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為什麼手機會有照相機功能?

看板ask-why作者 (竹筍王子)時間14年前 (2009/12/08 07:22), 編輯推噓5(508)
留言13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2 (看更多)
※ 引述《nameofroses (玫瑰的名字)》之銘言: :   這個問題使我想到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我也想很久了︰ :   既然有那麼一臺機器,可以用它來講電話,也可以用它來拍照, : 那麼為什麼我們不稱它為「有通訊功能的相機」而要稱它為「有照相 : 功能的手機」?這裡面是不是有一些平常不易察覺的規則呢? 提供一種簡單的答案 "手機"一詞的出現 大約是民國88~89年左右 在這之前只有"行動電話"或是"大哥大"的稱呼 大小約為室內電話的話筒 沒有螢幕 僅有電話功能 後來電子化,輕便化 被稱為手機時 已具備了簡訊,手錶,計時,記事等簡單功能 後來漸漸才又更輕薄 出現掀蓋式 滑蓋式 開始有遊戲 開始有彩色螢幕 開始能聽音樂 能照相 能上網 到現在的觸控螢幕手機 部分還具備翻譯機功能 可以說"手機"這名稱的出現 就已經代表一種多功能隨身電子產品 而不光是電話而已 所以既不稱為"有通訊功能的相機" 也不稱為"有拍照功能的行動電話" 而是"有通訊及照相功能的手機" 然而電話,簡訊,時間日期等已被視為基本功能 所以一般不會特別提及 日文中行動電話叫 携帯電話(keitai-denwa) 但近年來幾乎完全改簡稱為 ケータイ(keitai) 現在通常對應翻譯成"手機" 正好可看出從純粹的電話到不只是電話的多功能"行動"工具的轉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99.1

12/08 11:41, , 1F
手機這個名詞應該是大陸傳過來, 我 94 年在上海就聽過
12/08 11:41, 1F

12/08 11:46, , 2F
那應該是民國...83 年?那時候台灣還叫行動或是大哥大
12/08 11:46, 2F

12/08 17:40, , 3F
1993就聽過台語的"手機仔" 我哥去辦了一支080的掌中星鑚
12/08 17:40, 3F

12/09 13:42, , 4F
那現在如果有兩種長得都很像手機的產品放在我們面前,
12/09 13:42, 4F

12/09 13:42, , 5F
一種缺乏照相功能一種缺乏通訊功能,我們仍然會把這兩
12/09 13:42, 5F

12/09 13:43, , 6F
者或兩者之一稱為手機嗎?缺乏照相功能那台是否有人會
12/09 13:43, 6F

12/09 13:44, , 7F
改稱為「大哥大」?
12/09 13:44, 7F

12/09 13:48, , 8F
而ケータイ的說法我看來只是個單純的簡稱,和多功能化
12/09 13:48, 8F

12/09 13:48, , 9F
沒有什麼因果關係。
12/09 13:48, 9F

12/09 15:40, , 10F
民80年代中期我們講手機想到的是手持無線電對講機XD
12/09 15:40, 10F

12/09 15:40, , 11F
對應於「車機」(車載式)的那種XD
12/09 15:40, 11F

12/09 19:23, , 12F
大推樓上
12/09 19:23, 12F

12/09 19:23, , 13F
有一陣子無線電很紅的樣子
12/09 19:23, 13F
文章代碼(AID): #1B7Outii (ask-w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0 之 12 篇):
文章代碼(AID): #1B7Outii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