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豐臣家的討論

看板WarringState作者 (拉斯瑪祭司)時間22年前 (2002/03/18 23:1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18 (看更多)
※ 引述《BlueGarfield (日本戰國小板僕)》之銘言: 首先感謝板主提供的資料,因為小弟手上沒有日本史料,希望有資料的大大 能多多提供,讓這塊殘缺的拼圖更完整。 先就征朝鮮來說,小弟如果記得沒錯,起先並不是要征「朝鮮」,而是征「明」, 而征明的導因,是小西行長、宗義智等人告訴秀吉朝鮮國王願意借道,但主因應該 還是在秀吉本身的意向。 秀吉雖然自信,但應該了解征「明」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也知道必須耗舉國之力方 能達成,故小弟認為他並沒有想藉這麼龐大的對外侵略來削減諸侯勢力的意思。事 實上,在這麼荒旦的對外行動中,日本國內卻沒有發生動亂,諸大名聽從秀吉的意 思,以各種方式參與這場窮兵黷武式的戰爭,這是其一弔詭之處。 其二,這樣的戰爭竟然沒有合理的名義,是標準的侵略戰爭,秀吉為什麼敢無視朝 鮮、輿論、家臣、大名乃至朝廷的反對,仍然能夠堅持己見。 雖然是極不合理,但是歷史上卻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大抵來說,一個新興族群總 是積極的、富擴張性的,而能達成此一特性的族群,也必然完成某種程度的中央集 權,而通常以獨裁政治為其型態,以便有效率的完成動員力量對外擴張。 基於以上幾點想法,小弟認為秀吉在對朝鮮戰爭之前,已經粗備中央集權政體的雛 形,而在戰爭陷入泥沼之時,秀吉開始體認到這樣的組織架構全繫於自己的威望之 上,沒有合理的中央組織架構為其執行機構,故想趁自己還在時培養出一些官僚, 作為穩定豐家政治的基石。 證據之一就是,在遭李舜臣擊潰水軍時,派出監軍負責軍政、軍令與監察工作,而 派出的人是石田三成、增田長盛、大谷吉繼三人,而不是在肥前名護屋,原先擔任 這場戰事參謀本部的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勝....等人。事實上這的確是一 大錯誤,但卻突顯秀吉特意提高所謂奉行的地位,當然這個政策並未成功,先表過 不提。 證據之二正是交換誓書。事實上五奉行無論是在實力上或是威望上都遠遠不如五大 老,而這一點秀吉應該很清楚,但是他卻強迫地位懸殊的雙方交換誓書,這不能不 說是秀吉再一次提高五奉行的地位。 對於秀吉沒有增加五奉行的領地,也是推測秀吉並不是要地方分權的一個理由。五 奉行如果擁有龐大領土,那麼他就是大名,而且是能干預中央政治的政治強權,容 易使大權旁落,引發權臣政爭。小弟之前就推測,秀吉要的是主上有權,家臣有能 的中央集權政治,他不要在中央政權中有壓迫主上的政治勢力,因而造成部分政治 鬥爭,清除了秀次(可比擬中國的外戚)、利休,甚至小弟認為,諸如黑田、福島、 加藤、蜂須賀等,秀吉都特意使其遠離中央政權,使其不能挾功自重,而這種做法 跟漢高祖或明太祖都有相同的心態,預防功臣於承平時變成權臣,而造成主上的威 脅。 所以小弟說秀吉是想創中央集權政體。小弟認為,在經過應仁以來的長期動亂,他 必定對地方割據,擁兵自重的戰國生態有深刻體認,也許正因為他沒有傳統的包袱 ,故想從政治制度面扭轉這個封建的態勢。事實上以中國的例子來說,日本與歐洲 中古的Feudal System、中國商周之前的封建一樣,而商周之後的中國已完成中央集 權的制度,有分地封建的情形多半為不得不行的狀況(親族、功臣..),多半是從分 裂到統一的權宜之計,而泰半在一個朝代的初期就會解決這個問題,實際上中央集 權的政府再不能容許地方有倚地自重的行為,故其後多主動削弱之,因而多生戰事 (漢七國之亂、晉八王之亂、清三蕃之亂),都稱其為亂。 回歸到秀吉身上,則發現他與中國開創中央集權的秦始皇贏政有少許相似之處,秀 吉收刀、檢地,鑄大判、小判幣,且意圖建立中央政權。不過,條件的不成熟,政 策決定的錯誤,使他終究沒能完成這項工作,日本也要到明治之後才正式成為一個 集權中央的國家(然後又開始侵略...>_<)。 ※ 編輯: hcju 來自: 61.217.150.35 (03/18 23:10)
文章代碼(AID): #ybWDu00 (WarringStat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ybWDu00 (Warring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