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二戰的俄軍也毫無戰術可言?

看板Warfare作者 (滿洲國專家^^)時間5年前 (2019/01/17 04:05), 5年前編輯推噓14(14036)
留言50則, 11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2/12 (看更多)
※ 引述《bota (llll)》之銘言: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v-ukzIV_U&t=988s
: 無意中看到這部德國的微電影 : 5:05開始, 俄軍的攻擊模式感覺跟日軍蠻像的, : 人肉往機槍槍口撞, :   感覺戰術比美軍拙劣太多, 搶救雷恩大兵, 對付機槍陣地, : 就有演出教範等級的戰術 (主助攻, 兩路包抄) : 而這部電影, : 防禦比"搶片"強, 至少是一個步兵排, 跟 "搶片" 單ㄧ機槍陣地有差, : 但看了一下, 在開闊地把擺線性防禦, 防線又不可能無限延伸, : 分兩隊, 隨便都可以繞背 : 俄軍一樣分兩隊 (主攻繞背), 隨便都要清盤, 竟然沒有主助攻的概念, : 全部往槍口撞? :   : 不知道史實是如何? 史實的俄軍戰術真的跟日軍一樣拙劣嗎?  老實說我沒打過仗,沒辦法了解真實戰場的運作, 不過前陣子哈佛燕京圖書館掃描了一批民國書籍, 其中包括延安抗日大學在1938年翻譯出版的蘇聯步兵手冊(第二冊), 裡面有附了一些圖像,應該可以有助於說明二次戰前的蘇聯步兵教範, 書籍的檔案在這邊(可線上閱讀/下載) https://iiif.lib.harvard.edu/manifests/view/drs:14288277$38i 圖六 https://imgur.com/EpoR16Z
首先先從圖六(教範示意圖)來講,蘇兵有無攻擊側翼乃至於繞背的概念, 從這張圖來看肯定是有的,好比圖左方第二排的部分,對於敵方據點是三面包夾, 但從現實來看,側翼乃至於多面的路線,可能還要考慮到地型/交通線/隱蔽的問題, 好比圖六的示意圖,敵方的堡壘設計在山坡上,第二排透過側翼三面包抄, 可是圖右的第一排受限於地形,恐怕就只能從前面強攻 (但即便有多線包夾的機會~~ 也不能排除在戰場上可能會遇到迷路或是各種很鳥的狀況) 圖一 https://imgur.com/L1iHG4h
然而在1938年的設計中,步兵所謂的衝鋒也不是無腦烏拉, 相反的,蘇軍也注意到新式武器,包括輕重型機槍與火炮的運用, 所以按照理想狀況,當步兵要發起攻擊時, 實際上當時必須有機槍跟火炮(砲兵)對於敵方陣地進行壓制,並對己方的步兵進行掩護, 當然這也是理想狀況,因為除非步兵很接近對方的陣地, 才能確實掌握敵方的機槍跟砲火位置, 更別說在真實的戰場上,有時候步兵根本缺乏機槍跟火炮的支援 圖二 https://imgur.com/l0btINp
理想狀況下,各式兵器對於敵方火力點的壓制, 但是看起來,這種觀點其實是蠻數學的...按照理想的配置等等, 盡可能集結最大的火力等等,當然實際戰場的狀況會遠遠複雜, 圖四 https://imgur.com/kNxL4jQ
理想狀況下的衝鋒突破,這大概是對方的實力已經大幅削弱後, 對於對方的戰線進行突破,值得注意的是也並不是全線衝鋒, 而是對於敵方的一小段或是防線弱點進行突破, 之後再深入並往前推進(或是包抄等等~~可能要等候下一步指令) 另外衝鋒之前必須先集結~~從一個切面深入(而不是全線衝鋒) 圖七 https://imgur.com/pjheFox
細部的步兵衝鋒示意圖,首先可以注意到重機槍等在遠方陣地負責敵方的壓制, 同時步兵透過滲透(在樹林)或是在開闊地等方式進行移動, 另外下方還有突擊隊手持手機關槍(全自動/半自動武器),以地型為依託, 對於敵方陣地進行近距離的突襲, 這當然跟德軍的突擊群戰術不能比, 但是也可以想見任務的分工還是存在的, 圖八 https://imgur.com/c6gZsGv
圖八是圖七的進階版,也就是突擊隊搶下敵方的側翼陣地後, 下一步對於敵方中央陣地的衝鋒行動, 可以注意到搶下下方陣地後,馬上布置輕型機槍,從側翼對於敵方中央陣地進行攻擊, 換個角度,有一面可以進行火力壓制,也不見得一定要三面衝鋒, 總之戰場的狀況可能要靈活運用, 另外步兵則以樹林作為交通線,而在樹林前端集結並對於敵人中央陣地進行衝鋒 後方的火炮機槍則是持續對敵方進行壓制 當然這些示意圖都是講著理想狀況拉, 面臨戰場煙硝四起,充斥戰爭迷霧的複雜狀況, 老實說這些理想化的東西幾乎都沒有用, 只能靠著本能盡可能的找掩蔽物躲起來, 偶而趁個間隙胡亂朝不明的方向開槍, 我相信這才可能比較接近戰場的真實狀況... 好比之前玩Hardcore的Insurgency:Sandstorm, 這種一槍死的遊戲,真的是掛掉也不知道敵人在哪裡, 相信二戰爆發後...蘇軍的步兵教範一定也有相當程度的調整, 這個部分再請版上的高手補充好了, 以上先分享一個1938年的戰前版本 蘇軍不是無腦烏拉~~也是有包抄跟側翼概念的 -- 自己並不是很在意術數的吉凶禍福, 相較之下,自己比較在意術數的本體論以及因果關係, 並且希望能夠建構一個較為系統化的因果解釋, 這個工作要耗費一輩子的時間,也不見得有成果, 不過自己樂在其中,也算是一種幸福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70.6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47669109.A.65A.html

01/17 04:48, 5年前 , 1F
所謂的訓練就是把本能以外的動作練到像是本能一樣
01/17 04:48, 1F

01/17 04:48, 5年前 , 2F
一個重點是讓肉體反應快過理性思考
01/17 04:48, 2F

01/17 05:30, 5年前 , 3F
01/17 05:30, 3F

01/17 09:03, 5年前 , 4F
真是精美阿
01/17 09:03, 4F

01/17 09:07, 5年前 , 5F
即使載具兵種,俄軍坦克也被迫選衝鋒近戰
01/17 09:07, 5F

01/17 09:07, 5年前 , 6F
因為試過遠距互射經驗,發現自身難佔優勢
01/17 09:07, 6F

01/17 09:07, 5年前 , 7F
光學品質,火炮準度,訓練度都不是強項
01/17 09:07, 7F

01/17 09:07, 5年前 , 8F
但數量補充是強項,所以發揮強項衝進近距
01/17 09:07, 8F

01/17 09:07, 5年前 , 9F
讓目標塞滿瞄具,保證能互相擊毀,
01/17 09:07, 9F

01/17 09:07, 5年前 , 10F
再以優勢兵力碾過去,也是蘇式的特化戰術
01/17 09:07, 10F

01/17 09:07, 5年前 , 11F
他們也是有迂迴夾擊,但前提通常是優勢兵力
01/17 09:07, 11F

01/17 09:07, 5年前 , 12F
因為二戰東線彼此素質有差距
01/17 09:07, 12F

01/17 09:08, 5年前 , 13F
樓上,火海比不過人海,看我先死光還是你槍先軟掉...
01/17 09:08, 13F

01/17 09:11, 5年前 , 14F
對手1對1再強,我多對1總會碾過去
01/17 09:11, 14F

01/17 09:16, 5年前 , 15F
因為對有些國家來說,生小孩沒有成本,當然用人比用槍
01/17 09:16, 15F

01/17 09:17, 5年前 , 16F
更便宜,但相對的人力素質很低,戰術運用會有問題
01/17 09:17, 16F

01/17 09:27, 5年前 , 17F
德國因為一戰與都市化原因,在二戰時
01/17 09:27, 17F

01/17 09:27, 5年前 , 18F
社會已經偏高齡化,青壯人口較少
01/17 09:27, 18F

01/17 09:28, 5年前 , 19F
蘇聯相反,而且平均壽命不長,表示老人少
01/17 09:28, 19F

01/17 09:29, 5年前 , 20F
即使年年動員1000萬,打掉數百萬,再動員...
01/17 09:29, 20F

01/17 09:29, 5年前 , 21F
兵力依然是其優勢資源
01/17 09:29, 21F

01/17 09:32, 5年前 , 22F
活用優勢是正常
01/17 09:32, 22F

01/17 09:41, 5年前 , 23F
不過,有時簡單粗暴也是好玩法
01/17 09:41, 23F

01/17 09:48, 5年前 , 24F
數量超優勢的不需要戰術, 淹過去就對了
01/17 09:48, 24F

01/17 09:54, 5年前 , 25F
樓上不對,人多有人多的戰術,編波衝鋒也是戰術哦
01/17 09:54, 25F

01/17 09:57, 5年前 , 26F
冷戰盟軍後來搞空中阻絕縱深打擊
01/17 09:57, 26F

01/17 09:57, 5年前 , 27F
就是要破壞蘇式多梯隊用兵節奏
01/17 09:57, 27F

01/17 09:58, 5年前 , 28F
盟軍陸軍擋完首批就算勝利也手軟缺彈缺體力
01/17 09:58, 28F

01/17 09:59, 5年前 , 29F
這時萬一下個蘇聯梯隊接著上,會垮掉
01/17 09:59, 29F

01/17 10:00, 5年前 , 30F
至少阻斷半天,就能吃飯補給歇息
01/17 10:00, 30F
※ 編輯: Bastain (111.71.70.65), 01/17/2019 12:03:57

01/17 12:10, 5年前 , 31F
對了,不要用後人視角來看以前的戰術
01/17 12:10, 31F

01/17 12:11, 5年前 , 32F
不管那國,那些軍官不是智障,真的智障也不會幹上去
01/17 12:11, 32F

01/17 12:11, 5年前 , 33F
會形成某種戰術,是受到戰具和士兵戰技的影響
01/17 12:11, 33F

01/17 12:12, 5年前 , 34F
現在看當時中國大刀隊跟智障一樣,但當時有選擇嗎?
01/17 12:12, 34F

01/17 12:13, 5年前 , 35F
不過現在有各式各樣的戰具了,還在用大刀隊戰術的某國
01/17 12:13, 35F

01/17 12:13, 5年前 , 36F
到真的滿智障的...
01/17 12:13, 36F

01/17 12:21, 5年前 , 37F
樓上忽略大日本帝國軍了
01/17 12:21, 37F

01/17 12:33, 5年前 , 38F
大日本皇軍戰術已經是地空整體作戰了
01/17 12:33, 38F

01/17 12:33, 5年前 , 39F
當初白團就來教過國軍地空整體作戰
01/17 12:33, 39F

01/17 12:37, 5年前 , 40F
到現在七十多年過去了,我們還學不會地空整體作戰
01/17 12:37, 40F

01/18 01:08, 5年前 , 41F
以前在近史所看過一些皇軍的步兵教範...其實日本對於衝鋒
01/18 01:08, 41F

01/18 01:08, 5年前 , 42F
也有許多的考量...例如會利用障礙物隱蔽或是夜襲
01/18 01:08, 42F

01/18 01:09, 5年前 , 43F
而不是單純如影片所顯示的萬歲衝鋒
01/18 01:09, 43F

01/18 12:59, 5年前 , 44F
陸軍馬鹿的步兵戰術我記得是評價很好的
01/18 12:59, 44F

01/18 12:59, 5年前 , 45F
問題是其他方面腦殘
01/18 12:59, 45F

01/18 23:29, 5年前 , 46F
日本就是基層精良 中層爆走 高層昏迷 到現在好像也還是
01/18 23:29, 46F

01/19 11:20, 5年前 , 47F
好萊屋電影裡的日軍萬歲衝鋒,好像都是已經瀕臨崩潰才搞
01/19 11:20, 47F

01/19 11:36, 5年前 , 48F
那通常已經打到彈盡援絕,困守陣地,
01/19 11:36, 48F

01/19 11:36, 5年前 , 49F
單方面被美軍火力壓制,才尋求光榮速死
01/19 11:36, 49F

01/19 11:37, 5年前 , 50F
只是用赴義取代投降(西方文化比較允許)
01/19 11:37, 50F
文章代碼(AID): #1SFuvrPQ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SFuvrPQ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