔 請參見我動作一的解釋
01/27 00:49, 36F

01/27 00:50, , 37F
左腳成為軸心腳後起跳可套用25.2.2第二點第一條
01/27 00:50, 37F

01/27 00:50, , 38F
雙腳落地 合法
01/27 00:50, 38F

01/27 00:51, , 39F
我前面曾經提過這裡可能有重複定義問題
01/27 00:51, 39F

01/27 00:52, , 40F
所以這些實戰動作的合法性討論可能會有點複雜
01/27 00:52, 40F

01/27 00:52, , 41F
規則有許多模糊的地方 所以我們不得不腦補
01/27 00:52, 41F

01/27 00:53, , 42F
我腦捕的部分可能要請先煩勞翻閱前文
01/27 00:53, 42F

01/27 00:54, , 43F
不過25.2.1第二點第三條我沒有把單腳已在地上的情形
01/27 00:54, 43F

01/27 00:55, , 44F
也腦補進來。 簡單說除非規則有矛盾點 不然我不腦補
01/27 00:55, 44F

01/27 00:55, , 45F
所以這樣說吧 如果今天沒有夠明確的規則佐證
01/27 00:55, 45F

01/27 00:56, , 46F
那這個動作我們就應該大膽推論是走步
01/27 00:56, 46F

01/27 00:57, , 47F
那既然今天規則25.2.1第二點分成三種case
01/27 00:57, 47F

01/27 00:57, , 48F
我們就應該要尊重他
01/27 00:57, 48F

01/27 00:58, , 49F
如果規則沒錯 那就是我們認知裡的動作合法性錯
01/27 00:58, 49F

01/27 00:58, , 50F
如果我們認知裡的動作合法性沒錯
01/27 00:58, 50F

01/27 00:58, , 51F
那就是規則多寫或漏寫甚至寫錯
01/27 00:58, 51F

01/27 00:59, , 52F
也因此如果真像你說的 沒定義這條rule
01/27 00:59, 52F

01/27 01:00, , 53F
那麼動作一、二就應該判定為不合法
01/27 01:00, 53F

01/27 01:00, , 54F
今天我們先不要管我們看到的是怎樣
01/27 01:00, 54F

01/27 01:00, , 55F
我們先管規則說了甚麼
01/27 01:00, 55F

01/27 01:01, , 56F
然後才能把問題集結起來, 進一步找機會問資深老師
01/27 01:01, 56F
※ 編輯: StarTouching 來自: 111.251.169.156 (01/27 01:02)

01/27 01:02, , 57F
有點說太長了 簡單說一句:
01/27 01:02, 57F

01/27 01:03, , 58F
「是不是在空中接球根本沒差的」這個依據何在?
01/27 01:03, 58F

01/27 01:43, , 59F
你用25.2.2第二點第一條不合理啊 那是while moving
01/27 01:43, 59F

01/27 01:44, , 60F
在收球以後不管有沒有pivot foot都無關乎能不能下球
01/27 01:44, 60F

01/27 01:45, , 61F
這裡跟收球無關喔 我討論的動作是接球
01/27 01:45, 61F

01/27 01:46, , 62F
先前我說過 while moving的定義很模糊
01/27 01:46, 62F

01/27 01:46, , 63F
靠 我搞錯
01/27 01:46, 63F

01/27 01:46, , 64F
所以我大膽假設(腦補): 25.2.2的while moving是指:
01/27 01:46, 64F

01/27 01:47, , 65F
接球或收球後軸心腳剛被建立時
01/27 01:47, 65F

01/27 01:47, , 66F
這是個很合理的假設
01/27 01:47, 66F

01/27 01:48, , 67F
基於這個假設 我們可看到動作一確實合乎25.2.2第二點
01/27 01:48, 67F

01/27 01:49, , 68F
所以在前面我才會說 這條規則有重複規範的問題
01/27 01:49, 68F

01/27 01:50, , 69F
讓這裡的規則複雜很多
01/27 01:50, 69F

01/27 20:12, , 70F
這篇判例沒錯
01/27 20:12, 70F

01/27 20:13, , 71F
要一開始是雙腳離地的情況下才適用雙足均非軸心
01/27 20:13, 71F

01/27 20:15, , 72F
這跟你上籃金雞獨立的狀況下已經沒辦法再運球
01/27 20:15, 72F

01/27 20:15, , 73F
是一樣的判例
01/27 20:15, 73F

01/27 20:16, , 74F
不過如果接球時機晚一點 我想應該就會適用了
01/27 20:16, 74F

02/08 23:53, , 75F
懂了!!謝謝大大的分享~
02/08 23:53, 75F
文章代碼(AID): #1DF_0Wh- (basketbal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F_0Wh- (basketb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