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火繩槍有這麼強嗎?為什麼不一路擋過去?

看板WarringState作者 (不太會飛的企鵝)時間7年前 (2017/04/30 15:51), 編輯推噓8(8011)
留言19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8 (看更多)
※ 引述《lonelysin (一目ぼれ)》之銘言: 恕刪部分。 : 有阿,線列戰法代表就是島津-車撃ち,也是戰國唯一使用此戰法的大名。 : 第一列發炮完畢後,最後列填裝完畢上前發炮,如此不斷循環前進。 : 島津家印象之前日本有節目訪問過鹿兒島的歷史教授,平時薩摩武士 : 就會訓練炮術。 : 島津後方部隊等炮擊部隊打垮敵人士氣後,再衝出去收割戰果。 : (反過來就誘敵用) : 實戰為1554年岩劍城之役。 : 網路借圖: : http://i.imgur.com/kxZD2Hw.gif
: 實際操演:薩摩日置鉄砲隊演武(プロ等級大約15秒可掃除填裝完畢..) : https://youtu.be/av2RBGuud8c
你這個是 counter-march,火繩槍年代的標準連環槍戰法, 但是一般講的線列戰術都指燧發槍年代的淺列陣,所以不太符合線列戰術的定義喔。 除非,島津家也是鐵炮只放一輪就拔刀突擊,就如瑞典或蘇格蘭高地人那樣, 否則若要維持火力密度一段時間,火繩槍的技術瓶頸是無法達成線列戰術的。 另外,以戰國末期(包含朝鮮之役)的鐵炮普及狀況與相關描繪來看, 換排放槍的基礎戰術應該有逐漸遍及各個大名的部隊,雖然細節可能有點不太相同。 又,許多大名沒有迅速發展出更細膩的鐵炮戰術,應與裝備比例的低下有關, 人數只足夠拉開成一列的話自然是沒有辦法做出換排的策略XD。 -- 我並沒有要求你們去進攻,我是命令你們去死。 直到我們死亡之前的這段時間裡,其他部隊和指揮官將前來並取代我們的位置。 ~穆斯塔法˙凱末爾中校,加里波利半島,1915/4/2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62.17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ringState/M.1493538677.A.571.html

04/30 17:42, , 1F
不懂為什麼都是拿燧發戰術來比火繩
04/30 17:42, 1F

04/30 17:42, , 2F
大概排射比Pike and shot有名太多的關係吧
04/30 17:42, 2F

04/30 18:42, , 3F
看來是我搞錯了,應該是接近排射戰術..
04/30 18:42, 3F

04/30 19:29, , 4F
つるべ撃ち也就是釣瓶擊就射手加上單或複數裝填手
04/30 19:29, 4F

04/30 19:33, , 5F
[須川薫雄] 効率的だった日本の火縄銃と装具
04/30 19:33, 5F

04/30 20:45, , 6F
那請問明朝那個三眼鳥槍,有比日本的科技進步嗎?
04/30 20:45, 6F

04/30 20:46, , 7F
就是那個放完三槍後就當狼牙棒用的武器
04/30 20:46, 7F

04/30 20:58, , 8F
科技線完全不同吧,那是騎兵近身射擊後變鈍器
04/30 20:58, 8F

04/30 20:59, , 9F
明朝跟日本的載具在值跟量就完全不是一個水平
04/30 20:59, 9F

04/30 22:33, , 10F
明朝好像是大砲比較厲害 日本勝在火槍
04/30 22:33, 10F

04/30 22:37, , 11F
三眼銃是短槍,不是長距離用的
04/30 22:37, 11F

04/30 22:40, , 12F
明軍同樣有長程用的火鎗,以及鳥銃等西式火鎗
04/30 22:40, 12F

04/30 23:36, , 13F
三眼銃是單發散彈槍+大槌,不一樣的東西
04/30 23:36, 13F

04/30 23:36, , 14F
明朝因為大多戰鬥在空曠北部又有騎射而且又往往遠離
04/30 23:36, 14F

04/30 23:37, , 15F
補給線,因此弓跟火槍的計算有些不同
04/30 23:37, 15F

05/01 17:11, , 16F
明朝的遠程科技點在火砲上比較多,騎兵遠程應該還是依賴
05/01 17:11, 16F

05/01 17:11, , 17F
騎射,三眼銃是靠近後射擊的散彈槍
05/01 17:11, 17F

05/03 02:31, , 18F
現代人習慣槍的準度和火力,開一槍後抓把長矛衝上去或是
05/03 02:31, 18F

05/03 02:32, , 19F
近距離開一槍後拔刀騎兵戰是很難想像的
05/03 02:32, 19F
文章代碼(AID): #1P1PTrLn (WarringStat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8 篇):
文章代碼(AID): #1P1PTrLn (Warring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