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北伐那麼順利?

看板Warfare作者 (A將)時間12年前 (2012/03/18 00:0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15 (看更多)
※ 引述《takase (............)》之銘言: : 首先,當時的輿論是對KMT有利的,也就是戰了那麼多年,不少民眾對全國統一 : 是有期望的 : 再來,這支革命軍在蘇聯人幫助改造之下,不管財政體質、收買民心 : 或是軍事教範上都比同時代的軍閥強上一截 : 你要舉馮玉祥,蘇聯當初投注在馮身上的資源肯定沒有國民黨多 : 更何況那時候的中國國民黨可以說是加了中國共產黨這個外掛 : 客觀的講,中共黨人經營的貢獻也是不小的,只是這部分的歷史現在 : 兩邊都不太想提的樣子 : 在寧漢分裂前,國民黨與親國民黨軍閥的地盤大概是 : 廣東 廣西 貴州 福建 江西 湖南 湖北, 這幾省的人口大概有1.7億人左右 : 當時全中國人口大概是4.5億左右 : 如果說還有什麼變數 : 那就是北洋軍閥可能還以為國民黨只是另一個想"進京"的軍閥 : 沒有意識到"革命軍"這種政治化的軍隊本身具有的破壞性 : 這樣講夠明白了吧? 也才有後面中原大戰的遠因 不太對,當時的輿論很難說,「聯省自治」「聯省互保」「保靖安民」的口號要比起 「全國統一」要來的流行的多,也讓當時的人民覺得可行的多,因為當時的時空背景 一講到「全國統一」,就難免聯想到袁世凱的亂政。 這也就是為什麼孫中山提出北伐,也打過北伐,卻都不成功,而且倒不是因為武力上的挫 敗,反而卻是聯軍內部反對統一而倒戈叛變。 蘇聯對革命軍當然有很重要的物質和紀律上的幫助,但是說蘇聯對於收買民心...這就有 爭議了,蘇聯所教的收買人心,是他們的那一套階級鬥爭,清算地主,無產階級專政,在孫中 山還活著時候,孫中山是一直想辦法把蘇聯的那一套,和他的三民主義,用各種離譜的說詞 去拗成"兩者殊途同歸",但是到文哥死後,矛盾就逐漸出現了。 在蔣中正提出北伐計畫時,蘇聯與中共是反對的,而且他們不但在會議桌上反對,也動用他 們的群眾運動在反對,對蔣進行文宣戰和群眾戰,而蔣完全不吃那一套,直接發動中山艦事 件把他們壓伏,重新建立自己的群眾論述,而且獲得成功 這是共產黨文宣戰的第一次出擊,以失敗告終,也因為這一次失敗的教訓,之後共產黨在 文宣戰上就愈來愈精巧。相對的,國民黨第一次對付文宣戰,以強力鎮壓獲得勝利,也就在 往後一直以強力鎮壓在對抗文宣戰,最終導致失敗 以上是我的看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7.105.49.194 ※ 編輯: Aadmiral 來自: 27.105.49.194 (03/18 00:01)

03/18 10:28, , 1F
你認真了...基本上意識形態濃厚的文章不用認真回應的..
03/18 10:28, 1F
文章代碼(AID): #1FPBKdRe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PBKdRe (Warfare)