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維基百科應該有語體文版嗎?

看板Wikipedia作者 (sarang kua phieonghua)時間17年前 (2007/07/10 09:44),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22 (看更多)
※ 引述《woofwoof1515 (☆天下第一蟲☆)》之銘言: : 嗯…我先說明一下語體文好了… : 我在這裡說的「語體文」,是指「用於記錄語文的文字」。 : 不同於「書面文」。 : 如果我錯了,或語體文有其它意思,請指正,我會感激你的! 你這樣定義倒也不算大錯,因為我們從小受的華語文教育的確告訴我們, 文體可分「文言文」和「語體文」 (我是覺得「書面文」這個詞是同義反覆啦,都「文」了難道不是書面嗎? 應該叫「文言文」才對。) 不過問題是,「語體文」指的應該是「白話文」,也就是我手寫我口, 所以其實我們平常用的華文也都是語體文了, 包括你我現在在BBS上的文字、包括zh.wikipedia.org上的文字, 也都是「語體文」。 真正主要用「文言文」的地方,只有zh-classic.wikipedia.org而已。 所以我覺得你一開始用以界定的定義似乎就已經下錯了, 把華文稱為「書面文」、把其他語文當「語體文」的區分並不正確。 然後還要搞清楚, 華語和閩南、客、粵、贛……這些的分別, 並不是前者「正式」、「書面」,而後者「非正式」、「無書面」。 也不應該認為前者才是正統的語言,而後者「只是方言」,好像方言就不該被寫下來。 「方言」、地域語言又如何呢? 只要設計好書寫方式,沒有一種語言不能被書寫的, 只是長久以來華人要寫字的時候先是只寫文言文, 後來開始寫語體文以後,還是以華語或官話為主, 所以讓人誤以為其他語言「沒有文字」。 不管用漢字也好,用拼音也好,有什麼不能寫的? 最重要的是,華語和其他語言根本就是不同的語言, 所以寫起來當然不一樣! : 我最近一直想,我們的zh.wikipedia.org是「中文維基百科」。 : 裡面的文章是用書面文「中文」來記錄知識。包括現在的白話文、文言文。 : 我認為,書面文比較正式,也比較適合用來記錄知識。 : 因為書面文是大家有共識的,使用中文的人都可以懂的,甚至是日本,韓國應該都不成問題。 : 而「語體文」就不同了。 : 即粵語、閩南語、客家話、贛語。 : 由這些語言而創造出來的拼音文字,即是他們的語體文。 把華文當作「正式」、「書面文」(←上面已經說了這是一個很奇怪的概念) 把其他語文當作非正式(無書面嗎?都已經寫下來了還不書面?) 我覺得這是一種歧視。 既然華文也已經用白話文、語體文, 那麼從文體的角度排除其他語言的書寫是沒有道理的, 因為大家都一樣可以我手寫我口,也一樣可以有文言文。 然後以下你舉出一些理由認為非華語的其他漢語系維基不應當存在, 回應如下: : 我認為,在維基百科上使用這些文字不大恰當。 : 第一、這些語體文的拼音文字並沒有被普遍使用。 : 我以客家話來做例子。 : 客家話如大家所知的,有很多種腔調(如:四縣腔、海陸腔、饒平腔……) : 而拼音文字最大的缺點就出來了,由這腔調不一樣,文字也會不一樣。 : 這樣的宮家話維基根本沒用。 : 而且,大陸的拼音方案和臺灣的也不一樣。 : 要怎麼被所有人接受? 協調、討論、並存、轉換,方法很多的。 華文也有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分別,這也是一種文字的不一樣, 原本有人吵著要分家,最後還是能夠融合, 靠的不是網友們的努力和技術的開發嗎? : 第二、會用到中文白話書面文不常用到的字。 : 這點從粵語最容易看出來。 : 粵語沒有拼音文字,卻有很特殊的系統,即「粵語書面文」。 : 像「佢」,這個字在中文的白話書面文不常出現。此字即「他」 : 這會讓本來可在中文世界看得懂的東西變成看不懂。 看不懂是我們家的事,人家會讀粵語的人看得懂就好了, 這不應該成為否定的理由。 你叫他寫你看得懂的東西,那就變成寫華語,不是寫粵語了, 這根本就是扼殺其他語言的書寫。 : 第三、使用人數太少。 : 閩南語、客家話、粵語、贛語。這些語言都被歸類為「方言」 : 「方言」即地方的語文,只有有地緣關係的人會用。 : 維基百科是大家的百科,是眾志成城的結果。 : 使用方言的維基百科絕對沒法像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那麼多。 : 這讓「百科」變成有名無實。 : 沒辦法做到「知識的累積」。 我照樣造句給你看: 華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這些語言都只是一國的官方語言。 一國的官方語言,只有該國或該民族的人會用。 維基百科是全人類的百科,是眾志成城的結果, 使用各國官方語言的維基百科絕對沒法像英語維基百科的條目那麼多。 這讓「百科」變成有名無實。 沒辦法做到「知識的累積」。 現在全世界所有的維基百科裡面,條目比較完備、讓人滿意的, 恐怕只有英、德、日寥寥幾種逐漸達到這個理想對吧? 用「知識的累積」質疑的話, 連華文維基都未必能讓人滿意。 照這樣的標準推下去,世界上其他小語種的維基百科是不是也應該關光光呢? 世界上同樣只有幾個人參與、同樣只有幾千條的維基百科也很多, 包括你想得到的許多民族和語言。 一定要使用人數多才有資格寫維基嗎? 也許有些人是這樣想的, 但這顯然不是創立者Jimbo的理念。 List of Wikipedias by language family - Meta http://meta.wikimedia.org/wiki/List_of_Wikipedias_by_language_family 可以去看看,歐洲一堆小語言的維基都成立了,光英國就分了盎格魯撒克遜、 「簡單英語」、蘇格蘭腔英語、威爾斯語、蘇格蘭語、康瓦爾語、曼島語, 其他德、荷、西、法、義分的也很多, 人家可沒拿什麼英語應該眾志成城的理由否定這些小維基。 使用人口多的維基要累積知識、變成名符其實的大百科是比較容易的, 但不代表所有的維基百科都要追求這樣的目標、否則不准成立。 Wikipedia是不斷在evolving的、慢慢成長的, 如果因為小就否定掉的話,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有變大的一天。 況且,其他語言維基的存在,妨害到華語維基的發展了嗎? 全世界十幾億華人幾乎都會華語,還怕不夠眾志成城嗎? 還會怕兩隻手數得出來的幾個「方言」愛好者分掉人手嗎? 那麼人們(不是說你)必欲除小維基而後快的深層理由到底是什麼呢? 覺得只有華語、華文才上得了台盤嗎? 覺得其他語言最好永遠都不要有人寫,最好讓它們留在口耳相傳中消滅嗎? 如果真的有人是這樣想法的話, 最好開始禱告未來華語不要哪一天也遇到一樣的質疑。 : 其實,我認為問題會更多,我先寫到這裡了,請大家一起討論吧。 因為這是一個常見的議題,已經辯駁過很多次了, 所以這篇(包括語氣比較重的部份)也並非針對你為主, 而是再次對某些抱持反對論者的呼籲: 不如正視華人的世界(中國、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 是個多語世界的事實吧! 華語是華人世界的絕對主流,但是其他語言一樣有傳播的價值, 不應該只由華語來壟斷書寫和思考。 認為「華人只需要華語維基(zh)就好」的想法我覺得不太健康。 我還是覺得,就算有人不喜歡或不看好其他語文的發展, 但也沒必要否定別人的努力。 -- 歡迎轉載到Web上,但一定要註明作者及出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226.31 ※ 編輯: MilchFlasche 來自: 123.194.226.31 (07/10 10:18)

07/10 10:53, , 1F
"台盤"是指股票嗎?
07/10 10:53, 1F

07/10 19:17, , 2F
小時候在《紅樓夢》裡看到的詞兒^^
07/10 19:17, 2F
文章代碼(AID): #16akHaHa (Wikiped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22 篇):
文章代碼(AID): #16akHaHa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