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信長追放老臣的原因?

看板WarringState作者 (我想飛)時間18年前 (2006/03/01 00:2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7 (看更多)
※ 引述《foreverstar (恩)》之銘言: : ※ 引述《Lovelin (黑才是最深邃的美)》之銘言: : : 最近在看司馬遼太郎的"國盜物語" : : 正看到信長追放佐久間和林兩個老臣的橋段 : : 司馬的說法是信長認為這兩個老傢伙不思進取 : : 不適合他所開創的新時代,所以把他們兩人逐出織田家 : : 佐久間被流放 : : 我聽過另外一個感覺比較合理的說法 : : 是這是對於他本願寺戰役表現不佳的懲罰 : : 真的是如此嗎? : 是的.據風卷弦一的書上所載, : 理由大致如下: : 信長對佐久間的評價 : 1.佐久間身為負責攻打石山本願寺的指揮官, : 攻陷城池卻長達五年之久,每天都在包圍等待中度過. : 2.面對本願寺,不知藉謀略作戰,只是固守城寨按兵不動. : 3.佐久間如有自知之明,就早該跟信長共商破敵之計,但五年間都不曾提及, : 乃為怠忽職守. : 4.佐久間動員三河,尾張,近江,大和,河內,河泉,紀伊和自身領國兵力, : 在戰力上應該不虞匱乏.但其他人卻能以即少兵力攻陷城池,惟有佐久間 : 久久才能立功. : 5.三方原之戰,佐久間被派去救援家康而敗北. : 同是指揮官的平手汎秀戰死,但佐久間親信無一傷亡,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 6.征伐朝倉時,佐久間雖為先鋒,卻讓信長率先攻打敵人. : 當時其他將領都向信長告罪,唯有佐久間自以為為少有將才,而大言不慚. : 7.以上可知,雖然佐久間服勤三十年之久,卻未曾特別立功. : 8.未能立功就是因為不知如何用才.但卻從來沒在這方面下工夫. : 9.縱使得到領地卻不曾分給部下,還積蓄金銀,欠缺武士精神. : 所以整個看起來,被流放的理由還真是落落一大串. : 但大體上都還是跟跟本願寺之戰時浪費大量兵力在包圍上有關. : : 如果是,為什麼不是陣前換將,而是事後再追放?(我印象中的時間順序是如此) : 因為當時沒有多的人手了吧. : 而且佐久間也不是真的那麼無能. : 在當時還普遍被認為是織田家可以倚重的大將. : (至少對本願寺雖曠日費時,但也沒出大錯或吃大敗仗) : 陣前換將也要有人可以換,一方之大將可不像玩電玩看到有能力的人就可以直接派, : 還要參酌地位功績履歷和那人適合擔任的腳色等等. : 當時織田家能派出去的軍團長級人物大概就是織田四天王和信忠(?), : 應該都各自有任務要忙. : 佐久間他只是跟其餘織田四天王比起來顯得遜色而已. : 事實上認真檢討起來, : 明智光秀平定丹波丹後,柴田鎮壓北陸,瀧川經營伊勢,猴子攻打毛利, : 也沒有說誰有特別突出驚人的表現. : 光秀在叛服不定的丹波丹後最後用詐騙出波多野兄弟. : 柴田的北陸基本上沒有強而有力的大勢力.(後來手取川被上杉扁) : 瀧川平定伊勢北田也時而順利時而不順.(後來神流川被北條扁) : 猴子對毛利拉攏宇喜多,尼子遺臣,攻下備中高松,但大體上也是在拉鋸. : 佐久間比起來雖然用兵太多,耗時太久,但最終也拿下本願寺了, : 也不算太糟糕. : 佐久間應該沒有差到需要陣前換將的地步. : 只是後來被流放被結果論評價的一文不值而已. : : 對於林被流放 : : 我則百思不得其解 : : 如果是織田兄弟奪權鬥爭的秋後算帳 : : 那信長未免忍耐太久了一點..... @@" : 關於林通勝的流放,風卷弦一的說法是流放佐久間, : 林,安藤守就等人是為了讓組織年輕化. : 不過個人認為這似乎跟司馬遼太郎說他們不適合他所開創的新時代一樣, : 都是很抽象又模糊的說法. : 佐久間被開刀沒話說,在信長包圍網四方作戰兵力吃緊的時候, : 浪費兵力被牽制在本願寺. : 但林似乎沒有什麼重大過失. : 關於林被流放我想不透. : 我只好推測..是信長興之所致想拿一個沒多大用處的老臣開刀吧>< : : 另一個問題是什麼是譜代家臣? : : 和譜代相對的似乎是外樣? : : 如果以織田家為例,哪些人算譜代?哪些人算外樣? : : 請指教,謝謝 <(_ _)> : 譜代應該就是追隨那個家族已久的老臣, : 可能仕奉過上一代的大名或是在這大名小時候就開始追隨. : 相對的,外樣就是後來才歸順的大名或是臣下. : (我解釋的很淺,等板上的強者來做詳細的解釋吧) : 織田家從信長開始算的話的話,織田家的譜代其實不多. : 譜代大概就是林通勝(秀貞),柴田勝家,丹羽長秀等等.. : 其他如羽柴秀吉,明智光秀,瀧川一益,美濃三人眾等人都算外樣. : 相較於武田,德川, 織田家的主力是外樣而非譜代. 不知道能不能這樣看? 將親疏關係看成一個同心圓, 中心當然是大名以及親族連枝眾等,也就是信長及兄弟、諸子; 接下來第一個圓是自小追隨或者是君臣關係已經兩三代以上, 這個圓裡有平手、林、佐久間、柴田、丹羽、前田、佐佐、池田等; 而第二個圓是發跡前加入但又不符合第一個圓條件者, 在此包含羽柴、明智、瀧川、美濃三人眾等。 以上兩個圓都可算是譜代,也就是在信長「天下布武」之前的濃尾系武將。 第三個圓是伊勢、近江,這裡的代表武將想不出有誰,九鬼、蒲生不知道算不算; 第四個圓是近畿、北陸,計有細川、筒井、三好、松永及荒木等人; 第五個圓是中國、甲信,到這裡已經很晚期了,君臣關係的維持時間不長, 差不多有宇喜多(?)跟木曾等。 三到五的同心圓屬外樣,識時務者有之,趨炎附勢者有之,叛服不定者有之。 至於織田家主力有一定的比例為外樣, 大概跟信長的「能力主義」有很大關係吧,只問能力,不論出身; 相對來說,武田跟德川都是保守者, 用人當然得是信得過的舊人。 新人發言不大有條理也沒啥根據, 請多包含及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6.99.164

03/02 01:34, , 1F
圓的構想是來自於 太閣立志傳嗎?!@@"
03/02 01:34, 1F
文章代碼(AID): #1417cHjD (WarringStat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17cHjD (Warring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