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思辯] 中文為什麼要直書?

看板ask-why作者 (沙士比亞)時間17年前 (2007/03/21 17:36),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7 (看更多)
  各位大大過獎了,其實小弟還有很多地方有疑惑,只是想看看 各位大大的說法罷了。其實這些問題的本源都一樣,只不過是從整 個大現象的不同角度去思考,所產生的看似不同的問題。 ※ 引述《sarsspear (沙士比亞)》之銘言: : 世界上大多數的文字都是橫書, : 只有中文以及深受中文影響的日文是直書, : (韓文不知道是不是)。 : 想請問各位大大: : 1.中文直寫的習慣是怎麼形成的? :  外文的橫寫習慣是怎麼形成的?   小弟也只能就所知做一點點推測,主要少了西文的演變過程。 如果中國人正如前面的論述,由於工具限制而產生這種直書方式, 那麼諸語言行文方式不同,是因為他們的工具發展不同嗎?   行文方式的產生是受思維方式影響嗎? (因為方便思考,所以這樣寫)   抑或受工具影響? (因為工具只適合這樣寫,所以這樣寫)   或者受傳承影響? (因為以前這樣寫,所以現在這樣寫)   不知道有沒有哪位大大了解西方語言的橫書方式,以及由左而 書寫方式的起源?以及阿、希文由右而左書寫的起源? : 2.從科學來分析,直書和橫書各自有什麼優缺點? : 3.從哲學來思考,直書和橫書代表的意義為何? : 思維方式有什麼差異?   這兩個問題還可以拆分來看,也就是直-橫書的差異,以及左 自右、右至左的差異。   每一個「列」似乎較接近一個思考單位,所以圖、表、數學式 ,或者編號式文章,都是先看列,再選行。而直書就比較像一體貫 串的整體大觀念。   這個部份小弟尤其不解的是中文的右至左行文序。   人的思考習慣是左→右,上→下。這種反向排列究竟是什麼樣 的情況?   或者,還有另一種可能?即現代人因為看多了左→右的行文方 向,才變得習慣這樣思考?   或者,左→右和右→左其實反映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而吾人 應在不同的情況下,使用不同方式為上策?   現代東、西方文化的迷思,與其說反映在直書、橫書,倒是左 至右、右至左的矛盾更顯嚴重:   直書的「一列文」讀起來很怪、很不順。   現代人右手寫字,一直要怕手沾到之前寫過的部分。   直文插入橫式表格時,版面會變亂,或空間不易控制。   中文字左上而右下,寫完一行字要換行時,字的空間不好算。(一列文更明顯)   再加上左→右似乎較符合人的思維?   如果中文改成由上而下,自左而右的直書方式,這些問題都將 不存在。如果西文、阿拉伯數字使用小弟前述的單列插入排法,而 不是順時針轉九十度,其實中文直書由左而右似乎比較合理?如此 一來,中文夾數學公式、圖、表、英文等等都不再格格不入了。   由右而左似乎除了可以轉九十度排左至左橫書以外,還有人認 為這樣左手翻頁右手筆記比較順,不過這影響似乎不大;況且古代 還有一種很長的紙卷書,閱讀時豈不得用右手捲動?   然而,小弟本身看直書還是習慣由右而左,不知道各位大大是 否也一樣?究竟習慣中文這種「倒反」的行文方式是因為它符合大 腦思維?或者只是因為我們沒讀過上下-左右的行文方式所致? : 4.從現代應用的角度思考,這兩種書寫方式應該如何應用。 :  電腦處理上呢?有沒有什麼可以改進的空間?   其實中文能多向書寫,真的比較方便:)   君不見,西文書的書脊總要把每個字母轉向排列,一排書放在 架上,非得歪著頭才看得清楚?   商店的大招牌或販售招牌也常常是直向方便,文字不能轉向的 西方人有時也會感到力不從心吧?   如果是橫排的書籍,往往左、右會留下狹長的空白,這時用直 書做筆記就很方便(有時候向右換行比較順)。而西文書除非刻意 把空白加大,或者使用者把書倒過來寫,不然筆記還頗不方便。   書籍上非得兼用西、阿、數、圖、表等的科技書,仍可使用橫 式,但是很多科普書、小說等思維性的書籍,其實直書讀起來往往 還是會比較舒服。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應用方式,這是中文的靈活 性,絕不是死死的西文可以比擬的:) 參考網頁-- http://www.joetsang.net/chineseway/chineseway.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5.118.142

03/21 22:21, , 1F
其實羅馬字母也可以直書, 沒人這麼做我還覺得很奇怪
03/21 22:21, 1F

03/21 22:21, , 2F
同樣是 輸入-辨識, 為什麼羅馬字母一定要排在隔壁
03/21 22:21, 2F

03/21 22:22, , 3F
而不能排在樓下, 焉有是理?
03/21 22:22, 3F

04/04 03:28, , 4F
中國的結繩記事是否和中文直寫有關?
04/04 03:28, 4F
文章代碼(AID): #160FoI4O (ask-w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0FoI4O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